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需求分析与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26.53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是指对软件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组织、规划、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项目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需求管理、变更管理以及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质量和可维护性。
下面将从项目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需求管理四个方面来浅谈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
项目管理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进度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
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成本等要素。
在进度管理方面,要合理分解和安排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在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合理配置项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等。
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及时识别并评估项目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项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配置项的控制、配置项的标识、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等。
在配置项的控制方面,需要明确软件项目中的各个配置项,并建立相应的配置项库,确保每个配置项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在配置项的标识方面,需要为每个配置项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跟踪和管理配置项的变更和版本。
在变更控制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变更控制流程,确保所有的变更都经过评审、测试和验证,以防止不合格的变更进入项目。
在版本控制方面,要及时记录和管理软件的版本,确保对软件的修改和发布有序进行。
质量管理是保证软件项目高质量的关键。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在质量计划方面,需要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质量目标、评估方法和检测标准等。
在质量保证方面,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过程审核、培训和管理评审等,以确保软件项目按照规定的过程和标准进行。
在质量控制方面,要建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代码检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以发现和解决软件项目中的问题,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浅谈软件项目中的沟通管理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是我对项目管理的一个认识,它包括方方面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体系,如八大要素: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一个成功的项目与这些因素是紧紧相关,不可分离的。
但是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管理中的哪个因素,与其关联最多、涉及活动最多的是项目干系人(stakeholders),项目干系人一般包括客户或者用户、项目团队、项目公司的管理层等一些主要的利害关系者。
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团队的所有潜力、如何与客户的关系日趋完善、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沟通”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经理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我们实施的软件项目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你让一个程序员设计数据库结构,在软件测试阶段你发现结构有缺陷且与你的框架不符,但此时似乎“木已成舟”,再改变结构会导致“牵一发动全身”,必然会增大成本、延迟进度;不改结构则会影响系统性能,虽可交付使用却质量得不到保证,是“委曲求全”或“急流勇退”,你将难以抉择。
再如,在把软件交付客户试运行时,客户反馈少了某项功能,并抱怨说曾以口头的方式告诉给了研发组的某成员,作为项目经理的你却一无所知,而那位成员却解释说他忘记了。
什么的疏忽造成上述的被动局面呢?答案就两个字“沟通”。
我理解的沟通过程是这样的:通过某种途径把信息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并得到对方反馈的一个双向过程。
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常得花费80%的时间与项目干系人沟通,沟通是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要做好各要素沟通,要实现于人的管理,就应站在这些“项目干系人”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的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如果脱离这些,那么项目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理想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不现实的,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思维是千差万别的,各自的利益点也不同,这使得“冲突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我们“沟通也要无所不在”。
浅谈测试需求分析测试需求分析是软件测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为了确保软件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和项目的需求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测试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明确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以便测试团队能够设计和执行适当的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确认:测试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确认软件的需求。
测试人员需要仔细阅读需求文档,并与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和用户进行沟通,确保对需求的理解一致。
在这个阶段,测试人员还需要检查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确保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2.功能需求分析:功能需求是软件的核心需求,即描述软件应该具有哪些功能。
在测试需求分析中,测试人员需要根据用户和项目的需求,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
这包括确定软件的主要功能、输入和输出信息、操作流程、界面设计等。
在这个过程中,测试人员还需要考虑各种使用场景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性能需求分析:性能需求是描述软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
在测试需求分析中,测试人员需要根据软件使用的环境和用户的需求,明确软件的性能需求。
这包括确定软件的性能目标、测试方法和工具、性能测试环境的搭建等。
在这个过程中,测试人员还需要考虑各种负载和压力情况下的测试用例的设计。
4.可靠性需求分析:可靠性需求是描述软件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测试需求分析中,测试人员需要根据用户和项目的需求,明确软件的可靠性需求。
这包括确定软件的容错能力、恢复能力、安全性等。
在这个过程中,测试人员还需要考虑各种异常情况和边界条件下的测试用例的设计。
5.其他需求分析:除了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需求,测试需求分析还可以包括其他需求,如安全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可扩展性需求等。
测试人员需要根据用户和项目的需求,明确软件的其他需求,并在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中进行相应的考虑。
在进行测试需求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保需求的完整性:测试人员需要确保测试需求分析过程中明确了软件的所有功能和性能需求,以便后续的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浅谈软件界面设计需求分析软件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媒介。
用户通过软件界面来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
因此,软件界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应用系统的性能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使用户准确、高效、轻松、愉快地工作,所以软件的友好性、易用性对于软件系统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软件开发者在设计过程中很注重软件的开发技术及其具有的业务功能,而忽略了用户对软件界面的需求,影响软件的易用性、友好性;对界面设计的研究也集中在界面设计技术、设计手段上面。
软件开发人员在设计时以经验为参考依据,缺乏对实际用户需求的了解。
而软件的友好性、易用性同用户特征紧密相联,同样的软件界面,不同用户可能有绝然相反的评价。
因此分析用户特征、了解用户需求和操作习惯,是开发软件界面的必有步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界面设计打开用户之门人类是贪恋美的,美丽的事物常常会让人无法抗拒。
这就是为什么产品出色的外观设计对于电脑、汽车、日用品、家具、食品、服装等等几乎所有商品的销售与推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对于软件公司来说,软件产品就是他们的商品,而软件界面就是他们产品的外观,界面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了软件产品的营销成败。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微软公司对软件界面设计的重视。
请回想一下您在第一次见到win2000时的情景,与nt4.0相比是否惊叹他界面的美观性与易用性?而您如果使用过xp系统,则会被其令人神奇的感官概念而震惊折服!二、界面需求分析过程为了能设计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界面,为此我们要引入需求分析这一方法。
众所周知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确定用户对软件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全部需求,并以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表达。
我们在设计软件界面时也可借用需求分析这一步骤,它意在对所有用户的界面需求定义,从而开发为用户所接受的界面。
帮助设计人员快速明确用户的界面需求,让用户充分参与到界面需求分析中,从而在最终界面需求说明中体现用户的思想,满足用户要求。
