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32
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辟.邪/复辟.憎.恶/锃.亮吹毛求疵./睚眦.必报B.慑.服/蹑.足军饷./晌.午弄巧成拙./相形见绌.C.缜.密/嗔.怒偌.大/诺.言童山濯濯../擢.发难数D.狙.击/拮据.乐阕./宫阙.毁家纾.难/各抒.己见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怨竞聘上岗固步自封豆腐渣工程B.租赁代薪休假突如其来无立椎之地C.把炳唇松舌箭额首称庆万变不离其中D.对峙恃才傲物响誉中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看一段快乐的小品,听一曲喜欢的歌曲,读一本隽永的书籍,和知心朋友开心的聊聊天,这时,你的忧愁、烦恼都可能在一瞬间付诸东流....。
B.下半场比赛,中国队主教练杜伊在中国队落后时,果断换上了五名替补队员,就是这一念之差....,使中国国奥队连扳三球,以3:3逼平了美国队。
C.新年第一天,街上热闹非凡,秧歌表演、穿城长跑等活动掀起阵阵高潮,整个城市喜气洋洋,不可终日....,市民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庆贺元旦到来。
D.就在各界对贝·布托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她的一名贴身随从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称无论华南虎照真假都不能完全说明野生华南虎在当地生存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进行虎照鉴定。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近年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大数据”都是热度极高的流行词。
(乙)人们在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欢呼的同时,似乎有一种欲将大数据神化的倾向:如认为大数据可以增强经济预测能力,改变商业模式,甚至预防犯罪。
(丙)大数据神话的一个新变种,是一位在中国极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不只一次地宣称,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应用,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如果只是借此噱头为自己的大数据产业做些宣传,做出此等大胆预言倒也情有可原。
可是,此预言关涉到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的百年之争,远不是为自家赚些眼球那么简单。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不只B . 噱头C . 情有可原D . 关涉(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处,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
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
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
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
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
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模拟检测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Ⅱ卷都请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不能得分,只交答题卡,不交试卷。
本试卷共15个小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做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I4864241.2023年7月14日印度成功发射了“月船3号”探测器,如图为探测器升空后的变轨示意图,“月船3号”探测器在7月25日成功完成了五次变轨,并计划于8月23日前后尝试月球月球南极着陆。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月船3号”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器飞行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B.必须在地球停泊轨道EPO 点火加速才能离开地球进入奔月转移轨道C.进入月球轨道后需要多次加速变轨才能实现软着陆月球D.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后不再受到地球的引力2.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
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水滴,水滴在空中的运动情况都相同。
某时刻起,第一颗水滴刚运动到窗台下边沿时,第6颗水滴恰欲滴下。
她测得,屋檐到窗台下边沿的距离为H =5m,窗户的高度为h =1.8m,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210m/s 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滴下落到达窗台下边沿时的速度大小8m/s B.每隔0.15s 滴下一水滴C.水滴经过窗户的平均速度为9m/s D.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0.3s3.如图所示,圆桌中心有一半径为r 的智能旋转圆盘,可绕圆盘中心O 匀速转动,圆盘与餐桌边缘的小物体刚好滑上餐桌。
已知小物体与餐桌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要让小物体恰好不从餐桌滑落,则餐桌的半径R 为()C.1.5rD.2r4.质量为m 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且行驶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 ,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3v 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P mvB.2P mvC.3P mvD.4P mv5.如图所示,A 、B 为电场中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电场强度分别为A E 、B E ,则()A.A B E E >,方向相同B.A B E E >,方向相反C.A B E E <,方向相同D.A B E E <,方向相反6.如图所示为自行车传动示意图。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低语朱以撒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
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内。
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②少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
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③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
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④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
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
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
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
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⑥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
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
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云南民族大学附中带答案)5c[考试时间6题。
信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
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
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
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
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
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
它跳起去抢,他呵呵笑着。
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
”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
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它知道,接下,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
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
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快活笑着。
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
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
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
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
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
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
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
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
”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
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
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生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题一共六道大题,满分150分3、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iǎn) 出岫.(xiù)抟.(tuán)弄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C、北冥.(míng)优渥.(wò)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D、潦.(liáo)水台隍.(huáng)霰.弹(sǎn)栖.隐(qī)门衰祚.薄(zhuò)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钟鸣鼎食上出重霄B.落霞孤骛萍水相逢无路请缨C.涸辙之鲋逸兴遄飞盈虚有数D.命途多舛腾蛟起凤青云之志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帝乡不可期.期待B、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C、腹犹果然..饱的样子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汤之问棘也是已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此小大之辩也5、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屈.贾谊于长沙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引壶觞以自酌控蛮荆而引瓯越B.请息交以绝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D.门虽设而常关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何老师今年四十多岁挂零,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也决定趁年轻再多带几届高中毕业生。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展示台1. 按要求写句子。
在下面写出相对应的名言警句或对联。
