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 格式:pdf
- 大小:114.34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思考【摘要】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是城市绿化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绿地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宜性、城市规划需求、生长环境和需求等因素,以保持绿地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合理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结合城市规划进行绿地植物配置,是优化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关键步骤。
为了实现城市绿化目标,我们应当重视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为城市道路增添绿意,提升城市形象的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环境、城市规划、绿化水平、种植、生长、健康、美观、优化、建议。
1. 引言1.1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思考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生态平衡。
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进行思考和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需要注重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植物的生长健康和景观效果。
结合城市规划进行绿地植物配置,将绿化工作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绿地与城市道路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行的城市环境。
在进行绿地植物配置时,也需要特别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求,保障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及时修剪、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保持绿地植物的健康和美观,让城市道路绿地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场所,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
优化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需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注重美观和环保,还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城市绿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
2. 正文2.1 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重要性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重要性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良好的绿化环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环境污染水平。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的面貌,提升市民的居住舒适度,还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减轻高温天气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美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配置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良好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的美观度,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市政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
一、植物配置需考虑环境特点和地理位置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地理位置来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比如在干燥地区,可以选择耐旱植物进行绿化,而在湿润地区,可以选择耐湿植物进行绿化。
在生长环境受到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植物进行绿化,从而提高城市绿化带的生态防护功能。
二、植物配置需考虑空间利用和造型美感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应该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带的实际空间利用和造型美感,避免盲目引入品种过多,导致植物之间竞争激烈,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影响美观度。
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生长高度和形态特点,合理搭配植物组合,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提高绿化质量。
三、植物配置需考虑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来进行合理配置,避免选择那些容易滋生病虫害的植物,以免增加绿化养护成本。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进行绿化,比如能够固土保水、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植物,来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带的生态功能。
四、植物配置需考虑季节变化和景观效果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应该根据植物的季节变化和景观效果来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在不同季节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道路绿化带的变化性和观赏性。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四季景观效果的植物进行绿化,使得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叶、冬季有枝,营造出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观。
五、植物配置需考虑新技术和新材料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应该充分借鉴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选择一些耐干旱、耐污染、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以提高植物配置的适应性和生态性。
也可以利用一些新材料来进行植物配置,比如利用花箱、花袋、花篮等新型绿化产品,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景观效果。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环境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在市政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绿化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植物的选择、配置原则和适宜植物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植物的选择是市政道路绿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选择适宜的植物,既要考虑其观赏效果,又要兼顾其生长特点和适应能力。
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道路的功能、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等进行合理配置。
在行道树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视觉效果,又要考虑其抗逆性和抗污性。
常用的行道树有柳树、梧桐树、樟树等,它们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观赏效果。
而在路缘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矮型植物,比如常绿灌木、花卉等,它们既能起到绿化的作用,又不会遮挡司机和行人的视线。
植物配置原则是市政道路绿化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植物的配置应符合道路规划和设计的要求,比如道路的宽度、交通流量和土壤条件等。
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需求,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和扩散等问题。
植物配置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功能需求,比如在靠近路边的地方选择低矮的植物,以确保视线畅通,同时可以选择具有纵向生长特点的植物,以起到空间分隔和边界划定的作用。
适宜植物的选择也是市政道路绿化中的重要问题。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生长特性和适应能力。
市区的道路绿化一般面临着气候干燥、空气污染、土壤贫瘠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耐旱、耐污染和快速生长的植物。
