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65
外用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应用原则首先,选择适当浓度和制剂。
糖皮质激素分为不同浓度和制剂,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皮肤部位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
常用制剂有软膏、霜剂、凝胶、乳剂等,不同制剂适用于不同皮肤部位。
浓度一般分为I-IV类,低浓度适用于面部、薄皮肤和幼儿。
选择适当浓度和制剂能够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其次,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和次数应符合治疗需要。
一般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应控制在2-4周,避免长时间使用。
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每天的使用次数一般为1-2次,避免频繁使用,尽量在患处消退后即停止使用。
第三,避免在靠近眼睛、口腔和阴道等敏感部位使用。
这些区域的皮肤比较薄,敏感度较高,同时这些部位也更容易发生副作用。
如果需要在这些区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选择低浓度的制剂,并控制使用时间和次数,以避免不良反应。
第四,避免在感染性皮肤病和开放性伤口上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果在感染性皮肤病和开放性伤口上使用,可能会抑制炎症反应,导致感染的扩散和控制的困难。
在这些情况下,应首先治疗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第五,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停药。
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病情调整,通常来说,轻度炎症可使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而严重炎症可使用高浓度糖皮质激素。
当症状得到控制后,应逐渐减少激素使用,以防止反跳现象和依赖性的发生。
慢性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应定期复查和监测激素的副作用,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外用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应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当浓度和制剂,控制使用时间和次数,避免在敏感部位使用,避免在感染性皮肤病和开放性伤口上使用,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停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和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将使其疗效最大化,同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转贴]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郑捷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摘要:该文介绍了2001年4月"第一届欧洲糖皮质激素治疗讨论会"的建议,将以抗炎、免疫抑制为目的的合成类固醇类药物命名为"糖皮质激素"较为妥当。
从糖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的代谢,对心血管、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和皮肤的生理与病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着重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基因组效应、非基因组效应和总效应,将糖皮质激素划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击疗法的方法和依据;"反跳现象"、"虚弱征群"、"应激危象"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还介绍了十多种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的副反应和预防手段。
指出"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冲击疗法"、"重视皮肤表现,忽视系统影响"、"治疗自身抗体"、"激素剂型选择不当"、"予以抗生素保驾"等临床上激素被不合理应用的现象。
最后还就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对象和治疗剂量进行了讨论。
课前问答使用激素后出现白细胞升高一定是感染吗?A 不一定B: 一定糖皮质激素的基因组效应一般在用药后:?A.30分钟后出现B.60分钟后出现一定C.180分钟后出现D.12小时后出现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
正是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它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改变患者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
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病理、生理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
就好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寻常性天疱疮(PV),现在只有部分患者死于原发病,而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夫西地酸乳膏的作用与功效夫西地酸乳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的药物,它主要通过对皮肤的调节,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功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夫西地酸乳膏的作用和功效。
首先,夫西地酸乳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夫西地酸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皮肤的红肿、痒痛等不适感。
同时,夫西地酸还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由于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次,夫西地酸乳膏还有抗过敏作用。
夫西地酸可以减轻皮肤对变应原的过敏反应,减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过敏的效果。
这对于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的患者具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夫西地酸乳膏还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夫西地酸可以改善伤口的微环境,减少炎症反应,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对于创伤性溃疡、各类手术后的伤口以及一些烧伤和烫伤的患者来说,夫西地酸乳膏的使用可以显著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夫西地酸乳膏还有美容作用。
夫西地酸可以淡化皮肤上的色斑,改善暗沉的肤色,增加皮肤的光泽度。
夫西地酸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的产生。
对于一些因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老化问题,夫西地酸乳膏的使用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延缓衰老的进程。
