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线路损耗理论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中低压直流配电网线损计算与分析Zheng Zhiyu;Li Shidong;Ling Yuchang;Cai Chong;Li Zhengjia【摘要】伴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与成熟,直流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建立了直流配电网各元件损耗的数学模型,利用PSCAD仿真技术分析元件模型的可行性并选定元件损耗的计算参数,分析交、直流配电网及其元件在不同比例直流负荷、轻重负载下的损耗情况,提出交、直流配电网线损拐点的预测区间,从能耗的角度给出直流配电网替代交流配电网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直流配电网线损率在直流负荷比例为50%~ 60%区间内低于交流配电网,且直流负荷比例越重,直流配电网较于交流配电网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期刊名称】《电测与仪表》【年(卷),期】2019(056)003【总页数】6页(P23-28)【关键词】直流配电网;线损率;节能;PSCAD【作者】Zheng Zhiyu;Li Shidong;Ling Yuchang;Cai Chong;Li Zhengji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0 引言近年来,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诸多优势被人们所熟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低压直流配电技术特别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3]。
现有的柔性直流输电网络都是高电压等级的电能输送网络,在末端使用换流站进行配电。
但若使用直流配电,配电母线可直接通过直流变压器与主网连接,省略变换环节及交流网的过渡,也可在交流主网末端加入换流站等电力装置即可实现交流配电网的改造,形成交、直流混输的配电网络。
柔性直流输电在主网侧的迅猛发展,大大的促进了直流技术在配电侧的应用[4]。
且现代配电系统的变化也为直流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如风机和太阳能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电动汽车等直流负荷的出现等[5-6],相比交流配电,采用直流配电技术,不存在相位和频率同步问题。
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设计方案1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简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是对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各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进行计算及各类损耗所占比例,确定配电网线损的变化规律。
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
多年来,随着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丰富,人们研究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达到较高水平。
但由于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参数多样性和资料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时监控设备等因素,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比较困难,一直是个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众多科研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希望研究出更加适合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新方法,更加快速、准确地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满足电力部门配电网线损的分析和管理需要。
1.1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研究电能在配电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量,分析各元件产生电能损耗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加速各种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计算精度逐步提高,逐步应用于工程实际。
到二十世纪后期,各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已经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级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配电网系统的迅速发展,配电网络结构更加趋于复杂化,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增加了难度;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逐步应用,加强配电网的监控,各种数据采集变得容易,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提供丰富的运行数据资料,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需要研究新的更加适合于目前配电网实际情况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从而推动计算方法研究不断深入。
目前,国内外发表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文献很多,其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精度也各有不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2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网络主要损耗元件的物理特征建立的各种等值模型算法;一类是根据馈线数据建立的各种统计模型。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
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
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
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Ω(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线损计算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
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
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
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Ω(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低压台区线损的理论计算一、低压台区线损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低压台区线损是指从高压变压器所在的配电站到低压用户的输电过程中,电能的实际损耗。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
