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03.50 KB
- 文档页数:9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金山中学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4分)1. 下列物理量是标量的是()A. 位移B. 路程C. 平均速度D. 加速度【答案】B【解析】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正确;位移、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C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 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 )A. 研究火车过桥时间B.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时候哪个位置先与火星接触【答案】C............3. 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 m、25 mB. 65 m、25 mC. 25 m、-25 mD. 65 m、-25 m【答案】D【解析】物体上升20m,又下降25m到达0点下方5m的B点,路程s=20+45m=65m.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为5m,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位移为x=-25m.故选:D.点睛: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4.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小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答案】D【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其余都是位移大小小于路程,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故AC错误,D正确;位移和路程都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都可以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
所以D正确,ABC错误。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 平均速度即为初末速度的平均值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 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在变化,故速度是变化的,故A正确;B、平均速度可以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求出,但不能用初末位置速度的平均值来求,故B错误;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故C正确;D、瞬时速度可以用时间趋向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来表示,故D正确。
2024届上海市金山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个运动的物体,在 t=5s 内速度从 v 0=12m/s 增大到 v =18m/s ,通过的位移是 x=80m ,则这个物 体在这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A .13m/sB .14m/sC .15m/sD .16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10m 跳台跳水冠军的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船看成质点来处理C .在研究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的偏转原理时,可以将足球视为质点来处理D .因为子弹的质量,体积都很小,所以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成质点3、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
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A .0~t 1,12νν> B .t 1~t 2,122v v v +=C .t 1~t 2,122v v ν+>D .t 1~t 2,122v v v +< 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221s n - B .2(21)s n n - C .22s n D .212n s- 5、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这时( )A .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东行驶B .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西行驶C .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静止不动D .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西行驶6、在牛顿管实验中,将一根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下端放一枚小钱币(金属片)和一片羽毛.管内充有空气时倒转玻璃管,让小钱币和羽毛同时下落.当小钱币落到管底时,羽毛还慢悠悠地在中间飘着呢!抽掉管内的空气,再倒转玻璃管,可看到它们同时落到管底,这个实验说明了()A.真空中的羽毛比有空气管中的羽毛的重力大B.羽毛下落慢的原因是羽毛受到空气阻力,而钱币不受空气阻力C.羽毛下落慢的原因是羽毛受空气阻力和羽毛的重力相比较大,影响羽毛下落D.所有物体若不受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在同一地方由静止释放,下落的快慢均一样7、下列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将有错误..的操作选择出来(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下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6 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某两个计时点间的距离,计算时间间隔t,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此过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8、如图所示为六个共点力,相邻两个力间的夹角为60°,大小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A.大小为6FB.大小为63NC.方向与5 F的方向相同D.方向无法确定9、2017年4月23日,青岛快乐运动秀之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挑战赛中若ab两个遥控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启动时,a车在其前方2m处B.运动过程中,b车落后a车的最大距离为4mC.b车启动3s后正好追上a车D.b车超过a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10、如图所示,木板P下端通过光滑铰链固定于水平地面上的O点,物体A、B叠放在木板上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的全部内容。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金山中学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4分)1. 下列物理量是标量的是( )A。
位移 B。
路程 C.平均速度 D。
加速度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火车过桥时间B.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时候哪个位置先与火星接触3。
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C.25 m、-25 m D.65 m、-25 m4。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小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
平均速度即为初末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 。
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6。
2016-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会等于路程C.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C.只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D.只要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3.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我们引进了一些物理量和研究这些物理量的方法.下列哪种方法是研究平均速度这个概念()A.控制变量 B.理想化模型C.等效替代 D.理想实验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苹果,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对苹果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上的弹力B.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C.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上的弹力D.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使苹果受到重力作用5.“自由落体”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牛顿管被抽成真空后,将其迅速倒置,管内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从顶部下落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环境下,物体的重力变为零B.