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结构件焊接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09.98 KB
- 文档页数:13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工程机械结构件焊接部分的外观检验。
2.适用范围的限制1)本标准只做为焊接部位肉眼检查的标准,对焊缝内部质量进行评定时,不适用本标准,焊缝内部质量要跟据相应的其它检查方法评定。
但是,无损检测中表面浸透探伤也可适用本标准。
2)本标准检查项目中,对图纸中明确规定的缺陷,应满足图纸要求为原则。
3)图纸中未注焊接符号处,多余进行焊接的,原则上不允许。
4)对重复缺陷的判定参考3.17)项检查项目5)对超出检查标准的焊接缺陷,应进行必要的返修,返修结束后重新进行检查。
3.焊接部外观检查项目1)焊角尺寸(LEG LENGTH)2)咬边(UNDER CUT)3)焊缝表面气孔(BEAD表面BLOW HOLE)4)焊瘤(OVER LAP)5)未焊透6)背面余高(烧穿:BURN THROUGH)7)未熔合8)裂纹(CRACK)9)弧坑(CRATER)10)焊缝连接11)电弧损伤(ARC STRIKE)12)焊缝形状13)焊脚不对称14)飞溅(SPATTER)15)连接部错边16)漏焊17)重复缺陷18)焊缝打磨4.检查标准1)焊脚尺寸a.图纸标有焊脚尺寸的焊脚尺寸公差:SPEC:+25.0%0.0%(例:焊脚为10mm时,允许值为10~12.5mm,焊脚尺寸不允许有负公差)——上述公差的情况对b项同样适用。
b.图纸未注焊脚尺寸时(单位:mm)——焊缝表面连续出现的线状或群集状气孔,与它的大小和数量无关,均判为不合格。
——点焊及弧坑气孔根据上述基准检查,对焊接下一到工序带来障碍时,不允许。
4)焊瘤(OVERLAP)5)末焊透——适用外观上可以进行检查的角焊缝及对接焊焊缝末端部位(单位mm)7)末熔合——适用于,从外观上可以检查的部位——由于母材分层引起的也适用本标准9)弧坑——弧坑裂纹不允许,需要返修10)焊缝连接12)焊缝形状——适用于图纸中标注的等角焊缝14)飞溅15)错边——与部位无关,均判为不合格。
起重机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青岛华荣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母材 24 焊接材料 35 下料、坡口加工及检验 36 结构件的组装 57 产品焊接的实施78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109 焊接变形的矫正1010 焊缝的质量检验1111 焊接缺陷的返修1312 完工报告14起重机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1 适用范围1.1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青岛华荣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碳钢和低合金高强钢起重机钢结构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的起重机械。
对于其它类型的起重设备也可参照执行。
1.3 除本技术条件规定外,如有特殊要求应按图样和专用技术条件执行。
2 相关标准GB 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GB 6067.1-2010 起重机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T 14405-2011 通用桥式起重机GB/T 14406-2011 通用门式起重机GB/T 17495-2009 港口门座起重机GB/T 15361-2009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B/T 19683-2005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JB/T 5000.1-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产品检验JB/T 5000.2-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JB/T 5000.3-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JB/T 5000.12-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JB/T 3223-19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 6061-2007 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JB/T 6062-2007 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JB/T 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NBT 47014-2011(JBT 4708 )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6-2011(JBT 4744) 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NBT47015-2011(JBT 4709)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T 19418-2003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GBT 985.1-2008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985.2-2008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TSG Q7001-2006 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Z6001-200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 Z6002-2010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3 母材3.1 起重机钢结构所用钢种为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钢,其牌号应符合图纸的规定。
