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概论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6
地球物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地球的气象现象答案:A2. 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和实验B. 理论计算C. 数学建模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什么?A. 地球的温度B. 地球的密度C. 地球的组成物质D. 地球的重力答案:C4.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多少?A. 5公里B. 10公里C. 30公里D. 50公里答案:C5.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内核C. 地球的大气层D. 太阳风答案:B6. 地球物理学中,用于探测地下结构的常用技术是什么?A. 重力测量B. 磁力测量C. 地震波勘探D. 以上都是答案:D7. 地球物理学中,地热能的来源是什么?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C. 地球的自转D. 地球的重力答案:B8. 地球物理学家如何确定地球内部的构造?A. 通过地面观测B. 通过卫星数据C. 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特性D. 通过钻探答案:C9.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壳”是指什么?A. 地球的最外层B. 地球的内核C. 地球的外核D. 地球的地幔答案:A10. 地球物理学中,用于测量地球重力场变化的技术是什么?A. 重力梯度测量B. 重力加速度测量C. 重力差分测量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地震学、地磁学、地热学2. 地球的内核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铁、镍3. 地球物理学中,______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地壳4.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______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地震波5. 地球物理学中,______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物探复习资料第一章,重力勘探重力的单位:在SI 制中:g (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即:ug s m .10/162=有时也用Gal (伽)作为重力单位,与其它单位关系如下:365211010110..110/Gal mGal Gal mGal g u mGal m s μ-====重力等位面处处与重力( g )正交,故又将重力等位面称为“水准面”;当 c 取某一定值的水准面与平均海平面重合时,则这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根据需要而提出来的;(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9780300g.u.),两极处最大(9832087g.u.),相差约51787 g.u. ;(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3.086 g.u. /m 。
重力随时间的变化 1、长期变化 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板块运动有关。
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
2、短期变化(日变化)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与天体运动有关)。
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g g g ∆=-观造成 g观与g0 之间差别的原因:(1)重力观测是在地球的自然表面上而不是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的(自然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物质及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高差会引起重力的变化);(2)地壳内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3)重力日变化.。
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4)探测对象不能埋藏过深;(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二)重力勘探1. 熟悉地球重力场模型2. 了解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3. 熟悉常见岩(矿)石密度4. 掌握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方法5. 熟悉重力资料解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三)磁法勘探1. 熟悉地磁要素及地磁场的解析表示2. 了解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 熟悉常见岩石磁性特征4. 掌握磁异常各分量转换方法及简单形体磁异常解释方法(四)电法勘探1. 掌握岩石电阻率的测定方法,熟悉电阻率剖面法、测深法基本装置类型2. 了解岩石的自然极化特性,熟悉常见自然极化电场特点及自然电场法的应用3. 了解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熟悉激发极化的频率特性、时间特性及其应用4. 掌握电磁法的理论基础,熟悉电磁测量剖面法、测深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五)放射性和地热勘探1. 熟悉放射性现象及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基本特点2. 了解放射性测量方法原理3. 熟悉地热学中的常见物理量含义及岩石热物理性质4. 了解地球热结构特点,掌握大地热流密度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物探”):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地热勘探。
应用物探方法所必须具备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必须具有较明显的物性差异;2.探测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即其大小相对于埋藏深度必须有相应的规模),能产生在地面上可观测的地球物理异常场。
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有效异常场必须足够小,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进行异常的识别。
物探的多解性:物探资料往往具有多解性,即对同一异常场有时可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地质解释,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场场论自身局限性所造成的。
且不可避免。