重的物体加速度大C.轻的物体加速度大D.两个物体同时落到底端6.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7.如图所示的一段圆弧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由图可知,物体是做下列哪种运动()A.圆周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C.曲线运动 D.减速直线运动8.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正比于h B.t正比于 C.t正比于D.t正比于h2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9.物体从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平均速度一定相等C.两次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所用时间一定相等10.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的()A.B.C.D.11.已知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10N,其中一个分力与合力间的夹角为30°,则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A.10N B.7N C.5N D.3N12.汽车从立交桥顶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内通过2m、第2s内通过4m、第3s内通过7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B.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2m/s D.第2s末的瞬时速度是4m/s 13.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B.C.D.1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有一竖直挡板,重为G的光滑小球静止时对挡板的压力为F N,小球的重力按照产生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A.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且F N=GtanθB.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且F N=GsinθC.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且F N=GtanθD.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且F N=Gsinθ15.一羽毛球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经过1s着地.着地时速度为7m/s.已知羽毛球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羽毛球开始下落的高度( )A.3。
金山中学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科期末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说,是属于A. 观察、实验的方法B. 逻辑推理的方法C. 类比的方法D. 理想模型的方法【答案】D【解析】解:“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都是为了研究问题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物理模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理想化的模型是实际物体的简化处理.物理上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B. 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C.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做自由落体运动才受到重力作用D. 由公式G=mg 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等于其质量的9.8倍,方向竖直向下【答案】B【解析】【详解】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还需要向心力,也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提供的,故A错误。
B.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故B正确。
C.地球上的物体随时随地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在地球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说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等于其质量的9.8倍,故D错误。
故选:B3.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A. GB. G sinθC. G cosθD. G tan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受多个力处于平衡状态,人受力可以看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力,另一部分是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根据平衡条件得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值,反向,即大小是G,故选项A正确。
考点:力的合成【名师点睛】人受多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人受力可以看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力,另一部分是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金山中学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物理学科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分。
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句话可从牛顿第一定律演绎得出( ) (A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B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 )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D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2.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 (A ) 加速度(B )速度 (C )位置 (D )受力3.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 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2m/s 速度向右运动。
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 v 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2m/s ,向右 (B )2m/s ,向左 (C )6m/s ,向右(D )6m/s ,向左4.质量为2kg 的质点仅受两个力作用,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 和5N 。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的值可能为( ) (A )0.5m/s 2(B )0.75m/s 2(C )3.5m/s2(D )4.5 m/s 25.如图所示为A 、B 两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a 随半径r 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A .A 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不变B .A 物体的角速度不变C .B 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不变D . B 物体的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6.如图所示,a 、b 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开始时绳b 水平。
设绳a 、b 对小球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F 合。
现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极其缓慢地向左滚动90°,在此过程中( ) (A )F 合始终增大(B )F 合保持不变(A ) F 合先增大后减小 (D )F 合先减小后增大7.三段材质完全相同且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水平,A 端、B 端固定。
金山中学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卷物理学科一、选择题(共40分。
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哪一句话可从牛顿第一定律演绎得出()A.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B.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 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D.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答案】D【解析】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选D。
