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乳化沥青生产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乳化沥青生产工艺控制与操作规程唐兴明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1)首先做好设备运行前的预热和颜料准备工作,乳化沥青分为以下几种,普通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SBR胶乳乳化沥青,各种乳化沥青用途不同,所以添加配方也各不相同。
(2)在电脑操作界面的参数设置区设定基质沥青生产量皂液流速,乳化剂添加量,固含量(沥青与皂液的百分比)。
(3)确定成产量及生产何种乳化沥青后,给基质沥青开始升温,生产温度基质沥青为130℃-135℃,改性沥青为160℃-165℃,加温完成后启动基质沥青泵入乳化设备沥青罐,罐的容量为7吨左右,按生产量控制,剩三分之一时开启基质泵随时泵入。
二、乳化沥青批次连续生产(1)沥青升温完成后,首先经换热器开始往皂液罐开始进行注水,通过流量计可保证进水的计量,后开启乳化剂泵加入一定数量的乳化剂,开启皂液罐搅拌。
皂液温度控制在50℃-55℃连续生产时设备配备2个皂液罐可交替使用。
(2)开始生产:将设备状态切换至循环模式,开启皂液和沥青的循环至可以生产时,先启动胶体磨及水冷和润滑系统,各管路管线气动阀打开,切换至生产模式,这时皂液三通阀通向磨机,现象磨机管路冲洗60kg皂液正常后沥青三通阀打向磨机供料生产开始。
(3)生产时时刻观察胶体磨电流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如电流量过大或过小,都输不正常,应及时停机处理,维护,检查,生产过程中如果成品乳化沥青温度高于75℃应打开冷却水泵经换热器降温,否则将导致乳化沥青提早破乳。
(4)成品乳化沥青罐配备为2台立式罐,每个罐容量为25吨,一只罐生产至一定数值后切换至另一只罐连续生产,做完一罐后开启成品乳化沥青罐搅拌,搅拌10-15分钟后即可装车,搅拌完成通知试验室验证固含量。
(5)批次沥青生产结束时,沥青三通阀自动打开到循环状态,皂液泵继续工作惊醒管路,磨头的清洗,设定泵入皂液量为60kg,后打开注洗阀清洗100-150kg自来水,完毕后关闭胶体磨,沥青泵及相关电气设备,批次连续生产乳环沥青结束。
沥青车间规范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沥青车间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沥青车间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其他相关岗位人员。
第三条沥青车间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安全、环保和质量。
第二章员工管理第四条员工必须按照公司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第五条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按时上下班,有事需提前请假,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第六条员工在工作期间,必须穿戴整齐的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第七条员工在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报告班长或车间主任,不得擅自处理。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八条设备必须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操作。
第十条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四章生产管理第十一条生产计划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车间实际情况制定,报批后严格执行。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保证产品质量。
第十三条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原材料和成品的储存、运输和保管,防止污染和损失。
第五章环境管理第十四条车间必须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严格执行环保措施,确保车间环境整洁。
第十五条废气和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第十六条车间内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乱丢乱放。
第六章安全健康管理第十七条车间必须遵守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安全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十八条车间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车间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七章奖惩制度第二十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沥青生产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沥青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沥青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储存、运输、生产、包装、销售、使用等。
第三条沥青生产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安、依法治企”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沥青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沥青生产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领导小组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 制定沥青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4. 定期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 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总结事故教训;6. 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和奖惩。
第六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沥青生产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2. 负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实施;3. 负责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4.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 负责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七条对沥青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条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四、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一条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状况;2. 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3. 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4.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5.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
第十二条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确保生产安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乳化沥青每平方用量规范要求篇一:沥青透层、粘层与封层施工工艺标准3.1沥青透层、粘层与封层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施工标准适用于各种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透层、粘层与封层施工。
2编制依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xx)《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xx《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xx《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9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76-95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及要求1.沥青等材料已检验、试验完毕。
2.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已完成。
3.2材料准备及要求1.乳化石油沥青(1)乳化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规定。
(2)乳化石油沥青可利用胶体磨或匀油机等乳化机械在沥青拌合厂制备,乳化剂用量(按有效含量计)宜为沥青用量的0.3%~0.8%。
制备乳化石油沥青的温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乳化剂水溶液的温度宜为40~70℃,石油沥青宜加热至120~160℃,乳化剂沥青制成后应及时使用,存放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
2.液体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规定。
使用前应由试验确定掺配比例。
3.煤沥青(1)煤沥青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规定。
(2)煤沥青使用期间在储油池或沥青灌中储存温度为70~90℃,并应避免长期储存。
经较长时间存放的煤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测,质量不合格不得使用。
4.集料(1)集料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矿料要求,颗粒状集料(大于1㎜)应选用强度高、硬度大、耐磨耗的砂石集料。
(2)稀浆封层所需集料适宜用矿渣、碎石,不适宜用轻质材料、页岩及泥岩等。
对于小于5㎜的细集料,应选用坚硬、干燥、洁净、无泥土和有机杂质,级配适当、砂当量不低于445%的石屑或砂。
沥青现场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沥青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施策、全员参与”的原则,依法、依规、依规划进行管理。
第三条沥青施工现场管理应做到专人管理、有序管理、全面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沥青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按规定执行。
第五条各级工程管理部门应对施工单位的沥青现场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沥青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第二章施工人员管理第七条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分工作业,保证施工作业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制定施工人员的培训计划,保证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证书。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日常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身体检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劳动强度要求。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制定健康档案,及时更新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保证他们的施工安全。
第十二条施工现场应设立施工人员栏以及安全提示牌,明确告知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三章施工设备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培训设备操作员,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工作进行规范和规程,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排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设立施工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调度和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设备的有效利用。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沥青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一、沥青乳化的生产流程
乳化沥青主要由以下五种主要的材料组成:沥青、水、乳化剂、酸和改性剂,为了储存稳定或者是为了满足其他的特殊用途,还会惨加少量的添加剂。
乳化沥青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沥青准备,皂液准备,沥青乳化,乳液储存。
1.沥青的准备
沥青是乳化沥青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到乳化沥青总质量的50%-65%。
当乳化沥青喷洒或者拌和完成后,乳化沥青破乳,其中的水分蒸发后真正留在路面上的是沥青。
因此,沥青的准备至关重要。
根据乳化沥青的用途,选择适宜的沥青品牌和标号后,沥青的准备过程主要就是将沥青加热并
从2.