产生多解的原因:(1)数学解的不稳定性(2)观测误差(3)干扰因素(4)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所带来的观测数据中“信息量”的不足物探工作:先局部后整体第一章: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研究对象与围岩存在着密度上的差异为前提条件的。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地面电磁法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A. 瞬变电磁法B. 频率域电磁法C. 直流电法D. 地质雷达法答案:D2. 在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是什么?A. 地震检波器B. 地震发射器C. 地震分析仪D. 地震定位仪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重力勘探的主要用途?A. 确定地质构造B. 寻找油气藏C. 测量地球形状D. 探测地下水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可以用于确定地下岩石密度差异的有()。
A. 重力勘探B. 磁法勘探C. 地震勘探D. 电法勘探答案:A C5.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岩石的密度B. 岩石的孔隙度C. 岩石的弹性模量D. 岩石的湿度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所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都依赖于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差异。
()答案:正确7. 磁法勘探只能用于寻找铁磁性矿物的矿藏。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地球物理勘探中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电法勘探是基于岩石和矿物的电学性质差异进行的。
它通过在地面或地下设置电极,向地下岩石施加电流,测量由此产生的电位差或电磁场的变化。
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因其导电性、介电常数等电学性质的差异,会对通过的电流产生不同的响应,从而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分布情况。
9. 描述一下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
答:反射波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石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来探测地下结构。
当人工产生的地震波(通常由地震振动器或炸药爆炸产生)在地下传播并遇到岩石界面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地表。
这些反射波被地震检波器接收并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这些波的旅行时间和强度,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分布和结构。
五、计算题10. 假设在一个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600米/秒。
如果一个反射波从地下1200米的深度返回到地表,请问这个反射波的旅行时间是多少?(忽略波在介质中的衰减和散射)答:旅行时间是波从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再返回的总时间。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刘天佑)习题解答1、外生矿床是指在地球表层由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是在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下,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和富集形成的。
内生矿床是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内生矿床既可由岩浆作用形成,也可由气化热液作用形成,主要包括三大类: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
变质矿床是指早期形成的矿床或岩石,受到新的温度、压力、构造变动或热水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即遭受变质作用,使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发生剧烈变化所形成的矿床。
2、煤的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1.2-1.7g/cm-3,相对较低;表土、粘土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1.0-2.0g/cm-3,密度较低;砂岩、页岩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2.0-2.8g/cm-3,密度偏低;橄榄岩、玄武岩、辉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大部分岩矿石密度范围主要分布于2.5-3.5g/cm-3;各种铁矿、铜矿密度范围主要分布在4.5-5.2g/cm-3,密度较大;锰矿、钙矿密度很大,多分布于5.0-6.0g/cm-3。
研究表明,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岩石所承受得压力。
3、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属顺磁性与抗磁性。
例如:橄榄石、辉石、云母属于顺磁性;而石英、正长石、方解石、石墨属于抗磁性。
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铁磁性矿物,最重要的磁性矿物当推铁-钛氧化物。
沉积岩的磁性一般较弱,主要决定于副矿物的含量和成分;火成岩的磁性一般较强,且具体明显的天然剩磁;变质岩的磁性主要与其原岩有关。
岩石的磁性是由所含磁性矿物的类型、含量、颗粒大小与结构,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决定。
4、金属导体的导电性十分好,其电阻率ρ值很低,一般ρ≤10-6Ω·m;大多数金属矿物属于半导体,其电阻率ρ通常分布在10-6-106Ω•m;绝大多数造岩矿物(如辉石、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石榴子石等)在导电机制上属于固体电解质,电阻率很高,一般大于106Ω•m。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题#### 一、填空题1.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的()来探测地下结构和资源的方法。
2.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介质的()和()变化而变化。
3. 电磁法勘探中,主要利用的是地球内部的()场和()场。
4. 重力勘探中,重力异常主要由地下()的分布不均匀引起。
5. 地磁勘探中,地磁场的变化可以反映地下()的存在。
####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物理勘探的常用方法?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地热勘探D. 地磁勘探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A. 相同B. 不同C. 无关D. 无法确定3. 电磁法勘探中,哪种类型的电磁波常用于探测?A. 无线电波B. 微波C. 长波D. 短波4. 重力勘探中,重力异常的正负号通常表示:A. 密度的高低B. 密度的增减C. 质量的多少D. 质量的变化5. 地磁勘探中,地磁场的局部变化通常与以下哪项有关?A. 地壳运动B. 地下流体C. 地下岩石的磁性D. 大气层变化#### 三、简答题1.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 描述重力勘探和地磁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主要区别。
3. 电磁法勘探中,为什么需要测量电磁场的相位和振幅?4.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解释通常面临哪些挑战?5.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灾害预防中的应用有哪些?#### 四、计算题1. 假设某地区重力测量得到的重力异常值为-0.005 mGal,试计算该地区地下可能存在的质量异常,并简述其可能的地质意义。