2. 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A. 加速度B. 速度C. 位置D. 受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速度,即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要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一个发生了改变,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选项B正确。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3. 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2m/s速度向右运动。
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 2m/s,向右B. 2m/s,向左C. 6m/s,向右D. 6m/s,向左【答案】C【解析】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即向左为正,速度变化量,负号表示方向向右,故C正确.4. 质量为2kg的质点仅受两个力作用,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5N。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的值可能为()A. 0.5m/s2B. 0.75m/s2C. 3.5m/s2D. 4.5 m/s2【答案】C【解析】3N和5N的合力范围为:2N≤F≤8N,故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 max=m/s2=4m/s2,加速度的最小值为:a min=m/s2=1m/s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a随半径r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A. A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不变B. A物体的角速度不变C. B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不变D. B物体的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答案】A【解析】A图中a与r成反比,则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可知,A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A正确;A图中a与r成反比,则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可知,A物体的线速度大小不变,由v=ωr角速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B图中a与r成正比,则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ω2r可知,B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保持不变,由v=ωr线速度是变化的.故C错误;B图中a与r成正比,则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ω2r可知,B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A.6. 如图所示,a、b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开始时绳b水平。
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物理等级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曹伟审核人:朱宏权)一.单项选择题.1.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很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A)质点(B)力的合成(C)自由落体运动(D)点电荷2.轿车行驶时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
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变化率单位的是()(A)m/s (B)m/s2(C)m/s3(D)m2/s33.有一作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周期为2秒。
如果从弹簧振子向右运动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则在t=3.4秒至t=3.5秒的过程中,摆球的()(A)速度向右在增大,加速度向右在减小(B)速度向左在增大,加速度向左也在增大(C)速度向左在减小,加速度向右在增大(D)速度向右在减小,加速度向左也在减小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受到的拉力大于F,乙受到的拉力小于F(B)台秤P的读数等于m g-F(C)台秤Q的读数为mg-2F(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5.在静止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在空中运动后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淤泥中某一深度处。
(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最能近似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的图像是()6.如图所示,两光滑平板MO、NO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θ0=75°的V形槽,一球置于槽内,用θ表示NO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014-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3分)(2014秋•高邮市期中)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A.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B.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路程C.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D.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2.(3分)(2012秋•忻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D.火车在忻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3.(3分)(2014秋•如皋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4.(3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x=(5t﹣t2)m,则它运动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分别是()A.v0=5m/s,a=﹣2m/s2 B. v0=5m/s,a=﹣1m/s2C.v0=2.5m/s,a=2m/s2D. v0=2.5m/s,a=1m/s25.(3分)(2009•湘潭一模)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B. F的大小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大C.若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F为零D.若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F为零6.(3分)(2013秋•易县校级期末)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7.(3分)(2013秋•巴南区期中)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由上述条件可知()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m/s2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05m/sD.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m/s8.(3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甲乙两车各自由A地驶向B地,两车的位移相同.甲行驶的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而乙则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已知V1>V2,则两车相比()A.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甲先到B地C.乙车先到达B地D.无法判断,视V1、V2的大小而定9.(3分)(2011•金山区校级学业考试)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A.B.C.D.10.(3分)(2014秋•蚌山区校级期中)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大小为2N的力F作用下向下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的倾角为30°,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5N,沿斜面向下B. 5N,沿斜面向上C.N,沿斜面向下D.N,沿斜面向上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的平均加速度为.球在空中飞行0.3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沿原路返弹,档球过程,以初速度方向为运动的正方向,球的平均加速度为.12.(4分)(2013秋•温州校级期中)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3s通过的位移为m,刹车后6s通过的位移为m.13.(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3.6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m/s2,前六秒内的平均速度为m/s.14.(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重40N的物体,受到F1=13N 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若将F1撤去,之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5.