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共14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2.64 MB
- 文档页数:144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猿人”(一)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伏羲——画八卦•燧人——钻木取火•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尧、舜、禹——禅让制“禅始不禅终”(二)先秦时期--奴隶社会1、夏:(前2070年至1600年)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前1600年至前1046年)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3、周:(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前771年221年东周)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朝政,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二、封建社会❖(一)确立和初步发展¡ª¡ª春秋战国、秦、❖1、春秋战国(前771年至前476年、前475至前221年)❖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前221年至前206年)秦始皇的主要事迹: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机构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陈胜吴广起义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关于中国历史知识大全(完整版)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问题上,对下列问题的深入探索与讨论是十分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优选教育方案、方法和技术,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学生在学校教育条件下,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的规律。
小编整理了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大全,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一)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司母戊大方鼎历史常识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第一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简史1、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出现时间地点北京人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蓝田人80万年前陕西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山顶洞人1-2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附近2、新石器时代中国文明起源: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文化区、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黄河流域文化:仰韶文化(彩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zhu)文化。
3、古代神话传说反映上古文明(1)“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伏羲、女娲、神农天皇、地皇、人皇。
(2)“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会,五帝反应的是父系。
4、夏的建立:禹是夏朝最后一位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启杀伯益改禅让制为世袭制。
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我国奴隶社会始自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春秋时期结束,共经过1500~1600年。
我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之久。
5、夏朝开始采用干支纪年法,并出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
夏最后一个国君是夏桀。
夏桀兵败,死于南巢(安徽寿县)、共传13代,16王。
6、商: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器。
曾多次迁都,自亳迁嚣,自嚣迁相、自相迁耿,自耿迁庇,自庇迁奄,自奄迁殷。
武丁时期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商的农业发达,已经用多种谷物酿酒,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早期城市。
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7、周: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下是周族首领“后稷”,负责管理农事。
西周都镐京(西安),东周都洛邑(洛阳)。
实行分封制、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引发共和行政(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为共和元年,是公元841年。
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8、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大全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
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包括了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为您呈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全貌,带您一睹中国数千年来的辉煌。
第一章: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等,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同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二章: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统一。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制度,并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政权,但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隋朝统一了南北,而唐朝则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达到了巅峰,如唐太宗时的盛唐文化、杜牧、白居易等文学大家都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影响。
第五章: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也被称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依然是封建专制,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文化现象,如宋代的宋词,元代的元曲,明代的文言小说,清代的四大名著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第六章: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入侵、战争动荡等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但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人物,如鲁迅、梁启超、胡适等,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几千年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给中国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本文试图概述中国历史文化的全貌,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的机会,并进一步激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章皇帝与皇权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
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三)皇帝的由来: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
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四)皇帝的饮食起居1、宫室、山陵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
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
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
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
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