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知识点 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5.04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级下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和“烟波浩渺”这一词语的结构相似的一项是()A.山高月小B.离乡背井C.风光旖旎D.晶莹澄澈2.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徘徊(pái huí)陪衬B.篝火(gōu huǒ)蓬菜C.澄澈(chéng chè)倾刻D.旖旎(yǐ nǐ)嚼烂二、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
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
抬头望去,那澄(dèng c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
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三、同音字组词。
[gōu] 山( ) 鱼( ) ( )火[miǎo] ( )表 ( )视 ( )小[zhuì] 点( ) 累( ) ( )落[ruì] ( )利 ( )士 ( )智四、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巍峨()恍然大悟()乐此不疲()六、先补充词语,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不可( )( ) ( )然大( ) 离乡( )( )乐( )不( ) 美妙( )( ) 相( )成( )1.形容很多,数也数不过来的词语是。
2.选词填空。
(1)夕阳滑落的景象,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2)听了妈妈的话,我,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七、句子练习。
1、郎润园真是赏月圣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2、我依然想念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3、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修改病句: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时练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渺.小(miǎo)篝.火(gōu) 萌.发(méng)B. 澄.澈(chéng)清澈.(chè) 莱.茵(lái)C.旖旎.(ní) 祥瑞.(ruì) 无垠.(yín)D.顷.刻(qǐng) 巍峨.(é) 燕.山(yān)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恍”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恍:A.忽地,忽然; B.仿佛; C.神志不清楚,精神不集中; D.不真切,不清楚。
1.妈妈讲完整个故事我才恍.然大悟。
( )2.他有心事,这几天上课精神恍.惚。
( )3.3D电影给你恍.若身临其境的感觉。
( )4.我恍.惚看见他了。
(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非常美妙,没有可以相比的。
( )2.形容数量极多,数不过来。
( )3.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 )四、词语练习。
1.下列加点的“疲”字与“乐此不疲”中“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筋疲.力尽B.疲.惫不堪C.市场疲.软D.疲.于奔命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不会向敌人投降的。
B. 一到秋天,门前的那片湖水雾气缭绕,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C. 这次活动无聊而漫长,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可胜数....。
D.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
五、选择题。
1.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碧波万顷的大海B.风光旖旎的莱芒湖C.巍峨雄奇的高山D.无边无垠的燕园2.下列句子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B.我的小月亮,我怎么会忘掉你呢?C.我的小月亮,我会忘掉你。
D.我的小月亮,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啊!六、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是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和经历,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在游历广阔世界时看到的美妙绝伦的月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6)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9分)1. 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夏天的夜,天空中繁星闪烁,不可胜数。
B.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D.在风雪中观赏梅花,雪与梅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3. 把下面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1)这段话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________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作者引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答)________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________(2)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用上加点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________,景色无疑是美好的。
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 C 的瑞士莱蒙湖上,在 D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B 的大海中,在 A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3.月是故乡明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月是故鄉明》課文原文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
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
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
我曾想像,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
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啊!因此,我在故鄉裏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
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於水,我故鄉的小村子卻到處都是。
幾個大葦坑占了村子面積的一多半。
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兒煙波浩渺之勢。