固定损耗是指不随电量变化而产生的线路过程中的损耗,主要与线路长度、导线材料、拐角处的导线支架、接头及连接处的接触导电质量有关;可变损耗是指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损耗,主要与线路上的负载功率有关。
二、低压台区线损的计算方法1.功率矩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功率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功率因数来计算线损。
具体步骤如下:a.记录台区的感应电力表示数、电压表示数、电流示数和功率因数。
b.根据感应电度表示数计算有功电能损耗。
c.根据电流示数计算线路电流。
d.根据功率因数计算视在功耗。
e.根据有功电能损耗和视在功耗计算无功电能损耗。
f.累计计算结果即可得到总线损。
2.功率因数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功率因数的变化来计算线损。
具体步骤如下:a.记录台区的感应电力表示数、电流示数和功率因数。
b.根据感应电度表示数计算有功电能损耗。
c.根据电流示数计算线路电流。
d.根据功率因数计算视在功耗。
e.累计计算结果即可得到总线损。
3.电流、电压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来计算线损。
具体步骤如下:a.记录台区的感应电力表示数、电流和电压的示数。
b.根据感应电度表示数计算有功电能损耗。
c.根据电流示数计算线路电流。
d.根据电压示数计算线路电压。
e.累计计算结果即可得到总线损。
三、降低低压台区线损的措施为了减少低压台区线损,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高变压器容量:合理提高变压器容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减少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
2.优化线路规划:合理规划线路,避免线路长度过长,减少进一步导致的电能损耗。
3.选用优质导线材料:选择导线电阻较小、传输效率较高的优质导线材料,减少线路本身的线损。
4.改善线路连接质量:提高线路连接处接触的导电质量,减少接触电阻,降低电流的损耗。
电网电能损耗计算3.1高压电网电能损耗计算3.1.1高压电网系指35kV及以上的高压网络。
35kV及以上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分为:线路导线中的电阻损耗、变压器的铁心损耗、变压器的绕组损耗等。
110kV以上电网除此三部分外,还应计及线路电晕损耗和绝缘子的泄漏损耗。
3.1.2 35kV及以上电压的线路,导线型号差别较小,线路条数及引出分支较少,关口计量完整,因此可按线路的接线情况逐条进行线损计算。
3.1.3当网络较复杂、具有环网且关口计量不完善时,可将各节点有功、无功出力和负荷分开,分别排列成导纳矩阵方程进行P-Q 分解计算。
各节点有功、无功负荷的输入方法可按下述方法进彳丁:有实测资料时,可直接输入各节点代表日24h有功、无功实际负荷值;当资料有限时也可用节点等效功率法,由各节点代表日全天的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求出各节点的平均有功和无功负荷,用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等效系数)K对其进行修正,考虑并接电源的有功、无功出力后作为输入各节点的有功和无功负荷有效值。
3.1.4小水电网各节点变压器固定的有功、无功空载损耗应视为各节点的有功、无功负荷参与计算,具体计算中可将各节点有功、无功空载损耗分别计人各节点代表日24h有功、无功负荷中,或者在计算中先不计人变压器有功、无功空载损耗,计算结束后,再将其加入到整个小水电网的损耗中去。
3.2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3.2.1配电网节点多、分支线多、多数元件不能测录运行数据,以及并接有小水电站,计算复杂,所以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简化。
简化内容为:(1)各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及功率因数与供电电源即变电所出线与发电厂出线负荷之和的形状与功率因数相同;(2)配电网沿线的电压损失对电能损耗的影响可略去不计;(3)配电网各线段的电阻可以不作温度校正;(4)具体计算中采用平均电流法。
3.2.2根据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负荷和电压资料,分别计算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压和平均电流。
Upj(0)=1/24 Ut (kV) (3.2.2-1)Ipj(0) = (A) (3.2.2-2)式中Upj(0)——发电厂或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压,kV;Ut——代表日'小时的正点电压,kV;Ipj(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流,A;Ap(0) ------ 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有功电量,kW-h;Aq(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无功电量,kvar-h o 3.2.3根据线路供电负荷曲线及代表日供电有功电量确定线路负荷曲线形状系数K,见附录A。
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和实际线损的考核是一个薄弱环节。
笔者推荐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以供广大城乡电工参考。
1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构成1.1低压线路本身的电能损耗。
1.2低压接户线的电能损耗。
1.3用户电能表的电能损耗。
1.4用户电动机的电能损耗。
1.5用户其他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
以上所有供电设备的电能损耗之和,即构成低压线路的理论线损电量,其线损电量与线路供电量之比百分数,即为线路的理论线损率。
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线损计算中,只计算到用户电能表,用户的用电设备不再参与实际线损计算。
但在理论计算中,凡连接在低压线路上的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均应计算在内。
2低压线路理论线损计算通用公式△A=NKIpjRdzt×10式中N——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网结构系数;①单相两线制照明线路N=2;②三相三线制动力线路N=3;③三相四线制混合用电线路N=3.5;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即考虑负荷曲线变化而采用的对平均电流(I pj)的修正系数,K值按推荐的理论计算值表1选用;表1负荷曲线形状系数k 值表最小负荷率K值0.20.30.41.050.51.030.61.020.71.010.81.000.81.001.01.00。
2。
2。
-31.171.09(最小负荷率a=最小负荷/最大负荷)t——线路月供电时间,h;Rdz——线路导线等值电阻,Ω。
等值电阻可按下式计算:Rdz=ΣNKIzd。
kRk/N×Izd式中Izd——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实测最大电流,A;22KIpj——线路首端负荷电流的月平均值,A。
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计算选用。
①配电室装有电流表,并有记录的,可直接计算月平均负荷电流值。
②如装有电流表,但无记录的,可选取代表性时段读取电流值,然后计算平均负荷电流值。