在常见的植物中,一些乔木和灌木植物比较适合市区道路绿化,比如山樱花、紫薇、丁香树等。
这些植物对环境要求较低,生长快速,观赏效果也很好。
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它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需求、生态特性和观赏效果等因素。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宜的植物,兼顾其观赏效果和生长特点。
在植物配置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道路的绿化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在适宜植物的选择上,要考虑道路环境的特点,选择具备耐旱、耐污染和快速生长的植物,以满足市区道路绿化的需求。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在城市绿化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需要根据道路的特点来选择植物。
道路的长短、宽度、交通流量等都会影响到植物的选择。
比如,在宽阔的大道上,可以选择一些高大而茂盛的树种,如梧桐、杨树,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空间,给人一种宽广和舒适的感觉。
而在窄小的街道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灌木类植物,如玫瑰花、紫薇花等,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
植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道路的环境条件。
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地方适合选择阳性植物,如向日葵、报春花等。
而阴暗潮湿的地方适合选择阴性植物,如蕨类、龟背竹等。
植物的生长环境还要考虑到土壤的肥沃程度、湿度等因素。
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符合其生长特点,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选择还要考虑到它们的花期和果实特点。
花期长、花朵色彩鲜艳的植物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增加道路的视觉效果。
果实丰硕、花期短的植物在城市道路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果实丰硕的树种能够提供饮食资源给城市中的鸟类,增加生物多样性。
植物配置中还要考虑到植物的数量和密度。
根据道路的空间大小和需要,合理配置植物数量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供更多的绿化效果。
植物的密度也要适度,过高过密的植物会影响到交通和行人的视线,不利于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考虑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到道路特点、环境条件、花期果实特点以及数量和密度等因素。
只有合理配置植物,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为城市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建筑的不断拔地而起,道路绿化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植物配置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美观度,还关系到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细心打理的领域。
一、植物配置的原则在市政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多样性和适应性。
多样性意味着植物种类的丰富,这样可以让城市的街道多姿多彩,给行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适应性意味着植物必须能够适应城市的环境条件,包括空气质量、土壤条件、阳光照射等因素。
只有这样,植物才能够健康成长,起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空气的作用。
二、植物配置的种类选择在市政道路绿化中,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进行配置。
可以选择乔木类植物,如梧桐、榉树等,它们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树冠,为行人和车辆提供一定的遮阴作用。
草本植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配置,如鸢尾花、月见草等,它们可以美化绿化带,并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还可以选择一些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等,它们可以爬上建筑物的墙壁,增加绿化面积,并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
此外一些花灌木类植物,如玫瑰、丁香等,可以在道路两侧种植,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营造出淡淡的清香气息。
三、植物配置的养护管理植物配置的养护管理是市政道路绿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不同类型的植物,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养护计划。
一般来说,需要对植物进行定期修剪、浇水和施肥,以保持其健康生长。
还需要定期检查植物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还需要关注植物的更新换代。
由于城市道路的使用频率较高,植物可能会受到车辆的碾压和行人的踩踏,造成一定的损坏。
需要定期更换老化的植物,并进行适当的修整和增添新的植物,以保持整体的绿化景观。
四、植物配置的环境效益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效益。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技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力求体现有活力、有创意、协调周边景观设计特征。
绿化设计在空间、尺度、形态、色彩、韵律、节奏方面组景协调。
充分考虑绿地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近、中、远期植物造景的差异的生态景观。
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导向感。
在道路绿化中结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考虑,绿化形成了良好的视野和环境。
行道树以7-8米为间距,绿化形式应尽量简洁、树木的选择保持整齐一致,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
该景观设计总体上以乔木为主,乔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从防护效果、地面覆盖、景观层次上去考虑。
道路景观是线性连续的景观,景观的整体性与整体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到行车速度与景观单元内在联系。
绿化设计在保证整体景观和谐的同时强调各自特色。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阴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植物的配置总体上以常绿植物为主,保证道路绿化整体的四季常青,比如南方城市可以选择行道树中的优良树种香樟。
香樟树姿优美,形态苍劲洒脱,枝叶繁茂,浓荫遍地,是长江以南城市绿化的优良生态树种之一,树冠广卵形,单叶,薄革质,螺旋状互生。
香樟属弱阳性树种,喜湿润肥沃、土层深厚、酸性至中性的沙壤土或壤土。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1.1美化功能城市道路绿化掩饰了裸露的地面,与建筑、道路、桥梁、水体等相映衬,衬托出现代都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的美学效果,给人们以静谧之感,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奔放感情和陶冶情操。
1.2生态功能(1)城市道路绿化是一部很好的空调机。
城市里凡有绿地的地方,温度都明显低于无绿地的地方。
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等作用造成的。
在夏季,绿化地区内气温较非绿化地区气候低3-5℃(冬季可增温2-4℃),比建筑物地区低10℃左右。
据计算,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
(2)净化空气:城市的绿地像人的肝脏一样,具有解毒作用。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化带中选择和布置适合景观效果、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还能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下面将从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环境: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
根据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
2. 美观与实用兼顾:植物选择应注重美观性,植物的花朵、叶子和枝干等特征都能对景观起到装点作用。
还要考虑植物的实用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
3. 多样性和长春性:在植物配置上,要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还要考虑植物的长春性,选择那些能长时间保持绿化效果的植物,减少频繁更换植物的成本和工作量。
4. 抗污染和易维护:城市道路上的植物容易受到车辆尾气和压力的污染,因此选择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
还要考虑植物的易维护性,选择那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的植物,便于养护和管理。