2. 给定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 m/s,计算地震波通过100米厚地层所需的时间。
#### 五、论述题1. 论述地球物理勘探在现代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讨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资源勘探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的潜在贡献。
通过这些复习题,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知识,加深对勘探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实际勘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物理勘探中,以下哪项技术是利用地下介质的磁性差异进行勘探?A. 重力勘探B. 磁法勘探C. 电法勘探D. 地震勘探答案:B2.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下介质的哪种性质有关?A. 密度B. 温度C. 弹性模量D. 磁性答案:C3. 地温梯度是指单位深度内温度的变化率,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地温梯度?A. 地壳厚度B. 地下水流动C. 地层岩性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4. 地球物理勘探中,地层的______可以用来判断地层的岩性。
答案:电阻率5. 重力勘探中,重力异常是指观测值与______的差值。
答案:正常重力场6. 磁法勘探中,磁异常的产生是由于地下介质的______不同。
答案:磁性三、简答题7.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波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地下结构和介质性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8. 描述电磁法勘探的一般步骤。
答案:电磁法勘探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地表设置发射源,产生交变电磁场;然后,地下介质中的导电性差异会导致电磁场的分布发生变化;接着,通过在地表或地下设置接收器,测量电磁场的变化;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
四、计算题9. 假设在一个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3000米/秒,如果接收到的地震波到达时间是0.5秒,求该介质的深度。
答案:介质深度 = 地震波速度× 到达时间 = 3000米/秒× 0.5秒 = 1500米。
五、论述题10. 论述地球物理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地球物理勘探在石油勘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电法勘探等,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从而预测油气藏的位置。
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勘探效率,降低了勘探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是现代石油勘探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下的磁性物质?A. 重力勘探B. 磁法勘探C. 地震勘探D. 电法勘探2. 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通常与地下的哪种物理属性相关?A. 密度B. 磁化率C. 电阻率D. 弹性模量3. 在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的哪种物理量?A. 力学性质B. 热学性质C. 电学性质D. 光学性质4. 以下哪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不依赖于地下岩石的电导率?A. 电磁法勘探B. 电阻率法勘探C. 地震勘探D. 重力勘探5. 重力勘探的原理是什么?A. 利用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差异B. 利用地下岩石的密度差异C. 利用地下岩石的电阻率差异D. 利用地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差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球物理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7. 磁法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
8. 电法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的电导率。
9. 重力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下岩石的密度。
10. 地震勘探中,________是指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12. 描述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类型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已知某地区重力异常值为-20mGal,试计算该地区地下岩石的密度异常。
14. 假设在电法勘探中,某点的电阻率测量值为100Ω·m,试计算该点的电导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C4. C5. B二、填空题6. 地震波速度7. 磁化率8. 电导率9. 密度10. 反射波和折射波三、简答题11. 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对磁场的影响,通过测量地表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和分布。
在磁法勘探中,地下岩石的磁化率差异会导致地表磁场的局部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磁力计测量并用于解释地下岩石的磁性结构。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的?- A. 重力勘探- B. 磁法勘探- C. 地震勘探- D. 电法勘探2.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主要用于探测哪种类型的地下结构?- A. 地壳结构- B. 地表覆盖层- C. 断层- D. 矿体3. 以下哪种设备常用于电法勘探中的电阻率测量?- A. 重力仪- B. 磁力计- C. 地震仪- D. 电阻率仪4. 重力勘探的原理是利用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测量什么来反映地下结构?- A. 重力加速度- B. 重力势- C. 重力梯度- D. 重力方向5. 磁法勘探中,磁异常通常是由哪种原因引起的?- A. 地表植被分布- B. 地下岩石的磁性差异- C. 大气电离层变化- D. 地球自转速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物探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根据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分为______波和______波。
8. 在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是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的______来推断地下结构的。
9. 磁法勘探中,地磁场的______变化可以反映地下磁性体的存在。
