自制FM调频信号发射器
- 格式:docx
- 大小:191.15 KB
- 文档页数:5
自制FM发射器教程
需要材料:
面包板1个可调电感1个
3.5音频接口1个电子电池盒1个
MIC 1个9018三极管1个
天线1个瓷片电容30pf 3个
瓷片电容10pf 1个瓷片电容103 1个
瓷片电容104 2个电阻220 1个
电阻2.2k 1个电阻22K 1个
跳线(短)4个跳线(长)2个
(经测有效范围15米,加上前面广播站的天线可达到60多米)
虽然大家都知道,但还是要给小白科普一下:
FM发射器就是一个个人微型广播电台,能将Discman、MD、MP3(包括苹果iPod)等各种便携式音、音频信号转换成高保真的无线FM调频立体声信号发射出去,汽车或者家里的收音机作为接收,就能享受立体声音乐。
扩展了您手里的这些播放器的应用功能和应用环境。
电路图
首先按照面包板排一下跳线
安装话筒
放上9018三极管
放上瓷片电容。
声明:本文电路仅供爱好者参考,如果需要动手制作实验,请先与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联系批准。
本站要求大家进行无线电实验必须遵守法律,如有任何违法行为本站概不负责!Veronica FM发射机容易制作,性能稳定,信号纯净, 不使用专业零件和IC, 并有辅助测试功能使您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轻易地进行调试。
它有两个版本, 1瓦和5瓦。
1瓦版本适用于3公里发射距离,所需的电源是12-16V 200mA;5瓦版本适用于8公里发射距离,所需的电源是12-16V 900mA。
本文档主要介绍5瓦版本。
图1: 5W Veronica 线路图该发射器自带一个混音器,使您同时发射来自CD和话筒的音频信号。
晶体管T 1是话筒放大器,可变电阻R1和R2调节音量大小(参见调试部分)。
在R8和C 21之间是振荡器,是产生无线电射频信号的部件。
二极管D1是一个所谓的“变容管”,相当于一个可调电容,它由音频信号控制,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起到变频的作用。
C12,C13,和L1决定振荡器的频率。
这个振荡器实际上是由两个反相振荡器组成,每个运行在50MHz附近,当两个信号结合时,便成了一个100MHz的信号。
这种电路比单个100MHz振荡器稳定很多。
振荡器的信号由T 4、T6放大到5W。
在T4右边的电路包括天线阻抗匹配和低通滤波功能。
D2、D3、T5组成的电路是辅助调试用的,它将射频输出的信号取样,控制发光二极管D5,输出高时,D5也明亮一些。
此电路本身不带立体声调制器,你若需要播放立体声节目,请参照这里制作立体声调制器。
元件清单电阻:R1+2 10k 可调R3 820k R4 4.7k R5-7 220 R8 1.5k R9 15k R10+11 1k R12 33k R13+14 56 R15+16 68k R17 47 R18 270 R19 10 R20 22 R21 1.5k R2 2 270电容:除特殊指定外,用瓷介或云母电容。
用易得普通元件制作FM 立体声调频发射器本人失眠,故半夜常需收听收音机。
但当地午夜后就没有电台节目了。
好在公司有一台全天运行着的电脑,且离我的住处不远,于是,便想利用该电脑播放音乐,通过自己做的发射器发射,以便夜里收听。
对发射器的要求:可以发射立体声,功率不要太大,200米左右即可,下面即是发射器的功能框图:以下是经典立体声编码及调制发射电路:初看要制作的电路跟经典立体声编码电路似乎区别很大,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同样产生立体声编码信号并通过高频发射出去。
有兴趣的朋友可用相关理论知识去验证,这里从略。
工作原理简述:38KHz振荡器产生的极性相反的振荡信号分别控制串联在L、R 输入电路中的一对开关器件,从两开关器件公共端输出的即是立体声编码信号。
该编码信号同19KHz的导频信号相加后送入到FM调制器进行调制发射。