配置乳化
对于
则需要按3.
4.
以
1.
乳化沥青设备按照工艺流程分类,可以分为间歇作业式、半连续作业式、连续作业式三种。
其工艺流程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
如图1-1所示间歇式改性乳化沥青生产设备,生产时将乳化剂、酸、水、和胶乳改性剂等在皂液掺配罐中掺配,然后将其于沥青泵送到胶体磨中。
一罐皂液用完后再配置皂液,然后再进行下一罐的生产。
当用于改性乳化沥青生产时,根据改性工艺的不同,胶乳管道既可以连接在胶体磨前也可以连接到胶体磨后,或者没有专用的胶乳管道,而是手工将规定剂量的胶乳惨加到皂液罐中。
图1-1 间歇式乳化沥青设备生产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沥青站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优质施工,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沥青站所有生产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设备维护等。
第三条沥青站生产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生产准备第四条原材料采购1. 采购部门负责沥青站所需原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采购部门应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3. 采购的原材料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第五条设备管理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沥青站生产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修及保养工作。
2. 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第三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六条生产计划1. 生产计划部门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沥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2. 生产计划应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设备能力等因素。
第七条生产操作1.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
2.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第八条成品检验1. 成品检验部门负责对沥青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返工或报废。
第四章安全生产第九条安全生产责任制1. 沥青站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 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安全教育培训1. 沥青站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事故处理1.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1. 沥青站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
第1篇一、总则为了规范沥青的管理工作,确保沥青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沥青的生产、储存、运输、施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
三、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沥青的生产,确保沥青质量符合标准。
2. 储存部门:负责沥青的储存,确保沥青质量不受影响。
3. 运输部门:负责沥青的运输,确保沥青运输安全。
4. 施工部门:负责沥青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5.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沥青的质量检验,确保沥青质量符合标准。
四、操作规程1. 生产过程(1)严格按照沥青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沥青质量符合要求。
(2)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如沥青、石料、矿粉等。
(3)生产过程中,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储存过程(1)沥青储存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尘。
(2)储存沥青时,应按照沥青品种、规格、批次进行分类存放。
(3)储存沥青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3. 运输过程(1)运输沥青时,应使用专用运输车辆,确保运输安全。
(2)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运输速度,避免沥青因震动而产生损坏。
(3)运输过程中,如遇恶劣天气,应暂停运输,确保沥青质量。
4. 施工过程(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沥青施工技术。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质量检验(1)质量检验部门应定期对沥青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沥青质量符合标准。
(2)质量检验部门应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储存、运输、施工等部门。
五、奖惩1. 对在沥青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规程,造成沥青质量不合格、安全事故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第2篇一、总则为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程。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
1、施工前要对砂浆车操作手、试验等相关人员进行多次的现场
培训,要达到正确、熟练掌握每个工序,提前组建施工队伍,
学习掌握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生产工艺。
2、开动搅拌机前应检查离合器、制动器等,搅拌斗内不得有异
物,确认安全可靠,方准操作。
开机试运转过程中发现问题
必须及时检查排除故障,否则禁止操作。
3、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要严格的按照监理工程师确认的理论
配合比、原材料及拌和工艺进行,每天要对水泥乳化沥青生
产搅拌系统进行计量核对,确保砂浆车运转正常。
4、定量检查砂浆扩展度、含气量等指标,以及随机的抽取一定
数量试件,按规定的温度、湿度进行养护和试验,并及时根
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做记录、出报告。
5、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拌和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工
作程序进行,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各项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
必须查明原因,重新配制。
6、建立砂浆生产质量记录制度,严禁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道施工
工序,一旦出现不合格品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纠正,并制定
出预防措施,避免同类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7、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质检工程师负责对砂浆生产每个工
序的检查确认,质量监督员负责对质检工程师的工作进行监
督检查,项目负责人对质量监督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8、每天生产完毕后,应及时将搅拌机进料斗挂起,清洗机具,
拉掉闸刀,锁好配电箱。
9、根据目前以及后期施工的天气影响,干料及乳化沥青在运输
过程中必须采取降温、防雨措施,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10、中转仓装料前应把仓内杂物、积水清理干净。
11、使用吊车(或桅杆吊)吊运中转仓过程中,要坚决避免大幅度
摆动。
12、中转仓到达施工现场前,应使其处于搅拌状态。
开始灌浆时,
一定要停止中转仓搅拌,以免灌注过程中卷入气泡。
13、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中转仓的数量,尽量缩短砂浆转运
时间。
14、以"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为原则,科学利用资源,合理组织
调配,有效进行生产过程控制,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15、组织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物料、机械、燃料)的平
衡。
及时做好各工序的沟通与衔接,解决或协助解决生产中
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平稳、安全、有序地进行。
16、合理制定交接班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确
保工程又好又快地完成。
17、定期检查机械设备运转情况,提前做好应急预防措施。
对施
工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要及时分析原因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
施。
18、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施工便道边按照公路交通标识设置一些指
路标志、减速标志、危险标志、安全标志等,使进入施工现
场的车辆、行人有标识可依,行为规范化,保证生产、运输
机械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