浅谈软件工程之软件需求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到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软件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在软件工程的领域中,软件需求分析可以说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把软件开发比作建造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软件需求分析就是绘制蓝图的过程。
如果蓝图不准确或者不完整,那么后续的施工过程就会充满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软件需求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软件需求分析,简单来说,就是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对软件系统的明确、详细的描述。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收集用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需求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和整理,以确保开发出来的软件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期望和解决用户的问题。
为什么软件需求分析如此重要呢?首先,它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没有清晰的需求,开发团队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很容易陷入混乱和无效的工作中。
其次,良好的需求分析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风险。
通过提前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需求不明确、不一致等问题,可以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因为需求变更而导致的成本增加、进度延误等风险。
最后,它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只有真正理解了用户的需求,开发出来的软件才能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软件的使用价值。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软件需求分析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活动。
第一步,需求获取。
这是整个需求分析的基础,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来收集用户的需求。
常见的方法包括用户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用户工作流程、分析现有系统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人员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工作环境、使用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步,需求整理和分析。
收集到的需求往往是零散、不规范的,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包括去除重复的需求、澄清模糊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等。
浅谈软件需求分析作者:汪莹孙玉涛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7期【摘要】管理系统的开发是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系统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更改甚至是重新开发,造成时间、金钱上的损失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先期没有进行良好的需求分析。
【关键词】需求分析;开发;重要性;风险1.引言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在功能实现等方面的期望,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规划系统功能模块,从而进行可行性分析等后续工作。
通俗地说,就是明确开发什么,了解所开发软件需要做到哪些以满足用户需求。
优秀的需求分析应当具有完整性、一致性以及可追溯性的特点。
完整性是指该分析几乎完全概括了客户所需的功能需求、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把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需求分析中;一致性是指业务需求与功能需求相一致,客户需求与业务需求相一致;可追溯性则要求所有的需求都是可以追究的,不能凭空设想,要有据可依。
需求分析还要应用图形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层次方框图和Warnier图等。
2.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基础环节,是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交流工具,系统地描述了现实状况,把现实问题转化得易于管理。
所以,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需求分析能够有条不紊地引导后期开发工作,明确开发内容;而缺漏的需求分析则会造成返工或重新分析,增加成本。
(1)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交流工具。
用户要表达出诉求,开发者要了解诉求,从而才能开发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
用户通过需求分析向开发人员陈述所要求实现的诸多功能,开发人员则通过需求分析了解问题从而规划系统。
如果开发者不够了解用户需求,或者用户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诉求,开发出来的系统则不能实现客户需求,也就是失败的系统。
(2)开发系统的基石。
只有在获取了完整详细的用户需求后深入了解将要开发的系统的具体功能,才能进行编码、测试和维护的一系列工作。
基石不牢则不成楼,在没有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的情况下,开发者就相当于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最终是不能达成实现功能的目的的。
信息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4①作者简介:司雁鹏(1996,3—),男,汉族,山东莱芜人,本科,研究方向:软件工程Java开发。
DOI:10.16660/ki.1674-098X.2017.29.134浅谈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①司雁鹏(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摘 要: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它能指引一个软件开发的大方向,使软件开发者少走弯路,所以对需求分析的研究对于一个软件开发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着重介绍了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方法以及对需求变更的解决方法,其中对需求分析方法的研究中,以原型法为例进行了介绍。
此外通过对软件的需求分析研究,认识到客户与软件开发者之间的交互对于一个软件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都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
关键词:软件 需求 客户 原型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b)-0134-02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软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越来越多元的软件开发工具及方法,同时也给予了软件开发工作者更多的选择。
可无论是哪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面对一项开发工程,首先我们该从何入手,先去做什么,如何能够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并且能够成功实现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靠的就是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
1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想要分析软件需求的具体任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软件需求分析。
举个例子,当一个房地产公司要在某一地段盖一栋楼房,除了考虑地质和楼房的外观规划,更要考虑到的是住进该楼房的主人的定向需求,比如阳光的覆盖率、周围环境是否嘈杂,以及出行是否方便,而物主的这些对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决定了楼房的建造位置及方向,可以说用户的需求问题是一项工程里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浅谈软件工程与质量管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工程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应用到复杂的企业级系统,从在线游戏到关键的医疗设备软件,软件工程无处不在。
然而,要确保这些软件能够可靠、高效地运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质量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编写代码,还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测试、部署以及后续的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工程师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以确保软件的功能完整性、性能优化、安全性和用户友好性。
质量管理则是在软件工程中确保软件产品达到或超过预定质量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和流程。
它涵盖了从项目的启动到交付的整个生命周期,旨在预防缺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用户满意度。
在软件工程的早期阶段,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对用户的需求理解不准确或不完整,那么后续的开发工作可能会偏离方向,导致最终的软件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期望。
质量管理在这个阶段的作用就是确保需求的清晰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与用户的充分沟通、需求文档的详细编写以及需求评审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变更和误解的风险。
软件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
良好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质量管理在这个阶段需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例如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模式,进行设计评审等。
同时,还要对设计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编码实现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代码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质量管理需要关注代码的质量,包括代码的规范性、可读性、可测试性等。
通过制定编码规范、进行代码审查和静态代码分析等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代码中的问题,提高代码的质量。
测试是软件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多种类型。
质量管理在测试阶段的重点是确保测试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执行、测试结果的评估等都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