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天上的星星。
有時候在古柳下麵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
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可覺得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
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
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
我在故鄉只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
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
在這期間,我曾到過將近三十個國家,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月亮。
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蒙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
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非常喜歡。
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
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燕.国(yān yàn)涟漪.(yīyì)供.货(ɡōnɡɡònɡ)秉.持(bǐnɡbǐn)蚌.壳(fēnɡbànɡ)倭.瓜(wěi wō)晃.眼(huǎnɡhuànɡ)点缀.(zhuìchuò)2.《月是故乡明》一课中,我永远忘不掉“我的小月亮”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B.“小月亮”很小,与别的地方不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让“我”更加眷念祖国。
D.“小月亮”代表着故乡。
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楷书霹雳携刻思忖B.勉励雷台阻挠痴情C.呐喊恶劣褂子弓奴D.咆哮诡计疤痕瓦罐4.下面和“烟波浩渺”这一词语的结构相似的一项是()A.山高月小B.离乡背井C.风光旖旎D.晶莹澄澈5.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B.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夏天的夜,天空中繁星闪烁,不可胜数。
D.在风雪中观赏梅花,雪与梅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6.《月是故乡明》一课中,作者最怀念的是哪里的月亮?()A.济南的月亮B.瑞士莱芒湖上的月亮C.故乡苇坑里的月亮D.北京的月亮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 )( )美妙( )( )相映( )( )( )( )浩渺顶天( )( )荷香( )( )宿鸟( )( )良辰( )( ) 8.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侵犯——( )轻松——( )幼稚——( )寂寞——( )等候——( )9.给“恍”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恍:A.忽地,忽然;B.仿佛;C.神志不清楚,精神不集中;D.不真切,不清楚。
(1)妈妈讲完整个故事我才恍然大悟。
( )(2)他有心事,这几天上课精神恍惚。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词语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旖旎..(yǐní)无垠..(wúyín)B.篝火..(yān yuán)..(gōu huǒ)燕园C.萌动..(dèng chè)..(méng dòng)澄澈D.浩渺..(hào miáo)点缀..(diǎn zuì)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夏天的夜,天空中繁星闪烁,不可胜数。
B.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D.在风雪中观赏梅花,雪与梅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3.读句子,完成练习。
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理解错误的是()A.“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B.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C.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加明亮,令“我”十分怀念二.填空题(共11小题)4.(《月是故乡明》)作者写世界各地的月亮的目的是,突出。
5.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燕.国(yān yàn)涟漪.(yīyì)供.货(gōng gòng)秉.持(bǐng bǐn)蚌.壳(fēng bàng)倭.瓜(wěi wō)晃.眼(huǎng huàng)点缀.(zhuìchuò)6.比一比,再组词。
潭像徘盼浩谭橡排吩诰7.同音字组词。
[zhòu]白宇纹暴风雨[chéng]认实路风破浪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顶立②胜数.③恍然④相映⑤离背.⑥万顷⑦美绝⑧美景(1)词语②中加点字的读音是,词语⑤中加点字的读音是。
(2)和“茅塞顿开”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填序号)9.查字典填空。
3.月是故乡明第一课时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
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
抬头望去,那澄(dèng chéng)澈(chè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
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2)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3)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三、默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浩渺.(miǎo)篝.(gōu)火燕.(yàn)园B.萌.(méng)动澄.(dèng)澈莱.(lái)芒湖C.旖.(yǐ)旎巍峨.(é)公顷.(qǐng)D.瑞.(ruì)士点缀.(zuì)无边无垠.(yí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茂林修.(修理,修整)竹。
B.相映.(对照,映衬)成趣C.美妙绝.(没有,无法)伦.(比)D.乐不可支.(支撑,受得住)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B.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C.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D.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写的。
B.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D.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5.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思绪写的,先回忆了在故乡的几件趣事:数星星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接着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他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不同,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B.“我现在年仅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中“耄耋”指80岁。