当然,要实现以上功能有很多专业器件可供选择,而且电路相对比较简单。
然而,我的这个立体声调频发射器却是用最常用元器件做成,看似有点“山寨”,但可提高动手能力,并能加深对立体声编码、及FM调频发射器以及常用逻辑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电原理图如下:L、R信号通过阻、容网络R6-R9、C9、C10分别输入到开关器件IC2 CD4066的1脚和4脚,在一对极性相反的38KHz副载波信号的控制下(编码),由IC2的2、3脚引出,叠加后通过R12再与19KHz的导频信号叠加,由VR1调节幅度后送入由Q3及阻容元件组成的发射缓冲器;从缓冲器输入的立体声编码信号由R2、C3送入FM调制电路。
38KHz副载波信号由IC1 CD4069中的A、B两个反相器及R15、VR2、C13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
振荡信号经过反相器C缓冲隔离后分三路输出:一路送到CD4066的5脚,控制第二组开关,一路经反相器D反相后送到CD4066的13脚,控制第一组开关,该两组开关交替导通,从而实现L、R的立体声编码;另一路则送到由两片CD4011即IC3及IC4组成的1/2分频电路,以得到立体声接收端所必需的19KHz导频信号。
一款利用变容二极管制作的FM调频无线发射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整个发送器由低频放大、变容管偏置、振荡电路组成。
音频信号由BG1放大后,送至变容管,使其容量随信号变化,对振荡电路直接调频,消除了采用三极管结电容调频的寄生调幅现象,谐波成分少。
已调频的射频信号直接由L1向空间辐射。
元器件选择电感L1用∮1mm的漆包线在∮8mm的圆管上绕5匝,脱胎空心。
L2用∮0.1~0.3mm的漆包线在1/4W阻值大于100kΩ的碳膜电阻上绕100匝而成,接头焊于电阻两端,C2、C11、C4、C3、C5应采用优质瓷片电容。
电阻均用1/8W,0.01μF的退耦电容用普通瓷片电容即可。
安装与调试建议采用腐蚀法制作电路板,先焊接阻容元件,再焊接半导体元件,焊接完毕检查无误后,通上+6V电源,测9014发射极对地应有0.47~0.9V的电压,若不对,应调整R1。
再测9018发射极对地应有1~2V的电压,若不对可调整R6,再测变容二极管两极应无电压,或两极电压差小于0.25V。
若两极压差过大,可调整R3或R4。
调整上述项目后,打开收音机FM段,收到发送器发射的信号,拉开至5米以上距离,若找不到发送器发送的信号,可调整L1,拉伸L1,基波频率上升,压缩L1,基波频率下降,使发送器发射频率避开当地电台,又能可靠接收。
再接上单放机等设备的输出信号,仔细调整W1,使音乐在大音量时不失真为好(不可将单放机等设备音量开至最大,而要开在常用的音量位置)。
以上项目调整完后,调试基本结束,将其装入结实的塑料或木盒中(不可用金属盒),加以装饰,用来听音乐或作电视伴音发射器,均与FM电台信号无异,清晰、稳定,可以称得上是一支“业余的专业发送器”。
且无需天线,体积又小,由于在家中使用无须担心发射距离。
本人用它作电视伴音发射器,将音频输入接电视机的音频输出,用6V蓄电池供电,用一鳄鱼夹作开关。
电路板用橡皮筋绑在电池上,连续用几十天,也不必担心电量用完。
1W 功率的FM 广播发射机的制作方法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个1W 功率的FM 广播发射机
要说起发射机之类的制作,小虫那最多,扩完版据说光FOLLOW ME RADIO 里就有上百个,呵呵,是不是真的啊?
不过等他的话,谁知道要到猴年马月的事?远水救不了近渴,不如自力更生现在就动手。
这台FM 发射机的制作比较特别,一不用刻电路板,二没有电路图也用不上,三若不焊错一装就OK 再怎样功率也能达到600MW 以上,怎幺样,利害吧?
废话少说,各位现在就可以看总装如下图(原理都没讲,一步到位是否快了点?)
