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环保事故处理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3
严重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流程图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影响。
为此,制定一份清晰有效的应急处置流程图非常重要。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严重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流程图,便于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
流程图graph LRA[紧急报警] --。
B[事故现场评估]B --。
C[人员疏散]C --。
D[污染源控制]C --。
E[应急救治]D --。
F[环境监测]F --。
G[影响评估]G --。
H[应急处置方案制定]H --。
I[处置方案实施]I --。
J[污染物处理与清理]I --。
K[环境恢复与修复]J --。
L[处置结果评估]L --。
M[整理报告]流程图解释1.紧急报警:一旦发现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以便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1.紧急报警:一旦发现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以便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1.紧急报警:一旦发现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以便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2.事故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进行事故现场评估,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评估。
2.事故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进行事故现场评估,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评估。
2.事故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进行事故现场评估,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评估。
3.人员疏散:确保现场人员安全撤离,避免进一步伤害和损失。
3.人员疏散:确保现场人员安全撤离,避免进一步伤害和损失。
3.人员疏散:确保现场人员安全撤离,避免进一步伤害和损失。
4.污染源控制:采取措施控制和封堵污染源,阻止污染继续扩散。
4.污染源控制:采取措施控制和封堵污染源,阻止污染继续扩散。
4.污染源控制:采取措施控制和封堵污染源,阻止污染继续扩散。
5.应急救治:提供紧急救治措施,减少受害人员的伤害和痛苦。
某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模版一、前言危险废物的处理与管理是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确保危险废物产生、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的安全可控,本公司制定了《某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
本预案的目的在于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二、预案执行机构1.指挥部:由公司领导组成,负责指挥、调度、决策等工作。
2.应急小组:由相关部门领导及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
3.应急救援队伍:由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员工组成,负责具体的救援任务。
三、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危险废物事件的紧急程度,本公司将事件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特别重大事故,二级为重大事故,三级为较大事故。
不同级别的事故将采取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应急预案流程1.事故报警与初步判断一旦发生危险废物环境事件,员工应立即拨打应急电话报警,并按照事故性质及严重程度判断事件级别。
2.指挥部成立与信息收集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召集并成立指挥部,由指挥部负责信息收集与汇总工作。
指挥部成员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初步勘察,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
3.事故评估与应急响应措施确定在了解到事故的程度后,指挥部应立即评估事故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4.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展开应急小组成员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展开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
包括现场隔离、善后处理、救援人员配备等。
5.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包括现场清理、收集证据、排除隐患等,确保事故后的环境恢复和安全保障。
以上为本公司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的基本流程,具体根据事故级别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应急装备与设施为应对危险废物环境事件,本公司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装备与设施,包括:1.防护用品:包括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等,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2.应急救援车辆:配备应急救援车,用于现场将废物运输至安全地点,防止进一步扩散。
3.应急设备:包括应急泵、应急装置等,用于现场的应急处理。
企业应急处置流程图
企业负责人应急处置卡
管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铆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火/电焊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自动焊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电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热处理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仪表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钳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探伤工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驾驶员岗位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起重工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
吊车司机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卡岗位:吊车司机
主要风险:起重伤害、车辆伤害。