10. 重力勘探中,重力异常的______可以用来推断地下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地震勘探中,为什么需要进行地震波速度分析?- 答案要点:地震波速度分析是地震勘探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确定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可以推断出地下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进而对地下结构进行更精确的解释。
12. 描述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 答案要点:电阻率法是一种利用地下介质电阻率差异来探测地下结构的电法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地质信息进行研究和探测的技术手段。
其目的是什么?a) 探测地下资源b) 研究地球构造和动力学c) 预测地震活动d) 应用于环境工程答案:a) 探测地下资源2. 地球物理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a) 地震勘探b) 电磁勘探c) 重力勘探d) 磁力勘探答案:a) 地震勘探3.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地质结构。
以下哪种地震波在固体物质中无法传播?a) P波b) S波c) 表面波d) 纵波答案:d) 纵波4. 电磁勘探是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探测地下地质信息的方法。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电磁勘探常用的方法?a) 电阻率法b) 磁化率法c) 电感耦合法d) 磁力法答案:d) 磁力法第二部分:填空题1. 重力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的 _______ 分布。
答案:密度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 _______ 法常用于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等可燃性地下资源。
答案:震电联合3.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多种方法可以相互配合,形成 _______ 信息,提高勘探效果。
答案:综合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及其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是通过在地表或井孔中人工产生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来研究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通过分析记录到的地震数据,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分布。
地震勘探可分为地震震源法和地震波记录法两种主要方法。
2. 请简要介绍电磁勘探中的电阻率法及其应用。
答案:电阻率法是利用地下岩石和地层的电阻率差异来研究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埋设电极,施加电流并测量电场分布,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导电性质。
电阻率法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环境工程和地下水等领域的勘探和研究。
第四部分:论述题请简要论述地球物理勘探在勘探和开发地下资源中的重要性。
1、动校正时如果速度取小了所产生的后果是校正不足。
(错)2、Dix公式主要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
(正确)3、偏移处理后的最终成果显示在深度域则为深度偏移。
(正确)4、侧面反射波可以用二维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加以消除。
(错)5、Widess 模型是用于讨论横向分辨率的一种典型模型。
(错)6、闭合就是正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界面的铅垂深度相等。
(错)7、用反射波的t0 时间与叠加速度计算的深度就是界面的法线深度。
(错)8、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顶点。
(正确)9、水平层状介质的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错)10、共反射点必定是共中心点。
(错)11、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正确)12、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沿着直线传播一定用时最短。
(错)13、时距曲线就是波的旅行时与波的传播距离间的相互关系。
(错)14、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对)15、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产生不了透射波。
(正确)16、多次覆盖的统计效应一定优于组合的统计效应。
(错)17、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可以从随机干扰的振动图获取。
(错)18、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0 时间的增大而变陡(错误) 19 、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正确)20、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勘探、测井(正确)21、把追踪对比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含义的过程称为层位标定。
(正确 )22、速度的倒数通常称之为慢度(正确)23 、实现层位标定的基本方法有平均速度标定法、 VSP 资料标定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法三种。
(正确)24、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正确)25瑞雷面波的振幅随深度增加呈线性衰减(错误)26.简单线性组合只能压制沿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 ,而不能压制垂直或斜交与测线方向的规则干扰波。
(正确)27.多次覆盖的统计效应一定优于组合的统计效应(错误)28.静校正参数来源于低降速带的测定。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总结复习题期末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地球物理勘探习题1、什么是重力勘探方法?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
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
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 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 制和CGS制间如何换算?①在SI 制中为m· s-2,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 ;② SI和CGS的换算: .=10-1mGal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
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 ;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 ./w 。
·6、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和内部变动和重力日变引起的重力和正常值产生偏差的现象。