功率元件脚位
说明:。
FM调频发射器电阻:1k x 1 ; 3.3k x 1; 47k x 1 4.7k x 1; 4.3k x 1; 51k x 1; 6.8k x 1; 10k x 2;电容:1)、电解型:1uF x 1 ; 10uF x 1;2)、普通型:1000pF x 2 ; 1uF x 1 ; 20pF x 2 ; 10pF x 2 ; 12pF x 1 ; 68pF x 1 ;三极管:9014 x 1 ; 9018 x 2 ;电感线圈:0.47mm&6T x 3;发射天线1根;Microphone 1个;DC 直流电源供电 3.7V直稳制作分析:声音清晰,不跑频,调制在96MHZ附近。
有障碍发射范围大概90米左右,使用一条36CM软线做发射天线。
电路改进:可调频改进,改换振荡单元的振荡参数可以实现频率的调制;《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四章第3节。
【教学目标】1.了解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两个条件。
2.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电磁波的产生、发射、接收过程及基本电路的简单分析,领会无线电波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4.了解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
【教学重点】1.电磁波有效发射的条件,调制的含义及调制方式。
2.无线电波接收原理。
【教学难点】1.无线电波调制的含义及调幅和调频的区别。
2.“电谐振”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示波器。
【教学方法】讲解法,学生自学、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古代人们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台,鸽子,驿站,邮差等)2.请问现在我们有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广播,电视,电话,手机,互联网等)(过渡):现在的传递方式有线和无线之分,无线主要依靠电磁波,在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振荡的知识,知道:在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电场能和磁场能主要在不同元件之间相互转化,辐射出去的电磁能或者电磁波很少。
简易便捷易制的Fm发射器电路集9018简易调频发射器电路上图中的发射器线圈是用1.0mm的漆包线在3.2mm的钻头上绕6-8圈,可覆盖88-108MHz,7圈时在100MHz附近。
距离不是很远,<100米(开阔地带)!虽距离不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本无线话筒电路设计合理、造型美观大方、传声距离远、使用寿命长、经济实惠、耗电小,非常适合普通FM调频收音机接收使用。
振荡线圈L的制作:在Ф5mm的直柄钻花上用Ф0.5mm的漆包线平绕4T脱后即成。
振荡线圈L的调整:打开收音机(置于FM段)和话筒开关,然后手持话筒,一边对话筒讲话一边调收台旋钮,直到收音机中传出自己的声音为。
如果在整个频段(即88~108MHz)仍收不到自己的声音,仔细拨动振荡线圈L,拨动时只需拉开或缩小线圈每匝之间的距离,调整时应仔细。
若调整线圈的松紧仍无凑效应将L焊下来增加一匝或者减少一匝(因电子元件参数的影响),重新焊上后继续上述调整。
在准备安装制作前,请用万用表筛选一下各个元件的质量,有条件的话将各瓷片电容测量一下电容量,这样就万无一失,一装即成功。
在焊接时要保证质量,不能出现虚焊、假焊、错焊。
1)高频三极管V1和电容C3、C5、C6组成一个电容三点式的振荡器2)C4、L组成一个谐振器:谐振频率就是调频话筒的发射频率,根据图中元件的参数发射频率可以在88~108MHZ之间,正好覆盖调频收音机的接收频率,通过调整L的数值(拉伸或者压缩线圈L)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避开调频电台。
发射信号通过C4耦合到天线上再发射出去。
3)R4是V1的基极偏置电阻,给三极管提供一定的基极电流,使V1工作在放大区。
4)R5是直流反馈电阻,起到稳定三极管工作点的作用。
5)话筒MIC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
6)电阻R3为MIC提供一定的直流偏压,R3的阻值越大,话筒采集声音的灵敏度越弱,电阻越小话筒的灵敏度越高。
7)话筒采集到的交流声音信号通过C2耦合和R2匹配后送到三极管的基极。
调频发射机的小制作
电台调频发射机制作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师,制作个人电台调频发射机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时还可以提升我的技术水平。