通过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提升。
植物的选择应注重颜色搭配和层次感,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花卉或具有华丽色彩的宿根植物,增加景观的亮点,使城市更加美丽。
2. 缓解交通压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适当选择树种等大型植物,可以起到隔音、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的作用,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环境。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植物的绿色和芬芳气息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在植物配置上,还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果树或观赏果树,为居民提供新鲜水果或美丽的景观。
4.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思考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环节。
绿地植物的配置是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因此,本文就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基本要求和考虑因素(1)适宜性城市道路绿地各地区、各地形、各环境条件不同,植被配置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植物的选择必须优先考虑其适宜性,栽种的植物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经试验证明能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有助于增加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2)景观性城市道路绿地是衔接城市与自然的媒介,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配置必须考虑到其景观性,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美观大方、高雅,具有视觉美感,能增加城市美观。
(3)安全性城市道路绿地绿化需要考虑到人与车的交通安全问题,尤其是沿街建筑物一侧的绿化,要谨慎选择树种,避免大树种的破坏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植被的丛生是否会影响行车、行人的视线,影响城市交通的顺畅。
(4)生态性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配置必须考虑到生态性,要根据地区所处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既为城市增加氧气,净化空气,又有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二、合理配置合理的绿地植物配置不仅包括植物的种类选择,还应考虑到植物的布局、分布、密度等方面。
(1)分布均衡城市道路绿地植物分布应当均衡、密度适宜,能够体现出统一的绿化风貌,同时各类植物之间应当有良好的相互配合关系,在满足区域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
多样性是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一大特点,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高度等不同条件的植物组合,增加了城市绿地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更为多样化,更有活力。
(3)合理设置合理设置是合理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保证观赏性和生态性的同时,满足交通安全要求,防止不良植被影响行车、行人的视线,也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的面积。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环境美化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配置植物,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功能等,因此植物配置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配置应遵循“生态优先、景观为本、实用性强、管理容易、适应性广”的原则。
具体来说,要根据城市的地形、气候、土壤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树种、灌木、草本等植物,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视觉效果和实用功能。
在选择植物时还要考虑到其生长习性、生长速度、耐性、病虫害抗性等因素。
此外,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植物配置应以绿化带或园林为单位,统一设计和管理,注重植物的配合和协调。
二、树种配置树种是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选择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细枝常绿灌木等,其中常用的树种有垂柳、北美红枫、欧洲白蜡、黄花梨、鸡爪槭、丽格蒙蒂、水杉、冷杉、侧柏等。
在选种时,应考虑到树种的树形、树高、树冠形态和生长习性,以及抗寒耐旱、耐污染等因素。
同时,还应统筹考虑街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以及树木的栽植密度等,使树木生长健康、树冠空间合理,不影响人和车的通行。
三、花卉配置花卉是道路绿化的重要内容,能够增加城市景观的色彩和品味,常用的花卉有月季、玫瑰、紫丁香、桂花、金银花、茉莉等。
在花卉配置中,要注意花卉的颜色、开花时间、种植方式、搭配等,从而实现春夏秋冬四季花开,使人们在景观中感到愉悦和享受。
四、地被配置地被是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绿量、改善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保持水分,常用的地被有草坪、地被植物和花卉等。
在地被配置和管理中,要注意考虑到其适生性、美观度和易于管理、维护等,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避免地被覆盖过度,影响空气与水的交换和下渗。
综上所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因此应注重科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城市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配置,达到构建美丽、宜居、人文的城市环境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9 06 15浅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王智兰(西宁市城东园林绿化管理处,青海 西宁 810000)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化带。
绿化带的植物景观配置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
使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得到提升。
文章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植物配置;道路绿化;城市中图分类号:X 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454(2009)04 179 02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网络越来越完善,道路绿化已成为城市绿化体系的亮点。
城市道路绿化与其它绿化的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城市道路位处于高楼大厦之中,峡谷效应显著,风速大,气温不稳定。
第二,光照时间和强度差异大,东西向道路在高楼的蔽荫下,南北两方的光照条件差异很大,靠南面一侧甚至无光照。
第三,土壤条件差,城市道路多为回填土或建筑垃圾,难以用于绿化。
需要 客土种植 也就是 人工土壤 。
第四,管理难度大,城市道路绿化均为开放式,不可能实行封闭式管理,行人车辆对植物影响很大,配置植物必须 耐摧残 。
第五,地面温度高,由于水泥路面较宽,吸热系数大,反射也强烈,因而贴地层气温较高,许多植物难以适应西宁市作为一个高原城市,有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气候冷凉干燥,两季性突出,春旱严重,冬春季时间较长,制约植物生长的不利因素较多,在绿化选择上要求较为严格,景观配置的自由度低,增大了绿化的难度。
在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方面,第一,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植物为辅,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乡土树种组成骨干树种,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第二,以绿地木本植物为主,乔、灌、花、草搭配,建立立体景观林带。
第三,选择抗逆性强的3年生植物为主,建立起稳定的植物群落。
下面就城市道路和园路绿化植物配置分别进行阐述。
!1∀1 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等,这些道路的植物配置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化带、行道树、人行道绿化带等。
1.1 行道树绿化。
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的树,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景。
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复杂,常受到车辆、街道宽窄、建筑物高低、架空线、地下电线、管道的影响。
