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修养九种品德
- 格式:docx
- 大小:30.73 KB
- 文档页数:15
做人的修养10标准做人的修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它关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
而做人的修养也是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准则,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更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做人的修养的10个标准。
首先,做人要有礼貌。
礼貌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方式,它不仅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能够展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
其次,做人要有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再次,做人要有谦逊。
谦逊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人更加谦虚、谨慎,不自满、不傲慢。
接着,做人要有宽容。
宽容是一种胸怀,能够让人更加包容他人,不计较小节,更能够让人心胸开阔。
然后,做人要有爱心。
爱心是一种温暖,能够让人更加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更能够让人的心灵更加美好。
再者,做人要有勇气。
勇气是一种品质,能够让人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接下来,做人要有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担当,能够让人不逃避责任,不推卸责任,更能够让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此外,做人要有耐心。
耐心是一种品质,能够让人更加沉着冷静,不急躁不浮躁,更能够让人有耐心地等待成功的到来。
再者,做人要有学识。
学识是一种智慧,能够让人更加博学多才,更能够让人有能力去解决各种问题。
最后,做人要有正直。
正直是一种品德,能够让人坚守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更能够让人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综上所述,做人的修养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关乎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努力修炼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做人的八个品德
1、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
2、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
3、面德,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4、信任德,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5、礼节德,有“礼”走遍天下,彬彬有礼,能魅力四射。
6、谦让德,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切忌锋芒毕露;放下身段,降低自己。
7、理解德。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理解,就是给人方便;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8、尊重德,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把别人放在心上。
人应有的品德
人应有的品德有9个,这9个品德如下:
1.诚信:要做到言行一致,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避免弄
虚作假、夸夸其谈,这只会让人平添厌恶。
2.良知:面对是非,要有足够的良知与正义感,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世人。
3.赤诚:无论世事如何,无论沧海桑田,应永葆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不要过
多地沾染尘世的灰尘,做一个纯粹的人。
4.责任感:清楚自身的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
5.有原则:面对诱惑,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不随波逐流,保持举世兼浊我独清
的立场。
6.坚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挫折后
便自暴自弃。
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7.沉稳:每临大事有静气,不要遇到一点事情就慌慌张张的。
8.宽容:人们愤怒的根源往往是因为他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路去走,应学会宽容,
理解他人的不同。
9.有分寸:能够对所有事情恰如其分地回应,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1/ 1。
《道德情操论》9大美德道德情操是人们行为和品质的内在表现,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在《道德情操论》中,有着九大美德,它们是: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正直廉洁,勇于担当,宽容包容,友爱互助,谦虚谨慎,感恩奉献,孝敬父母。
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解析这九大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首先,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
诚实守信的人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他们信守承诺,不轻易打破自己的诺言。
这种品质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保持人际关系良好的重要条件。
其次,尊重他人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
尊重他人是指不侮辱、不歧视他人,而是平等对待、体谅别人的感受和权益。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正直廉洁是指一个人做事公正,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正直廉洁的人以高度的道德操守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不被金钱和权力腐蚀。