在此,我以制作调频发射机为例,由浅入深地介绍一下制作过程,以及该电路如何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调频发射机所需的元件。
在市面上,我们可以买到不同型号的半导体元件,例如NPN晶体管和PPM晶体管。
其他元件也非常重要,例如电容、电阻、变压器、发射枪等。
对于电子元件,我们有很多种选择,价格也不同,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谨慎,以免浪费资金。
其次,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组装调频发射机的电路了。
相对于组装其他普通电子电路来说,调频发射机的电路组装更加复杂,由于部分元件之间具有高度耦合,因此排布起来尤为繁琐。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以避免出现设计差错。
最后,当调频发射机组装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校准和测试了。
基本的校准可以通过发射机自带的电路板实现,对于发射机的性能,可以使用数字调谐器或示波器来测量电压和频率,来实现准确的发射频率和功率。
完成调试后,调频发射机就可以正常工作了。
DIY晶振振荡式FM调频发射电路
晶体振荡式发射机由于采用了晶体,所以频率稳定性很好,但应用于调频广播和无线耳机时,调制的频偏较LC振荡器小得多,在用收音机收听时,音量较小,声音不圆润,一般更适合频偏较小的无绳电话及对讲机等电路中。
电路中J、VD1、L1、C3~C5、V1组成晶体振荡电路。
由于石英晶体J的频率稳定性好,受温度影响也较小,所以广泛用于无绳电话及AV调制器中。
V1是29~36MHz晶体振荡三极管,发射极输出含有丰富的谐波成分,经V2放大后,在集电极由C7、L2构成谐振于88~108MHz的网络选出3倍频信号(即87~108MHz的信号最强),再经V3放大,L3、C9选频后得到较理想的调频频段信号。
频率调制的过程是这样的,音频电压的变化引起VD1极间电容的变化,由于VD1与晶体J串联,晶体的振荡频率也发生微小的变化,经三倍频后,频偏是29~36MHz晶体频偏的3倍。
实际应用时,为获得合适的调制度,可选择调制频偏较大的石英晶体或陶瓷振子,也可以采用电路稍复杂的6~12倍频电路。
若输入的音频信号较弱,可加上一级电压放大电路。
自制小功率调频广播发射机笔者采用手头现有的元器件,综合参考<<北京电子报>>等报刊相关的制作文章,做了一台远距离调频广播发射机,工作于88--108MHZ频段内,业余时间用来播放音乐。
电路原理现见附图。
图(1) 为电源部分,将市电降压整流后再加以稳压,获得稳定的12V直流电供射频电路使用。
射频电路由高频振荡器、缓冲放大器、末级功率放大器及天线组成。
高频振荡器用来产生载频信号,频点落在88--108MHZ内,并完成频率感量即可改变发射频率。
射频信号由VT1的发射极输出,送到VT2、L2、C22、R4等组成的缓冲放大器进行功率提升,并可减轻末级放大电路对振荡器的影响。
末级为高频率丙窄带放大,对射频功率再进一步放大,经C25耦合到发射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
所驳接的音源若输出信号幅度过大时,需串入衰弱电阻,以免声音失真。
电路板可用敷铜板制作,布线时要注意分布电容影响。
图中电容无单位标注的数字,一律以“pF”为单位,要和高频瓷片电容。
VT1--VT3用超高频NPN型硅管,如9018,B>60、Icm=50mA.fr>=600MHZ.VT3还可用中功率发射管C2053、BF96S 等,发射距离可能会更远。
L1-L3用00.8mm的漆包线在04mm的螺丝笔上密绕4圈脱出而成。
天线为拉杆天线,其长度为频率波长的1/4(或者1/2)。
如发射频率为100MHZ时,天线长0.7m(或1.5m)制作时应逐级安装。
射频部分先装振荡器、缓冲器放大器、调节L1的匝间距离使频点落在无台处,用指针型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VT2的集电极,调节L2使指针偏转幅最大,(即功率最大)。
若发现有打表现象,可将表笔缠绕在一起,直到不打表为止。
再用同样方法调节L3,使末级输出功率最大。
用FM收音机在距发射机10米以上的地方搜寻发射信号,大约估计出发射频率,再接上天线,适当调节长度,即可投入使用。
实测该机电源电压12V时(其实6-15V内均可正常工作,电压愈高,距离愈远),工作电流仅45mA左右,发射频率约104MHZ,将其置于三楼阳台,在无过高建筑物阻挡的情况下,用普及机(内部芯片CXA1019M)接收,距离竟达1000米。
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BH1417F 立体声调频发射机的制作今天笔者要介绍的是一款容易DIY 的FM 调频发射器,采用FM 调频发射技术对立体声音频信号进行发射,使用普通的具有FM 调频收音功能的接收器(如无线耳机或收音机)就可以接收。
而且使用了控制频率稳定电路,使频率不再漂移。
如果在DIY 过程中选件和加工稍微用心一点,此FM 立体声发射器发射出的立体声信号分离度可以达到50dB ,失真小于0.3%,而且电路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就收发效果而言,已基本接近正规的FM 电台。