③如未装电流表时,可选取代表性时段,直接用钳形电流表读取负荷电流值。
④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A1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的损耗电量计算为:ΔA=3Rt×10-3(kW•h)(Al-1)Ijf=(A)(Al-2)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Ijf——均方根电流,A;R——线路电阻,n;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
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Ijf==(A)(Al-3)式中P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Q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Ut——t时刻同端电压,kV。
A2当具备平均电流的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的等效关系为K(亦称负荷曲线形状系数),Ijf=KIpj,则代表日线路损耗电量为:ΔA=3K2Rt×10-3(kW•h)(A2-1)系数K2应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K2=[α 1/3(1-α)2]/[1/2(1 α)]2(A2-2)当,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K2=[f(1 α)-α]/f2(A2-3)式中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f=Ipj/Imax,Imax为最大负荷电流值,Ipj为平均负荷电流值;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α=Imin/Imax,Imin为最小负荷电流值。
A3当只具有最大电流的资料时,可采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平方与最大电流的平方的比值为F(亦称损失因数),F=/,则代表日的损耗电量为:ΔA=3FRt×10-3(kW•h)(A3-1)式中F——损失因数;Imax——代表日最大负荷电流,A。
F的取值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和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F=α 1/3(1-α)2(A3-2)当,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f(1 α)-α(A3-3)式中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与降损增效技术措施分析摘要:线损率是综合反映配电网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电力系统中,线损是普遍存在的,如果电力企业能够及时的对线损进行处理,减少电能在传输等过程中的损耗,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配电网系统中造成技术线损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技术线损提出相应的降损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降损措施1线损理论计算的常用方法1.1等值电量法等值电量法又成为电压损失法、电阻计算法。
在选用等值电量法计算电网线损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如在配电网中能取得全部被测数据时,应当采用电量法,这种方法以三相快速牛顿分解潮流为基础;在配电网没有综合测试仪装置或者有部分综合测试仪的情况下,应当选用等值电阻法或者改进等值电阻法进行线损计算。
电压损失法以低压网运行中相关的电压数据为基础,通过线路阻抗、线路电流以及相电压转变成线电压计算得电压损耗。
另外,将甚至电阻系数的等值电阻法应用于低压配电台区的线损计算,也可以极大提高计算的精确度。
1.2改进前推回带法由于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代表的是各个时段的功率因数是显动态变化的,不可能准确获得,这就需要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统计规律大致确定功率因数随着时间变化规律,再根据此规律分配供电量到各个时段,从而提高了计算的精确度。
该方法对传统化简的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方法的一种改进,将无功功率和线路电压损失对线损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在处理小电源时显得更加容易。
1.3改进迭代法改进迭代法是以前推回代法潮流迭代算法为理论基础,能完全反映出配电网络结构特征的动态链表为网络结构基础,适用于环状、网状、辐射状等多种复杂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是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计算方法,如损耗功率插值/拟和法、节点电压插值/拟和法、动态潮流法等方法能克服配电网运行动态时变性,提高网损计算精度。
2 配电网技术线损主要原因2.1 负荷波动幅度过大造成的线损当配电网系统运行时,其负荷曲线的形态会直接对技术线损的大小产生影响。
(1)电力线路的功率损耗功率损耗包括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两部分。
有功功率损耗是电流通过线路电阻时发热所产生的,其计算式为ΔP L=3Ι2js R×10-3(KW)(1-7)式中ΔP L——线路有功功率损耗,KWR——线路相电阻,Ω R=r0Lr0——线路每公里电阻,Ω/KmL——线路长度,Km无功功率是电流通过线路电抗时所产生的,其计算式为、ΔQ L=3Ι2js X×10-3(Kvar)(1-8)式中ΔQ L——线路无功功率损耗,KWX——线路相电抗,Ω X=x0Lx0——线路每公里电阻,Ω/Km(2)电力变压器的功率损耗电力变压器的功率损耗由有功和无功两部分组成。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有下列两部分组成:○1一部分是由主磁通在变压器铁芯中产生的有功功率铁损ΔF Fe,可近似认为就是变压器空载实验中测定出的损耗ΔP o。
这是因为变压器空载试验时电流Ι0很小,在一次线圈中产生的铜损小,可忽略不计。
铁损与变压器负荷大小无关,在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其值是不变的。
○2另一部分是变压器通过负载电流时,在一、二次线圈中产生的铜损ΔP Cu,可近似认为就是变压器短路实验中测定出的损耗ΔP d。
因为短路试验时外加电压较小,在铁心中产生的损耗很小,可忽略不计。
铜损与负荷大小有关,它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为ΔP B=ΔF Fe+β2ΔP Cu≈ΔP o+β2ΔP d(1-9)式中β——变压器的负荷率;β=S js/ S eS e——变压器的额定容量,KVA;S js——变压器的视在计算负荷,KVAΔP B——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KWΔP o——变压器铁损,KWΔP d——变压器铜损,KW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也由两部分组成:(1)一部分无功功率用来产生主磁通,即产生励磁电流或空载电流Ι0,它与负荷大小无关。
(2)另一部分无功功率消耗在一、二次线圈的电抗上,在额定负载下它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线损电量、线损率的计算和分析培训目的:1.了解线损电量和线损率的计算方法。
2.掌握引起线损率波动的各类因素分析和控制方法。
3.熟悉线损分析的常用方法。
