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习题1答案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797.50 KB
- 文档页数:81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1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x (t ) = 6t 2 - 2t 3.试求: (1)第2s 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2)1s 末及2s 末的瞬时速度,第2s 内的路程; (3)1s 末的瞬时加速度和第2s 内的平均加速度.[解答](1)质点在第1s 末的位置为:x (1) = 6×12 - 2×13 = 4(m).在第2s 末的位置为:x (2) = 6×22 - 2×23 = 8(m). 在第2s 内的位移大小为:Δx = x (2) – x (1) = 4(m),经过的时间为Δt = 1s ,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为:=Δx /Δt = 4(m·s -1). (2)质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t ) = d x /d t = 12t - 6t 2,因此v (1) = 12×1 - 6×12 = 6(m·s -1),v (2) = 12×2 - 6×22 = 0质点在第2s 内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即Δs = Δx = 4m . (3)质点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为:a (t ) = d v /d t = 12 - 12t ,因此1s 末的瞬时加速度为:a (1) = 12 - 12×1 = 0,第2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v (2) - v (1)]/Δt = [0 – 6]/1 = -6(m·s -2).[注意] 第几秒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时间间隔都是1秒.1.2 一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 10s 内走过路程s = 30m ,而其速度增为n = 5倍.试证加速度为,并由上述数据求出量值.[证明]依题意得v t = nv o ,根据速度公式v t = v o + at ,得a = (n – 1)v o /t , (1)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 2 = v o 2 + 2as ,得 a = (n 2 – 1)v o 2/2s ,(2) (1)平方之后除以(2)式证得:.计算得加速度为:= 0.4(m·s -2).1.3 一人乘摩托车跳越一个大矿坑,他以与水平成22.5°的夹角的初速度65m·s -1从西边起跳,准确地落在坑的东边.已知东边比西边低70m ,忽略空气阻力,且取g = 10m·s -2.问:(1)矿坑有多宽?他飞越的时间多长?(2)他在东边落地时的速度?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方法一:分步法.(1)夹角用θ表示,人和车(人)在竖直方向首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为v y 0 = v 0sin θ = 24.87(m·s -1).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 v 0 = at ,这里的v 0就是v y 0,a = -g ;当人达到最高点时,v t = 0,所以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1 = v y 0/g = 2.49(s).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v t 2 - v 02 = 2a s , 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1 = v y 02/2g = 30.94(m).人从最高点开始再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为;h 2 = h 1 + h = 100.94(m).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s = gt 2/2,得下落的时间为:= 4.49(s). 因此人飞越的时间为:t = t 1 + t 2 = 6.98(s).人飞越的水平速度为;v x 0 = v 0cos θ = 60.05(m·s -1),v a 22(1)(1)n sa n t -=+22(1)(1)n sa n t -=+22(51)30(51)10a -=+222h t g=70m22.5º 图1.3所以矿坑的宽度为:x = v x 0t = 419.19(m).(2)根据自由落体速度公式可得人落地的竖直速度大小为:v y = gt = 69.8(m·s -1), 落地速度为:v = (v x 2 + v y 2)1/2 = 92.08(m·s -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φ = arctan(v y /v x ) = 49.30º,方向斜向下.方法二:一步法.取向上为正,人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 = v y 0t - gt 2/2,移项得时间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得:.这里y = -70m ,根号项就是人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由于时间应该取正值,所以公式取正根,计算时间为:t = 6.98(s).由此可以求解其他问题.1.4 一个正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船,关闭发动机后,由于阻力得到一个与速度反向、大小与船速平方成正比例的加速度,即d v /d t = -kv 2,k 为常数.(1)试证在关闭发动机后,船在t 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2)试证在时间t 内,船行驶的距离为. [证明](1)分离变量得, 故 ,可得:. (2)公式可化为,由于v = d x/d t ,所以: 积分.因此 . 证毕.[讨论]当力是速度的函数时,即f = f (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 ma . 由于a = d 2x /d t 2, 而 d x /d t = v , a = d v /d t , 分离变量得方程:, 解方程即可求解.在本题中,k 已经包括了质点的质量.如果阻力与速度反向、大小与船速的n 次方成正比,则d v /d t = -kv n .(1)如果n = 1,则得, 积分得ln v = -kt + C .当t = 0时,v = v 0,所以C = ln v 0, 因此ln v/v 0 = -kt ,得速度为 :v = v 0e -kt .201sin 02gt v t y θ-+=0(sin t v g θ=011kt v v =+01ln(1)x v kt k =+2d d vk t v =-020d d v t v v k t v =-⎰⎰011kt v v =+001v v v kt=+00001d d d(1)1(1)v x t v kt v kt k v kt ==+++00001d d(1)(1)x tx v kt k v kt =++⎰⎰01ln(1)x v kt k=+d d ()m vt f v =d d vk t v=-而d v = v 0e -kt d t ,积分得:. 当t = 0时,x = 0,所以C` = v 0/k ,因此.(2)如果n ≠1,则得,积分得. 当t = 0时,v = v 0,所以,因此. 如果n = 2,就是本题的结果.如果n ≠2,可得,读者不妨自证.1.5 一质点沿半径为0.10m 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以弧度表示)可用公式表示:θ = 2 + 4t 3.