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现状与对策_刘敏
- 格式:pdf
- 大小:404.3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2.22•【字号】京管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各区城市管理委,环管中心、城市研究院,北京环卫集团、首钢环境公司、国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清百玛士公司、南宫生物质能源公司、华源惠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新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工作,稳步提升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业标准和环境污染控制水平,我委修订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京管发〔2018〕120号),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实施时间安排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以下简称《考评办法》)自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实施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京管发〔2018〕120号)同时废止。
二、《考评办法》主要修改内容一是名称由《北京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修改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
二是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原则,在组织形式上沿用"市级检查"和"区级(市级运营单位)检查"两个层次,其中"市级检查"加强了对各区和市级运营单位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内容,如重点任务落实、市级物流调控落实、"接诉即办"投诉量、设施公共区域管理等,"区级(市级运营单位)检查"对自查工作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细化。
流作者简介:董丽丽(1981-),女,辽宁康平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100101)摘要:《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六升两降”八项成效。
基于现阶段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与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借助科技手段与工具、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建立长效监督评价机制等方式,为顺利推进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京垃圾分类;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X79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912(2021)02-0019-0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1]随着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继上海等城市开始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之后,北京市也迈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早在2000年,北京就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是国内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规范垃圾处理的城市。
自从垃圾强制分类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已经取得了包括家庭厨余分出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其他垃圾清运量明显下降等在内的“六升两降”八项成效。
现阶段,北京的末端垃圾处理设施相对先进,且分类处理体系相对完整、合理,基本能满足日常垃圾处理需求,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
同时,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水平及居民的环保意识等,与过去相比,都有了质的飞跃,为垃圾分类的实施积蓄了巨大的优势,北京也因此而真正进入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阶段。
1现阶段北京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北京市的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总体来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居民参与度有待提高。
北京市城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北京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是80%以上,97%的居民小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2]。
北京的垃圾处理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但垃圾处理能力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重化。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致力于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加强监管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北京垃圾处理现状北京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人口众多,垃圾数量庞大。
根据相关数据,北京每天的生活垃圾达到2万吨以上,其中塑料和纸箱等可回收垃圾占比较高,但回收率并不高,大多数物品仍然被混在一起送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
由于垃圾分类和回收机制并不完善,加之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较低,大量可回收垃圾被混杂到一起,使得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也影响了其资源化利用效果。
至于北京的垃圾处理厂,目前有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两种处理方式。
焚烧厂采用高温烧毁垃圾,产生能源和渣滓。
垃圾填埋场则是将垃圾堆积在地下,借助自然分解和压实来降解垃圾。
但这两种处理方式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焚烧厂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垃圾填埋场会产生渗沥液等废水,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北京垃圾处理现状所带来的问题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北京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大量垃圾无处处理,只能临时堆放在垃圾中转站或街道旁边,极易引发环境卫生问题。
2、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垃圾填埋场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不仅浪费国家资源,也危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填埋场中产生大量的渗沥液和甲烷气体,可能对地下水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垃圾分类意识低目前北京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意识较低,大多数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丢弃,导致垃圾资源化利用效果不佳。
4、环境污染严重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研报告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达到672万吨,并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近几年,北京的垃圾处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取得了明显成绩。
但是,本市垃圾处理方式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进行卫生填埋,填埋的很大部分是没有实现分类的原生垃圾。
这样下去,不仅浪费土地、浪费资源,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城市垃圾处理水平的根本途径,建立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应该纳入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以推进。
一、北京垃圾处理工作的管理和发展1.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672万吨,其中城八区垃圾年产生量463万吨,郊区垃圾年产生量209万吨。
截至2008年底,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十五”末期(2005年)的81%提高到94%,其中城八区无害化处理率从95%提高到99%,特别是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46%提高到85%。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
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处理设施23座,其中转运站6座,填埋场13座,综合处理厂4座。
总设计处理能力1.04万吨/日。
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的比例分别为:90%、8%、2%。
2.圆满完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申奥承诺《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资源化率达到30%。
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100%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率达到50%的目标”。
在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全部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产生的生活垃圾共6386吨,其中可分类回收利用的餐厨垃圾、纸、塑料等共4688吨,资源化率达到了73.41%。
全市有155家奥运场馆、奥运签约饭店和部分社会单位的餐厨垃圾纳入规范收运和处理,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多吨。
设备陈旧落后,另外,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法规还不健全,这也为建筑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增加了难度。
9.结语:庞大的建筑垃圾排放量,加之极其简单的处理方式,使得垃圾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与国家积极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背离,也不利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光辉形象。
所以,建立健全适合北京实际情况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本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建筑材料循环使用模式,改变传统建筑垃圾的线性处置方式,走再生利用之路,减少建筑物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真正实现建筑垃圾全部资源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全过程严格控制,统一备案,实行专人专管。
其次,除开挖土地用于回填外,建筑垃圾应存放在专门的固定的综合处置场,分选后分类堆放。
第三,对不同类别的建筑垃圾分别加以回收利用,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不能采取简单划一的做法,要因地因材制宜,根据垃圾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回收利用途径。
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建筑垃圾的价值灭失,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建筑资源和创造社会财富。
