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中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23.71 KB
- 文档页数:7
第9课《木兰诗》复习与练习1.文学常识乐府: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
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
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重点字词当:对着。
户:门。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市:集市。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但:只。
戎机:战事。
度:越过。
朔气: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策勋:记功。
强:有余。
欲:想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穿。
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安:怎么。
3.句子翻译: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4.重要问题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木兰诗》《题木兰庙》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甲】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题木兰庙唐·杜牧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释】:①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14.阅读甲诗中的划线语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15.如何理解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结合《木兰诗》内容,简要概述。
【答案】14.示例:(木兰)骑着战马,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耳边风声阵阵,仿佛听到战场上战马嘶鸣,战鼓咚咚的声音。
15.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引弓射箭,与敌人搏斗十二年,屡建奇功。
(意思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诗中画面。
开放类试题,尊重诗句原意,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
示例:木兰身披戎装,跨骑骏马,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只见马走如飞,跨过一道道关隘,又越过一座座高山。
风中隐隐传来战场的厮杀之声,让人心旌摇动。
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弯弓征战作男儿:木兰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
联系甲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知,这句诗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
她女扮男装,在战场上跨马拉弓,与敌人英勇战斗,立下了无数的功勋。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与训练一、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中考文言文训练:
《木兰诗》附答案(一)
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是必考题目之一。
《木兰诗》是文言文考试中的常见文本之一。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以下将为大家介绍《木兰诗》的训练以及附上答案。
一、《木兰诗》训练
《木兰诗》是唐代民间文学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花木兰化装打扮成男子,代替父亲从军参战的故事。
以下是一道《木兰诗》的练习题并附有答案,供大家练习。
1.阅读《木兰诗》下面一句诗,将下划线的词语翻译出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A.雌兔
B.朔
C.雄兔
D.眼迷离
答案:B 朔,朔指“蹀躞”。
二、《木兰诗》附答案
1. 从明妆易服到万里长城,感慨万千,此人物形象历久不衰。
这位人物被认为是民间英雄,敢做敢当,情感真挚,尽忠报国。
她的姓氏是什么?她是女扮男装从军的。
这位英雄的名字是什么?
答案:她的姓是花,名是木兰。
2. 诗中“羞涩长安”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花木兰不敢告诉同伴她的真实身份。
3. 诗中“十二嫁孝娥”的“孝娥”是谁?
答案:是花木兰的妹妹。
4. 诗中“万户侯”指什么?
答案:指显赫的将官。
5. 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指雄兔跳跃不停、灵活而有力,而雌兔迷离的眼神则是在表达花木兰表现出来的沉着、镇定和稳重。
总之,中考文言文是需要认真备考的,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以上的训练和答案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备战中考。
中考文言文训练之一:《木兰诗》(含答案)一填空题《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朝时。
它与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 惟闻女叹息()4问女何所忆()5军书十二卷()6愿为市鞍马()()( )7旦辞爷娘去()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0万里赴戎机()11关山度若飞()12朔气传金柝()()13寒光照铁衣()14策勋十二转()15赏赐百千强()16出郭相扶将()()17当户理红妆()18著我旧时裳()19对镜帖花黄()20雄兔脚扑朔()21雌兔眼迷离()22双兔傍地走()三原文填空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12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13 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14 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15 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16 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17 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18 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19 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20 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21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22 “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23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24 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四问答题1 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写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2 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3 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4 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5 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6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7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案】4.(3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21-22题。
(5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21.(3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5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木兰诗中考真题木兰诗中考真题一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⑶惟闻女叹息。
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⑹军书十二卷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二、一词多义: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三、划分朗读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木兰诗中考试题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以其优美动人的诗词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坚韧勇敢的精神。