7、在工作中如何确定重力测量的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是什么?①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
测量精度是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最小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大异常的1/3 到 1/4 为宜。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物理勘探中,重力勘探主要研究的是:A. 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B. 地球表面的磁场分布C.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D.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答案:A2.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主要用于:A. 确定地下岩石的磁性B. 确定地下岩石的密度C. 确定地下岩石的弹性D. 确定地下岩石的导电性答案:C3. 电磁勘探中,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A. 介质的密度B. 介质的磁性C. 介质的电阻率D. 介质的温度答案:C4.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不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A. 重力勘探B. 地震勘探C. 遥感勘探D. 地质勘探5.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A. 重力仪B. 磁力仪C. 地震仪D. 电阻率仪答案:C6.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是电磁勘探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A. 重力仪B. 磁力仪C. 地震仪D. 电磁仪答案:D7.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是重力勘探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A. 重力仪B. 磁力仪C. 地震仪D. 电磁仪答案:A8.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是磁力勘探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A. 重力仪B. 磁力仪C. 地震仪D. 电磁仪答案:B9.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是电阻率勘探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B. 磁力仪C. 地震仪D. 电阻率仪答案:D10. 地球物理勘探中,下列哪项是放射性勘探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A. 重力仪B. 磁力仪C. 地震仪D. 伽马射线仪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物理勘探中,______勘探可以用于确定地下岩石的磁性。
答案:磁力2. 地震勘探中,______波法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
答案:反射3. 电磁勘探中,______仪是测量地下介质电阻率的设备。
答案:电阻率4. 地球物理勘探中,______勘探可以用于确定地下岩石的密度。
地球物理勘探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对地球内部的探测与研究。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A. 重力勘探B. 地震勘探C. 地磁勘探D. 遥感勘探答案:D2. 地震波分为哪几种类型?A. 纵波和横波B. P波和S波C. 爆震波和地表波D. 震源波和反射波答案:B3. 下列哪个方法适用于判断地下构造的类型与层序?A. 电磁法B. 雷达波C. 震源波D. 磁法答案:C4. 下列哪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多用于石油、矿藏的勘探探测?A. 重力勘探B. 磁法C. 雷达波D. 地电法答案:B5. 在电磁法勘探中,通过变化的电磁场来检测地下结构的方法是?A. 差异法B. 层次法C. 震源法D. 谐波法答案:A二、填空题1. 地震波在地壳、地幔、地核界面上折射、反射和透射,从而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波在地壳界面上反射形成的波称为______波。
答案:反射波2.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方法。
其中,通过测定地球重力场变化来探测地下密度变化的方法是______勘探。
答案:重力勘探3.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在地下勘探时,通过测定地球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变化来探测地下的______。
答案:磁性物质4.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电磁法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球内部不同物理性质的______对电磁场的响应来推测地下结构。
答案:差异5.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来推测地下的结构和______。
答案:性质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答: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球内部不同物质对物理场的响应特性,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来探测地下结构和性质。
其主要方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
重力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测地下的密度变化;磁法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球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变化来探测地下的磁性物质;电磁法勘探是通过测定地球内部不同物理性质的差异对电磁场的响应来推测地下结构;地震勘探则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来推测地下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试题库一、填空题 (36道)1. 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 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物探方法,叫地震勘探。
3. 地震勘探分反射波地震法、折射波地震法和透射波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反射波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地层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成反射波。
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振动.检波器把地表的 机械振动转换成电振动,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数字磁带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处理,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做出地震构造图,并提出井位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恢复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弹性.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弹性体。
