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一)起源: 原始社会——周代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四)成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1、形成学术流派

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明·陈实功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术成就:外治法和手术方面比较突出。

2、“全生派”代表人物:清·王维德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阴疽的治疗,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代表人物:清·高锦庭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夫外疡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

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尤如滴漏。

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岩与癌相同。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方面

1、六淫致病总的特点(1)有季节性(2)疾病性质与病邪性质相关(3)常相兼致病(4)以“火毒”、“热毒”最为常见。(5)常侵犯相关部位

二、发病机理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第四章外科疾病的辨证

(一)辨病的程序1.详询病史2.全面体检3.注重局部4.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5.综合分析

(二)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2、阴阳辨证的注意事项:(1)、局部和全身相结合(2)、辨别真假(3)、消长与转化

虽然疾病有其阴阳属性归类,但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阴证和阳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与正邪盛衰和治疗方法有关。

(三)部位辨证所谓部位辨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例言中云:“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屑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中间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四)经络辨证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的重要联络渠道,从而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体。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不用背

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

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手、足心部: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背部:总属阳经

臀部、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

2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