总的来说,夫西地酸乳膏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皮肤药物,能够治疗多种皮肤病变。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杀灭细菌、减轻过敏反应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对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创伤性溃疡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同时,夫西地酸乳膏还能改善皮肤的外观,增加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然而,鉴于夫西地酸是一种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论文临床应用论文: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现状[摘要] 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在肤皮肤科临床中应用很广,频率很高,但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也较多,在药物选用、使用浓度、次数、用药总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作者复习国内有关文献就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经皮吸收及其影响因素、合理应用、不良反应进行介绍,供临床参考,以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外用;临床应用;现状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皮肤病始于1952年,至今已开发研制出许多具有局部活性的新型衍生物,大大增进了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并减轻了不良反应,成为皮肤最常用的一类外用药。
但在发挥局部治疗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系统的和局部的不良反应,因而药物的选用和使用方法,也成为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1 药理作用在体内分泌的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中的氢化可的松和强的松龙活性较高,通过抑制己糖激酶降低组织对糖的利用,使糖元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故称糖皮质激素。
它还能促进糖元分解,引起负氮平衡。
此外它还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使淋巴细胞的破坏和崩解。
皮肤科临床上,主要是利用其超生理剂量出现的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增生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等药理作用治疗皮肤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细胞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经由复杂的信号转导,增加或减少靶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1、5]。
1.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对炎症的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1.1.1 增加脂皮质素的合成脂皮质素可抑制磷酸酶a2活性,从而减少亲炎症花生烯酸衍生物的释放。
已有实验证明,用氢化可的松后30min可见脂皮质素的释放。
用0.6%戊酸倍他米松涂于银屑病皮损,结果几小时后磷酸酶a2的活性减弱。
这些作用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炎性皮肤病的重要分子水平机制。
1.1.2 减少白介素-1的释放白介素-1在表皮合成,可致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可阻断白介素-1的生物合成是其抗炎、抗增生作用的原因之一。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皮肤科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系统性使用Sulzberger等在1952年第一次在治疗湿疹样皮炎中使用了氢化可的松,自此皮肤科临床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与广大的皮肤病患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量的临床使用中疗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经过60多年的临床运用,医学界积累大量的规律性经验,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适时的使用该类药物以解除患者病痛。
标签:糖皮质激素;皮肤科;合理应用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主要适用于物理性炎症、免疫损伤和过敏性炎症等。
首要作用是减少炎症部位血细胞的趋化积聚。
抑制炎症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减少渗出和水肿,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内的组织蛋白酶和酸性水解酶的释放。
减少组织损伤。
抑制炎症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
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破坏纤维组织,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
1.2免疫抑制作用可减少淋巴细胞,阻止B和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保护靶细胞免受T淋巴细胞杀伤,减少抗原抗体结合。
大量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时可减少体内抗体,减轻免疫复合物和免疫性溶血的损伤。
1.3抗毒素作用可保护机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
减轻细胞损伤、缓解内毒素反应,缓解毒血症症状,对过敏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可以达到应急治疗的效果。
2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临床的系统应用2.1适应证①严重的或泛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管性疾病:如活动性皮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累及某些器官的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动脉炎、坏疽性脓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Behcet病等。
②急性严重的变态反应或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伴喉头水肿的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重症药疹、重症多形性红斑、过敏性休克、中毒坏死性、急性表皮松解症、接触性皮炎等。
③短期用药反应良好的皮肤病:如剥脱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扁平苔藓等。
④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的皮肤病:如胶原血管性皮肤病(嗜酸性筋膜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脉管炎等)、、大疱性皮肤病(妊娠疱疹、类天疱疮、天疱疮等)、坏疽性脓疱病、硬皮病、毛细血管瘤累及重要器官者等。
1、以下哪种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A. 痤疮
B. 牛皮癣
C. 足癣
D. 白癜风
(答案)C
2、在光疗治疗中,窄谱UVB主要用于治疗哪种皮肤病?
A. 银屑病
B. 湿疹
C. 荨麻疹
D. 痤疮
(答案)A
3、关于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 可用于抑制炎症反应
B. 长期大量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C. 可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D. 有时作为外用药物使用
(答案)B
4、以下哪种皮肤病是遗传性疾病?
A. 神经性皮炎
B. 鱼鳞病
C. 接触性皮炎
D. 虫咬性皮炎
(答案)B
5、关于荨麻疹的治疗,以下哪种药物是常用的抗组胺药?
A. 青霉素
B. 泼尼松
C. 西替利嗪
D. 阿司匹林
(答案)C
6、在皮肤病理学中,表皮棘层肥厚是哪种疾病的典型病理改变?