8. 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外力所发生的体积或形状的变化,就叫做弹性形变.9.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若去掉外力以后, 物体仍旧保持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塑性.这种物体称为塑性体。
10.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弹性形变,也产生塑性形变。
11.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弹性形变或塑性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物理物质,作用其上的外力大小作用力延续时间的长短,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
12. 当外力作用很小, 而且作用时间又很短,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
13. 当外力作用大,且作用时间长时, 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
14. 当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在药包附近爆炸产生的高压热气球,爆炸前沿压强,经测定达几十万个大气压,大大超过岩石的抗压温度,岩石遭到破坏,炸成空穴叫实际空。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1、什么是重力勘探方法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
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
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制和CGS制间如何换算①在SI制中为m·s-2 ,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②SI和CGS的换算:.=10-1 mGal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
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w。
·6、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和内部变动和重力日变引起的重力和正常值产生偏差的现象。
7、在工作中如何确定重力测量的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是什么①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
测量精度是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最小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大异常的1/3到1/4为宜。
②布置测网的原则:测网一般是由相互平行的等间距的测线和测线上分布的等间距的测点所组成。
1、视电阻率: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rs表示2、纵向电导:是指电流沿水平方向流过某一电性层时,该层对电流导通能力的大小。
3、各向异性系数: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λ来表示4、视极化率:当地形不平或地下不均时,按式η=△U2/△U计算出来的参数称为视极化率。
5、衰减时:把开始的电位差△U2作为1,当△U2变为(30%,50%,60%)时所需的时间称为衰减时S6、含水因素:测深曲线的衰减时与横轴在一起所包围的面积7、勘探体积 :长为两个点电源之间距离AB,宽为(1/2)AB,深也为(1/2)AB的勘探长方体8、扩散电位:两种不同离子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溶液,其界面上由于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电位。
9、卡尼亚电阻率: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以实测阻抗计算出的量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它的数学表达式为:ρa=Z2(ωμ)(3)ρa—卡尼尔电阻率(Ω·m)10、趋肤深度:电场沿Z轴方向前进1/b距离时,振幅衰减为1/e倍。
习惯上将距离δ=1/b 称为电磁波的趋肤深度11、振动图:某点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振动图12、波剖面图:某时刻各点振幅的变化称为波剖面13、视速度:沿射线方向Ds传播的波称为射线速度,是波的真速度V。
而位于测线上的观测者看来,似乎波前沿着测线Dx,以速度V*传播,是波的视速度14均方根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就是均方根速度15、动校正: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检波器距离爆炸点的距离远近有关,并与反射界面的倾角、埋深和覆盖层波速有关,由此产生的时差称为正常时差,需要进行正常时差校正,称为动校正。
16、静校正:对由于地表不同检波点的高程和地表低速层的厚度、速度变化等的影响所产生时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它包括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
17、瑞雷面波:在自由表面上产生的沿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
地震勘探中的面波指瑞利波。
18、同相轴:同一波相同相位的连线称为同相轴19、时间剖面 :是地震资料经数字处理后的主要成果。
纵轴为t0时间,横轴为CDP点在地面的位置排列,两个CDP 之间的距离为道间距的一半。
20、布格异常:通常,将中间层校正与高度校正合并进行,称为“布格校正”,其重力异常称为“布格异常”。
21、剩余磁化强度 :岩石受地磁场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Mi)。
22、感应磁化强度 :岩、矿石生成时受当时地磁场磁化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Mr)。
23、品质因素:地震波的吸收可以用品质因素描述。
Q定义:在一个周期(或一个波长距离)内,振动损耗能量DE与总能量E之比的倒数。
24、观测系统:表示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相互位置,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25、正常时差:任一接收点反射波传播时间与它的t0时间之差,称为正常时差。
26、地电断面:是按电阻率差异来划分的断面,由不同电性层所构成的断面称为地电断面。
27、信噪比 :有效波振幅与干扰波振幅的比值称为信噪比。
28、纵向分辨率:同一接收点接收的薄层顶、底两个反射波的时差。
29、菲涅尔带:表示地震勘探中的横向分辨率,当地质体的尺寸大于菲涅尔带半径r时地震勘探中可以分辨该地质体,小于r则不能分辨。
30、周波跳跃:声波在具有裂缝和溶洞的地层中传播时,会因产生多次反射而使能量明显衰减,在声速时差曲线上表现为时差急剧增大,增大的数值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以声波中心频率周期的倍数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周波跳跃”。
简答题 1、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有哪些?(1)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分布有关。
(2)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水的电阻率成正比。