一、立体声调频发射电路图解析为了降低DIY 的难度,我们可以选择专用的调频发射集成电路来完成此发射器,笔者重点推荐东洋公司(ROHM)的调频立体声发射专用芯片BH1417F 。
BH1417F 是一款集立体声调制、FM 调制、频率合成和RF 放人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仅仅需要很少的外围元器件就能够获得优异的立体声调频信号,其内部功能框图和引脚功能如图1所示。
应用BH1417F 打造立体声调频发射器的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
该电路大致分为互个部分:由BH1417F 的22、21、20、19、1、2、3、4管脚配合与其连接的分立元件组成立体声信号输入和立体声调制部分;15、16、17、18管脚设定载波频率;BH1417F 的5、7、9、10、12管脚配合于其连接的分立元件,构成调频载波的频率振荡和射频调制部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分;13、14管脚外接晶体振荡器形成系统时钟;6、8为电源部分;11脚与外部连接的元件构成调频信号发射部分。
立体声信号通过1、22脚输入,配合2、3、20、21这几个管脚外部的阻容组合,完成立体声信号的低通、预加重和调制,调制后的复合信号通过5脚输出。
15、16、17、18脚输入的频率代码经过解码和鉴相后,由7脚输出PLL振荡器的控制信号VCO。
一款FM全频段发射器的设计与制作杨建新一、BHl415F简介BHl415F是RoHM公司开发的一款用于无线传输的Ic,它可将立体声音频信号进行立体声调制并发射出去。
该Ic内建了预加重电路、限幅电路、低通滤波电路,以及稳定发射频率的锁相环电路。
其发射频率可设置于88MHz~108MHz之间的任意频率,因而比BHl417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BHl417只能设置为87.7MHz~88.9MHz以及106.7MHz~107.9MHz之间的14个频点之一(两频点间的步长为0.2MHYz)。
如果这两个频段内的干扰信号比较严重,则整个音乐播放系统(音乐调制一发射一接收)的信噪比会大大降低。
而采用BHl415F总可以在88MHz~108MHz的全频段范围内找到一个干扰信号比较小的频点来调制、发射音频信号,提高了播放系统的信噪比。
二、硬件电路原理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
外部输入的左、右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AL、AR经电阻R1、R2(左声道)及R3与R4(右声道)分压后,分别经c3、c4送入BHl415F的①脚和(22脚,经过其限幅滤波后,送人内部调制器。
u1的(12)脚、(13)脚连接的7.6MHz的晶振产生的7.6MHz的频率经内部1/200分频后产生的38kHz振荡信号也送人调制器中。
调制出来的有(L+R)信号及对38kHz频率调制后的(L-R)信号,它们与7.6MHz的1/400分频产生的19kHz的导频信号一起组成复合立体调制信号,从u1的⑤脚输出,送到由L2、c15、c16、D1及u1内部电路组成的射频振荡电路进行射频调制。
调制后信号由u1⑨脚输入,经放大后,从⑩脚输出载有音频信号的射频载波信号,此信号经Q2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该信号同时被送入u1内a部的锁相环电路,与人工设置的射频频率进行差值比较,所产生的信号从u1的⑦脚输出,经Q1及其周边电路的作用输出一直流电压,此电压控制变容二极管D1的电容量,进而控制射频的振荡频率,使输出的射频频率与人工设置的射频频率保持一致。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实用型制作,本文打算从简到繁一步步深入,你若是愿意同步动手实验,不久你将能够制作适合正式场合使用的调频发射机。
当然,实验还是从最简单的做起,下图是一个最简单的振荡器,它是调频发射的基础。
图中的线圈用1.0mm的漆包线在3.2mm的钻头上绕6-8圈,可覆盖88-108MHz,7圈时在100MHz附近。
按上图连接好,其实就已经是一个简单的发射机了,通电即可发射,不过发射的是未经调制的等幅信号,附近的调频收音机接收到信号只会出现静音。
像下图那样加上调制信号,就可进入实用状态了。
这时,假如你将随身听,影碟机等输出的音源信号连接上图发射机的音频输入端,在附近就可以用收音机来收听了。
上图虽能发射,却不实用,其一是发射能量很小,只能在室内使用,在室外开阔地也不过几十米。
其二是频率不稳,由于天线只是一段导线,通过100P电容与振荡回路相连,因此天线周围的环境均会影响发射频率。
若想使其达到能用的程度,应在其后再加两极放大,见下图。
这是应网友的要求搭出的一个功放电路,输出功率令人满意,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将在下文详述。
振荡器与功放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调频发射机,见下图。
