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麋鹿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31.39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麋鹿》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麋鹿》说课稿《麋鹿》说课设计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麋鹿》的拓展阅读主题学习。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主题,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阅读过程。
在我国有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藏羚羊等,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
麋鹿也是一种,只是相比较前面几种动物,它甚至有点神秘,命运也更为坎坷。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
本文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和坎坷的史识:“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做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鉴于学生对动物的爱好与对世上万物的好奇,学生学完《麋鹿》后,浓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猎取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开发这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麋鹿的研究主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与延伸。
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对培养学生众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承担着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程的开发者。
为此,我们有责任在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中来开发课程。
本教学就根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就学生在留言薄上留下的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而设计。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语文新课程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课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说明认知目标:1、在网络环境下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发现的新问题,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麋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语言的准确和有趣;2.凭借语言材料,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能辨别出麋鹿;3.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材料,体会语言的准确和有趣。
2.教学难点: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发现法、自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诵读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播放《动物世界》的主题曲。
2.我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那其他同学,你喜欢那种动物?为什么喜欢呢?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次走近麋鹿,做一回它的粉丝——米粉,重点感受它的外形奇特、经历传奇。
(板书:外形、经历、奇)二、辨别比较,感受“奇特”。
1.作文米粉,如果此时教室里出现一只“鹿”,你能辨别出它是不是麋鹿吗?(多媒体出现“驯鹿”图)2.师生交流。
3.真不愧是米粉,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奇特之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点击课件,出示“驯鹿”二字),想看真正的麋鹿吗?4.(多媒体出现“麋鹿”图)是啊,多么奇特的麋鹿啊!(继续点击),师生起说“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5.米粉们,我们泰州被称为“麋鹿之乡”,在我们的溱湖风景区就有个麋鹿苑。
有一次我去麋鹿苑游玩听有一位麋鹿讲解员不小心将(出示: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说成了(出示: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你觉得妥帖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可见文章为了表现出麋鹿的奇特,其语言是多么的准确(板书:文准确)6.其实像这样用词准确的现象在文中比比皆是,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7.师生交流。
8.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产生一个疑问,文章二、三自然段写到了麋鹿的外形和习性之奇特,怎么写到了姜子牙的坐骑呢?难道这姜子牙也是米粉?是不是与此段格格不入呢?9.交流总结。
六年级语文麋鹿六年级语文麋鹿1六年级语文麋鹿,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2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六年级语文麋鹿2【教学反思】《麋鹿》是一篇说明文,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这一珍稀动物。
因为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所以我对本课教学作了一些修改。
对课堂教学的处理重在选择教学方法上。
对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了先激发兴趣,再教学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在教学麋鹿的奇特外形时,我先让学生读书,然后看图断哪是麋鹿。
在学习外形特征和生活经历时,我让学生看看书上是如何介绍的,最后再让学生模仿讲解员的形式来介绍麋鹿或把自己当作是姜子牙来向众神仙夸耀自己的坐骑,学生很感兴趣。
在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我采用长文短教。
并让学生说说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教下来,感觉环节设计很流畅,教学的方法也很适合。
在这儿,我想说,教学方法处于不断的更新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更没有可以运用一辈子的方法,不断地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地推陈出新,才是课堂教学的出路。
【教学建议】1、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麋鹿的哪些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麋鹿外形特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到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边读边想像麋鹿的样子。
有条件的可以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
在朗读和观察中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
2、课文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这一部分,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历的“传奇”。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麋鹿这种珍惜动物,几经灭绝的危险,如今又回到了故乡中国,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六年级语文麋鹿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麋鹿课文范文精选8篇(全文)麋鹿课文篇1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有效取舍案例关于说明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案例描述(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投影,让学生感知麋鹿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出示一幅图便请同学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动物。