例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和其它金属制品: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弃混凝土可以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和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水泥混合材;废砖瓦可用于水泥生产原料、水泥混合材或用于烧制再生砖瓦;沥青也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生产再生沥青、+热拌沥青路面材料、冷拌填充路面材料等:微粉可用于制成硅酸钙砌块及其它覆盖材料等№~。
24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现状与资源化作者:崔素萍, 涂玉波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21.期刊论文孙烃.刘军.王国强.张元玲我国建筑垃圾处置的研究-中国科技成果2005,""(20)通过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置的比较,针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置的几点建议.2.学位论文郑胤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2008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空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杨征
【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标准的日益提高,随之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以及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总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并且生活垃圾大量占用土地,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健康威胁已越来越突出。
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迅速增加,使得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和处置的能力越来越受限,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慢慢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北京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供指导。
【总页数】2页(P269-270)
【作者】杨征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环境保护局北京 101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J], 张明曦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J], 张明曦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J], 张明曦
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J], 张明曦
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 [J], 张明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特许经营与运营监管-生活垃圾处理是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民众公共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以来国家建设部县级下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北京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垃圾处理特许经营的同时,也本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原则,在生产安全、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设施设备维护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一、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情况垃圾处理市场的逐渐放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步骤,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环卫体制改革,以及《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于2003年10月1日的发布实施,促使北京市垃圾处理行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具备条件而实施特许经营的项目也以以下多种形式存在。
(一)环卫作业委托服务的形式。
北京市东南线、西南线及北线三个垃圾处理系统,包含垃圾转运站、垃圾堆肥厂、垃圾填埋场和粪便处理厂共计9座处理设施,分别隶属三个环卫工程集团公司,其国有资产由国资委代表国家统一管理。
北京市市政管委作为垃圾处理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委托作业服务的形式,将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全部垃圾以及丰台、朝阳等区部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委托三个集团公司进行,日垃圾处理量平均吨,占全市垃圾处理量的%,日粪便处理量平均吨,占全市粪便处理量的%。
(二)BOT的形式:即在一定期限内,将项目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运营,期限届满无偿移交。
随着北京市垃圾密闭化管理范围的扩大、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对生活垃圾处理从无害化向资源化、减量化的转变,都使得完全靠城市财政投资建设和运营垃圾处理设施的局面难以继续,鼓励和吸引各类所有制经济采取BOT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垃圾处理事业的投资和运营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形式。
北京市垃圾分类的分析和建议垃圾分类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而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垃圾分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分析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是:虽然已经有一些垃圾分类的措施和规定,但整体上垃圾分类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方面,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较少,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分类垃圾还存在疑惑。
另一方面,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不足,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人对于垃圾分类规定的遵守性不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围绕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二、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监管体系,加大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建议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检查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警告或罚款,并记录其不良行为,形成黑名单,以增强垃圾分类规定的执行力度。
三、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中心。
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是一个综合处理各类垃圾的设施,通过分类、回收、处理等方式对垃圾进行分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北京市的垃圾处理中心还比较缺乏,建议在北京市的郊区或近郊地区建设一些垃圾分类处理中心,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利用各类垃圾资源。
四、加强对社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指导。
社区和单位是垃圾分类的重要执行者,应加强对社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指导。
可以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培训,为社区和单位提供正确的垃圾分类指导。
同时,可以鼓励社区和单位建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执行力度。
五、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垃圾分类的智能化。
现阶段,人们分类垃圾的主要依靠个人识别和经验,存在误分类的问题。
北京市建筑垃圾治理方案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建筑垃圾的不当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城市的美观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建筑垃圾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建筑垃圾的现状及问题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装修、拆除等过程。
据统计,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巨大。
这些垃圾主要包括渣土、混凝土块、砖块、木材、塑料、金属等。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收集不规范:很多建筑垃圾在产生源头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类,导致后续处理难度加大。
2、运输过程中的撒漏和违规倾倒:部分运输车辆不符合规定,在运输途中造成垃圾撒漏,甚至存在违规倾倒的现象,破坏环境。
3、处理设施不足: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4、资源化利用率低:大量建筑垃圾被直接填埋或堆放,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
二、治理目标1、短期内,实现建筑垃圾的规范分类收集和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违规行为。
2、中期目标是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建立完善的资源化处理体系。
3、长期来看,要形成可持续的建筑垃圾治理模式,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治理措施1、加强源头管理要求建筑施工、装修和拆除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制定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处理方案,并向相关部门备案。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理念,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2、规范分类收集制定建筑垃圾分类标准和指南,明确各类垃圾的分类方法和要求。
为产生单位配备相应的分类收集设施,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3、优化运输管理加强对运输企业和车辆的资质审核,确保运输车辆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
建立建筑垃圾运输监管平台,利用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撒漏和违规倾倒。
4、提升处理能力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