一般环保事故处理管理工作流程及工作标准(一) 企业一般环保事故处理管理工作流程图部门名称层次部门厂长节点A健康安全环保部 2 主管厂长 B流程名称 概要安委会 C一般环保事故处理流程一般环保事故的管理健康安全环保部生产单位DE1开始审批审核事故定性环保事故2形成报告 34审批上报5配合调查,并接受处理6主持会议组织会议参加7审批审批研究制定解决环保事故措施8组织执行执行整改9审批1011审批审核总结报告 存档 结束反馈 填写报表(二) 企业一般环保事故处理管理工作标准任务 名称事故 定性上报 领导 环保 事故安委 会临 时会议落实 解决 措施节点任务程序、重点及标准时限程序☆ 生产单位发生环保事故时,单位环保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健 康安全环保部汇报即时☆ 健康安全环保部主管根据实际情况,对事故进行定性(重大E2 或一般)1 个工作日内D2 ☆ 主管厂长对事故定性进行审核1 个工作日内C2 ☆ 厂长对事故定性进行审批B2 重点1 个工作日内☆ 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定性标准☆ 事故定性及时、准确程序☆ 健康安全环保部主管拟写事故报告2 个工作日内☆ 事故报告经安全会审核后,由健康安全环保部上报厂领导1 个工作日内☆ 厂领导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上报上级环保管理部D3 门,并组织对事故展开调查D4 ☆ 主管厂长、健康安全环保部、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的部门组 A4 织调查,必要时厂长参与配合调查,提供相关资料随时A5 ☆ 安委会根据国家、地方环保生产法规,做出处理决定C5☆ 健康安全环保部制定新的环保措施,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D52 个工作日内经领导审批后下发各单位执行E5重点☆ 安委会的调查标准☆ 及时、如实地汇报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程序☆ 健康安全环保部组织召集相关单位临时会议1 个工作日内D6 ☆ 主管厂长主持临时会议,必要时厂长亲自参加会议 C6 ☆ 生产单位负责人参加组织的临时会议 E6 ☆ 临时会议研究制定具体的事故处理解决措施 D7 ☆ 事故解决措施报主管厂长审批2 个工作日内C7 ☆ 事故解决措施报厂长审批B7 重点A7 ☆ 组织全厂临时会议,制定解决措施标准☆ 全厂临时会议召开及时,措施合理C8 程序D8 ☆ 事故解决措施经审批后,由主管厂长负责组织落实依情况定E8 ☆ 健康安全环保部和事故发生单位具体落实会议制定的解决措 E9 施,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给予配合随时相关资料《国家及地方环 保生产法规》厂《环保生产管 理制度》《国家及地方环 保生产法规》 厂《环保生 产管理制度》厂《环保生产管 理制度》《事故调查报 告》厂《环保生产管 理制度》《事故调查报 告》D9 ☆ 事故发生单位将执行情况反馈到健康安全环保部 C9 ☆ 健康安全环保部拟写事故总结报告,并修订事故预防措施 B9 ☆ 事故总结报告和事故预防措施报主管厂长审核 A9 ☆ 事故总结报告和事故预防措施报厂长审批 D10 ☆ 健康安全环保部将事故总结报告存档 E10 ☆ 事故发生单位和健康安全环保部如实填写环保生产月报表重点 ☆ 环保委员会制定的解决措施的落实 标准 ☆ 措施落实全面、及时1 个工作日内 2 个工作日内 1 个工作日内 1 个工作日内即时 1 个工作日内注:特别重大环保事故,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司法程序处理,不适用于本流程。
化工厂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化工厂环保事故发生时,必须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控制事故扩散,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和人员伤害。
以下为化工厂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应急响应组织
应急响应组织应立即启动,包括应急领导小组、救援指挥部、专家咨询组、救援人员等,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快速行动。
2. 事故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环保事故,应第一时间派遣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评估事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事故扩散。
3. 疏散与安全
确保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做好现场安全防护,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4. 环境监测
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污染物扩散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清除。
5. 废物处理
对污染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安全处置,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 事后处理
事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开展事故调查与分析,总结教训,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7. 危险品管理
加强危险品储存、使用和运输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8. 社会应急协作
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媒体保持紧密合作,共同应对环保事故,及时传递信息,减少社会恐慌。
在化工厂环保事故中,应急救援预案的贯彻执行至关重要,只有行动迅速、高效,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护环境和人员安全。
前言本文件依据蓝星天津石化的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以下简称SHE管理体系)对文件实施控制的要求而提出。
本文件由公司安全环保部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起草。
本文件主要编制人:赵春来审核人:安俊岗批准人:魏栋柏刘明本文件首次发布日期为2009年1月1日,文件修改时,由要素管理员在本页下部的更改标记栏内记录更改的情况,及时在OA办公网上公布文件更新信息,监督检查文件更新使用情况。
修改次数修改标记文件更改单编号更改人签字更改日期更改方式1、目的通过对SHE事件(事故)调查、分析原因、确定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并实施,使企业所有员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并减少SHE事故的发生频率和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2、范围适用于蓝星天津石化发生的SHE事件、事故的管理。
3、名词解释、定义3.1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2 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3 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4 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气、电信、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3.5 生产事故由于“三违”或其它原因造成停产、减产以及跑油、跑料、串料的事故。
3.6 交通事故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船舶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3.7 人身事故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3.8 放射事故放射源丢失、失控、保管不善、造成人员伤害或环境污染的事故。
3.9 人身伤害事故类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类。
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流程图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流程图一、立案阶段1.1 接到举报在监测、巡查、检查、采集等过程中,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或接到举报,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局)将立即进行处理。
1.2 确认案件性质局工作人员根据举报或发现的情况,确定违法行为性质,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等。
1.3 录入案件信息局将案件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包括违法行为描述、案件所在地、涉及的单位或个人等。
1.4 指派执法人员局根据案件性质和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指派相应的执法人员负责该案件的调查和处理。
二、调查阶段2.1 收集证据执法人员将赴案件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相关证据,例如采集水样、取证照片等。
2.2 调取相关资料执法人员将调取涉案单位的相关资料,包括排污许可证、监测记录等,以获取更多证据和了解相关情况。
2.3 聆听当事人的陈述执法人员将安排当事人前来局,聆听其对违法行为的陈述,记录相关内容。
