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思维导图导写作的快乐——以图导写
- 格式:pdf
- 大小:169.96 KB
- 文档页数:3
——以图导写,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510631 江伟英(特级教师)写作词汇的运用和情感表达的正确性,写作表现手法、说明方法等运用的灵活性,主要依靠平时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正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地慢慢地拿出来;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老师能指引学生平日阅读时多多积蓄能量,为写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把潜在的能量慢慢放出。
强大的写作能量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有准备的、有效的积累的。
二、认识导图导读写的过程教学案例剖析1:说明文例如,小学五年级学习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例、教给学生知识的文章。
阅读这种说明性的文章,要懂得抓住文章进行说明的事物的特点,要理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恰当地分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首先,在阅读这类说明文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将所获得的信息在阅读思维导图中进行记录和整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
用这种图式来呈现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所说明的复杂内容变得非常清晰、系统而且有趣。
学生可以更形象、深刻地理解课文说明的内容,迅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结构,获取文章中说明的相关知识和学会文章中出现的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方法,从而进行高效的阅读和认知。
按照人教版教材的安排,五年级学生首先学习的是《鲸》这篇说明文。
在自主阅读时,学生画出文章的阅读思维导图(图3-15),由此图式直观而清楚地了解文章是从鲸的体形、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三方面展开对鲸的说明和介绍的,而且认识了文中多处运用的打比方、作比较、分类说明、列数字说明等说明方法。
图3-15鲸通过画《鲸》这篇课文的阅读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主动认识并记忆说明文的各种类说明方法的热情。
学生还可以用“八爪鱼”形态的思维导图形象记忆常用的八种说明方法,和记忆常见的两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图3-16)。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作文详解之写作指导、思维导图和病文升格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开心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回忆一下,你当时是怎么玩的?把你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写下来。
写的时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好以后大声读一读,看看你写的内容有没有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和同学交流习作,跟他们分享你的快乐。
如果有让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试着修改一下,让别人更明白。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以“玩儿”为话题,记录一次“玩儿”的过程,因此是一篇记事作文,要写成记叙文的形式。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来写,写清这项活动具体是怎么玩儿的,规则是什么,把活动的过程描述清楚,同时要表明自己开心的感受。
这是一次以“玩”为主的习作,最直接的题目就是“那次玩得真高兴”“那次玩得太快乐”“那次玩得多开心”。
如果觉得这个题目范围过大,还可以化大为小,以事件的名称为题,如“老鹰捉小鸡”“贴鼻子”“放风筝”等。
为使题目更醒目,也可以在这些事件前加上修饰语,如“有趣的‘二人三足’”“热闹的单人跳抓人”“我是轮滑达人”等。
1.选定事项。
先看看课本给我们提供的四幅图片,是一位小朋友在回忆自己在不同场景里玩乐的画面。
再看看题目,“那一次玩得真高兴”,审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那一次”,也就是说是一次不是两次,内容是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二是“玩”,所写的事情是玩乐方面的事;三是玩的心情是“高兴”。
2.想象过程。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和这位小朋友一样的玩乐经历?令你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玩乐经历是哪一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在一起,玩了些什么,这些都要写清楚。
把你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把玩的具体过程写下来。
在写过程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
面,即要写清玩的场面和情景。
点,即要把观察到的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出来。
3.表达心情。
在文章的结尾,要把自己高兴的心情写一写,也可以把玩的感悟写出来,以此点明主题。
思维导图为作文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表示思维过程和概念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组织思路和思考问题。
而想象力则是我们思维的翅膀,它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更加富有创意和灵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插上想象的翅膀,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和扩展观点。
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分类和组织。
通过画出一个中心思维点,然后在其周围画出各个分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维脉络,从而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更加有条理地展开论述。
思维导图还可以让我们思考更多的观点和角度。
在每个分支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想象不同的情景和场景,从而得到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这样一来,我们的文章就可以更加全面和有深度。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生动和具体的描述。
在写作中,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和有感染力。
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具体的细节联系起来。
在描述一个场景时,我们可以画出分支来表示各个细节,如人物形象、环境氛围、动作表情等等。
通过将这些细节有机地组织起来,我们的作品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展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描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各个步骤和措施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思路和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创意和想象力对于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的作品与众不同。
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自由地发散思维,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故事情节。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联想和组合,从而生成独特的创意。
思维导图还可以与外部资源结合,如图片、音乐、视频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培养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意思维,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关于思维导图作文教学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能优化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小学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挖掘现有的题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思维导图作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思维导图作文教学的方法作文教学难题之一是小学生总觉得没有素材可以写,而教师认为,学生看过那么多的图书、影视,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体验和实践,怎么会没有素材可以写呢?实际上学生不是没有题材可写,而是不会挖掘身边的素材。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优化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小学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挖掘现有的题材。