求:(1)t = 2s 时,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当切向加速度恰为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为何值? (3)在哪一时刻,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恰有相等的值? [解答](1)角速度为ω = d θ/d t = 12t 2 = 48(rad·s -1),法向加速度为 a n = rω2 = 230.4(m·s -2);角加速度为 β = d ω/d t = 24t = 48(rad·s -2), 切向加速度为 a t = rβ = 4.8(m·s -2). (2)总加速度为a = (a t 2 + a n 2)1/2,当a t = a /2时,有4a t 2 = a t 2 + a n 2,即.由此得,即 ,解得 .所以 =3.154(rad).(3)当a t = a n 时,可得rβ = rω2, 即: 24t = (12t 2)2,解得 : t = (1/6)1/3 = 0.55(s).1.6 一飞机在铅直面内飞行,某时刻飞机的速度为v = 300m·s -1,方向与水平线夹角为30°而斜向下,此后飞机的加速度为a = 20m·s -2,方向与水平前进方向夹角为30°而斜向上,问多长时间后,飞机又回到原来的高度?在此期间飞机在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为多少?[解答]建立水平和垂直坐标系,飞机的初速度的大小为 v 0x = v 0cos θ, v 0y = v 0sin θ.加速度的大小为a x = a cos α, a y = a sin α. 运动方程为, . 即 ,.令y = 0,解得飞机回到原来高度时的时间为:t = 0(舍去);(s).将t 代入x 的方程求得x = 9000m .0e `ktv x C k-=+-0(1-e )kt vx k -=d d n vk t v=-11n v kt C n -=-+-101n v C n-=-11011(1)n n n kt v v --=+-1(2)/(1)020{[1(1)]1}(2)n n n n n v kt x n v k----+--=-3n t a a =23r r ωβ=22(12)243t t =33/6t =3242(13/3)t θ=+=+32012x x x v t a t =+2012y y y v t a t =-+201cos cos 2x v t a t θα=⋅+⋅201sin sin 2y v t a t θα=-⋅+⋅02sin 103sin v t a θα== y xO α v 0θ a a xa yv 0x v 0y[注意]选择不同的坐标系,如x 方向沿着a 的方向或者沿着v 0的方向,也能求出相同的结果.1.7 一个半径为R = 1.0m 的轻圆盘,可以绕一水平轴自由转动.一根轻绳绕在盘子的边缘,其自由端拴一物体A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A 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地下降,在Δt = 2.0s 内下降的距离h = 0.4m .求物体开始下降后3s 末,圆盘边缘上任一点的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解答]圆盘边缘的切向加速度大小等于物体A 下落加速度.由于, 所以a t = 2h /Δt 2 = 0.2(m·s -2).物体下降3s 末的速度为v = a t t = 0.6(m·s -1),这也是边缘的线速度,因此法向加速度为= 0.36(m·s -2).1.8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m·s -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m·s -1时,有一螺帽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落,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 2.74m .计算:(1)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的时间;(2)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解答]在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时,升降机上升的高度为;螺帽做竖直上抛运动,位移为. 由题意得h = h 1 - h 2,所以, 解得时间为= 0.705(s).算得h 2 = -0.716m ,即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为0.716m .[注意]以升降机为参考系,钉子下落时相对加速度为a + g ,而初速度为零,可列方程h = (a + g )t 2/2,由此可计算钉子落下的时间,进而计算下降距离.1.9 有一架飞机从A 处向东飞到B 处,然后又向西飞回到A 处.已知气流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u ,AB 之间的距离为l ,飞机相对于空气的速率v 保持不变.(1)如果u = 0(空气静止),试证来回飞行的时间为; (2)如果气流的速度向东,证明来回飞行的总时间为;(3)如果气流的速度向北,证明来回飞行的总时间为.[证明](1)飞机飞行来回的速率为v ,路程为2l ,所以飞行时间为t 0 = 2l /v . (2)飞机向东飞行顺风的速率为v + u ,向西飞行逆风的速率为v - u , 所以飞行时间为 . (3)飞机相对地的速度等于相对风的速度加风相对地的速度.为了使飞机沿着AB 之间的直线飞行,就要使其相对地的速度偏向北方,可作矢量三角形,其中沿AB 方向的速度大小为,所以飞行时间为212t h a t =∆2n v a R=21012h v t at =+22012h v t gt =-21()2h a g t =+2/()t h a g =+02l t v =1221/t t u v =-02221/t t u v=-1222l l vl t v u v u v u =+=+--022222/1/1/t l v u v u v==--22V v u =-RA图1.7AB AB vv + uv - uABvuuvv. 证毕.1.10 如图所示,一汽车在雨中沿直线行驶,其速度为v 1,下落雨的速度方向与铅直方向的夹角为θ,偏向于汽车前进方向,速度为v 2.今在车后放一长方形物体,问车速v 1为多大时此物体刚好不会被雨水淋湿?[解答]雨对地的速度等于雨对车的速度加车对地的速度,由此可作矢量三角形.根据题意得tan α = l/h .方法一:利用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得v 1 = v 2sin θ + v 3sin α,其中v 3 = v ⊥/cos α,而v ⊥ = v 2cos θ, 因此v 1 = v 2sin θ + v 2cos θsin α/cos α, 即 . 证毕. 方法二:利用正弦定理.根据正弦定理可得,所以:,即 . 方法三:利用位移关系.将雨滴的速度分解为竖直和水平两个分量,在t 时间内,雨滴的位移为l = (v 1 – v 2sin θ)t , h = v 2cos θ∙t .两式消去时间t 即得所求. 证毕.22222222/1/l l l v t V v u u v ===--0221/t u v=-2v r 3v r 1v r12(sin cos )lv v hθθ=+12sin()sin(90)v v θαα=+︒-12sin()cos v v θαα+=2sin cos cos sin cos v θαθαα+=2(sin cos tan )v θθα=+12(sin cos )lv v hθθ=+v 1hl v 2θ图1.10v 1h lv 2θ v 3 α α v ⊥。
练习一 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1.【 A 】2. 【 D 】3. 【 D 】4.【 C 】 二、填空题1. (1) 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cos dyv A t dt ωω==; (2) 物体的速度与坐标的函数关系为222()vy A ω+=.2. 走过的路程是m 34π; 这段时间平均速度大小为:s /m 40033π;方向是与X 正方向夹角3πα=3.在第3秒至第6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
4.则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32031Ct dt Ct v v t==-⎰, 运动方程为x=400121Ct t v x x +=-. 三、计算题1. 已知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r ,j )t 2(i t 2r 2ϖϖϖϖ-+=分别以m 和s 为单位,求:(1) 质点的轨迹方程,并作图;(2) t=0s 和t=2s 时刻的位置矢量;(3) t=0s 到t=2s 质点的位移?v ,?r ==ϖϖ∆(1)轨迹方程:08y 4x 2=-+; (2) j 2r 0ϖϖ=,j 2i 4r 2ϖϖϖ-=(3) j 4i 4r r r 02ϖϖϖϖϖ-=-=∆,j 2i 2tr v ϖϖϖϖ-==∆∆2. 湖中一小船,岸边有人用绳子跨过高出水面h 的滑轮拉船,如图5所示。