行道树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等,真可谓 天罗地网 。
更由于土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
种植时,在行道树四周设置树池,以便于养护管理和减少践踏,树种选择应选耐践踏、耐修剪、抗瘠薄、抗污染、根系较浅的树种。
对于交通干道和快速道路系统,要考虑到车速因素,宜选择具有一定的主干笔直、无飞落叶絮、耐粗放管理的树种,根据道路功能选择不同的树种。
行道树种要避免单一化,一个城市中应以几种树种为主,分别布置在城市主干道上,同时也要有一些次要树种。
形成 一树一路 、 一路一景 、 一路一特色 的景观效果。
行道树还应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179浅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王智兰木,以利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
对于行道树的养护,由于树木比较高大,而且地处车辆、行人较多的地方,修剪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作业安全规章。
1.2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
分隔绿化带由于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1m,宽可10多m,在分隔绿化带上的植物配置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以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
一般窄的分隔绿化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
如早春开花如探春、连翘,配置在嫩绿的草坪上,即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
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化带上的植物配置可形式多样。
最简洁的规则式配置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在乔木下种植耐荫的灌木及草坪。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较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配置成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
西宁宿根花卉资源较丰富,生长茁壮的鸢尾类、马蔺、菊科类、萱草等,还有很多双色叶树种银白杨、新疆杨以及秋色叶树种紫叶李、红叶小檗等都可配置在分隔绿化带上。
对于一些土质瘠薄,可配置草坪、花卉或抗性强的灌木,如丁香、榆叶梅、黄刺玫、珍珠梅等无论何种植物配置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人行横道或车辆拐弯处不宜配置妨碍视线的乔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1.3 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丰富的植物景观和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而且可以美化环境,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选择树冠太大的树种和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隔离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m距离重复一段。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摸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
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效益,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
2 园路的植物配置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道路除了组织交通、集散等功能外,主要起到导游作用。
植物配置除其生态功能外,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需要。
一般来讲,园路的曲线都很自然流畅,两旁的植物配置及建筑也宜自然多变,不拘一格。
游人漫步在园路上,远近各景可构成一幅连续的动态画卷,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园路的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又遍及各处,因此两旁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全园的景观。
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置为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遮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景观上有草坪、花卉、灌丛、树丛、孤植树,甚至水面、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游人沿路漫游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
路旁若有微地形变化或园路本身高低起伏,最宜进行自然式配植。
若在路旁若有微地形隆起处配置复层混交的人工群落,最得自然之趣。
路边无论远近,若有景可赏,则在配置植物时必须留出透视线。
如遇水面,对岸有景可赏,则路边沿水面一侧不仅要留出透视线,在地形上稍加处理。
要在顺水方面略向下倾斜,再种植上草坪,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走向水边去欣赏对岸景观。
路边地被植物的应用不容忽视,可根据环境不同,种植耐荫或喜光的观花、观叶的多年生宿根、球根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
既组织了植物景观,又是环境保持清洁卫生!3∀。
2.1 主路旁植物配置。
主路是沟通各活动区的主要道路,往往设计成环路,宽3~5m,游人量大,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用规则式配置。
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离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其下种植(下转第189页)180青海环境 第19卷第4期(总第74期) 2009年12月地优势、与本地环境、资源承受力相适应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和开发力度,加快发展新型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把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禁高污染项目向西部地区转移,将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门类、控制生产规模的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传统 黄色产业、 黑色产业向现代 绿色产业转换;四是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做大做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把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培育成地方经济发展的 绿色增长极,力求在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1∀郑长德,王永.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下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2∀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3∀刘小岷.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4)9.(上接第180页)水蜡、红叶小檗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
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物作为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使道路成为一条甬道,以突出建筑主景,可以强调气氛。
2.2 次路与小路旁植物配植。
次路是园中各区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中漫步,一般宽1~1.5m。
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
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1∀梁心如,城市园林景观!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4∀张国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上接第185页)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资源保障。
以政府引导为重点,积极搭建公共科技攻关平台,加快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的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升级。
(6)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遵循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技术和装备水平,切实落实节能降耗的各项措施,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1∀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R∀.2007.189西部民族地区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路径选择 李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