鼓励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北京市现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张燕【摘要】Some problems of domestic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 for example, imperfect system of waste sort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deficient fund for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equip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hat is to say, setting up ideas of waste sorting overall process, increasing fund for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providing facilities for waste sor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ity of the solutions. Furthermore, enhancing research on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olicy, and improving application level of information system are the breakthrough of waste management system.%分析了北京市现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中存在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和运行体系不健全,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环节投入资金力量不足,设备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其解决根本应在于树立垃圾全过程分类的理念,增加收运环节的投入和配备分类运输设施;加快可回收资源技术手段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及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是垃圾管理体系的突破.【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工程》【年(卷),期】2011(019)006【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垃圾收运【作者】张燕【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培训中心,北京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3.3固体废物的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生活垃圾作为固体废物的一部分,其管理过程包括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和处置多个环节。
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防制问题研究刘敏;李玉春;张芳【摘要】概述了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防制的目的、相关标准和防制原则,总结了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种类、习性及多种苍蝇防制技术,介绍了不同类型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的针对性防制方法,指出了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防制的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关建议.【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工程》【年(卷),期】2016(024)003【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防制;综合防制【作者】刘敏;李玉春;张芳【作者单位】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100067;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100067;中百欧(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5;R184.33“防制”是指预防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虫害管理制度来管理和控制,包括运用法律法规、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等综合方法,是目前虫害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苍蝇防制的目的是消除孳生地,减少繁殖数量,降低苍蝇密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苍蝇防制标准有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其中规定:“室内成蝇密度水平分为以下等级: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3%、阳性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是A级;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6%、阳性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是B级,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9%、阳性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是C级。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阳性率小于或等于1%是A级,阳性率小于或等于3%是B级,阳性率小于或等于6%是C 级。
”作为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工作重要依据的《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检查考评办法》中规定:“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控制应达到如下标准,视为符合要求,即垃圾转运站、垃圾焚烧厂和粪便消纳站的苍蝇密度应少于3只/ 15 m2;垃圾堆肥厂和垃圾填埋场非生产作业区域苍蝇密度应少于3只/15 m2”。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2.22•【字号】京管发〔2021〕32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城市管理委,环管中心、城市研究院,北京环卫集团、首钢集团、桑德集团等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工作,规范各类设施安全、环保、稳定运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我委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京管发〔2017〕203号)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1年12月22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运营管理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四章附则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促进其安全、环保和稳定运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转运站、卫生填埋场、生化处理厂(含厨余处理厂)、焚烧厂、粪便消纳站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
第三条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遵循"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原则。
市级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负责指导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定期检查、环境监测及社会监督工作,并对区级城市管理部门属地监管工作进行评价。
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节能减排问题探析
刘敏;邵军;刘旭
【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工程》
【年(卷),期】2015(023)004
【摘要】概述了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现状,介绍了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南宫垃圾堆肥厂和高安屯垃圾焚烧厂的节能减排方面典型经验,并就加强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刘敏;邵军;刘旭
【作者单位】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100067;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38;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1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5
【相关文献】
1.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苍蝇防制问题研究 [J], 刘敏;李玉春;张芳
2.关于做好垃圾处理设施的管理--以北京市城市生活废物处理设施的管理为例 [J], 王树国
3.以考评办法修订为推手助力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提升 [J], 刘敏;吕志强
4.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实施新修订的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 [J], ;
5.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实施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考评办法的通知 [J],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现状与资源化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垃圾的来源、产量、物料特性以及处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市垃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建筑垃圾处置方案的建议。
前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也在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由以往的4000万吨/年增加到现在的4亿吨/年,由此,业界一致认为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高峰已经来临。
2000年以来,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成功和奥运工程的相继启动,北京市建筑垃圾在2001年就已经到达排放高峰期,当年总量达3300万吨,而且近年来一直高居全国建筑垃圾排量首位。
北京市的建筑固体废物(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年产生量约为同期全市生活固体废物量的7倍。
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首都市容市貌、百姓生活和生态环境。
因此如何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科学处置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垃圾排放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对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分析了北京市建筑垃圾的成分、特种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关于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的方案建议。
一、北京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拆除老化的旧建筑物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北京市建筑垃圾的重要来源。
2、市政工程的动迁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如西直门立交改造、首都机场改扩建等),是北京市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
3、因意外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战争、豆腐渣工程等)造成建筑物倒塌而产生的建筑垃圾。
4、商品混凝土工厂和新建筑物施工(土地开挖、建筑装潢)产生的建筑垃圾,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20%。
其中由一、二项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5%以上。
二、北京市建筑垃圾的产量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600万吨,平均每日排放10万吨。
按北京市常住人口1800万人口计算,人均排放建筑垃圾约2吨/年,远远超出我国人均排放建筑垃圾0.5吨/年的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约0.3吨/年的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