如用速度V 0收绳,计算船行至离岸边x 处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选取如图5所示的坐标,任一时刻小船满足:222h x l +=,两边对时间微分dt dx x dt dl l=,dt dl V 0-=,dtdxV = 022V xh x V +-=方向沿着X 轴的负方向。
5图方程两边对时间微分:xa V V 220+=,xV V a 220-=3220xh V a -=,方向沿着X 轴的负方向。
3.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是)SI (x 62a 2+=。
如质点在x=0处的速度为1s m 10-⋅,求质点在任意坐标x 处的速度。
由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式:dt dv a =,dxdv v dt dx dx dv a == vdv adx =,vdv dx )x 62(2=+,两边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0x =,10s m 10v -⋅=vdv dx )x 62(v102x⎰⎰=+,得到质点在任意坐标x 处的速度:25x x 2v 3++=练习二 曲线运动和相对运动一、 选择题1. 【 B 】2.【 D 】3. 【 C 】4.【 B 】 二、填空题其速度j t 5cos 50i t 5sin 50v ϖϖϖ+-=;其切向加速度0a =τ;该质点运动轨迹是100y x 22=+。
简答题1.1 关于行星运动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根本区别在于描述所观测运动时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
1.2 牛顿是怎样统一了行星运动的引力和地面的重力?答:用手向空中抛出任一物体,按照惯性定律,物体应沿抛出方向走直线,但是它最终却还会落到地面上。
这说明地球对地面物体都有一种吸引力。
平抛物体的抛速越大,落地时就离起点越远,惯性和地球吸引力使它在空中划出一条曲线。
地球吸引力也应作用于月球,但月球的不落地,牛顿认为这不过是月球下落运动曲线的弯曲度正好与地球表面的弯曲程度相同。
这样牛顿就把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吸引力和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统一起来了。
牛顿认为这种引力也作用在太阳和行星、行星与行星之间,称为万有引力。
并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就等于地球引力场的引力。
这样牛顿就统一了行星运动的引力和地面的重力。
1.3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系?答: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叫惯性。
我们把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
而相对于已知惯性系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也是惯性系。
1.4 人推动车的力和车推人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什么人可以推车前进呢?答:人推动车的力和车推人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是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
但这两两个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
对于车这个研究对象来说,它就只受到人推动车的力(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所以人可以推车前进。
1.5 摩擦力是否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答:不一定。
例如汽车前进时,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摩擦力: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前者是驱使汽车前进的驱动力,后者是阻碍汽车前进的阻力。
再如,拖板上放上一物体,拉动拖板,物体可以和拖板一起运动,其原因就是拖板给予了物体向前的摩擦力。
1.6 用天平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是引力质量还是惯性质量?两汽车相撞时,其撞击力的产生是源于引力质量还是惯性质量?答:用天平测出的物体的质量和引力有关,是地球对物体和砝码的引力对天平刀口支撑点力矩平衡测出的质量,所以是引力质量。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x =2t,y =4t 8-。
(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y=4t 2-8 可得: y=x 2-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i j v i j a j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解:kv dt dv-= ⎰⎰-=t vv kdt dv v 001 tk e v v -=0t k e v dtdx-=0 dt ev dx tk tx-⎰⎰=000)1(0t k e kv x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vv 0d 4d tt t v 2=t 2v d =x /d t 2=t 2t t x txx d 2d 020⎰⎰= x 2= t 3 /3+10 (SI)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1)小球的运动方程;(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d d r t ,d d v t ,tv d d . 解:(1) t v x 0= 式(1)2gt 21h y -= 式(2) 201()(h -)2r t v t i gt j =+(2)联立式(1)、式(2)得 22v 2gx h y -=(3)0d -gt d r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h2t = 所以 0d -2gh d r v i j t =d d v g j t=- 2202y 2x )gt (v v v v -+=+= 2120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5、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22r t i tj =+,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大学物理I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篇:大学物理I练习册参考答案大学物理I练习册参考答案力学部分:010004:(1)010011:(2)010014:(2)010016:(3)010044: B010057: D010095: B010098: C011002: 3t011009:011030:011039: 5m/s;17m/s011061: 4.8m/s;3.15rad22011012:ϖϖϖdv=ωRcosωtj-ωRsinωti;o011067: dt020003:(1)020012: C020015: B, D021002: 2g,0021016:(μcosθ-sinθ)g030023: B030028: D030038: D030061: D030069:(3)031005:031054: k/(mr);-k/(2r)2v0031062: 12J032046: h==4.25m;v=[2gh(1-μctgα)]1/2=8.16m/s 2g(1+μctgα)040001: A040011: B040020: C040030: B040032: C040054: A040064: D040070: C040076: C040090: C222040097: D040099: D041019: R1v1/R2;mvR/R112-1/2041043: Ma/2 ()041078: M/9042031: 156N;118N042005:电磁学部分1.B2.A3.C4.C5.2ε0A6.