(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倾角为a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竖直的光滑挡板A,在它们之间放一个质量M的均匀的小球,如图,在平衡时,球对挡板的压力N A= ,球对斜面的压力N B= .16.(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一井深12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的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时,则相邻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秒,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的距离是米.计算时取g=10m/s2.三.作图和实验(本大题22分)17.(8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1)图1中各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所有接触面均光滑且已固定,试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要求注明力的符号)(2)已知两共点力F1=4N,F2=3N,图2虚线为F1和F2的方向,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18.(8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与木板保持平行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2)这时除需记录O点位置外,还需记录和(用下列选项中的字母表示).A.橡皮筋伸长的长度B.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两条细绳间夹角的大小D.两条细绳的方向(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填“甲”或“乙”).19.(6分)(2011•上海)如图,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t1和△t2,则小车加速度a=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四.计算题(共计24分.写出必要的过程,否则不得分.)20.(6分)(2014秋•滕州市期中)一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cm,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了2cm,用弹簧测量此物体的重力时,弹簧伸长了10cm,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g=10N/kg)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1.(8分)(2014春•红安县校级期中)一物体以4m/s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 两点,已知物体在A点时速度是在B点时速度的2倍,由B再经0.5s物体滑至斜面顶点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若已知AB=0.75m,求斜面长及物体由底端D点滑至B点所需的时间.22.(10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甲乙两同学在直跑道上进行4×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为10m/s,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按题目描述的,接力的过程甲做什么运动,乙又是做什么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多少?(2)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3)如果乙是傻傻站着接棒,接到棒后才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这样会浪费多少时间?2014-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3分)(2014秋•高邮市期中)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A.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B.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路程C.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D.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解答:解:A、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故A正确;B、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故B错误;C、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而质量是标量,故C错误;D、位移、速度、位移是矢量,而时间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物理量的矢标性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抓住矢量与标量区别: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方向.2.(3分)(2012秋•忻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D.火车在忻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考点:位移与路程;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解答:解:A、研究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球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此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故A正确.B、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通过的轨迹的长度,不能反映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故B错误;C、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C错误;D、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火车在忻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间,故D错误.故选:A.点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所以我们虽然可以选择任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必须把物体假定为静止3.(3分)(2014秋•如皋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故A错误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故B错误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故C正确D、石头下落过程中也受到空气阻力,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的重力较小,树叶受到空气阻力对树叶的影响较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4.(3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x=(5t﹣t2)m,则它运动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分别是()A.v0=5m/s,a=﹣2m/s2 B. v0=5m/s,a=﹣1m/s2C.v0=2.5m/s,a=2m/s2D. v0=2.5m/s,a=1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根据得,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5m/s,加速度a=﹣2m/s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5.(3分)(2009•湘潭一模)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B.F的大小至少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大C.若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F为零D.若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F为零考点:力的合成.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当三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三个力的合力不一定为零,当第三个力不在剩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合力不能为零.解答:解:A、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不一定为零,三个力最大值等于三个力之和.故A错误.B、合力可能比三个力都大,也可能比三个力都小.故B错误.C、若F1:F2:F3=3:6:8,设F1=3F,则F2=6F,F3=8F,F1、F2的合力范围为[3F,9F],8F在合力范围之内,三个力的合力能为零.故C正确.D、若F1:F2:F3=3:6:2,设F1=3F,则F2=6F,F3=2F,F1、F2的合力范围为[3F,9F],2F不在合力范围之内,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从而会通过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求三个力的合力范围.6.(3分)(2013秋•易县校级期末)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x=和平均速度公式去判断一定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解答:解:A、根据x=知,加速度大,位移不一定大,还与初速度有关.