下面是一道关于《木兰诗》的考试题,请你仔细阅读题目并作出回答。
1.《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请简要介绍《木兰诗》的内容和主题。
在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木兰诗》中,讲述了女将军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在父亲年老体弱的情况下,决定替父从军,将自己打扮成男子的样子,经历了十年的战争生活。
在战争结束后,木兰以身份曝光并且受到所有战友的赞扬。
《木兰诗》的主题是女性的勇敢、忠诚和奉献精神,它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2.文中描写木兰的诗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请选取2至4句并简要分析。
2.1 "人生不得已,怀抱九州心。
"这句诗表达了木兰选择代父从军的苦衷。
她不得已选择离家,但内心深处却怀有报效国家的强烈心愿。
2.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诗是描述木兰无怨无悔为国家付出一切的精神风貌。
她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始终对国家怀有至高无上的忠诚。
3.木兰作为女性仍然能够顺利完成男性的任务,这与她的特质和人格有关。
请简要阐述木兰的性格特点。
木兰是一个机智、坚毅和聪慧的女子。
她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机敏的头脑,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木兰还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从不退缩。
她对家庭和国家都怀有无限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愿意为之拼搏到底。
4.《木兰诗》塑造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点的看法。
《木兰诗》展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智慧和努力。
在当时,女性地位较低,缺乏社会认可和平等的机会。
然而,木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敢,成功地完成了本该由男性承担的任务,并赢得了众人的赞许和尊重。
这种形象的塑造,为女性争取了更多尊重和平等的权利,同时也鼓舞了女性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考文言文同步练习题:《木兰诗》(共17套)(共17套,27页,约13520字)《木兰诗》练习一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唧唧..鞍鞯.( )..( )....( )..机杼.( )..军帖.( )..可汗辔.头( )..( )..溅溅..啾啾....胡骑.( )..( )..燕.山( )戎.机( )....阿姊.( )..朔.气( )..金柝.( )..赏赐.( )红妆.( )..霍霍....著.我旧时裳.( )..( )..云鬓.( )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 )..铠.甲(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可汗..大点兵可汗:旦辞爷娘去.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赏赐百千强.强:著.我旧时裳著:出门看火.伴火: 安.能辨我是雄雌安:3、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并指出其含义。
贴昨夜见军帖.帖:市.愿为市.鞍马市:对镜帖.花黄帖:市.买骏马市:4、认真阅读全诗,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小节):第二部分(第小节):第三部分(第小节):第四部分(第小节):5、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
如课文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即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请从课文中再找几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它们进行解释。
7、对下面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
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木兰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下面对“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这句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3.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答案:1.C(A.对偶,B.夸张,D.反问)2.D (消极影响,错)3.C(实写,错。
《木兰诗》默写与阅读1、《木兰诗》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选自宋朝编的《》。
乐府原指汉代的____________。
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后来发展成一种诗体。
2、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木兰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行军疾速的情景,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7.《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
,。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是,。
,。
9.《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10.《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11.《木兰诗》中写家人欢迎木兰归来的排比句是:,;,;,.1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
1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
14.《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比句是,;,?1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
16.《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17.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功名的诗句是:,,。
18、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19、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21.用《木兰诗》原句回答⑴运用互文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中考试题木兰诗及答案木兰诗是一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古代诗歌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该诗叙述了一个女英雄木兰悄悄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木兰的坚强、聪慧和勇敢。
作为一道中考试题,以下是对木兰诗的全面分析及相应答案。
木兰诗泛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逢青海梁。
残月衔露无人念,半夜凉风起微香。
课文理解:这首诗描绘了木兰夜晚出行回家的情景。
夜晚月明星稀,而且乌鹊朝南飞翔,木兰绕着青海梁上的树丛回家。
但人们都已入睡,无人关注她。
虽然月光照亮了大地,残月上还挂有露珠,但无人去注意和品味。
在这个依然寂静的半夜,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凉爽,并夹杂着微弱的香气。
提问与解答:1. 木兰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主要描绘了木兰夜晚出行回家的情景。
2. 青海梁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青海梁是木兰回家途中的地点,通过绕树三逢青海梁的描写,增强了诗中木兰行走的画面感。
3. 诗中的残月衔露无人念,表示什么意思?残月衔露无人念表示即使在美丽的月光下,也没有人去品味和赏析。
反映了木兰的孤独和无人理解她的心境。
4. 诗中的凉风起微香有何意义?凉风起微香展示了夜晚大自然的宁静,也象征了木兰的坚忍和专注。
它带来了令人舒适的凉爽感受,同时也暗示了木兰娇小而坚强的品质。
简答题:1. 描述一下木兰诗中的夜晚情景。
夜晚月明星稀,乌鹊朝南飞;绕树三逢青海梁。
残月衔露无人念,半夜凉风起微香。
2. 诗中的青海梁的作用是什么?青海梁是木兰回家途中的地理标志,也是营造诗中行进场景的描写之一,增强了诗的写实感。
3. 诗中的残月衔露无人念表达了什么?残月衔露无人念表达了木兰的孤独和无人理解她的心情。
4. 凉风起微香在诗中的意义是什么?凉风起微香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也反映了木兰娇小而坚强的品质,带给人们令人舒适的凉爽感觉。
综合分析: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通过对木兰夜晚回家的描写,表达了木兰的坚韧和勇敢。