–2Ax,-2Byqd7.rλλ,ln02πε0r2πε0rUR1lnR2R1(2)Ek=4.8⨯10J , v=1.03⨯10m/s -778.(1)F=9.EP=0;UPC=⎰CPEdr=⎰rCRrλλdr=lnC 2πε0r2πε0R10.B11.B12.B13.C14.A15.D16.D17.q4πε0r2, 水平向左18.A19.εrC0,σ0,U0E0W0,εrεrεr20.看书P6721.看书P6722.C23.A24.D25.C27.μ0Iμ0IμI+=1.08⨯10-3T,垂直纸面向外28,0,垂直纸面向里2πR4R4πa29.μ0I, -2μ0I, ±2μ0I, ±2μ0I30, 2BIR,π/42;水平向右IaB,Ia2B34.πmga+b2μ0Ilna-b31,35.I1的磁场B=μ0I1,方向垂直向里,因此由安培定律(1)AD受I1的磁力FAD=I2aB 2πr=μ0I1I2a,方向向左。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杨晓峰版)(一)引言概述:大学物理课后习题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重要方式,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困惑和难题,缺乏习题答案的指导。
本文将为大学物理课后习题提供杨晓峰版的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正文: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在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常见原因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 * 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但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论物体的质量大小都相等4. 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内外力合为零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常见的碰撞形式5. 动能定律- 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和速度的函数- 动能的转化和守恒是物体运动中能量转化的重要现象- 动能可以通过速度的增加和物体质量的改变来调节二、热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状态可以用压强、体积和温度来描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系统内外能量之和为零时,系统的能量守恒- 系统对外做功或从外界得到热量时,系统内部能量发生变化- 系统对外做负功或向外界释放热量时,系统内部能量减小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系统在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 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4.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回到原始状态-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论上的完全可逆循环- 卡诺循环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特性和温度有关5. 热传导- 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的传递现象- 热传导遵循热量从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递规律-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热导率和温度差异总结:本文提供了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的答案,重点涵盖了力学和热学的知识点。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习题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x =2t,y =4t 8-。
(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y=4t 2-8 可得: y=x 2-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i j v i j a j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解: kv dtdv-=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t k e v dtdx -=0 dt e v dx tk t x -⎰⎰=000 )1(0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4t (SI),已知t 0时,质点位于x10 m处,初速度v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vv 0d 4d tt t v 2=t 2v d =x /d t 2=t 2t t x txx d 2d 020⎰⎰= x 2= t 3 /3+10 (SI)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1)小球的运动方程;(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d d r t ,d d v t ,tv d d . 解:(1) t v x 0= 式(1)2gt 21h y -= 式(2) 201()(h -)2r t v t i gt j =+(2)联立式(1)、式(2)得 22v 2gx h y -=(3)0d -gt d r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h2t = 所以 0d -2gh d r v i j t =d d v g j t=- 2202y 2x )gt (v v v v -+=+= 2120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5、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22r t i tj =+,式中r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练习一 力学导论 参考解答1. (C); 提示:⎰⎰=⇒=t3x9vdt dxtd xd v2. (B); 提示:⎰⎰+=R20y 0x y d F x d F A3. 0.003 s ; 提示:0t 3104400F 5=⨯-=令 0.6 N·s ; 提示: ⎰=003.00Fdt I2 g ; 提示: 动量定理0mv 6.0I -==3. 5 m/s 提示:图中三角形面积大小即为冲量大小;然后再用动量定理求解 。
5.解:(1) 位矢 j t b i t a rωωsin cos += (SI)可写为 t a x ωc o s = , t b y ωs i n= t a t x x ωωsin d d -==v , t b ty ωωc o s d dy-==v 在A 点(a ,0) ,1cos =t ω,0sin =t ω E KA =2222212121ωmb m m y x =+v v由A →B ⎰⎰-==0a 20a x x x t c o sa m x F A d d ωω=⎰=-022221d a ma x x m ωω ⎰⎰-==b 02b 0y y t sin b m y F A dy d ωω=⎰-=-b mb y y m 022221d ωω6. 解:建立图示坐标,以v x 、v y 表示小球反射速度的x 和y 分量,则由动量定理,小球受到的冲量的x,y 分量的表达式如下: x 方向:x x x v v v m m m t F x 2)(=--=∆ ① y 方向:0)(=---=∆y y y m m t F v v ② ∴ t m F F x x ∆==/2v v x =v cos a∴ t m F ∆=/cos 2αv 方向沿x 正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墙受的平均冲力 F F =' 方向垂直墙面指向墙内.ααmmOx y练习二 刚体的定轴转动 参考解答1.(C) 提示: 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2.(C) 提示: 以物体作为研究对象P-T=ma (1);以滑轮作为研究对象 TR=J β (2)若将物体去掉而以与P 相等的力直接向下拉绳子,表明(2)式中的T 增大,故β也增大。