故A错误.B、根据x=知,初速度大的,位移不一定大,还与加速度有关.故B错误.C、末速度大,位移不一定大,还与初速度有关.故C错误.D、根据,时间一定,平均速度大,位移一定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和平均速度公式.7.(3分)(2013秋•巴南区期中)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由上述条件可知()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m/s2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05m/sD.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m/s考点: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2次闪光的速度,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1次闪光时的速度.解答:解:A、根据得,加速度a=,故A、B错误.C、第2次、第3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则第2次闪光的瞬时速度,则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v1=v2﹣aT=0.35﹣0.3=0.05m/s.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8.(3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甲乙两车各自由A地驶向B地,两车的位移相同.甲行驶的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而乙则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已知V1>V2,则两车相比()A.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甲先到B地C.乙车先到达B地D.无法判断,视V1、V2的大小而定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要求哪辆车先到达,只需要分别求出两车所用的时间与位移、速度的关系式,然后作差即可.解答: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则对于甲来说有x=解得t1=,对于乙来说有t2=,则t2﹣t1>0故t2>t1即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这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所给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位移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只要耐心,用位移速度表示出各自运动的时间,然后将时间作差或作商即可.9.(3分)(2011•金山区校级学业考试)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0~1s内,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加速度方向匀加速运动,在1s~2 s内,加速度反向,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匀减速运动,到2s末时速度为零.2 s~3 s内加速度变为正向,物体又从静止开始沿加速度方向匀加速运动,重复0~1s内运动情况,3s~4s内重复1s~2 s内运动情况.解答:解:在0~1s内,a1=1m/s2,物体从静止开始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s末速度v1=a1t=1 m/s,在1s~2 s内,a2=﹣1m/s2,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s末时速度v2=v1+a2t=0,2 s~3 s内重复0~1s内运动情况,3s~4s内重复1s~2 s内运动情况,故选C.点评: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找出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结合物体的初状态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10.(3分)(2014秋•蚌山区校级期中)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大小为2N的力F作用下向下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的倾角为30°,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5N,沿斜面向下B. 5N,沿斜面向上C.N,沿斜面向下D.N,沿斜面向上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及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解.解答:解:垂直于斜面方向:F N﹣mgcosα=0;平行于斜面方向:f=μF N=0.1×2×10×=N,方向沿斜面向上.故选:D点评:斜面模型是高中物理常见模型之一,不但要掌握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还要注意相应几何知识的应用;若物体受力较多时,一般可以借助正交分解法得出平衡条件的公式.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的平均加速度为300m/s2.球在空中飞行0.3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 沿原路返弹,档球过程,以初速度方向为运动的正方向,球的平均加速度为﹣400m/s2.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足球的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平均加速度.解答: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球的平均加速度为:.球的平均加速度为:.故答案为:300m/s2,﹣400m/s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基础题.12.(4分)(2013秋•温州校级期中)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3s通过的位移为37.5 m,刹车后6s 通过的位移为40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先求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停止后不再运动,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求出汽车的位移.解答:解: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3s<4s,所以3s末汽车还未停止.则=.6s>4s,所以前6s内的位移等于前4s内的位移.则=.故本题答案为:37.5,40.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所以前6s内的位移等于前4s内的位移.13.(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3.6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0.4 m/s2,前六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2.6 m/s.考点:物理模型的特点及作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结合第3s内的位移,运用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6s内的位移,从而得出前6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根据x6﹣x3=3at2,t=1s.解得:a==0.4m/s2.第3s内的位移为2.4m,有:2.4=v0t3+at﹣v0t2﹣at代入时间得:v0=1.4m/s.前6s内的位移为x=v0t+=1.4×6+×0.4×62=15.6m,则前6s内的平均速度为:===2.6m/s故答案为:0.4 2.6;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4.(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重40N的物体,受到F1=13N 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若将F1撤去,之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 ;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N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在求摩擦力的大小时,要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根据公式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为:f m=μG=8N因为F2=6N<f m,物体保持静止,故所受静摩擦力为:f2=F2=6N,方向水平向左因为F1=13N>f m,所以物体相对水平面向左滑动,故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f3=μG=8N,方向水平向右.故答案为:6N,8N点评:摩擦力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摩擦力的分析一定注意判断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即注意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15.(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倾角为a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竖直的光滑挡板A,在它们之间放一个质量M的均匀的小球,如图,在平衡时,球对挡板的压力N A= Mgtanα,球对斜面的压力N B=.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球体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G、挡板对球体的支持力F1和斜面对球体的支持力F2.