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实验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3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
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
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
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
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药理毒理学实验引言药理毒理学实验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药理毒理学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手段,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有害效应进行评估,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等内容。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效应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药理学实验通过对药物在体内及体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来评估药物的药理活性和安全性。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有害物质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学科。
毒理学实验通过对有害物质的毒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估,来判断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目的药理毒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以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和安全性。
通过药理毒理学实验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注册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实验设计实验动物的选择在药理毒理学实验中,通常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猪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使用目的、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和反应差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药理毒理学实验中,通常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接受药物处理,而对照组则不接受药物处理,用来评估药物处理后的效应。
实验参数的评估药理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评估参数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药效和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副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对实验动物进行适应性饲养、制定实验方案等。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包括给动物投药、观察实验效果、收集数据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实验误差的发生。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药理毒理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药理毒理学实验
药理毒理学实验是指研究药物对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这些实验常用于药物的开发、评价和监管。
药理学实验常包括以下方面的研究:
1.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 药物对生理系统和器官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3. 药物对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血糖等)的影响;
4.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如测定最小有效剂量、最大耐受剂量等。
毒理学实验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引起的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等。
常用的毒理学实验包括:
1. 急性毒性实验:用于确定药物对动物的一次性剂量引起的毒性反应;
2. 慢性毒性实验:用于评估长期接触药物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3. 亚慢性毒性实验:用于评估中长期接触药物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4. 各种毒性指标的测定,如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致畸性、致癌性等。
药理毒理学实验通常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常用的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等。
实验设计需要符合伦理规范,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过程安全且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药理毒理学实验虽然可以提供药物效果和毒性的初步评估信息,但实验结果在转化到人类临床应用方面仍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毒理学小鼠解剖实验报告毒理学小鼠解剖实验报告引言: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命体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在毒理学研究中,小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解剖观察,了解不同剂量乙醇对小鼠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SD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实验药物:乙醇。
3. 实验组别: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5%)、中剂量组(10%)、高剂量组(20%)。