A.春节快到了,我想用一副春联(或诗句)来恭贺新春:________B.我最喜欢的一句爱国名句是:________【答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点】对联歇后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格言【解析】考查了对联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解答】A.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出自理坑《云溪别墅》,年复一年,春天又到了,各种小草一片翠绿,散发出清香,连绵不断的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仍然是那么的灿烂迷人。
是形容春天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 我喜欢的生活语句A.回顾2017年,最使我难忘的国家大事是________,在我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身边事是________。
B.我喜欢的一句鲁迅名言是________,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鲁迅先生。
【答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夏令营活动,时间,就象海面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大公无私,为人着想【考点】歇后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格言【解析】考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和搜集,以及名言警句,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2024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
(每空1分,共27分)1.口算86÷2时,可以先算( )÷2=(),再算6÷2=3,最后算( )+3=( )。
2.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是2.26米,是( )米( )分米( )厘米。
3.计算42+58×6时,应该先算( )法,结果是( );如果想要先算加法,算式应写成( ),结果是( )。
4.括号里应填几?( )×4=80( )×3=21 ( )×4=200( )÷4=80 ( )÷3=21 ( )÷4=2005.学校举行植树活动,三年级共有500棵树苗,上午种了216棵,下午种了198棵,三年级还剩( )棵树苗没有种。
6.2024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是9月1日晚上8时,也就是( )时,经过1时20分结束,结束的时间是( )时( )分。
9.淘气粗心大意,在计算(□-24)÷6时,把小括号忘掉了,算出的得数是 26,正.确的得数是( )。
期末摸底测试卷7.淘气站在不同的位置看桌子上的礼品盒 看到的形状( )(选填“相同”或“不同”);他站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可以看到礼品盒的( )个面。
8.把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0.文具店里有两种笔记本和三种笔,笑笑要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她有( )种不同的买法。
11.国庆节期间李叔叔自驾带家人从西安出发去延安探亲,他们上午10时30分出发,当天14时30分到达。
如果汽车每时行75千米,西安到延安的距离大约是( )千米。
二、反复比较,认真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先从( )算起。
A.个位B.十位C.百位2.下列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
2019-2020学年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梅花开胥得意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本来还在认认真真地办着年货,等儿子回来安逸地过一个祥和的年,谁知道来了封城的消息。
城封得很快,头一天的消息,第二天就封了。
新闻里和通知里都讲了,人人都不能出门,要彻底把那种说不清的病毒隔离住。
全城人都行动了,这位母亲也不能例外。
她平时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小区里的志愿者,事事都带头。
这次,因为疫情封城,一定是因为事情非常重大了。
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封城了,政府不让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儿子是海军的一名军医,一直跟着军舰出海,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恰好今年没有任务,早就计划回来过春节的。
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前,在新闻中,他已经得知了家乡封城的消息。
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看新闻。
母亲和父亲的心里焦急万分,他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增的病例,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时还没有特效药,人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好在,电视中不停地播放着各级政府抗击疫情的相关消息。
北京的专家队来了,上海的医疗队来了,全国各地都在支持着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且为这次疫情而建的医院正在一天一个样地拔着节,母亲和父亲心中有了些安慰。
可是,一觉醒来,父亲却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烧,一连串的症状都和新闻中所说的疫情相仿。
忐忑不安中,老两口拨通了防疫站的电话。
一个小时后,急救车来到了小区。
上门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询问完情况后,父亲迅速被急救车拉走了。
母亲被隔离在家了。
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
她急切地给儿子打电话,儿子没接。
儿子在稍后的留言中告诉母亲他很忙。
听说儿子忙,母亲突然意识到自己给儿子添乱了。
全城几百万人都在家隔离着,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慌什么!自从父亲被接走后,母亲就开始了茫然无措。
直到一天,有一位专家在电视中讲,只要春天一到,疫情就会好转。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惘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它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评,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
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评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
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使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 朴素为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最高形态,其对美的鉴赏和崇尚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治国原则,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仅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更是对人心理的一种摧残。
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 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错误,文章第二段原句是“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选项缺少限制范围,丢掉了“一般观念上都”等词语,扩大了范围。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仅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更是对人心理的一种摧残”递进关系错,从文中来看,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故选C。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因此,……”有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与“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
B项,“……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曲解文章,文章倒数第二段说“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它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可见文中重点强调一致性而非不同。
C项,“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有误,选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信任余显斌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
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
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
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
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
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
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
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
”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
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
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
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
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
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
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
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
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
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
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
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
”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
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
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
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
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
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
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的惨叫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
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
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
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
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
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
他笑笑,数着票子。
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
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