1-1分析与解(1)质点在个至& +A C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卩'点,各量关系 如图所示,其中路程A s =PP',位移大小丨A_r 丨=PP',而= I r I - I r I 表示质点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 有相等的可能).但当A0时,点尸 无限趋近卩点,则有丨dr I =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 (B).Ar Av(2)由T I Ar I HAS,故一丰——,即丨V I H 初.A/ A/1-2分析与解一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d/速率.通常用符号”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主表示速度矢量;在自 dt de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0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dr1-3分析与解 dv—表示切向加速度弘,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 dt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一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如题1 d/-2所述);一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卩;而 d/ 速度at.因此只有(3)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4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血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起改变速度 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 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血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 速率圆周运动时,血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ai 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血改变 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 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力,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厶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x = 7/2-/z 2,其中绳长/随时间r 而变化.小船速度。
⼤物第⼀章课后习题答案简答题1.1 关于⾏星运动的地⼼说和⽇⼼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地⼼说和⽇⼼说的根本区别在于描述所观测运动时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
1.2 ⽜顿是怎样统⼀了⾏星运动的引⼒和地⾯的重⼒?答:⽤⼿向空中抛出任⼀物体,按照惯性定律,物体应沿抛出⽅向⾛直线,但是它最终却还会落到地⾯上。
这说明地球对地⾯物体都有⼀种吸引⼒。
平抛物体的抛速越⼤,落地时就离起点越远,惯性和地球吸引⼒使它在空中划出⼀条曲线。
地球吸引⼒也应作⽤于⽉球,但⽉球的不落地,⽜顿认为这不过是⽉球下落运动曲线的弯曲度正好与地球表⾯的弯曲程度相同。
这样⽜顿就把地球对地⾯物体的吸引⼒和地球对⽉球的吸引⼒统⼀起来了。
⽜顿认为这种引⼒也作⽤在太阳和⾏星、⾏星与⾏星之间,称为万有引⼒。
并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就等于地球引⼒场的引⼒。
这样⽜顿就统⼀了⾏星运动的引⼒和地⾯的重⼒。
1.3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系?答: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叫惯性。
我们把⽜顿第⼀定律成⽴的参考系叫惯性系。
⽽相对于已知惯性系静⽌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也是惯性系。
1.4 ⼈推动车的⼒和车推⼈的⼒是作⽤⼒与反作⽤⼒,为什么⼈可以推车前进呢?答:⼈推动车的⼒和车推⼈的⼒是作⽤⼒与反作⽤⼒,这是符合⽜顿第三定律的。
但这两两个⼒是分别作⽤在两个物体上的。
对于车这个研究对象来说,它就只受到⼈推动车的⼒(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所以⼈可以推车前进。
1.5 摩擦⼒是否⼀定阻碍物体的运动?答:不⼀定。
例如汽车前进时,在车轮与路⾯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摩擦⼒: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前者是驱使汽车前进的驱动⼒,后者是阻碍汽车前进的阻⼒。
再如,拖板上放上⼀物体,拉动拖板,物体可以和拖板⼀起运动,其原因就是拖板给予了物体向前的摩擦⼒。
1.6 ⽤天平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是引⼒质量还是惯性质量?两汽车相撞时,其撞击⼒的产⽣是源于引⼒质量还是惯性质量?答:⽤天平测出的物体的质量和引⼒有关,是地球对物体和砝码的引⼒对天平⼑⼝⽀撑点⼒矩平衡测出的质量,所以是引⼒质量。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1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x (t ) = 6t 2 - 2t 3.试求: (1)第2s 的位移和平均速度;(2)1s 末及2s 末的瞬时速度,第2s 的路程; (3)1s 末的瞬时加速度和第2s 的平均加速度.[解答](1)质点在第1s 末的位置为:x (1) = 6×12 - 2×13 = 4(m).在第2s 末的位置为:x (2) = 6×22 - 2×23 = 8(m). 在第2s 的位移大小为:Δx = x (2) – x (1) = 4(m),经过的时间为Δt = 1s ,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为:=Δx /Δt = 4(m·s -1). (2)质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t ) = d x /d t = 12t - 6t 2,因此v (1) = 12×1 - 6×12 = 6(m·s -1),v (2) = 12×2 - 6×22 = 0质点在第2s 的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即Δs = Δx = 4m . (3)质点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为:a (t ) = d v /d t = 12 - 12t ,因此1s 末的瞬时加速度为:a (1) = 12 - 12×1 = 0,第2s 的平均加速度为:= [v (2) - v (1)]/Δt = [0 – 6]/1 = -6(m·s -2).