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就业(第五课 新时代的劳动者)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和劳动者:(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光荣属于劳动者。
2、就业:(1)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的原因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解决就业的途径根本途径:发展经济①从长远看: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具体途径:国家、劳动者、用工单位②从党和政府的角度看: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从劳动者角度看: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道德品质;发扬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④从用工单位看: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用工环境,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是什么——劳动者享有的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2、为什么——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必修1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精选7篇)必修1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篇1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林佩敏[教材分析]本框题包括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两个题目。
第一目,教材以财富的产生说明劳动的作用,突出劳动最光荣。
然后,通过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明确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方针和途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目,教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劳动者,拥有哪些合法权利以及怎样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理解:劳动作用和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内涵,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运用:应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分析就业形势,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及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增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1、就业是民生之本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思考与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显示1镜头一:地理勘察科技人员正在勘察地形镜头二:医院医务人员正在抢救病危的病人镜头三:教室走廊里教师正在辅导学生功课镜头四:寒冷的清晨,一位清洁工人正在街道打扫卫生镜头五:烈日下,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辛勤劳作教师:看完这五个镜头,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劳动?学生回答:劳动者分工不同,从事不同的行业,多种形态的劳动,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因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所有的劳动者。
必修1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引言《新时代的劳动者》是必修1课程中的第五课,本课程讲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者的角色和作用。
本文将对这一课程进行概述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劳动者的特点和要求。
一、新时代劳动者的特点新时代劳动者的特点是对比历史上的劳动者来说的。
在新时代下,劳动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的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劳动者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劳动市场。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劳动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2. 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成为重要的竞争力新时代劳动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创新能力使得劳动者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适应能力则使得劳动者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市场需求。
3. 价值观的转变新时代劳动者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劳动者主要追求物质的满足和经济的利益,而新时代劳动者更注重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他们认识到,只有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4. 心理素质的要求增加在新时代,劳动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
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劳动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工作状态。
二、新时代劳动者的作用和责任新时代劳动者的作用和责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社会财富劳动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
他们通过劳动和创新,生产出各种商品和提供各种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推动科技进步新时代劳动者通过应用科技,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改进。
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改善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3. 维护劳动权益新时代劳动者有责任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工会组织,争取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新时代劳动者应该努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新时代的劳动者》本课内容是《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包括两目。
第一目,劳动与就业,主要介绍了劳动和就业的问题,明确各方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介绍依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在工作中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了解就业的作用和意义,知道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理解并识记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择业观,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正确分析看待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自身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教学难点】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查找近三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预习新课内容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各种行业的劳动者我们衣、食、住、行、用,我们享受到的各种商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劳动,也离不开劳动者。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劳动和就业的问题。
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自主学习问题:劳动、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有哪些?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1.劳动与就业(1)劳动和劳动者含义: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教师: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创造教师:劳动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课件展示:人类的伟大发明创造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者重要吗?师生:劳动者地位——劳动者是的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我们如何对待劳动和各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是?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劳动创造了历史,在我国,劳动者从事不同的生产劳动,劳动的类型不同,分工不同,但是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劳动者是关荣的。
(2)就业多媒体展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思考:就业形势如此严峻,找工作如此之难,人们为什么还要就业呢?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生:就业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梁光琰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2课时)
★教学时数:第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涵义;
2、理解在当前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
(二)能力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注解: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去创办公司以及如何去经营好公司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当然,不论企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因此,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探究一:(课本P41):
材料一: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
教师活动:人类的财富,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劳动是决定性力量。
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广大劳动者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从事着不同的具体活动。
虽然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光荣属于劳动者。
那么,什么是劳动?劳动有什么意义?
(1)、劳动的含义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劳动的意义:
①从个人角度: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②从国家角度: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③从人类社会角度: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
(1)、就业的意义:
①从个人角度:a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b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从国家角度: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从人类社会角度: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财富。
(2)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探究二:一组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请问:对上述材料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反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比较大。
教师总结: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相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
③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探究三:结合课本P42和P43两则材料进行探讨: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讲解:
(1)、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2)、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3)、树立职业平等观。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①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
②求职渠道的多样化。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劳动和就业的意义,了解了目前我国就业的形势及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的相关措施。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板书设计
(一)、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劳动的含义
(2)劳动的意义
2、就业
(1)、就业的意义
(2)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3)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3、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2)、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五、课后作业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政治》相关内容。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