诗中的细节描写和意象都贴切生动,使人对木兰的形象产生共感。
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华子岗(唐)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晞:晒干。
(1) 请列举出本诗中作者精选的景物有哪些?答:(2) 最后一句“拂”字在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场景。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2) 请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心远”的理解。
3.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这首诗是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的《》(2) 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 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古诗词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2)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边地军中送别的诗,此诗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中考古诗词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学生版一.古诗词赏析(共26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2021•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
请你说服他。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
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3.(2019•咸宁)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诗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两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世异人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同时交代被贬原因。
B.颔联诗人坦诚心志,自己已垂垂老矣,又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办事的悲愤。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 结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木兰诗》中考题一《木兰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一答案:(一)(5分)4.(3分)C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二《木兰诗》阅读练习及答案木兰诗(27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6分)(1)愿为市鞍马()(2)朔气传金柝()(3)双兔傍地走()11、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分)译文:(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分)译文:1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1)表明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的句子是:(2)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13、下面选项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14、选文结尾一段的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4分)答:二答案:10、(1)买(2)北方来的寒气(3)靠近,贴近11、(1)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多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2)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哪只是雌呢?12、(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3、C14、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三《木兰诗》阅读练习及答案木兰诗(16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木兰当户织()(2)寒光照铁衣()14、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15、下面对“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这句话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16、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6分)答:三答案:14、给(木兰)记了许多次功,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15、D16、写征途,渲染悲凉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四《木兰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17——20题10分)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4分)①愿为市鞍马市:②万里赴戎机戎机:③寒光照铁衣寒光:④不用尚书郎不用:18、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芬)①军书十二卷译文: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译文:19、《木兰诗》写了哪四部分的内容?请概括大意。
(2分)(1)第一部分(第1段):写木兰织布。
(2)第二部分(第2--3段):写(3)第三部分(第4段):写(4)第四部分(第5---7段):写木兰还乡。
20、三段文字着墨不多,写出战事频繁,岁月漫长,突出了(2分)四答案:17、(4分)①市:买②戎机:战争③寒光:清冷的月光④不用不当、不做 18、略19、(2分)木兰从军;木兰征战 20、(2分)木兰奋勇征战五《木兰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5分)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旦辞爷娘去旦()(2)万里赴戎机戎()(3)出郭相扶将郭()(4)双兔傍地走傍()11、《木兰诗》选自宋代组织编撰的《乐府诗集》,它与一起合称“乐府双壁”。
《木兰诗》里有两个成语是,(4分)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一句话点明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赞美了将军英勇善战,为国捐躯,说明了战士们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战斗,是对木兰从军生涯的简单描述。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句话表现了木兰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木兰机智英勇的巾帼英雄形象。
五答案:10. 早晨战事外城靠近11.郭茂倩《孔雀东南飞》磨刀霍霍扑朔迷离12.(A)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B.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13.B六《木兰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5分)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军书十二卷( ) (2)朔气传金柝( )(3) 赏赐百千强( ) (4) 愿为市鞍马(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叙事诗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B.本诗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C.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D.全诗详略的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也略写了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12.文章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4分)六答案:9.(4分)(1)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2)北方(3)有余(4)买10.(4分)(1)不远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分)(2)将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分意合即可)11.(3分)D(详写了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12.(4分)赞颂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