图中的发射机很容易制作成功,这里所说的成功是插上天线接通电源即可进入工作状态,若是希望发射机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还需要做一些调试。
其实,爱好者做实验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自己动手调试使作品更趋完善,获得最佳性能。
首先,这种输出电路工作于非甲类状态,对负载阻抗有更严格的要求,通常发射机多为50Ω输出,爱好者实验不一定容易找50Ω的射频电缆,而75Ω的射频电缆到处都能买到,况且75Ω的天线也容易制作,故此机采用75Ω输出,通电之前应在输出端接一个75Ω的电阻,调试完成以后再接75Ω的天线。
本机最大输出1W以上,不要用那种1/8W的小电阻,接上就烧。
烧个电阻倒没什么,可是电阻一烧放大器便相当于空载,管子就危险了。
通电以后所需要调试的最主要内容是发射管的工作点,工作点不同输出的谐波成分大大不同。
收藏!经典,双管,微型FM发射机电路图,简单到可自制这里介绍的微型FM调频发射机电路,是微型无线调频话筒的一种。
它使用双管推挽式发射电路,发射频率设定在88~108MHz民用调频广播频段,使用普通调频收音机就能够接收信号。
1、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是微型FM调频发射机电路图。
微型FM调频发射机电路图电路中,包括音频转换和高频振荡调制两部分。
驻极体话筒BM拾取外界音频,并转换成电信号,经C1耦合到高频振荡电路进行调频调制。
两个三极管VT1和VT2的集电极与基极相互交叉连接,并与L、C2组成的谐振回路,构成高频振荡器。
振荡频率,由三极管的结电容、L、C2共同决定,经过C1耦合到来的音频信号,将改变三极管的结电容,引起谐振回路参数改变,从而将振荡频率调制,让频率的变化跟随音频信号而变化。
调制后的调频信号,经过C3耦合到天线,发射出去。
2、元器件选择与制作谐振电感L需要自制,如下图所示。
谐振电感的制作谐振电感L,用直接0.5mm漆包线在直径5mm钻头柄上,作为骨架绕制5匝,然后抽出,形成空心线圈,并适当拉长即可。
驻极体话筒的焊盘,一般没有安装引脚,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需要,用电线或者电阻的引脚作为安装引出线,如下图所示。
给驻极体话筒安装引脚对于发射天线,可以使用一根30cm~50cm的软导线。
3、电路调试调试第一步,要确定电路是否起振,如下图所示,无示波器时,可以使用万用表简单的检测是否起振。
无示波器时的振荡器起振的检测方法尽量使用指针万用表,放置直流10V档位,测量R2的压降,测量时,用导线短路L,点触即可,可以迫使电路在振荡和停振来回切换,以便判断是否起振。
调试第二步,调制发射频率,如下图所示。
发射频率的调整调整L的每匝间距,可以改变发射频率,用FM调频收音机,设定一个没有电台的频率,然后调节L的间距,直到收音机中收到信号即可。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自己制作FM发射器,PCB自制FM发射器前几天买了几块覆铜板,于是手痒痒,所以发个自己制作的作品,顺便说说自制PCB的过程不多说了,先看看电路原理图这是供选用的零件,(说明一下,如果没有9011可用9014替换)还有调试过程这是PCB图用面包板测试,必不可少的一部。
呵呵,测试成功后就开始准备制作了先把自己这简陋的电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献丑了。
1.25~30v连续可调,电流300ma,虽然有点丑,但是还是很实用的接下来就是准备做PCB了,先找来覆铜板,先用记号笔画好尺寸然后用尺子比这(最好是钢尺),然后用断了的小钢锯使劲划画了记号的线。
我发现这小钢锯还是很好用的反面再来几下多划几次后,把覆铜板的划痕处对准桌子边缘,然后用力往下按,记住,要干脆利落的用力,然后覆铜板就下来了下来了用细砂纸打磨边缘我磨呀磨然后再磨铜面,磨得越光越亮越好磨好后的样子哎呀!我巨大的移动电源不小心也上相了然后要在铜板上画线勒现在还没有打印机,所以只能先用油笔代替一下了先把PCB图用彩笔绘制到这张黄表纸上绘好后的样子然后把纸固定在覆铜板上,然后用记号笔点上点,然后就印到覆铜板上了揭下纸后,再用记号笔涂好接下来就要准备腐蚀了,这是蓝色环保蚀刻机,大家也可以用盐酸加双氧水加水。
还有很多方法,大家可以自己试试某宝上的电子称,24包邮,最大称重1Kg,误差0.1g按比例对好蚀刻剂放在盘子里摇晃以充分融化把覆铜板放进去,要不断地摇晃快好了用了近20分钟,终于好了接下来是打眼,先用钉子在需要打眼的地方冲几次,以防止电钻同心度差打孔打偏了冲好后的样子接下来就要打眼了,就是用的后面的手电钻,具体过程没拍照,用手电钻打孔可是一项体力活啊,好想有台钻然后用酒精洗掉油层把原件放上,遵循先焊小的后焊大的的原则把各元件焊好这是焊好后的后面然后就是调试了,最终频率落在了97.2Mhz到此,PCB 就制作完了。
BH1417F立体声调频发射机的制作材料准备:1.BH1417F立体声调频发射机芯片2. 电容器:10uf、1uf、100nf、47uf、220uf3. 电感:10uh4. 电阻:1kohm、10kohm5.变压器:AC220V/12V6.电源插座7.天线工具准备:1.钳子、镊子2.焊接工具、焊锡和焊锡丝3.调节工具4.插线工具5.手动工具套装步骤一:焊接电子元件1.将BH1417F芯片焊接在一个小型的电路板上。