[注意] 第几秒的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时间间隔都是1秒.1.2 一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 10s 走过路程s = 30m ,而其速度增为n = 5倍.试证加速度为,并由上述数据求出量值.[证明]依题意得v t = nv o ,根据速度公式v t = v o + at ,得a = (n – 1)v o /t , (1)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 2 = v o 2 + 2as ,得 a = (n 2 – 1)v o 2/2s ,(2) (1)平方之后除以(2)式证得:.计算得加速度为:= 0.4(m·s -2).1.3 一人乘摩托车跳越一个大矿坑,他以与水平成22.5°的夹角的初速度65m·s -1从西边起跳,准确地落在坑的东边.已知东边比西边低70m ,忽略空气阻力,且取g = 10m·s -2.问:(1)矿坑有多宽?他飞越的时间多长?(2)他在东边落地时的速度?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方法一:分步法.(1)夹角用θ表示,人和车(人)在竖直方向首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为v y 0 = v 0sin θ = 24.87(m·s -1).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 v 0 = at ,这里的v 0就是v y 0,a = -g ;当人达到最高点时,v t = 0,所以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1 = v y 0/g = 2.49(s).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v t 2 - v 02 = 2a s , 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1 = v y 02/2g = 30.94(m).人从最高点开始再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为;h 2 = h 1 + h = 100.94(m).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s = gt 2/2,得下落的时间为:= 4.49(s). 因此人飞越的时间为:t = t 1 + t 2 = 6.98(s).人飞越的水平速度为;v x 0 = v 0cos θ = 60.05(m·s -1),v a 22(1)(1)n sa n t -=+22(1)(1)n sa n t -=+22(51)30(51)10a -=+222h t g=70m22.5º 图1.3所以矿坑的宽度为:x = v x 0t = 419.19(m).(2)根据自由落体速度公式可得人落地的竖直速度大小为:v y = gt = 69.8(m·s -1), 落地速度为:v = (v x 2 + v y 2)1/2 = 92.08(m·s -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φ = arctan(v y /v x ) = 49.30º,方向斜向下.方法二:一步法.取向上为正,人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 = v y 0t - gt 2/2,移项得时间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得:.这里y = -70m ,根号项就是人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由于时间应该取正值,所以公式取正根,计算时间为:t = 6.98(s).由此可以求解其他问题.1.4 一个正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船,关闭发动机后,由于阻力得到一个与速度反向、大小与船速平方成正比例的加速度,即d v /d t = -kv 2,k 为常数.(1)试证在关闭发动机后,船在t 时刻的速度大小为; (2)试证在时间t ,船行驶的距离为. [证明](1)分离变量得, 故 ,可得:. (2)公式可化为,由于v = d x/d t ,所以: 积分.因此 . 证毕.[讨论]当力是速度的函数时,即f = f (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 ma . 由于a = d 2x /d t 2, 而 d x /d t = v , a = d v /d t , 分离变量得方程:, 解方程即可求解.在本题中,k 已经包括了质点的质量.如果阻力与速度反向、大小与船速的n 次方成正比,则d v /d t = -kv n .(1)如果n = 1,则得, 积分得ln v = -kt + C .当t = 0时,v = v 0,所以C = ln v 0, 因此ln v/v 0 = -kt ,得速度为 :v = v 0e -kt .201sin 02gt v t y θ-+=0(sin t v g θ=011kt v v =+01ln(1)x v kt k=+2d d vk t v =-020d d v t v v k t v =-⎰⎰011kt v v =+001v v v kt=+00001d d d(1)1(1)v x t v kt v kt k v kt ==+++00001d d(1)(1)x tx v kt k v kt =++⎰⎰01ln(1)x v kt k=+d d ()m vt f v =d d vk t v=-而d v = v 0e -kt d t ,积分得:. 当t = 0时,x = 0,所以C` = v 0/k ,因此.(2)如果n ≠1,则得,积分得. 当t = 0时,v = v 0,所以,因此. 如果n = 2,就是本题的结果.如果n ≠2,可得,读者不妨自证.1.5 一质点沿半径为0.10m 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以弧度表示)可用公式表示:θ = 2 + 4t 3.求:(1)t = 2s 时,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当切向加速度恰为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为何值? (3)在哪一时刻,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恰有相等的值? [解答](1)角速度为ω = d θ/d t = 12t 2 = 48(rad·s -1),法向加速度为 a n = rω2 = 230.4(m·s -2);角加速度为 β = d ω/d t = 24t = 48(rad·s -2), 切向加速度为 a t = rβ = 4.8(m·s -2). (2)总加速度为a = (a t 2 + a n 2)1/2,当a t = a /2时,有4a t 2 = a t 2 + a n 2,即.由此得,即 ,解得 .所以 =3.154(rad).(3)当a t = a n 时,可得rβ = rω2, 即: 24t = (12t 2)2,解得 : t = (1/6)1/3 = 0.55(s).1.6 一飞机在铅直面飞行,某时刻飞机的速度为v = 300m·s -1,方向与水平线夹角为30°而斜向下,此后飞机的加速度为a = 20m·s -2,方向与水平前进方向夹角为30°而斜向上,问多长时间后,飞机又回到原来的高度?在此期间飞机在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为多少?[解答]建立水平和垂直坐标系,飞机的初速度的大小为 v 0x = v 0cos θ, v 0y = v 0sin θ.加速度的大小为a x = a cos α, a y = a sin α. 运动方程为, . 即 ,.令y = 0,解得飞机回到原来高度时的时间为:t = 0(舍去);(s).将t 代入x 的方程求得x = 9000m .0e `ktv x C k-=+-0(1-e )kt vx k -=d d n vk t v=-11n v kt C n -=-+-101n v C n-=-11011(1)n n n kt v v --=+-1(2)/(1)020{[1(1)]1}(2)n n n n n v kt x n v k----+--=-3n t a a =23r r ωβ=22(12)243t t =33/6t =3242(13/3)t θ=+=+32012x x x v t a t =+2012y y y v t a t =-+201cos cos 2x v t a t θα=⋅+⋅201sin sin 2y v t a t θα=-⋅+⋅02sin 103sin v t a θα== y xO α v 0θ a a xa yv 0x v 0y[注意]选择不同的坐标系,如x 方向沿着a 的方向或者沿着v 0的方向,也能求出相同的结果.1.7 一个半径为R = 1.0m 的轻圆盘,可以绕一水平轴自由转动.