(依次出示:第一幅:麋鹿的角;第二幅:麋鹿的脸;第三幅:麋鹿的蹄子;第四幅:麋鹿的尾巴。
)(2)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出示完整的麋鹿图片。
(二)自读课文,了解特点自读课文,按三个方面,相互交流1.外形:奇特,“四不像”。
2.生活习性:(1)草食性哺乳动物;(2)角的特点;(3)尾巴特点;(4)蹄子特点;(5)毛色;(6)自然繁殖力。
3.传奇经历:(1)麋鹿在我国几乎绝迹的原因;(2)流落国外的麋鹿的境况;(3)返回故乡的麋唐正茁壮成长。
(三)品味语言,掌握方法品味给你留下印象的这些语言文字,看看有什么特点。
准确具体:(1)词语运用准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品味“放养”和“饲养”的细微差别)“......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品味“陆续”和“相继”的细微差别)(2)数字说明具体:“......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 (39)头选自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不仅数目具体,年代也十分准确)简明扼要:(1)“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品味一个词说明一种活动习性的简明)(2)“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阅读目标1.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
2.学习描述事物的方式,理解并运用形容词。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麋鹿(原文) > 古时候,陶朱公的父亲去山中采药,迷了路,天色已晚,只好在一株大树下过夜。
他看到树下有一头鹿,瘦弱可怜,根本不能走路。
他就离开大树,走到另一个地方住宿。
次日他到了草场,看到麋鹿,就像发了疯一样大叫:“麋鹿!麋鹿!”听到声音,麋鹿伤心的说:“你为什么那么叫我?”“因为你叫麋鹿啊。
”“啊?我怎么会叫麋鹿呢?”麋鹿爬起来,为自己辩解:“我是天官赐下来的玉麒麟耳,身上还有黄金色的鳞甲,才不是什么麋鹿呢!”教学过程导入•讲师可以通过一段小故事介绍麋鹿,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麋鹿的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正文任务1:理解麋鹿的命名•让学生听一段麋鹿父亲的探险故事,并以此理解麋鹿为何被命名为“麋鹿”。
•将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列成词汇表,并让学生查找词汇的意思。
任务2:运用形容词描述麋鹿•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描写麋鹿的语言,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描写方式。
•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形容词单词,写出自己对麋鹿的描述。
任务3:理解神话文化中的生灵命运•让学生思考麋鹿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何异同,介绍中国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和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传说。
•让学生重构麋鹿的故事情节,提出不同的发展可能性。
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种表达方式,就麋鹿的故事进行创编。
例如:写一篇故事;绘制画面或漫画等。
2.以小组形式将学生分成三个人一组,让学生组合自己的语言,将麋鹿的故事一起串起来。
3.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麋鹿的认识和学习收获。
•鼓测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话语和知识进行总结,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思考题1.在麋鹿的故事中,你觉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2.你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神话传说有什么了解?你喜欢哪个故事?3.如果你是麋鹿,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结束语通过本次课堂,相信同学们对于麋鹿的故事,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神话传说,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7、麋鹿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粗心。
3.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教课重点:让学生领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课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质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谈谈我国有那些宝贵的野生动物?2.今日,老师要和大家一同去认识一种罕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7 麋鹿3.请大家环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成效。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环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对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b5E2RGbCAP( 2)议论分段。
第一段( 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 2— 4):详细描绘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
第三段( 5— 7):记述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1.剖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1.抄录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课目的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复述课文。
2.依靠详细的语言资料,对学生浸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课重点:复述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教课流程:一.复习导入课文能够分几段,各写什么?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
(1)察看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课文能够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何说麋鹿的外形很奇异?(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③“更”字能够去掉吗?为何说“更增加了它的神奇”?④齐读。
注意重读“更”。
浓浓语文味悠悠爱鹿情——蒋军晶老师执教的《麋鹿》赏析说明文因其文体的特殊性,让语文老师们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
“食之无味”,说明文的语言多半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教者多半无从下手,教之亦无味;“弃之可惜”,说明文通过语言文字客观地陈述,让读者透过文字便了解某种事物的特点(特征),这种文体以其简洁、明快在实际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
比如:产品说明书。
由此,说明文教学仍不可“弃”。
但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这一直困扰着我们老师。
最近,拜读了浙江青年名师蒋军晶执教的《麋鹿》(此文为说明文),不禁为其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麋鹿》一课教学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弥漫着悠悠的爱鹿情,绽放着灼灼的智慧花,充满着纯纯的儿童味……年轻的蒋老师,课上得如此生动、精致、大气让我震撼。
与此,也让我深深感到:说明文这块“鸡肋”食之同样有滋有味!现撷取几个片断以飨大家。
一、课始“味”已出。
师:同学们,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而且很难认。
