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26.51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之后,对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有所混淆,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2.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例如,小红有2/3的苹果,小明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掉了这些苹果的1/5,还剩下多少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烹饪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公式,供学生参考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生畅所欲言)一、回眸一看,引入新课。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0+20-40125×8÷50(同级运算)4+150÷581-12×4(两级运算)(32-5)÷9(有括号的算式)做一做:6×5÷315×(35÷7)二、质疑问难,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三、探索验证,获取新知。
1、课件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师:我们要求是什么?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
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2)引导提问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谁的1/3?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1/3,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0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0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基本训练1、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2、看谁算得既对又快,并说说运算顺序。
4/13+8/13-7/135/19-3/19+10/192又17/20-1又7/20+3/又7/10-9/10+1/101-(1/2+1/3)1/9+(2-2/9)2又5/8+(5-4又5/8)3又1/20-(1/4-1/5)二、练习巩固,提高技能1、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
4又1/3-5/12+2又5/82又1/2+1又5/8-1又1/83又1/2+(4又1/3-7/12)7又8/15-(6又8/15+3/11)(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比较,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3)重点讨论:为什么第2、4题的算法有不同?(4):在计算中能简便计算的尽量要简便计算。
2、先说说下列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2又7/16+1又6/7+1又9/168-3又6/11-1又5/115又11/12-2又4/9-2又11/126-(3又3/8+1又5/24)(1)学生同桌交流以上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说出各自的看法,然后分别计算。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比较各种算法,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并提出要求: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1、选择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中。
教学过程备注(1)从6又8/9里减去3又1/4,所得差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2)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和,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2/5+3/5)×18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怎么算呢?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相同这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中分数加减的教学设计导言在五年级数学课程中,向学生介绍分数增减的概念。
这个概念建立在他们以前对分数的了解之上,要求他们不仅要了解增减的操作,还要了解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分数。
这种教学设计旨在为教学分数增减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对五年级学生既有参与又有效。
课程1:理解分数加法在第一课中,会向学生介绍添加分母类似分母的概念。
教师将使用分数条或圆圈等视觉辅助工具来演示如何将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在一起。
教师还将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显示添加分数的实际应用,如在食谱中添加成分或者添加不同布料的长度。
在上课期间,教师还将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工作表和互动活动,练习加分母。
学生可以成对地工作以解决附加问题,或使用上线工具来视觉代表分数的添加。
第2课:与除鼠器不同的分数加法在第二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不同的分母添加分数。
老师会首先解释寻找共同分母的概念,并演示如何用它来添加分母与分母不同。
老师可以采用现实情景,如添加不同类型的水果,帮助学生理解在添加分数时需要找到一个共同分母。
学生们将面临一些练习问题,要求他们在将分数加在一起之前找到一个共同分母。
教师还可以使用分数条等操纵器,以视觉方式说明分数与分母不同的加法过程。
第3课:分数减法第三课中,会向学生介绍减分的概念。
与附加课类似,老师会首先用视觉辅助工具演示如何用类似分母来减去分数。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从时钟中减去时间或从披萨中减去部分,可以用来使这个概念更适合学生。
学生在理解减分数的基本原理后,会继续用不同的分母来减分数。
教师将指导学生找到共同分母,并相应减少分数的过程。
实践问题和互动活动将有助于强化分母减数的概念。
课程4:混合业务与分数在最后的课中,学生会审查并练习增减分数以及混合数。
教师将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将分数加减的知识应用于现实情景,如在食谱或测量中加减混合数字。
该课还将包括让学生有机会协同工作,解决将多个操作与分数融合起来的问题。
这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将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应用于各种背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范文第【1】篇〗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被减数“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个难点问题。
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学生自己去总结、整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为下一节课分数加减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探索留下空间。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简算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
另外,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解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将本课故事题目、顺口溜、结语等内容制成课件。
2、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师:唐僧师徒一行到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而艰辛,由于奔波劳累,大家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师傅叫八戒去找些东西解渴,懒洋洋的八戒不去化斋,便从老农的瓜地里偷了一个西瓜,当师傅问他西瓜从何而来时,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来,这时师傅已经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来的,因而十分生气,坚决不吃,并将八戒教训了一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2.熟练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包含多步骤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
2.确保学生掌握分数运算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和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提出一个包含混合运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第二步:讲解
1.介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的步骤和技巧。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完成若干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四步:总结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要点。
2.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
1.布置几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作业题。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
1.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
本技巧。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错误情况,调整下次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共安排了4个课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分数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算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课件,包括例题、练习和拓展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列出相关的分数加减运算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总结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第121-123页。
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组题引新:1、老师在投影仪下出示4张卡片:(1)现在请你摸2张,有几种可能?(哪几种?)你是怎么知道的?(2)如果由摸出的两个数组成一道加、减法算式,共有几道?(3)请你把这12道算式写在草稿本上。
(写完后学生说,老师板书)二、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这些题你愿意做一做吗?选择你会做的做。
(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用折纸、画图等方法来思考或验证。
)2、反馈:(1)你认为这些题中,哪几题最好算?(+、-)为什么?等于几?板书)(2)[1]揭题:为什么剩下的题没有这两题好算?(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2]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画图的、计算、折纸都用投影出示)[3]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通分、化小数、折纸、画图)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4]那么这儿还有哪几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剩下的题你们是怎么算的?(选一题投影说)同意吗?强调格式时指出:看这儿,如果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应该按照***(学生名字)的格式,把通分的过程写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单独列成一步。
若错,师板演。
[1]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折纸、画图)这样的方法算起来太麻烦。
为什么没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这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2]计算这样的题,为什么要通分呢?[3]剩下的5题你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可以都做。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 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
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二、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杜鹃花的面积占,其余是草坪。
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提问:“我国约有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