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方法一、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导图软件,实际上接近于一块画板,学生可以在电子画板上随手涂鸦,记录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会认为,那不就是让学生在图纸上打草稿、写提纲吗?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呢? 思维导图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发挥联想,这种方法没有特殊的格式,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记录下联想的关键词。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写《我的妈妈》,如果学生用打草稿的方式去写作文,学生可能根本就想不出来有哪些题材可以写自己的妈妈。
而如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以“妈妈”这个词展开联想。
比如学生记录下妈妈这个词后,联想到的是笑脸,妈妈有一张爱笑的脸; 联想到一个苹果,因妈妈喜欢吃苹果; 联想姨妈,因为妈妈有一个妹妹等。
学生只需要尽情联想,然后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表情符号记录自己的联想。
等到学生联想完毕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记录下这么多的素材。
如果教师长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方法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拥有了足够的写作素材以后,就要学会组织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文时,会发现很多学生不会整理素材。
他们写作文时,有时一会儿正述着写文章、一会儿倒述着写文章、一会儿用第一人称写文章、一会儿用第三人称写文章。
思维导图为作文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写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表达活动。
而思维导图则是一种用来表达和展示思维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梳理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为作文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一、思维导图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1. 帮助理清思路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思维的工具,通过主题中心、分支、关键词等元素将复杂的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帮助人们理清思路,使得思维更加清晰。
2. 梳理知识结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大量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大量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题。
3. 提高表达能力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对所选择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之前对文章结构和内容进行规划,使得文章更加有条理、连贯。
1. 选择适合的主题在写作之前,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选择适合的主题。
可以通过将主题中心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央,然后根据主题进行分支展开,梳理出相关的知识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添加以及画面的插图等方式来丰富和拓展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想象和探索。
2. 规划文章结构在选好主题之后,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规划文章的结构。
可以通过在思维导图上画出文章的大致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支拓展,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搜集素材和拓展想法在规划文章结构之后,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搜集素材和拓展想法。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分支结构将相关的素材整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章主题,并且可以通过对分支的不断拓展,来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
4. 强化联想和想象在整理和搜集素材之后,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强化联想和想象。
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进行跨学科的联想。
体验思维导图导写作的快乐(三)体验思维导图导写作的快乐(三)——以图导写,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510631 江伟英(特级教师)写作词汇的运用和情感表达的正确性,写作表现手法、说明方法等运用的灵活性,主要依靠平时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正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地慢慢地拿出来;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老师能指引学生平日阅读时多多积蓄能量,为写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把潜在的能量慢慢放出。
强大的写作能量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有准备的、有效的积累的。
二、认识导图导读写的过程教学案例剖析1:说明文例如,小学五年级学习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例、教给学生知识的文章。
阅读这种说明性的文章,要懂得抓住文章进行说明的事物的特点,要理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恰当地分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首先,在阅读这类说明文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将所获得的信息在阅读思维导图中进行记录和整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
用这种图式来呈现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所说明的复杂内容变得非常清晰、系统而且有趣。
学生可以更形象、深刻地理解课文说明的内容,迅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结构,获取文章中说明的相关知识和学会文章中出现的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方法,从而进行高效的阅读和认知。
按照人教版教材的安排,五年级学生首先学习的是《鲸》这篇说明文。
在自主阅读时,学生画出文章的阅读思维导图(图3-15),由此图式直观而清楚地了解文章是从鲸的体形、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三方面展开对鲸的说明和介绍的,而且认识了文中多处运用的打比方、作比较、分类说明、列数字说明等说明方法。
图3-15鲸通过画《鲸》这篇课文的阅读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主动认识并记忆说明文的各种类说明方法的热情。
学生还可以用“八爪鱼”形态的思维导图形象记忆常用的八种说明方法,和记忆常见的两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图3-16)。
善导图慧写作——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状物写作能力的教学研究摘要: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写作能力。
本文就教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拓宽写作思路、完善写作结构、总结写作技巧等进行探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与总结反思,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在状物写作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状物写作状物作文是小学生常写的作文类型之一。
它描述物体、动物或植物,同时,常伴随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状物写作不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更重要的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作者的感受、情感、评价、意义等,即突出一定的主题中心。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的脉络,可以作为学生复习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个核心发散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时,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拓宽写作思路,构建习作结构,总结写作技巧,也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运用思维导图拓宽写作思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维。
比如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
思维导图本就具有由点及面、散发式的特点,学生巧用思维导图,拓宽思路,使其在考虑写作内容的时候增加可选择性,使写作内容言之有物,最终有利于丰满学生的写作内容。
譬如:学生在写一只猫的时候,必然是以猫为中心的。
那么在写这只猫的时候学生可以写自己与猫相处时候的故事,可以写自己家小猫是什么样的形象,也可以写这只猫象征着什么,学生以猫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然后选择一个主题。
例如:学生选择的主题是自己家小猫是什么形象的,学生就要构思描写一只猫需要描写猫的哪些部分,比如动作、神态、外貌,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动作表现在吃饭时候的、奔跑时候的、睡觉时候的;神态表现在遇到危险时、遇到喜欢的东西时;外貌上又包括颜色、眼睛、尾巴、四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