所以这节课,我先要检查一下你们这篇课文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会读了,你们有信心通过检查吗?生:有。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师:我把生字结合到这段文字里了(指多媒体),请你自己读一读。
师:能读下来吗?这里有一个字特别难读,它的意思是“超过”。
生:这个字念“逾”。
师:你在平时看到过这个字吗?生:年逾古稀。
师:同学们,年届70就是“古稀之年”,“年逾古稀”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年龄超过了70岁。
让说明文教学在游戏中彰显情趣——苏教版《麋鹿》一文教学例谈作者:沈诗童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12期游戏是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
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说“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时,学生的脸上立马充满着好奇与快乐。
学习说明文也是如此,为了让说明文的学习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说明文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的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外貌、生活环境,并呼吁我们保护麋鹿。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设计趣味的游戏环节,以此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游戏,感受词语内涵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游戏,让学生在趣味的情境游戏中感受到《麋鹿》一文中用词的差别。
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当中讲述麋鹿的生活环境的话:“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饲养的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两种不同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同。
学生很快找到了“饲养”与“放养”这个关键的不同点,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图片去思考,说一说这两个词的区别。
【教学片段】生1:我认为“放养”指的是让麋鹿去到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长,而“饲养”就是人工喂养,就像我们去动物园看到的动物一样。
师:(借助多媒体再次出示放养的麋鹿的生活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你们觉得“放养”的麋鹿过着怎样的生活呢?生2:肯定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3:肯定很快乐,无拘无束的。
……师:“放养”的生活这么快乐,你们能不能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呢?(生有感情地朗读)师:通过“放养”这个词,我们感受到麋鹿生活的快乐,在大自然生活的无拘无束。
大丰麋鹿保护区真是麋鹿的天堂。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到“找不同”的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到了词语运用的差别。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17 麋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要点重点: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7 麋鹿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1.分析字形。
四、作业2.描红、临写。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
《麋鹿》教案《麋鹿》教案1在阅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时,一生突然提出:“老师,我发现课文第3自然段少写了一点内容:第3自然段对第2自然段中提出的“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都作出具体介绍,但对“面似马”却只字未提。
”我乍看之下,学生确实说得在理,而且我觉得这与课文内容又有很大的关系,我随即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看看这是不是作者的疏漏?”于是,这个问题立即成为焦点,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讨论不知道,一讨论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真不少,课堂教学真可谓一个塑造教育的大熔炉呀!《麋鹿》教案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三、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导写字。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输”与“偷”“喻”比较三、精读课文(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麋鹿》教学设计17.<>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从麋鹿多灾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保护他们。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对《麋鹿》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麋鹿》这篇课文,相信大家表现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
2、齐读回顾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1、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研究麋鹿外形与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
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2――4自然段)2、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请仔细阅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写外形特点的句子,用“ �n�n ” 画出写生活习性的句子。
(小组合作交流)3、学生根据书上的介绍进行交流(1)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麋鹿外形方面的特点。
关于麋鹿的外形,课文有一句较为全面的介绍,你能找到吗?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板书――奇特)师:你能具体地介绍麋鹿外形各方面的特点吗?课件出示:A、“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
” (这一段话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1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然后从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作文中,写一样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麋鹿课文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
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
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麋鹿是鹿的一种。
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年脱换一次。
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麋鹿蹄子宽大,
行动轻快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六岁时*角才发育完全。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就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
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
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经超过2000头。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
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