根据平衡条件求出两个支持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求解压力.解答:解:球受三个力:G、F1、F2.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F1=Gtanα=MgtanαF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球体对挡板的压力大小:F1′=F1=Mgtanα,方向水平向左球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F2′=F2=25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答:球体对挡板为Mgtanα,方向水平向左;斜面的压力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点评:本题是简单的力平衡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出力图.16.(4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一井深12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的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时,则相邻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0.5 秒,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的距离是35 米.计算时取g=10m/s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先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运动的总时间,得到间隔时间;然后确定第3球与第5球的运动时间,并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间距解答:解:每一个小球自由下落的时间为:t===5s依题意,第1个球刚落至井底的瞬间,第11球刚好在井口,因此空中有9个球在下落,并存在相等的10个时间间隔△t,故有:△t=s=0.5s此时第3个小球已下落了8△t=4s的时间,第5个小球已下落了6△t=3s的时间,因此它们相距△h为:△h=×10×42﹣×10×32=35m故答案为:0.5,35.点评:本题关键球的运动规律,得到时间间隔,然后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三.作图和实验(本大题22分)17.(8分)(2014秋•金山区校级期中)(1)图1中各球均处于静止状态,所有接触面均光滑且已固定,试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要求注明力的符号)(2)已知两共点力F1=4N,F2=3N,图2虚线为F1和F2的方向,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1. 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A. 、、B. 、、C. 、、D. 、、【答案】D【解析】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故选D.2.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质量B. 速度C. 路程D. 时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速度是矢量,质量、路程、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矢量、标量的概念3. 伽利略通过斜面理想实验批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维持运动不需要用力B.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不需要力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D. 物体维持运动需要用力【答案】A【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如果物体受力平衡,运动状态将不改变;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4. 下列运动中的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有()A. 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动作要领B. 研究地球的自转C. 确定在太平洋中航行的巨轮所处的位置D. 测量火车通过某一站牌的时间【答案】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大小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5. 下列式子中属于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随F的改变而改变,不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A错误.欧姆定律中电路中电流与电路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则不是比值定义法,选项B错误;上升的高度与初速度、重力加速度有关,所以不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C错误.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的时间无关,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6. 用如图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镜框受重力和两根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合力等于0,知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等于重力,绳子的夹角越小,绳子拉力越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 一匹马拉着车在公路上加速前进.关于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马车加速前进,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B. 只有马车匀速前进,马拉车的力才等于车拉马的力C. 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始终相等D. 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解: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加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战斗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灵活性B. 跳高运动员起跳后之所以能够继续上升,是由于还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C. 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乘客的惯性D. 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因此运动状态不变化物体就无惯性【答案】A【解析】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在相同的作用力下,物体的质量越小,物体的加速度a越大,抛掉副油箱,减小了质量m,也就提高了飞机的灵活性,故A正确;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之所以能够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点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是否受力,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金山中学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4分)1. 下列物理量是标量的是()A. 位移B. 路程C. 平均速度D. 加速度【答案】B【解析】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正确;位移、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C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 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 )A. 研究火车过桥时间B.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时候哪个位置先与火星接触【答案】C............3. 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 m、25 mB. 65 m、25 mC. 25 m、-25 mD. 65 m、-25 m【答案】D【解析】物体上升20m,又下降25m到达0点下方5m的B点,路程s=20+45m=65m.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为5m,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位移为x=-25m.故选:D.点睛: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4.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小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答案】D【解析】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其余都是位移大小小于路程,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故AC错误,D正确;位移和路程都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都可以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