目录一、线损电量和线损率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线损........................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10(6)kV电压等级电网线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线损..............................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线损分析经常采用的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能平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线损与理论线损对比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比重对比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际线损与历史同期比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实际线损与平均线损水平比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实际线损与先进水平比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定期、定量统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线损率指标和小指标分析并重..........................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线损指标和其它营业指标联系在一起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
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
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 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 I2R式中△ 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Q(2) 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 P=^ PAPBPO 3I2R(3) 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 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C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C 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Q/km ,;L--导线xx,km。
2)温度附加电阻Rt 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C。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 为△ U=U 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
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
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Ω(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
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
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
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
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
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
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
低压瞬时线损率计算公式
低压瞬时线损率的计算公式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式:
1.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
2. 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3. 线损率=(1–售电量 /供电量)×100%
4. 线损率=(购电量-售电量)/购电量×100%(购电量由统一核算电厂上网电量、购独立电厂电量、自其它电网净受入电量构成)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三相供电线路的损耗计算公式,比如全日线路损耗电量计算式为:ΔW=3(I12 + I22 +…+ I242)R×10-3 ΔW:全天线路损耗电量,kW·h。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
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
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Ω(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L--导线xx,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
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
N——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结构常数(如前);
——低压线路各分段结构常数,取值与N相同;
N
K
——线路首端负荷电流的月平均值,A。
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计算选用。
I
pj
①配电室装有电流表,并有记录的,可直接计算月平均负荷电流值。
②如装有电流表,但无记录的,可选取代表性时段读取电流值,然后计算平均负荷电流值。
③如未装电流表时,可选取代表性时段,直接用钳形电流表读取负荷电流值。
④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线路平均运行电压值,kV,也可近似地用额定电压(Un)代替;
式中U
pj
A
——线路月有功供电量,kW。
h;
P
——线路月无功供电量,kvar。
h;
A
Q
t——线路月供电量时间,h。
⑤如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osφ
——线路负荷功率因数的平均值。
pj
3低压接户线的理论线损计算
从低压线路至用户电能表,从电能表到用电器具的连接线称接户线(或下户线),其理论线损电量可按每10m月损耗为0.05kW。
h计算,当接户线长度为L时,月损耗电量为:
ΔA=0.05L/10kW。
h。
4电能表的理论线损计算
4.1单相电能表每只每月损耗按1kW。
h计算。
4.2三相三线表每只每月损耗按2kW。
h计算。
4.3三相四线表每只每月损耗按3kW。
h计算。
5电动机的电能损耗计算
电动机的额定输入功率与额定输出功率的差值即为其损失功率(包括铁损、铜损等),乘以当月运行小时数即为其电量损失,其计算公式为:
——电动机的额定运行电压,kV;
式中U
n
I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n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因数;
cosφ
n
P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n
t——电动机的月运行时间,h。
6其他用电器具的电能损耗
△A=Σ(各类电器总台数×额定功率×运行时间)×0.01kW。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