注意芯片焊接时需要避免造成短路。
2.将其他电子元件,如电容器、电感、电阻等,按照电路原理图的要求逐一焊接在电路板上。
确保焊点牢固,不会引起接触不良或短路问题。
步骤二:连接电路1.将焊接好的电路板与变压器连接。
将变压器的12V端与电路板的电源连接,连接时注意正负极的区分。
2.将焊接好的天线插入电路板的天线接口。
步骤三:测试与调试1.将电源插座插入电路板的电源接口,然后将插线插入电源插座中,并打开电源。
2.使用一个调谐收音机,在FM频段手动调节至未使用的空频道。
3.打开收音机,在合适的距离范围内尝试接收调频发射机发出的信号。
如果信号清晰、稳定且音质不错,则调频发射机制作成功。
4.如果信号不稳定或者音质差,可以使用调节工具对发射机进行调试。
根据需要,逐步调整发射频率、音量和音质,直到满意为止。
步骤四:固定与装填1.确保调频发射机的各个部件紧固,并对连接线做适当的固定处理。
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因松动而导致的信号中断或接触不良问题。
2.将调频发射机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建议放置在固定的架子上,避免因碰撞或其他外力影响而损坏。
总结:制作一个BH1417F立体声调频发射机并不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只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按照上述步骤一步步操作,就可以成功制作一个高品质的调频发射机。
制作完成后,可以享受到自己打造的调频发射机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自制一款容易制的FM调频发射器
今天笔者要介绍的是一款容易DIY的FM调频发射器,采用FM 调频发射技术对
立体声音频信号进行发射,使用普通的具有FM调频收音功能的接收器(如无线耳机或收音机)就可以接收。
而且使用了控制频率稳定电路,使频率不再漂移。
如果在DIY过程中选件和加工稍微用心一点,此FM立体声发射器发射出的立体声信号分离度可以达到50dB,失真小于0.3%,而且电路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就收发效果而言,已基本接近正规的FM电台。
一、立体声调频发射电路图解析
为了降低DIY的难度,我们可以选择专用的调频发射集成电路来完成此发射器,笔者重点推荐东洋公司(ROHM)的调频立体声发射专用芯片BH1417F。
BH1417F是一款集立体声调制、FM 调制、频率合成和RF放人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仅仅需要很少的外围元器件就能够获得优异的立体声调频信号,其内部功能框图和引脚功能如图1所示。
应用BH1417F打造立体声调频发射器的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
该电路大致分为互个部分:由BH1417F 的22、21、20、19、1、2、3、4管脚配合与其连接的分立元件组成立体声信号输入和立体声调制部分;15、16、17、18管脚设定载波频率;BH1417F的5、7、9、10、12管脚配合于其连接的分立元件,构成调频载波的频率振荡和射频调制部分;13、14管脚外接晶体振荡器形成系统时钟;6、8为电源部分;11脚与外部连接的元件构成调频信号发
射部分。
立体声信号通过1、22脚输入,配合2、3、20、21这几个管脚外部的阻容组合,完成立体声信号的低通、预加重和调制,调制后的复合信号通过5脚输出。
15、16、17、18脚输入的频率代码经过解码和鉴相后,由7脚输出PLL振荡器的控制信号VCO。
此VCO控制外部的分立元件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产生FM 调频的载波信号,并通过一个达林顿三极管2SD2142对5脚输出的复合立体声信号进行FM 频率调制。
调制后的信号通过9脚输入到BH1417F,经过内部的射频放大器放大后的射频信号由11脚输出。
输出后的信号可以直接接到发射天线上进行发射,或者输入到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后发射,以扩大发射距离。
13、14脚需要外接7.6MHz的晶体振荡器,提供给BH1417F内部的鉴相、立体声信号调制等部分所需要的稳定时钟。
由BH1417F内部工作昕需的时钟部是来自7.6MHz的晶振,而晶振的工作频率一般都十分稳定。
外部调频载波信号和载波调制电路都使用VCO(压控振荡)控制的PLL(锁相环)电路进行工作,锁相环电路也足以频率稳定性著称,在大多数通信电路中部用来稳定系统频率和产生系统时钟。
所以,由BH1417F组成的调频发射器发射频率十分稳定,不会在发射过程中出现跑频或者自激振荡。
如果完全按照技术白皮书来依葫芦画瓢,在实际的DIY过程中你会发现图2中的一些元件并不好找。
因此,为方便读者进行实际制作,笔者对电路和元件稍做了改动,并优化了一部分比较重要的元件,经过实际试验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图3)。