4. 实验操作:(1) 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
(2) 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他三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乙醇溶液,每天一次,连续14天。
(3) 在第15天处死小鼠,取出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进行解剖观察。
实验结果:1. 肝脏:正常对照组肝脏表面光滑,红褐色,质地柔软;低剂量组肝脏表面有轻微粘连,颜色略淡,质地较软;中剂量组肝脏表面有明显粘连,颜色更淡,质地更软;高剂量组肝脏表面极度粘连,颜色极淡,质地非常软。
2. 肾脏:正常对照组肾脏表面光滑,红色,形状规则;低剂量组肾脏表面稍有凹陷,颜色略淡;中剂量组肾脏表面明显凹陷,并出现点状出血灶;高剂量组肾脏表面凹陷严重,并出现大片出血灶。
3. 心脏:正常对照组心脏大小适中,颜色鲜红;低剂量组心脏大小无明显变化,颜色略淡;中剂量组心脏大小略有增大,并出现点状出血灶;高剂量组心脏大小明显增大,并出现大片出血灶。
实验分析:1. 肝脏:乙醇可引起小鼠肝细胞受损和坏死,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破坏,出现粘连、颜色变淡等现象。
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肝脏受损程度也逐渐加重。
2. 肾脏:乙醇可引起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出血,导致肾脏表面凹陷、颜色变淡以及出血灶等现象。
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肾脏受损程度也逐渐加重。
3. 心脏:乙醇可引起小鼠心肌细胞坏死和出血,导致心脏大小增大、颜色变淡以及出血灶等现象。
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心脏受损程度也逐渐加重。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乙醇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并且该毒性作用与乙醇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和剂量-反应关系的科学。
它是保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皮肤接触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是否死亡,并计算LD50值(半数致死剂量)。
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动物长期暴露下的毒性作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在数周或数月内是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液、生化和组织学检查等。
三、遗传毒理学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生殖细胞和基因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的生殖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并进行染色体畸变和突变等检查。
四、生殖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动物生殖能力和后代发育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的生育能力是否下降,并观察其后代是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五、致癌性实验致癌性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动物致癌作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是否出现肿瘤,并进行组织学检查。
六、免疫毒理学实验免疫毒理学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免疫系统是否受到影响,并进行免疫学检查。
七、神经毒理学实验神经毒理学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化合物,然后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进行行为学和生理学检查。
八、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实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实验是评价某种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的一种方法。
七、毒理学实验(一)、急性毒性试验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急性毒性试验,又称单次给药急性毒性实验,是指在24h内一次或多次给予动物受试物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二)、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1、实验动物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例如大鼠、小鼠、犬。
本实验随机选用健康成年的12只大鼠和12只小鼠,要求雌雄分别对半,动物初始体重不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0%。
2、给药途径由于本品为浓缩丸,因此选用口服进行实验。
给药前将实验动物禁食24h。
3、给药剂量将大鼠和小鼠分别两只一组,分大鼠6组,小鼠6组。
然后编号。
分剂量0g/kg,1g/kg,2g/kg,3g/kg,4g/kg,5g/kg对小鼠和大鼠进行灌胃口服,20ml/kg。
然后观察小鼠反应。
一般认为口服5g/kg时未见急性毒性或死亡,可不必提高剂量进行实验。
4、观察时间及指标给药后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动物反应,之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至少连续观察14d。
5、在口服给药24h后,如果没有实验动物死亡,则每组各选一只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如果有动物死亡,则将死亡动物和未死亡的动物小组中选一只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6、实验动物临床表现与器官系统的关系急性毒性试验一般指征观察参考表(三)、长期毒性实验实验要求和内容1、实验药品要求选用符合相关制剂要求的同一批药品。
2、实验动物选用正常、健康、雌雄各半和动物体重应在平均体重的20%之内的成年各20只大鼠和小鼠。
将每种动物平均分四组,分别为高、中、低、和对照组。
3、实验动物饲养按照动物室正常标准进行饲养。
4、药物剂量根据相应动物急性毒性的最大无症状剂量(MTD)、1/3MTD、1/10MTD 分别设高中低三个剂量。
对照组为空白对照。
5、给药方法将药物加入到饲料中,依据确定的量进行。
6、给药时间给药6个月。
7、观察指标(1)一般指标实验动物的体重,和解剖后相关脏器的重量。
每周固定时间测1次大鼠体重及摄食量,试验期间详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包括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等,必要时应测定大鼠饮水量。