C.“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月亮”象征着团圆,自古以来都和思乡联系在一起,所以,提到故乡必然提月亮,提到月亮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选自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
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
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斗:dǒu星斗dòu斗争燕:yān燕国yàn燕子近义词:孤单——孤独陪衬——衬托气派——气势盼望——期望澄澈——清澈广阔——辽阔平凡——平常不可胜数——不计其数反义词:容易——困难澄澈——浑浊广阔——狭窄平凡——伟大不可胜数——屈指可数理解词语:【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梳理ng 澄澈chéng chè平沙无垠yín 碧波万zhuì耄耋mào dié萌动méng ménruì luì平沙无垠碧波万顷qǐng qīng 点缀孤零零:状态词,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旖旎:柔和美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悟:心里明白。
烟波浩渺: 浩渺:水面辽阔。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 映:对照,映衬。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情趣。
澄澈: 清澈,水清见底。
巍峨: 形容高大雄伟。
美妙绝伦:绝:没有,无法。
伦:比。
形容非常美妙,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它。
乐不可支:★描写大海(写景)的词语:碧波万顷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波澜壮阔★形容风景优美: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山清水秀青山绿水草长莺飞★近义词:澄澈—透明眷恋—留恋孤单—孤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反义词:巍峨—低矮恍然大悟—疑惑不解排比: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引用: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一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月是故乡明》先写了在故乡赏月,故乡没有山,只有水,在月下数星星、摇知了,赏月亮,真是美好。
接着写在他乡看月亮,每当看到他乡美丽的月色,作者想到的仍然是故乡的小月亮。
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②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思绪写的,先回忆了在故乡的几件趣事: 、、. 、,接着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他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不同,表达了对之情。
知识点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
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
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斗:dǒu星斗dòu斗争燕:yān燕国 yàn燕子近义词:孤单——孤独陪衬——衬托气派——气势盼望——期望澄澈——清澈广阔——辽阔平凡——平常不可胜数——不计其数反义词:容易——困难澄澈——浑浊广阔——狭窄平凡——伟大不可胜数——屈指可数理解词语:【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
②陪衬的事物。
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五年级下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季羡林,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等。
二、多音字数shǔ(数不清)shù(数学)shuò(数见不鲜)三、词语解释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辽阔无边。
美妙绝伦:非常美好,没有可以相比的。
旖旎:柔和美好。
耄耋:指老年,高龄。
四、教材解读:1.请大家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说说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2)将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进行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2.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故乡晚上的乐事?故乡晚上的乐事都是在水边发生,为下文写水边望月作了铺垫,也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氛围。
3.“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立刻”一词可以删除吗?这一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不能删除。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毫不迟疑,说明故乡的月亮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是其他任何地方的月亮都不能代替的。
4.“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理解这句话。
直接抒情,进一步表现出故乡的“小月亮”在“我”心中的地位。
5.“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直接点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呼喊强烈地表达内心对故乡月亮的想念和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6.无论走到何处,看到的月亮其实都是同一个月亮,但是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呢?因为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月亮,这月亮还代表着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草一木,是故乡的缩影。
看到月亮就勾起了作者儿时的记忆,儿时的记忆是最难忘怀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在线学习考点练习疫情在家,延迟开学,不延迟课程!请家长们按以下流程督促和检查孩子在家预学。
2020年2月15日对照第3课知识点自学3.《月是故乡明》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书理解不懂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对照知识点预习课文。
3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5观看微视频。
作业:1.看必读书,完成必读书作业;2.背诵默写古诗《元日》、背诵第3课知识点中第2题成语加点字意思;第3、第6题。