2.4 出具调查报告执法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出具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涉案单位及违法行为的情况描述、证据收集情况等。
三、听证阶段3.1 通知听证局将通知涉案单位或个人参加听证会,并告知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
3.2 组织听证会局将组织听证会,听取涉案单位或个人对违法行为的申辩和辩论意见,并记录相应内容。
3.3 出具听证会报告局将根据听证过程和听证会报告,对申辩和辩论意见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听证会报告。
四、裁决阶段4.1 审议立案局将根据调查报告、听证会报告等材料,对案件进行审议,决定是否立案,并予以执法决定书的形式公告。
4.2 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局将在公告媒体上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处罚决定、罚款金额、执行期限等。
4.3 履行行政处罚被罚单位或个人应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要求履行处罚,并将履行情况报告局。
4.4 监督执行局将对行政处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记录相关情况。
附件:- 涉及单位的排污许可证复印件- 调查报告- 听证会通知书- 听证会报告- 行政处罚决定书- 履行情况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合理控制范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行为。
生产安全及环保事故处理流程设计流程目的说明生产安全及环保事故处理流程管理的目的如下。
1.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进一步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制度,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2•规范环保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确保将事故影响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流程结构设计企业流程管理人员设计生产安全及环保事故处理流程图时,可采取并列式结构进行重大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执行重大安全事故处理管理流程设计重大安全事故处理管理执行程序、工作标准、考核指标、执行规范任务执行程序、工作标准与考核指标名称执行程序 事故定性 生产部安全主管调查发生的安全事故,根据实际情况对事故进行定 性,将事故定性结果提交生产总监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工作重点 生产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时,单位安全员应保护好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内向生产部汇报 工作标准 效率标准:事故定性的及时,事故性质要由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做出判定,为事故的处理争取时间 执行程序 (1)形成报告 事故定性结果审批通过,生产部整理事故的起因、经过、结果,编写事故报告 (2)上报 生产部将事故报告上报政府安全生产机构,做好接受事故调查的准备 (3)配合调查,并接受处理 生产总监、生产部、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的部门和单位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提供事故相关的资料 工作重点 生产总监、生产部、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的部门和单位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必要时总经理参与配合调查,提供相关资料 工作标准 质量标准:事故发生前设备的性能和保养维修情况、工作环境情况、员工防护措施情况等进行全面、真实的汇报 执行程序事故定性上报政府安全生产机构制订解决(1)组织会议 ☆生产部组织召开安委会临时会议,与政府调查工作同步研究事故情况 ☆生产总监主持会议,事故发生单位和人员参加 (2)研究制订措施 生产部、生产总监、事故发生单位共同商讨确定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对事故责任者做出处理,研究制定整改防范措施,提交总经理审批后,上报政府安全生产机构审批 工作重点 安委会临时会议通报政府机构关于故事的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报告 工作标准 依据标准:根据公司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商讨公司内部关于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对事故责任者做出适当的处理,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考核指标 安全隐患整改率,目标为—% 安全隐患整改率= 执行程序 (1)执行 ☆事故解决措施审批通过,生产总监组织生产部和事故发生单位执行落实 ☆生产部和事故发生单位具体落实安委会制订的解决措施(2)总结报告生产部根据事故发生单位提交的执行反馈情况编制事故总结报告,提交生产总监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再上报政府安全生产机构审批 工作重点即及时编写并提交事故报告,不得有任何借口、任何拖延工作标准质量标准:报告编制的规范性,事故的总结报告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内容结构清晰,无重大城漏措施落实解决措施执行规范《事故总结报告》《事故的处理办法》。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1目的为及时上报、处理好各类安全事故,防治因事故发生危险以及环境污染发生,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和各职能部门(以下简称为各单位)。
3 职责3.1安全科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单位。
3.2生产管理部协助搞好本规定执行工作。
4 工作程序4.1安全事故的报告发生安全事故后,为迅速抢救伤员,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充分发挥厂应急抢险救灾能力,必须按下列程序进行汇报:4.1.1发生轻微伤事故后,第一发现者或当班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上报本部门领导,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及时把信息上报到安全科。
4.1.2发生轻伤或重伤时,第一发现者或当班人员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的同时,立即上报本部门领导,及时把信息上报到安全科,并根据情况及时联系车辆和人员进行抢救。
安全科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同时上报安全分管副总。
4.1.3发生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或经济损失大于50万元以上的事故,在按照重伤汇报程序的基础上,安全科还要负责在1小时之内争得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厂长,厂长不在时要争得分管厂长)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向区安监局、临沂市安监局等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
4.2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4.2.1轻微伤事故发生轻微伤事故后,除按规定程序上报外,可根据伤害程度大小,由本部门安排人员陪同到附近医院进行医治,同时按正常操作程序积极恢复生产。
4.2.2轻伤或重伤事故4.2.2.1 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后,第一发现者或当班人员首先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伤员救出后,由厂安排车辆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4.2.2.2事故发生后,岗位人员或车间安排专人负责保护好现场,如因抢救伤员或排除险情而必须移动或破坏现场的构件,还需准确作出标记,为事故调查提供可靠的原始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