A. 扁平疣
B. 寻常疣
C. 牛皮癣
D. 单纯性疱疹
(答案)C。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南1.概述1.1 糖皮质激素简介1.2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1.3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1.4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2.应用范围2.1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应用2.2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2.3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科的应用 2.4 糖皮质激素在消化科的应用2.5 糖皮质激素在神经科的应用3.使用方法3.1 糖皮质激素的剂型3.2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3.3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3.4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周期3.5 糖皮质激素的停药方法4.注意事项4.1 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4.2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4.3 糖皮质激素的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4.4 糖皮质激素的存储与运输5.监测与评估5.1 对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的监测5.2 糖皮质激素使用效果的评估方法5.3 糖皮质激素使用中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6.附件6.1 糖皮质激素产品说明书6.2 糖皮质激素的相关研究论文法律名词及注释:- 适应症:根据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证明某种治疗方法对某种病症有效的指征。
-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期望的治疗效果外,对人体产生的额外不良反应。
- 禁忌症:患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某种药物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加重疾病病情的情况。
- 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相互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效的增强或减弱或产生新的药效。
- 存储与运输: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系列操作和环境要求,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档涉及附件:1.糖皮质激素产品说明书.pdf2.糖皮质激素的相关研究论文.pdf。
美容皮肤科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
【适应证】
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囊肿性痤疮,环状肉芽肿、结节性痒疹、盘状红斑狼疮、顽固性肥厚性湿疹、硬斑病及玟秃等小面积皮肤损害。
【禁忌证】
对糖皮质激素过敏者
对局部麻药过敏都。
皮肤局部有感染者。
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不宜用糖皮质激素者。
【术前准备】
向就医者交待治疗的目的、方法、讲清可能出现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溃疡或脓肿等不良反应,用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
【操作要点】
制剂2.5%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液(25mg/ml)或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25mg/ml)或1%曲安奈德混悬液(10mg/ml)等;2%利多卡因注射液.
方法使用前将药液混合均匀1~2cm直径皮损可取2.5%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液(25mg/ml)每次05~1ml或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第次0.3~0.5ml或1%曲安奈德混悬液每次0.3~0.5ml,加2%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混匀,在皮损内做点状注射(使注射处皮肤形成皮丘)或做病灶下封闭,每1~2周1次,共4~8次。
【注意事项】
一次注射药物勿超过40mg,注射次数不应过频。
斑状秃发不应作首选治疗。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性病的治疗试题三l、问答题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作用、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正确答案: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参考解析:试题答案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江南博哥)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等多种作用,在皮肤性病科应用很广。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主要用千药疹、多形性红斑、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疽疮、类天痐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的治疗。
长期大量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感染(病毒、细菌、结核、真菌等)、消化道溃疡或穿孔、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和对神经精神影响等,还可加重原有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还可引起疾病反跳。
长期外用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座疮及毛囊炎等,面部、外生殖器部位及婴儿更不宜长期外用,此外长期、大面积外用还可导致系统吸收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
2、名词解释电凝固术(electrocoa gulation)正确答案:一般用比电干燥术电压更低、电流强度更大的高频电源,可使参考解析:试题答案一般用比电干燥术电压更低、电流强度更大的高频电源,可使较大较深的病变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适用千稍大的良性肿瘤或增生物。
3、多选以下对药物药理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有()A.阿昔洛韦对病毒D A多聚酶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B.利巴韦林主要通过干扰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C.丙烯胺类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干扰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合成D.咄类能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合成中所需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正确答案:A,B4、判断题亚急性或慢性皮炎而无溢液者宜用乳剂。
正确答案:对5、单选以下哪种为抗病毒药物()A.利福平B克林霉素C.红霉素D阿昔洛韦正确答案:D6、单选软膏不能用千以下哪种皮损()A.无渗出红斑B.无糜烂水疤C.结节性丘疹D.糜烂、渗出正确答案:D7、名词解释光化学疗法(photochemitherapy正确答案: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 VA的疗法,原理为光敏剂在U参考解析:试题答案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 VA的疗法,原理为光敏剂在U VA的照射下与D A中的胸腺啼唗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 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