3.背诵、默写第一课知识点第8题中有关月亮的古诗。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时3.《月是故乡明》考点练习一.古诗积累运用。
1. ,清风半夜鸣蝉。
2. ,对影成三人。
3. ,影入平羌江水流。
4.深林人不知,。
5. ,清泉石上流。
6. ,单于夜遁逃。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烟波浩渺.(miǎo miào )篝.火(gōu gòu )萌.动(méng mén)旖旎..(yǐ nǐ qí ní)澄.澈(céng chéng)瑞.士(ruì luì)平沙无垠.(yín yíng )燕.园(yān yàn)碧波万顷.(qǐng qīng)点缀.(zhuì zuì)耄耋..(máo dí mào dié)莱.(lái cài )蒙湖三.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烟波浩渺.(miǎo )篝.火( gòu )萌.动(méng )B.旖.旎( qí ní)澄.澈( chéng)瑞.士(ruì )C.平沙无垠.(yín )燕.园( yàn)碧波万顷( qīng)D.点缀.(zhuì)耄耋..( mào dié)莱.(lái c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狐零零恍然大梧烟波浩渺B.澄澈相映成趣美妙绝纶C.旖旎乐不可支茂林修竹D.巍峨顾而乐之碧波万倾3.给“恍”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在线学习考点练习疫情在家,延迟开学,不延迟课程!请家长们按以下流程督促和检查孩子在家预学。
2020年2月15日对照第3课知识点自学3.《月是故乡明》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书理解不懂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对照知识点预习课文。
3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5观看微视频。
作业:1.看必读书,完成必读书作业;2.背诵默写古诗《元日》、背诵第3课知识点中第2题成语加点字意思;第3、第6题。
3.背诵、默写第一课知识点第8题中有关月亮的古诗。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时3.《月是故乡明》考点练习一.古诗积累运用。
1. ,清风半夜鸣蝉。
2. ,对影成三人。
3. ,影入平羌江水流。
4.深林人不知,。
5. ,清泉石上流。
6. ,单于夜遁逃。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烟波浩渺.(miǎo miào )篝.火(gōu gòu )萌.动(méng mén)旖旎..(yǐ nǐ qí ní)澄.澈(céng chéng)瑞.士(ruì luì)平沙无垠.(yín yíng )燕.园(yān yàn)碧波万顷.(qǐng qīng)点缀.(zhuì zuì)耄耋..(máo dí mào dié)莱.(lái cài )蒙湖三.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烟波浩渺.(miǎo )篝.火( gòu )萌.动(méng )B.旖.旎( qí ní)澄.澈( chéng)瑞.士(ruì )C.平沙无垠.(yín )燕.园( yàn)碧波万顷( qīng)D.点缀.(zhuì)耄耋..( mào dié)莱.(lái c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狐零零恍然大梧烟波浩渺B.澄澈相映成趣美妙绝纶C.旖旎乐不可支茂林修竹D.巍峨顾而乐之碧波万倾3.给“恍”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土明》在线学习考点练习疫情在家,延缓开学,不延缓课程!请家长们按以下贱程敦促和检查孩子在家预学。
2020 年 2 月 15 日比较第 3 课知识点自学 3.《月是故土明》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书理解不懂词语。
2读通课文,认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比较知识点预习课文。
3默读课文 , 谈谈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旧事和经历 , 产生了哪些心里感觉。
4.理解课文内容 , 领会作者用对照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5观看微视频。
作业:1.看必念书,达成必念书作业;2.背诵默写古诗《元日》、背诵第 3 课知识点中第 2 题成语加点字意思;第3、第 6 题。
3.背诵、默写第一课知识点第8 题中相关月亮的古诗。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时 3.《月是故土明》考点练习一.古诗累积运用。
1.,清风子夜鸣蝉。
2.,对影成三人。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 深林人不知,。
5.,清泉石上流。
6.,单于夜遁逃。
二.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烟波浩渺(miǎo mi ào )篝火( gōug ..òu)萌动( méng m én).旖旎(yǐn ǐ q ín í)澄澈( céng ch éng)瑞士(ruìluì)....平沙无垠(yín y íng )燕园(yān yàn)碧波万顷(qǐng qīng)...点缀(zhuìzu ì)耄耋(máo dí mào dié)莱(lái cài )蒙湖....三.选择正确答案。
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烟波浩渺(miǎo)篝火(gòu)萌动(méng)...B. 旖旎( q ín í)澄澈( ch éng)瑞士(ruì )...C.平沙无垠(yín)燕园(yàn)碧波万顷(q īng)..D.点缀(zhuì)耄耋(mào dié)...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莱(l áic ài ).)A. 狐零零恍然大梧烟波浩渺B.澄澈相映成趣美好绝纶C.旖旎喜不自胜茂林修竹D. 雄伟顾而乐之碧波万倾3.给“恍”字选择正确的解说。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知识点+同步练习
整理:凤凰语文教学团队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
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
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
斗:dǒu星斗dòu斗争
燕:yān燕国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
②陪衬的事物。
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
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
映:映衬。
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
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
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
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同步练习
一、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
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答案】
一、一(个)月亮一(个)柱子几(个)大苇坑
一(轮)明月一(群)知了几(座)土山
二、1.清光四溢 2.离乡背井 3.碧波万顷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不唯一。
)
四、1.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1)(2)(3)(4)
3.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
对这两件事的回忆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4.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