所以D正确,ABC错误。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 平均速度即为初末速度的平均值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 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在变化,故速度是变化的,故A正确;B、平均速度可以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求出,但不能用初末位置速度的平均值来求,故B错误;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故C正确;D、瞬时速度可以用时间趋向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来表示,故D正确。
点睛: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大多数都是变速运动;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据此分析判断。
6. 如图所示的(a)、(b)两幅s-t图分别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由图可知( )A.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甲一定比乙运动得快C. 乙一定比甲运动得快D.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可知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 正确;因为不知道两个坐标选的标度是否相同,所以无法判断速度的大小关系,故BC错误。
所以D正确,ABC错误。
7. 如果测得刘翔参加110m栏比赛起跑的速度为8.5m/s,12.91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那么刘翔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 9.27m/sB. 9.35m/sC. 8.52m/sD. 10.2m/s【答案】C【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总的位移是110m,总的时间是12.91s,所以平均速度为:C正确,ABD错误。
8.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像,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 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变速运动【答案】B【解析】由于v-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在t1时刻,实线的斜率大于虚线的斜率,故虚线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故A错误;在0-t1时间内,虚线所围的面积大于实线所围的面积,故虚线对应的位移大于实线对应的位移,所以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故B 正确;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围成的面积小于实线围成的面积,所以虚线对应的位移小于实线对应的位移,故C错误;在t3-t4时间内,虚线是水平的直线,表示速度不变,反映的是匀速运动,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9. 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这两根线杆之间,已知末速度为15m/s,位移为50m,时间为5s,故根据v0=5m/s,选项D正确。
考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简单计算。
10.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答案】C【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可知任一秒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而不是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故A错误,C正确;物体的初速度与前一秒内末速度相同,故B错误;物体在任一秒内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4m/s,故D错误。
所以C正确,ABD 错误。
11. 某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B.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V=V t﹣V0可知,加速度相同时a、b两物体初速度设为V1、V2则速度之差计算可得;根据X=V0t+at2得,位移之差计算可得.解:A、B、根据△V=V t﹣V0可知,加速度相同时a、b初速度设为V1、V2则速度之差为:△V ab=V a ﹣V b=(V1+at)﹣(V2+at)=V1﹣V2;故A正确,B错误;C、D、根据X=V0t+at2得,位移之差为:△X=X a﹣X b=(V1t+at2)﹣(V2t+at2)=(V1﹣V2)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的应用,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是关键,属于基础题型.12.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哪项是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 [ ]A. 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 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 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度变化是均匀的,接着进行了实验,伽利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伽利略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开辟了崭新的研究物理的方法道路,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13. 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8 mD. 16 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满足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比例式S1:S2:S3:S4=1:3:5:7;则:S1:S4=1:7,当s4=56m时,s1=8m.故选C.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6分)14. 图中所示是用DIS实验得出的、从斜面顶端下滑的一辆小车的v-t图像。
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小车在AB段的位移为___________m。
【答案】 (1). 2.14 (2). 0.131-t 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小车在AB段的位移为:15.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内的位移是4 m,则物体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2【答案】 (1). 8 (2). 8末的速度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16.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为_____m/s,8s内的平均速率为 ___________m/s。
【答案】 (1). -0.25 (2). 1【解析】根据图线围成的面积知,前3s8 s内平均速度的为: 8s内的平均速率为:【答案】【解析】根据速度位移公式:代入数据可得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18. 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匀加速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光照相机的频闪间隔为0.1s,且O点是0.4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计算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下滚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答案】 (1). 1 (2). 2【解析】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x=aT2可得:三、实验题(共9分)19. 图(甲)所示为使用DIS系统研究斜面上小车运动的装置图。
(1)图(甲)中的C为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填实验仪器名称)(2)A发出红外线和超声波的波形如图(乙)所示,B接收到的红外线和超声波的波形如图(丙)所示。
若超声波速度为300m/s,则小车在t=1×10-3s到t=2×10-3s这段时间内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答案】 (1). 数据采集器 (2). 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 (3). 15m/s【解析】(1)图(甲)中的C为数据采集器,B为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
(2)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和超声波的波形图和发出红外线和超声波的波形图得出两次相隔时间是t=0.001s,两次超声波从发出到接受的时间差为△t=(0.00045-0.0004)=0.00005s,小车在t=1×10-3s到t=2×10-3s四、计算题(共9分).20. 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L=15m,在其距其下端h=5m处,有一长为L′=15m的无底圆筒CD,若将悬线剪断,则:(1)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直杆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为多少?(g=10m/s2) (可保留根号)【答案】(1)1s,【解析】试题分析: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为B到D时间减去B到C时间,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为A到D时间减去B到C时间,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