一根轻绳绕在盘子的边缘,其自由端拴一物体A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A 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地下降,在Δt = 2.0s 下降的距离h = 0.4m .求物体开始下降后3s 末,圆盘边缘上任一点的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解答]圆盘边缘的切向加速度大小等于物体A 下落加速度.由于, 所以a t = 2h /Δt 2 = 0.2(m·s -2).物体下降3s 末的速度为v = a t t = 0.6(m·s -1),这也是边缘的线速度,因此法向加速度为= 0.36(m·s -2).1.8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m·s -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m·s -1时,有一螺帽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落,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 2.74m .计算:(1)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的时间;(2)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解答]在螺帽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时,升降机上升的高度为;螺帽做竖直上抛运动,位移为. 由题意得h = h 1 - h 2,所以, 解得时间为= 0.705(s).算得h 2 = -0.716m ,即螺帽相对于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为0.716m .[注意]以升降机为参考系,钉子下落时相对加速度为a + g ,而初速度为零,可列方程h = (a + g )t 2/2,由此可计算钉子落下的时间,进而计算下降距离.1.9 有一架飞机从A 处向东飞到B 处,然后又向西飞回到A 处.已知气流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u ,AB 之间的距离为l ,飞机相对于空气的速率v 保持不变.(1)如果u = 0(空气静止),试证来回飞行的时间为; (2)如果气流的速度向东,证明来回飞行的总时间为;(3)如果气流的速度向北,证明来回飞行的总时间为.[证明](1)飞机飞行来回的速率为v ,路程为2l ,所以飞行时间为t 0 = 2l /v . (2)飞机向东飞行顺风的速率为v + u ,向西飞行逆风的速率为v - u , 所以飞行时间为 . (3)飞机相对地的速度等于相对风的速度加风相对地的速度.为了使飞机沿着AB 之间的直线飞行,就要使其相对地的速度偏向北方,可作矢量三角形,其中沿AB 方向的速度大小为,所以飞行时间为212t h a t =∆2n v a R=21012h v t at =+22012h v t gt =-21()2h a g t =+2/()t h a g =+02l t v =1221/t t u v =-02221/t t u v=-1222l l vl t v u v u v u =+=+--022222/1/1/t l v u v u v==--22V v u =-RA图1.7AB AB vv + uv - uABvuuvv. 证毕.1.10 如图所示,一汽车在雨中沿直线行驶,其速度为v 1,下落雨的速度方向与铅直方向的夹角为θ,偏向于汽车前进方向,速度为v 2.今在车后放一长方形物体,问车速v 1为多大时此物体刚好不会被雨水淋湿?[解答]雨对地的速度等于雨对车的速度加车对地的速度,由此可作矢量三角形.根据题意得tan α = l/h .方法一:利用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得v 1 = v 2sin θ + v 3sin α,其中v 3 = v ⊥/cos α,而v ⊥ = v 2cos θ, 因此v 1 = v 2sin θ + v 2cos θsin α/cos α, 即 . 证毕. 方法二:利用正弦定理.根据正弦定理可得,所以:,即 . 方法三:利用位移关系.将雨滴的速度分解为竖直和水平两个分量,在t 时间,雨滴的位移为l = (v 1 – v 2sin θ)t , h = v 2cos θ∙t .两式消去时间t 即得所求. 证毕.22222222/1/l l l v t V v u u v ===--0221/t u v=-2v 3v 1v 12(sin cos )lv v hθθ=+12sin()sin(90)v v θαα=+︒-12sin()cos v v θαα+=2sin cos cos sin cos v θαθαα+=2(sin cos tan )v θθα=+12(sin cos )lv v hθθ=+v 1hl v 2θ图1.10v 1h lv 2θ v 3 α α v ⊥。
r r r r r r rr、⎰ dt⎰0 dx = ⎰ v e⎰v v1122v v d tv v d tvg 2 g h d tdt [v 2 + ( g t ) 2 ] 12 (v 2 + 2 g h ) 12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习题 1.1):一质点在 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 x = 2 t, y = 4 t 2 - 8 。
(1)求质点 的轨道方程;(2)求 t = 1 s 和 t = 2 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 x=2t 得,y=4t 2-8可得: r y=x 2-8r 即轨道曲线(2)质点的位置 : r = 2ti + (4t 2 - 8) jr r rr r 由 v = d r / d t 则速度: v = 2i + 8tjr r rr 由 a = d v / d t 则加速度: a = 8 jrr r r r r r r 则当 t=1s 时,有 r = 2i - 4 j , v = 2i + 8 j , a = 8 j r当 t=2s 时,有r = 4i + 8 j , v = 2i +16 j , a = 8 j 2 (习题 1.2): 质点沿 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 a = -kv ,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速度为 v ,求运动方程 x = x(t ) .解:dv = -kvdt v1 v 0 vd v = ⎰ t - k dt 0v = v e - k tdx x= v e -k t0 t0 -k t d t x = v0 (1 - e -k t )k3、一质点沿 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 a = 4 t (SI),已知 t = 0 时,质点位于 x 0=10 m 处,初速 度 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解:a = d v /d t = 4 td v = 4 t d tv 0d v = ⎰t 4t d t v = 2 t 2v = d x /d t = 2 t 2⎰x d x = ⎰t 2t 2 d t x = 2 t 3 /3+10 (SI)x4、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在高度 h 处以初速度 v 水平抛出,求:(1)小球的运动方程;(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d r d v d v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td td t解:(1)x = v t式(1)v v v y = h - gt 2 式(2)r (t ) = v t i + (h - gt 2 ) j0 (2)联立式(1)、式(2)得y = h -vd r(3) = v i - gt j而落地所用时间t =0 gx 22v 22hgvd r所以 = v i - 2gh jvd vdv g 2t= - g j v = v 2 + v 2 = v 2 + (-gt) 2= =x y 0 0vv v d rv d v 2) v = [(2t )2+ 4] 2 = 2(t 2+ 1)2t t 2 + 1, V a = a - a = m + M m + Mvg gvv v 5、 已知质点位矢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形式为 r = t 2i + 2tj ,式中 r 的单位为 m , 的单位为 s .求:(1)任一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2)任一时刻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练习一质点运动学一、选择题1. [ A 】2.【D 】3.【D 】4.【C 】 二、填空题1. (1)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v 鱼 A cos tdt2V 22(2)物体的速度与坐标的函数关系为y (—) A .2. 走过的路程是 —m ;这段时间平均速度大小为:3 (3)3•在第3秒至第6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