影响水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
(3)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4)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岩石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
5)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静水压力对岩石的压实作用最大.2、物探主要包括哪些方法?①重力法(重力勘探)②磁法(磁法勘探)③地震法(地震勘探)④电法(电法勘探)⑤放射性测量⑥地热测量。
3、电法勘探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方法?方法分类(1):根据电场性质:直流电场(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位法,激发极化法)交流电场方法分类(2):天然场源法:自然电位法、大地电流法、大地电磁法等。
人工场源法: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等。
方法分类(3):传导类电法: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电阻率法:剖面法(二、三极剖面、联合剖面等)、测深法感应类电法:电磁剖面法(偶极剖面、航空电磁法等)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等)4、写出四层地电断面的电测深曲线类型HA 型:ρ1>ρ2<ρ3>ρ4HK型:ρ1>ρ2<ρ3<ρ 4 QK 型:ρ1>ρ2>ρ3>ρQQ型:ρ1>ρ2>ρ3<ρ AA型:ρ1<ρ2<ρ3>ρ4AK型:ρ1<ρ2<ρ3<ρ KH型:ρ1<ρ2>ρ3>ρ4 KQ型:ρ1<ρ2>ρ3<ρ5、视电阻率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rs表示.视电阻率值与地下不同导电性岩石或矿体的分布状况有关,还与所采用的装置类型、装置大小、装置相对于不均匀体的位置以及地形有关。
6、高密度电阻率法有何特点?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阵列勘探方法,是基于静电场理论,以探测目标体的电性差异为前提进行的。
该方法采集数据信息量大,可进行层析成象计算,成图直观,可视性强,采集装置种类多,仪器轻便。
该方法在不同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7、写出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三电位电极系及计算公式。
1)温奈装置:α排列;2)偶极装置:β排; 3)微分装置:γ排列;其中△x-极距(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 a-电极距(=n△x)n-隔离系数(n=1,2,3…N)8、CSAMT法有何特点?(1)使用可控制的人工场源,信号强度比天然场要大得多,因此可在较强干扰区的城市及城郊开展工作。
(2)测量参数为电场与磁场之比,得出的是卡尼亚电阻率。
由于是比值测量,因此可减少外来的随机干扰,并减少地形的影响。
(3)基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原理,利用改变频率进行不同深度的电测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一次发射,可同时完成七个点的电磁测深。
(4)勘探深度范围大,一般可达1~2Km;(5)横向分辨率高,可灵敏地发现断层(6)由于接收机在接收电场的同时还要接收磁场,因此高阻屏蔽作用小,可穿透高阻层。
9、趋肤深度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电磁波的趋肤深度随电阻率的增加和频率的降低而增大。
所以,为了进行深部地质调查应采用较低的工作频率。
10、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分为两类。
一类是体波,它在整个弹性体内传播,又分为纵波和横波。
另一类是面波,它只存在于岩层分界面附近,并沿介质的自由面或界面传播,包括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
11、瑞雷面波有何特点?(1)质点运动随深度而变化,质点在地面的运动也可用波剖面表示。
(2)面波的衰减:面波能量强,衰减较体波慢。
(3)面波波散:在均匀介质中,面波无波散特性,但在实际的非均匀介质中面波具有波散特性。
12、何谓视速度定理?α是波射线与地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
13、产生反射波的条件。
反射波形成条件:地下岩层存在波阻抗分界面,即(Z为波阻抗,R 为反射系数)14、产生折射波的条件。
下伏介质波速必须大于上覆各层介质波速15、地磁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地磁要素是示地表任意点地磁场大小和方向特征的物理量。
包括以下方面:地磁场总强度T: 与磁法勘探中的感应磁化强度Mi密切相关。
磁北方向H :T的水平分量。
磁倾角I: T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上倾为正,下倾为负。
磁偏角D:磁子午面和地理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磁北自地理北向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16、产生自然电位的原因有哪些?①岩石和矿石的自然极化:破坏电中性、正负电子彼此分离、极化、形成自然电场。
②电子导体的自然极化:导体或溶液具有不均性,形成氧化-还原电场③离子导体的自然极化:动电效应产生的流动电位。
过滤电场。
与地下水流向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有关。
17、充电法与自然电位法有何不同?充电电场是对于许多金属矿体、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等,电阻率较低,可以看作为理想导体。
当它们局部出露时,如果向露头充电,观测其充电电场,便可以推断整个地下良导电地质体的电性分布,解决地质问题,与充电点位置无关,只决定于充电电流大小、充电导体形状、产状、大小及周围介质的电性分布。
自然电位法则是在不供电的条件下,测量孔内岩层由于电化学性质而产生的自然电场。
18、地震资料解释包括哪些内容?(1)地震构造分析:利用地震波场在时间剖面上的空间分布、振幅强弱、同相轴连续性、频率高低等运动学信息。
(2)岩性地震分析:通过振幅、频率、相位等动力学信息,提取弹性参数,确定流体成分、储层厚度、速度、孔隙度、密度等。
(3)地震地层分析:利用同相轴局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
19、伽玛射线与物质的作用有哪些?1、光电效应伽马射线穿过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原子中的电子相碰撞,伽马量子将其所有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而运动形成光电子,伽马量子本身则整个被吸收,这种效应称为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当伽马光子的能量较核外束缚电子的结合能大得多且为中等数值时,它与原子核外轨道电子相互作用时可视为弹性碰撞,能量一部分转交给电子,使电子以与光子的初始运动方向成角的方向射出,形成康普顿电子,而损失了部分能量的光子则朝着与其初始运动成角的方向散射,这种效应称为康普顿效应。
3、电子对效应当γ线的能量大于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能时,则它在通过原子核附近时,与核的库仑场相互作用,伽马光子可以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而其本身全部被吸收,这种效应称为电子对效应。
20、简述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三电位电极系。
三电位电极系是将等间距的对称四极、偶极及微分装置按一定方式组合后所构成的一种测量系统,该系统在实际测量时,只须利用电极转换开关便可将每四个相邻电极进行一次组合,从而在一个测点上便可获得三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