这种品质可以有效遏制腐败行为,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勇于担当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退缩不逃避。
勇于担当的人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责任。
他们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事业的发展。
宽容包容是指对他人的错误和不足能够宽容并包容。
宽容包容的人能够理解他人的困惑和局限,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种品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友爱互助是社会和邻里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美德。
友爱互助是指在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与他人共同进步。
友爱互助的人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谦虚谨慎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和成就面前保持谦逊与谨慎。
谦虚谨慎的人不骄傲自满,不妄自尊大,善于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这种品质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感恩奉献是人们应有的积极态度。
感恩奉献的人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主动回报社会。
这种品质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后,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孝敬父母是指对父母充满尊敬,关心照顾他们。
做人的十大修养1. 正直诚实正直诚实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品质。
无论是与他人交往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应保持真实、诚实的态度。
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建立信任,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重要修养之一。
无论对待长辈、同辈还是晚辈,都应保持尊重和礼貌。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不轻易批评和指责,体谅与包容别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
3. 守信用信用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做人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
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承诺,都应当认真履行,让别人相信你的可信性。
4. 善待异性对待异性,应当保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
不以性别差异为借口歧视或侵犯对方的权益。
与异性交往要恰如其分,遵循社会公德,懂得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愿。
5. 友善待人友善待人是修养的表现之一。
不论是对待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保持友好、热情的态度。
关心他人的需要,乐于助人,传递正能量,从而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自律自省自律自省是做人的重要修养。
要求自己做到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不自私、不贪婪、不懒惰等。
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错误,提升个人品质。
7. 忍让宽容在与人交往时,应学会忍让宽容。
不计较小事,善于理解和体谅他人。
尽量避免发生争执和冲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8. 积极进取做人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不停止研究和进步,积极追求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保持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从中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
9. 诚恳待人诚恳待人是做人应有的态度。
待人诚恳,真诚对待他人。
不虚伪、不欺骗他人的感情,在与人打交道时不图谋私利,不搞权谋。
10. 谦逊谨慎谦逊谨慎是做人的修养之一。
要保持谦逊的心态,不自负、不自大,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谨慎周到,不冲动,避免错误的决策。
以上是做人的十大修养,希望能够成为你做人的参考,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与他人和睦相处。
个人素养有哪些内容个人修养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个人素养包含的内容。
个人素养有哪些内容个人素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即所谓个人修养高尚。
个人修养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等。
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就提出过“修身养性”。
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生实践活动的深入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主要内涵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
在道德、情操、理想、意志等各个方面能够保持良好的修炼心态,持之以恒,修身终生。
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个人修身养性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
戒生气:古人云:“气大伤身。
”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宣泄,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
戒自卑: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戒自卑能使人因自强而崛起。
自卑就像反了潮的火柴是不会划亮人生之火的。
戒嫉妒: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仿照他人,做一些实事。
戒小人: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的绊脚石。