t2 13 4•则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v V o Ct dt -Ct ,运动方程为0 3二、计算题1.已知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 2ti ( 2 t 2) j, r, t 分别以m 和s 为单位,求(1) 质点的轨迹方程,并作图; (2) t=0s 和t=2s 时刻的位置矢量; (3) t=0s 到t=2s 质点的位移 r ?, v ?(1)轨迹方程: x 2 4y 80 ;⑵ r o 2j , “ 4i 2j2.湖中一小船,岸边有人用绳子跨过高出水面 h 的滑轮拉船,如图 5所示。
如用速度 V o收绳,计算船行至离岸边 x 处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40O 3m/s;方向是与X 正方向夹角x= x x 0V °t丄Ct 412⑶ r D r 。
4i 4j , v2i 2j选取如图5所示的坐标,任一时刻小船满足:.2 2 2l x h , 两边对时间微分2 ,2,dl dx dl dx x hl x V0 , V V V0 dt dt dt dt x方向沿着X轴的负方向。
0 :变速直线运动, a t , a n 分别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4. A 点处的切向加速度 a t g ,小球在B 点处的法向加速度 a . 2g 。
二、计算题1.如图3,一质点作半径 R=1m 的圆周运动,t=0时质点位于 A 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运动,运动方程s t 2 t( SI)求:(1)质点绕行一周所经历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2)质点在1秒末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方程两边对时间微分:2 2V 2 V 2 xa V 。
第一页一、1、(2),(22)/,2/,(23),(23)/i j m i j m s j m s i j m i j m s +----2、0 m/s二、1、D 2、C三、1、(1)0.5,0.5/y j m v j m s ∆=-=- (因为只沿y 方向,以下符号j均可省去)(3) (2)123/,6/v j m s v j m s ==-2.25S m =(4)222129/,3/,15/a j m s a j m s a j m s =-=-=-第二页一、1、2322/,103t m s t m +23、222002sin 22cos sin cos cos v v g g θθααα+ 二、1、B 2、D三、1、(1)224.8/,230.4/n a m s a m s τ==(2)2 3.1553Rad θ=+≈ (3)1/312060.55t s t s -==≈, 第三页1、(1)2,0,0,2/S m r v v m s ππ=∆===29(2)2/,/,arctan 2v m s v v a m s ππτθ==== ,2、(1) 8.5s m =(2)22223/28.5/,/(8.5)v m s a m s t ==+ 3、2(1)192x y =-12(2)217,411,26r i j r i j v i j =+=+=-12(3)24,28,4v i j v i j a j =-=-≡-111222(4)0,3,6,212;0,19,2r v t s r i j v i j t s r j v i===+=-===min (5)3,t s r m ==4、00tan tan v R v R v tθθ=-第四页一、1、B 2、C 3、D 4、C二、1、(1)位于[-A,A]之间的线段 (2)2cos A t ωω- (3)(0,1,2...)n n πω=2、(1)2(),b ct c R -- (23、(1(2)()12arccos /t t三、1、22216v x += 第五页一、1、(1)0,0 (2)23.33,1.67/N m s2、02sin mv α,竖直向下二、1、C 2、B三、1、,367.5I N s F N θ==≈(忽略重力冲量)2、2mRS M m=+,向左第六页1、()12122112121212122()(),,m m g a m m g m a m a m m ga a T f m m m m m m '-''-+--====+++ 2、12,33g a N == 3、000(1)(2)ln(1)v R v t Rv S v t R Rμμμ==++4、0MV S K= 第七页一、1、2ln 2,mk x k二、1、C 2、B 3、B三、1、(1)摩擦力为122,7.5f N f N ==,如果考虑弹力,则112220.1,arctan1030.9,arctan 4F N F N θθ=≈==≈=(2)16.5F N >第八页 一、1、C2、C二、1、1111,,0;,,0mvd mvd mgd mgd 2、4022.66410/kg m s ⨯3、125.2610m ⨯三、1、(1)0(2)M L mab k ω==第九页一、1、23mg R μ2、544300,54at bt at bt t ωω+-+-3、()()()2122121261,1243m m g L mL m m mL m m L-++++ 二、1、(1)300n rev = (2)22230/,3/,0.3/,90/n s v m s a m s a m s τωππππ====2、2126.25/,17.5,21.25rad s T N T N α===第十页一、1、P 不守恒,L守恒2、210,2mr ω 3、22211,28mR mgh mR ωω+ 4、2234,2m R ωω二、1、(1)0111((02626M MV V m m =+=- (2)I = 第11页 1、()22mgSa M m L=+2、27g a =3、v =4、ln 2J t k=第12页一、1、232,,423L gmL mg L2、B3、B二、23gt Rθ=第13页1、()0F L L - d2、/4mgL3、合外力为0,只有保守力做功4、23GMmR-5、67 J6、-8 J7、12(1)v Mv ==向右(2)2m gRW M m=+(3)223m gN mg M=+第14页1)0X X -2、2/3k E3、23aL bL -4、01cos 3θ=+5、101(1)(2)2v X X ==6、略7、(1)12()F m m g =+ (2)不变 第15页 1、()()221 1.33/,20.67MV V m s t s mgμ==== 2、(1)00/,22V m s F mg N ====(2)()sin 2cos 1,3cos 1v a g g n F θτθθ==+-=-3、(1)0.06x m =(2)0.651e =<,所以是非弹性的(3)0.038,0x m e '==,所以是完全非弹性的4、1221E k E k = 第16页 1、D 2、A3、B4、B5、c6、收缩,在相对物体静止的参照系中,L 7c8、()()10.623v c L c ==9、0.12v c = 第17页 1、C2、B3、A4、2E mc =,200.25M c56、16:9, 8:37、0.6c8、略9、180.9999089, 1.4948610/V c P kg m s -=≈=⨯第18页1、()14Q -2、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3、C4、C5、C6、D7、222q E R πε=,水平向右8、00(1)(2)02x E E σε⎛⎫==第19页1、22,2q R E R E ππε+2、0ie sq E dS φε∑==⎰ ;在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E 通量,等于该曲面内电荷量的代数和除以0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