由于存在音频相关电路,所以相关的器件需要选择对音频重放有利的型号。
如图中涉及到音频信号耦合的电容,一般选用无极性的大厂CBB,甚至WIMA的MKP此类发烧音响用电容也不过分。
图3中标示出的元件是经过重新改动的,其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改动后电路中使用的主要元件
R1 电阻1/4W 47kΩ 选用5色环金属膜的较好
R2 电阻1/4W 47kΩ 选用5色环金属膜的较好
R3 电阻1/4w 3.3kΩ 选用5色环金属膜的较好
R4 电阻1/4W 6.9kΩ 选用5色环金属膜的较好
C1 无极性电容1uF 选用无感XBB系列较好好
C2 无极性电容1uF 选用无感CBB系列较好
C3 无极性电容1uF 选用无感CBB系列较好
C4 电解电容22uF 选用损耗角小的系列较好
C5 电解电容22uF 选用损耗角小的系列较好
Q1 高频三极管9018 β值尽量高
Q2 高频三极管9018 β值尽量高
L1 电感5T 直径0.6~1毫米漆包线绕制5圈,线圈直径4毫米左右
改进后的电路,把电位器换成了普通的电阻,达林顿三极管用两个常用的9018来组合,去掉了天线输出部分的“GFWB3”这个极难采购的带通滤波器,并优化了音频回路中的信号质量,对于提高可制作性和信号发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这样,在具体DIY制作中,仅有BH1417F这个主芯片和KV1417E这个变容极管相对来说难购买一些,但通过邮购或大型电子市场还是可以买到的。
BH1417F的价格大约14~18元,KV1417E的价格在2元左右。
二、无线调频发射器的制作
读者可以使用万用试验电路板按上述的电路图进行搭制。
焊接过程中,首先要将BH1417F这个贴片SOP22封装的器件使用转接板进行转接,然后再通过引线焊接到试验板中心的位置。
焊接贴片元件的时候,要使用细头的电烙铁。
先对芯片进行焊盘定位,并
固定住四个脚上的焊盘,然后再逐一焊接其他焊盘。
为了避免BH1417F各管脚短路,可以先向转接板上的焊盘镀上一层很薄的锡,然后依次用烙铁烫各管脚,使锡融化,即可牢固焊接。
对其他分立元件,如果有条件的话,在上板之前用万用表等仪器测试一下,判断其好坏。
两个9018三极管尽量选用β值高的,并无需进行配对。
L1电感需要自行绕制,制作时,可以使用一段直径0.6~1mm的漆包线在直径为 4 mm 的圆棒上绕制5圈,绕制后,抽出圆棒,把线圈两端的漆磨掉上锡即可。
在进行有极性的电解电容焊接时,必须注意电容的极性,如果焊错的话,通电后电容肯定爆浆。
焊制成功后,一定要仔细裣查一下电路再通电。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供电电源的质量对整机的稳定性和信号的保真度有较大的影响。
建议大家使用LM317或 7805等三端稳压电路进行供电。
当然,最方便的就是使用USB接口取电了。
要注意的是。
BH1417F的供电电压不要超过6V,推荐使用5V。
否则会对芯片造成损害。
通电后,一般无需做测试,只要BH1417F没有发热,就可以给L-CH和R-CH两端输入立体声信号,然后设置15、16、17、18脚来确定一个发射频率进行发射。
建议在调试时,把这些管脚用10 K的电阻接到电源负极,这样设置出来的频率就是87.7MHz,便于调试。
这些管脚和发射频率的对应关系如表2。
表2 针脚定义(L:低电平:H:高电平)
上图中的87~89MHZ的频段是可以直接设置使用的,不必对振荡电路参数进行调整。
如果要使用106~107MHZ频段的话,则需要对振荡电路中的几个电容值进行调整,此处不进行详细的叙述,留给读者自行研究。
如果在确保焊接正确的情况下,发射器却不能正常工作,怎么办?此时,你可以试着慢慢拨动一下L1线圈的各匝间距。
如果你的收音机在对应频率点还是没有接收信号,你就需要检查电路其他部分有没有焊接失误。
由于二极管的个体差异都较大。
如果读者焊制的发
射器工作失真很大的话,就需要对9018的偏置幅度进行倜整,也就是说需要调整BH1417F 的第7脚连接的20K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发射器效果与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此发射器接上约50cm长的电线做天线,在开阔地段有效发射距离大概是10米左右,对于在家庭房间内接收音乐或使用无线话筒而言已经足够。
但是,如果你要使用在其他场合的话,需要提高发射功率,也就是在天线输出的地方加上高频功率放大器。
对于高频功率放大器,受限于各种法规约束,在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另外,由于BH1417F的发射频率是调整15、16、17、18这4个管脚的电平进行控制的。
所以,上述电路DIY成的FM调频立体声发射器在调整发射频率时不是很方便。
为了提高实用性,读者可以进一步使用常规数字电路74HC4040,对BH1417F的4个频率设管脚的电平进行控制,如图6所示。
图6中,仅用一个轻触的按键就可以做到频率的切换控制,以LED灯进行频率(代码)的指示。
具体的原理,请大家自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