戒诱惑: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
戒暴怒: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次暴躁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终生后悔的。
平和心态:静坐当思自身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修身之道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修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坦然,为之善然。
中国人的修养主要内容概括
中国人的修养主要内容包括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礼仪修养和社交修养。
1. 道德修养:中国人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忠诚勤勉等。
他们追求正义、公平和善良,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2. 文化修养:中国人非常重视文化修养,包括对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认知和尊重。
他们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与传承,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3. 礼仪修养:中国人注重礼仪的规范和仪式感。
他们重视尊重他人,注重家庭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礼貌和尊重。
他们注重言行举止的合宜和恰当,重视社交场合中的礼节和仪式。
4. 社交修养: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的意识,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注重谦虚谨慎和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他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友善和善意。
总体而言,中国人的修养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礼仪和社交方面的培养和塑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传统观念。
必须知道的十个个人修养个人修养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它涉及到个人的品德、形象和素质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和修养。
以下是必须知道的十个个人修养。
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特征之一。
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数,身在社会中的各种关系都难以建立,社会地位难以树立,诚信是人之基础。
2、自律自控自律自控是一个人在行动时必须具备的特质。
它体现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外界的约束力量。
没有自律自控的人很难取得较高的成就。
3、恪守信义恪守信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承认的义务和诺言,从不背叛。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和的声誉都依赖于他是否有信用可靠的品质。
4、保持良好形象保持良好形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认同并赢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代表了一个人在外在形象上的修养,像衣着、举止、言行等都是关键因素。
5、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权益和利益,这样他才可以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6、关注社会公益关注社会公益是一个人在人道关怀层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展示出个人的高度修养。
7、学习新知识随着人类的知识储备与生活质量的连续提高,人们往往对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能够更快地实现自身进步发展,适应社会时代进步。
8、积极进取积极进取、勇于面对挑战是一个人在工作和人生中要具备的修养,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肩负重任,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呈现出充分的思考和领导魅力,取得成就和荣誉。
9、有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有宽广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代表一个人在心理和思想上的成熟。
他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机会和自己的弱点,在开放发进的过程中,这些能力会进一步加强。
10、享受生命及时调整心态享受生命及时调整心态这不只指在生活上积极地享受生活,也表现了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冷静稳重,并寻找正面解决方法的能力。
以上是必须知道的十个个人修养。
以上修养的形成,不仅是基于思想,心理,行为,行动方面的体现,这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塑造出来的形象,是实践与思辨不断推进的结果。
个人修养品德是指个人在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素质和修养,是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个人修养品德的一些方面:
1. 诚实守信: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撒谎、不欺诈,保持良好的信誉。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不侮辱、不攻击他人,以平等、友善、包容的态度与人交往。
3. 责任心: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
4. 勤奋努力:勤奋努力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5. 谦虚低调:谦虚低调是一种美德,不要自大、自满、自以为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
6. 宽容大度: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不要斤斤计较、小肚鸡肠,要学会宽容、谅解、包容,以宽广的胸怀面对人生。