动物毒理学实验哎,说起动物毒理学实验,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但它是咱们了解药物、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影响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为了保护咱们人类自己不受那些“坏东西”的伤害。
想象一下,咱们平时用的药啊、化妆品啊、家里清洁用的东西,背后都可能有科学家们在默默做着这些实验呢。
首先,得挑些“小白鼠”啊、“小兔子”啊这些小动物来当“志愿者”。
别误会,它们可不是随便抓的,得是经过精心挑选,身体倍儿棒的那种。
为啥选它们?因为它们跟咱们人类在某些方面挺像的,实验结果能“映射”到咱们身上。
当然,做实验前,得确保它们吃得饱、住得暖,还得让它们心情愉快,毕竟实验也得讲究“人道主义”嘛。
实验开始了,科学家们会小心翼翼地给这些小动物们喂点“特别”的东西——就是那些需要检验的药物或化学物质。
然后,就像侦探一样,他们得仔细观察小动物们的反应:是活蹦乱跳、跟没事人一样呢,还是蔫头耷脑、提不起劲儿?有时候,还得用些高科技仪器来检测它们的身体变化,比如心跳快不快、血压高不高之类的。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得细心又耐心。
就像照顾自家的小宠物一样,科学家们得时刻关注着它们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线索。
而且,实验还得重复好多次,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毕竟,这关系到咱们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嘛,可不能马虎大意。
当然啦,做实验也不是为了折磨这些小动物。
每次实验结束后,科学家们都会好好照顾它们,确保它们恢复健康。
而且,这些实验的结果也会用来改进药物、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等等,让咱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安全。
所以嘛,虽然动物毒理学实验听起来有点“残忍”,但实际上它是咱们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咱们得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和小动物们为咱们做出的贡献。
同时呢,咱们也得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合理使用药物和化学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安全。
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介绍毒理学研究是指通过研究化学品或物理因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反应机制,评价和预测化学品或物理因素的危险程度、毒性和副作用,以及生物防御、代谢和修复机制等的一门学科。
而在毒理学研究中,使用实验动物进行测试是广泛实践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实验动物品种有着不同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和限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及其特点。
1. 小鼠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毒理学研究。
小鼠具有体型小,繁殖周期短,易于管理和处理的优点。
此外,小鼠的疾病模型已经长期开发和研究,能够提供与人类相关的结果。
2. 大鼠大鼠也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
大鼠和小鼠一样,具有生理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相似性,可用于毒理学研究中的大部分领域。
相对于小鼠而言,大鼠更适合进行长期的实验,如慢性毒性实验和癌症研究。
而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大鼠则更为合适。
3. 兔子兔子是另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主要用于皮肤和眼睛的毒性研究。
兔子的皮肤结构类似于人类,因此在皮肤刺激的测试中有较高的可靠性。
而兔子的角膜也和人类相似,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因此被广泛用于眼部刺激性检测。
4. 猴子猴子是哺乳动物中智力和行为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之一。
因此,在某些领域的毒理学研究中,猴子具有特殊的优势。
例如,体内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然而,由于猴子的体型大,价格昂贵,并且存在一定的道德争议,因此使用猴子进行毒理学研究需要更高的道德标准,并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
5. 大豆田鼠大豆田鼠是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和毒性评估中用于代替小鼠和大鼠的新型实验动物。
大豆田鼠与小鼠和大鼠相比,更为健康,对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的耐受性较高。
在药物代谢与毒性方面,与哺乳动物间接相关的差异较小,因此大豆田鼠对毒理学的研究也更为准确。
总之,实验动物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类型和功能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充分了解实验动物品种的优点和限制,可以提高毒理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药理实验方法学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与毒理学实验室动物实验的一般技术第一节经口给药法⏹有口服(po, per os,)和灌胃(ig,intragastric)两种方法。
试用于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兔、狗等动物。
⏹口服法可以将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令动物摄取。
⏹为保证剂量准确,可应用灌胃法。
一、小白鼠⏹小鼠灌胃管(长4-5cm,直径1mm),连1-2ml 注射器⏹从口角插入口腔,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
⏹20g体重小鼠,灌胃管大约插入1/2,如插入的是气管,动物马上死亡。
⏹一次给药容量为0.1~0.3ml/10g体重二、大白鼠⏹大鼠灌胃管(长6-8cm,直径1.2mm),⏹连5-10ml注射器⏹一次给药容量为1~2ml/100g体重三、豚鼠(一)口服给固体药物时,把豚鼠放在金属网上,以左手掌从背部握住豚鼠的头颈部而固定之,以拇指和食指压迫其口角部使口张开。
用镊子夹住固体药物,放进豚鼠舌跟部的凹处,使动物迅速闭口而咽下。
三、豚鼠(二)灌胃1.投液体药物时,助手以左手从动物的背把后腿伸开,并把腰部和后腿一起固定,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间夹住两前腿固定之。