7. 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是一种态度,要积极乐观、阳光向上,追求美好、有意义的生活,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上是个人修养品德的一些方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9大德育原则的记忆口诀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9大德育原则,我总结了以下的记忆口诀。
1.善良之心是美德生活中必须种
热爱他人快乐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双手
2.诚实为本守信义人品高尚品德优
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厚道人家谁不赞
3.礼仪谦和是美德言谈举止文明雅
礼貌待人举止得体合作交往处处和谐
4.尊重他人是美德平等待人最要义
不论年龄不论职位礼让有礼是应有的态度
5.勤劳专心是美德奋发向上肯努力
学习刻苦勇攀高峰哪怕日夜辛勤也要追求
6.公平公正是美德知道公平最基础
对待他人不偏袒讲道理成为好人家
7.勇敢正直是美德打破困难弘扬真理
不怕困难说出真心话只有坦荡的心才可信可贵
8.爱国奉献是美德热爱祖国低头有志
献身祖国贡献社会只有伟大的事业才能引人注目
9.爱护环境是美德保护自然是世人所需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
人要修养九种品德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可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全体社会成员的品德修养素质,关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关乎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翻开历史的画卷,品德修养,历来被人们看作是立身之本、治国之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
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们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认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切都要从修养个人的品德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在《系辞下传》第七章中就提出了人要修养九种品德:“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经》可谓是衰世之学,它的兴起恰恰是在世道的衰败之中,面对这样的时代,圣贤君子们总是忧心忡忡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在残酷恶劣的条件下,通过推演易卦,写作断辞,提醒世人必须具有忧患意识,时时不忘修养自己的品德,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人生和事业的进步。
今天,我们学习借鉴《易经》“九卦之德”,有着许多的启示和教益,目的就在于修养好我们的九种品德。
履以和行“履,德之基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
”做人的品德基础在哪里呢?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的行履之处。
所以,一个人要进德修业,就要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体现到具体的行为举止之中。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们有些人,嘴巴上讲得好听,给人的感觉是修养非常高,但行为表现与说的不一样,没有把言行统一起来,履行好自己的诺言,往往被人们瞧不起。
履卦的卦辞很简略:“履虎尾,不咥人,亨。
”意思是说一个人一脚踩在老虎尾巴上了,但这个老虎很乖,居然不吃人,所以小心谨慎,做事会顺利。
把“履”作为我们的“德之基”,就应该随时有一种踩到虎尾巴的感觉,要小心谨慎,有一种“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警觉,时时处处加以防范,就不会有什么过错。
“履,德之基也”,在自己的品德修养上,确实要有一种非常谨慎态度,对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都要认真看护,它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从精神上、行履上,才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就要从行履和行动上,看一个人的品德基础厚重与否,看一个人的志向高低。
“履和而至”是说,我们如果真正把履卦的精神掌握了的话,那么你就会在自己的精神上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并落实到行动上,让领导和群众感到你这个说话是算数、说一不二的。
“和”具有一种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果我们大家在品德行履上,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提升自己“和”的能力,那我们这个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亲密,天下也就“履和而至”。
“履以和行”启示我们,要按照履的方式来坚持修养自己,和气就能够充满身心;我们的身心充满了和气,就会影响和改善外部环境,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使之也充满友善和和气。
所以“履以和行”,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礼仪去做,到处都充满了这种祥和瑞气,自然就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把工作干好,把事业做大,让人生更加辉煌而又意义。
谦尊而光谦虚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要格要求。
所以,《易经.系辞》里说,“谦,德之柄也;谦尊而光,谦以制礼。
”德,实际上是在精神上、内修上的一种体会。
我们说平常心是道,一个品德修养很高的人是不喜欢外显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没什么两样,但是,他内藏得再好,总是要露出点“把柄”来,那么,这个“德的把柄”就是“谦”。
一个人是否谦逊、是否虚心,这是衡量是否有德的尺度。
品德好的人,为什么为人总是很谦虚、很低调呢?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面对天地万物,面对大众是非常渺小的;越是修养高的人,越是对天地万物、人民大众充满了一种敬畏、一种敬意,为人处事就会谦和下来,就不会趾高气扬,把自己太当回事的。
其实,人在无边无际的天地面前,在无尽的时间、空间当中,生命确实就像古人说的“白驹过隙”。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百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没有什么值得骄傲,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管是在传统文化上修养品行的人,还是在社会事业上真正的成功人士,真正境界高的人,都是谦和有礼的。
所以,“谦,德之柄也”,谦卦大象辞上面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君子一定会体现出谦谦之德来,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处在卑贱的地位上,总是善处于别人之下。
“卑以自牧”是说,我们要像放羊一样,自己放牧自己,自己拿着一根谦虚的鞭子,抽打自己的精神,用谦卦之德来调教自己,看自己哪儿有问题,有了问题就及时改正。
“谦尊而光”告诉我们,一个人具有了谦德,他的内在智慧、内在精神恰恰是非常之尊贵、非常之庄严,仿佛日月一样的光明普照。
所以古人说“谦道乃光”,我们普通人能够谦虚,恰恰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恰恰是最有光彩的。
“谦以制礼”,就是在与社会、与他人打交道时,要懂得礼数,首先就表现在互相谦让上。
礼者理也,大家见面一拱手,打个招呼,或者一鞠躬,一寒喧,体现的都是一种谦让、一种和气、一种素养。
复以自知“复,德之本也;复小而辨於物,复以自知。
”复卦的主旨是恢复,人的品德根本在哪里?就在于恢复,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后天的妄想、后天的执著,给我们的本来面目上抹上了很多灰尘,那么,品德之本,就是要恢复,“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让我们光明的本来面目显现出来。
把优势和特长发挥好,把那些不合道德要求的问题和毛病克服掉,从而保持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态势。
复卦是对我们德行之本、修行之本的一个提醒、一个启示。
“复小而辨于物”是说,在《易经》六十四卦里面,除了坤卦是纯阴之卦以外,复卦的阳气是最弱的,是一阳初生,一阳在下五阴在上,阳气是最微弱的。
从阳气这个角度来说,复卦是最“小”的。
虽然复卦阳气最小,但毕竟“来复”,正处在不断生长、养大的阶段,充满着生机活力,引用到我们的精神、品德修养上,恰恰就要从小处着眼,从小处下手,自觉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越是细小的事情越是应该加以注意,防止因小失大。
品德修养的功夫贵在细行,要真正落实到我们平常的细微之处、行为的细节之处,体现出来的就是“一阳来复”,对好的要保持、巩固和发扬,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平常一个念头生起之时,马上就要关注它,看它到底是善念,还是不善之念,还是一个纯粹的妄念。
这样,我们做事的时候自然就能够胸有成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也容易顺势而成功。
“复以自知”是说复卦有一念回机之用,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的精神状态,是不是走在恢复我们的先天本性、恢复我们本来面目的这条道路上?自己嘴说不管用,别人说也不管用,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不要以为坐在讲台上讲的人,就比下面听的人修养要高多少。
复卦是“德之本”,就是要自知,要有自知之明。
所谓自明而诚,就是落实在自知上面;自知则明,精神保持清明而不自欺,那就达到了诚的境界。
恒以一德做事要有恒心,品德修养更得有恒心。
《易经.系辞》里说,“恒,德之固也;恒杂而不厌,恒以一德。
”前面我们说要恢复本来面目,这不是一句话、一时间就能够解决的,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修养,你的品德才能够稳固,自己的根本才能够牢靠。
一个人在品德修养上,假若一日暴十日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难以奏效的。
因此,无论环境怎么变,或者遇到来自何方的、多大的压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都要不改初衷,始终如一,秉持自己应有的品德。
恒卦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的品德稳固下来。
不光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为人处世,还是平常做任何一个事业、任何一个事情,你要想真正做好、做成功,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那是不可能的。
恒卦的大象辞“君子以立不易方”告诉我们,一个人卓尔不群,高高山顶立,认准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就不会改变方向。
一个人再聪明、再伶俐,如果缺少了这种“立不易方”的稳定性、坚固性,即使他有再高的境界、再大的学问,也都是靠不住的。
风一吹,说不定就把他的信念吹散了;雨一淋,也许就把他的墙基淋垮了。
“恒杂而不厌”是说,人心之所以不能够守恒,往往就是因为心思太乱,杂念太多;我们做事业不能成功,也是因为我们杂事太多,太分神,总是东一锒头西一棒,把你的时间和精力给折腾完了。
所以,把恒卦纳入品德修养,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有“恒”的人,能够始终如一,能够在人生事业上善始善终。
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也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我们真正把心思恒定下来,即使是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
“恒杂而不厌”,只要心守恒了,那么外界的事情即使再多再杂再乱,我们心都不会乱。
心不乱,什么事情都好办;如果你心乱了,那就烦恼丛生。
“恒以一德”是恒卦的卦德,要求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有恒心、有稳定性、有毅力,只有坚持不懈,最终的结果才能够“一德”,才能够在品德修养上精进。
损以远害“损,德之修也;损先难而后易,损以远害。
”修养品德要怎么修?要靠“损”来修。
当然,这个“损”不是让我们损人,而是要我们损己。
损己就是要把那些自私的、贪欲的、七情六欲中种种不良的东西都损掉。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就是做学问,每一天都要有所增益,有所长进;修养品德,每一天都要减损一些不好的言行,使好的得到光大。
那么“为道日损”,要损到什么程度呢?“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要损到把我们的不正确的东西统统除掉,达到一种“无”的状态。
损卦的大象辞说:“君子以惩忿窒欲”,即克制愤怒,抑制情欲。
修养品德的过程,就是把我们身心上的各种习气、欲望清理干净的过程,真正要日损一日,损之又损。
只有这样,品德修养才能不断走向成熟,不然的话,光嘴巴上说修养,到头来仍然一无是处。
“损先难而后易”,是品德修养的一个诀窍。
一个困难复杂的事情摆在那里,怎么办?就要集中力量,先把最难的部分解决好,其它的部分就会顺理成章,迎刃而解。
我们开始做事、一鼓作气的时候,精神力量很强大、精力也是很旺盛的,再困难的事情,都有信心和勇气克服。
如果是先易而后难,在那些相对容易的事情上就先把你的精气神耗掉了,“再而衰,三而竭”,越往后面,事情就越难办,就会没有信心,半途而废。
“损以远害”是说我们把自己的错误的东西统统损掉了之后,自然就能远离了祸害。
我们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把自己都损得差不多了,你要来损我,你又能损到什么程度,还能怎么害我呢?“损以远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