术者右手所持豚鼠用灌胃管沿动物上颚壁滑行插入食道,进而插入胃内灌药。
2.应用木制开口器,把导尿管通过开口器中央的孔插入胃内。
*:注意须回抽一下注射器的内栓,证实注射器内无空气。
最后注入生理盐水2ml,保证投药准确。
四、猫(一)口服小片剂或丸剂以原型口服,粉状或颗粒状药物装入3号胶囊内口服。
温顺猫给予液体药物时,将头部轻轻固定,将口角部与齿裂间注入药液,可自然咽下。
凶暴的猫将固定袋固定后投药。
无味无臭的药物能溶于水中的可混入引水中,不溶的药物可混于饲料中给药。
五、兔固体于兔固定箱。
固体药物同豚鼠。
液体药物将开口器横放于兔口中,将舌头压在开口器下面,把开口器固定。
合适的胃管(导尿管)经开口器中央小孔慢慢插入食道5~6寸长。
为避免误入气管,…六、狗(一)口服口服与猫相似,撬开上下鹗齿裂,将片剂、丸剂、胶囊放入狗的舌跟部,合起使咽下。
药物毒理学生殖毒性试验26
药物毒理学的生殖毒性试验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1. 动物试验: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
将药物以不同剂量进行口服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观察药
物对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配子形成、生殖腺发育、
性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变化。
2. 特殊试验:一些特殊试验可用于评估药物的生殖毒性。
例如,通过观察药物对雌性动物的妊娠情况、胚胎发育情
况以及幼儿存活率等指标来评估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3. 体外试验:某些实验也可以在离体细胞培养系统中进行。
例如,使用精子、卵子或培养的胚胎细胞来测试药物对生
殖细胞的影响。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研究人员都应遵守伦理和法律要求,确保试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动物药理学是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相应机制的学科。
药理学的研究对于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了解药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药理动力学以及药物代谢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动物药理学主要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吸收药物的吸收是药物进入生物体内的过程。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体内药物的吸收速度、途径和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2. 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贮存情况。
动物药理学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
这对于评价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体内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酶的活性等。
这对于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4. 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生物体内被排除的过程。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体内药物的排泄途径、排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了解药物的排泄动力学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防止药物积蓄和毒性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药理学主要依赖于实验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动物体内实验动物体内实验是最常见的动物药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给动物灌胃、注射等方法给药,观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反应情况。
根据实验设计和测量结果,可以评价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性质。
2. 离体器官实验离体器官实验是将动物器官取出,进行体外实验的方法。
通过测定离体器官中的药物浓度、代谢产物等参数,研究药物在特定器官中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3. 细胞实验细胞实验是将细胞分离培养,进行体外实验的方法。
通过给细胞添加药物,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LD50的测定
实验动物:啮齿类小鼠原因:①经济,该实验动物试验经费低且受试药量较低,经济实惠;②易于获得及便于实验室饲养和管理;③毒理学研究背景较多,便于比较。
实验动物要求:健康、年龄和体重应尽量一致,尽量减少因实验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还有,实验动物应为雌雄各一半。
剂量水平的选择:
在实验前应该先查阅有关文献,找出大致的LD50,而实验时应先进行预实验,先摸索出0%及100%估计致死量的范围。
LD50的计算方法:
LD50计算的统计学原理: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偏态分布曲线关系。
实验动物对于药物毒性作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药物特别敏感的动物很少,对药物很不敏感的动物也很少,多数实验动物处于中等敏感状态,符合“两头多,中间少”的规律。
以剂量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则可描绘出偏态分布曲线。
由于剂量与死亡率符合偏态分布,既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则可用孙氏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
孙氏改进寇氏法(点斜法)基本要求:①反应情况应符合或接近对数正态分布;②相邻了、相邻两剂量比值应相等:③各组动物数目相等,一般为10只。
注意:不要求死亡率一定包括0%和100%,但两者之和最好在80%和120%之间。
计算公式:
当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为100%时可按下式计算:
当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大于0%而又小于30%。
或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小雨100%
而又大于70%时,按下式计算:
LD50的标准误按下式计算:,
LD50的95%可信限按下式计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