焊接件公差标准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对整体结构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遵守焊接件的公差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焊接件的公差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中国,焊接件的公差标准主要参照国家标准GB/T 1804和GB/T 1184,以及行业标准GB/T 50205-2001《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焊接件的公差范围、公差等级、公差表示方法等内容,确保了焊接件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其次,焊接件的公差标准应当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不同的焊接件在不同的工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其公差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在确定焊接件的公差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安全要求等因素,确保焊接件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另外,焊接件的公差标准应当与相关零部件的配合要求相匹配。
在实际工程中,焊接件往往需要与其他零部件进行配合,因此其公差标准需要与相关零部件的公差标准相协调。
只有在保证焊接件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体结构的装配质量和性能。
最后,对于焊接件的公差标准,应当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在焊接件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控制措施,确保焊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符合公差标准的要求。
同时,在焊接件制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以验证焊接件的公差标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焊接件的公差标准是保证焊接质量和结构性能的重要保障。
通过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合理的公差标准、与相关零部件配合要求相匹配、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确保焊接件的公差标准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懂的话题——工程机械焊接件的通用技术条件。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那些在工地上能把机器拼在一起的“火花技艺”。
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挖掘机,背后可不仅仅是铁块和螺丝,这其中还有焊接师傅的心血和智慧。
好吧,别着急,慢慢来,我们一步一步地捋清楚这事儿。
2. 焊接的基本要求2.1 焊接材料首先,咱们得谈谈焊接材料。
要想焊得好,材料可得过硬!就像吃饭得有好菜一样。
常见的焊接材料有钢、铝,还有一些合金。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脾气”,比如钢就喜欢高温的拥抱,而铝呢,可能就有点怕热。
这可真是有意思!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焊接的环境和用途,毕竟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应对极端天气和高强度的工作。
2.2 焊接工艺接下来,我们说说焊接工艺。
要焊接得漂亮,那可是门技术活儿。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气体保护焊、电弧焊,还有TIG焊等。
每种焊接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就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不仅能保证焊接的质量,还能提高效率。
就想想,工人们在烈日下忙活,能省点力气,那可是一件大好事!3. 焊接质量控制3.1 检测方法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机械的安全性,这可是一件大事。
为此,焊接完成后一定要进行质量检测。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目视检查、超声波检测和X射线检测。
就像是看病,医生总得检查一下才能下诊断嘛!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缺陷,及时“打预防针”。
3.2 质量标准当然,光检测还不够,得有标准!焊接件的质量标准就像是比赛的规则,谁都不能随便改。
国家和行业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确保每一个焊接件都能承受得住考验。
这些标准涵盖了焊缝的外观、强度、耐腐蚀性等等。
可以说,这些标准就像是一座座灯塔,指引着焊接师傅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4. 结语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工程机械焊接件的通用技术条件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安全与效率的大门。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里,焊接师傅们用他们的巧手和经验,为我们搭建起一座座坚固的“桥梁”。
焊接质量标准国标如下:
1. 表面无缺陷,咬边不超过0.1cm,余高大于0.5cm,没有超过焊缝尺寸的20%。
填充焊丝材质与焊件相同,焊缝金属抗拉能力与母材相同,接头强度达到母材的85%以上。
2. 焊缝表面平整,无气孔,飞溅少。
焊缝成型良好,焊脚尺寸符合规定。
二级焊缝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危害性缺陷。
3. 焊接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如发现有上述缺陷时,应彻底铲除缺陷处焊肉,视缺陷性质采用补焊、重修焊、铲除后重新焊接等方法修补,以保证焊缝质量。
4. 施焊焊口不得低于设备本体或其热影响区所能达到的最低抗腐蚀或其它损伤性要求。
碳钢焊缝严禁打火检验,以及层状撕裂。
无损检测必须保证设备本体的最小厚度以及整件的有效容积,不可伤及设备结构。
焊接质量标准国标要求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和材料,确保焊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
同时,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咬边、余高、填充焊丝的材质、焊缝成型等。
只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才能保证焊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以获得更多信息。
结构件焊接通用工艺规范1 定位焊通用操作规范 1.1 焊缝区的修磨焊装前须将焊缝区及距焊缝边缘10mm ~20mm 范围内焊接结构表面上的铁锈、油、油漆、尘土等污物除净,露出金属光泽,并须去除潮湿。
1.2 零件要求全部零件须检验合格后,方可定位焊。
1.3 工件间相互位置偏移量定位焊焊接零件时,两个焊件的相互位置偏移量应满足下述要求。
1.3.1 钢板对接当板厚≤6mm 时,t <1mm ; 当板厚>6mm 时,t <2mm 。
1.3.2 型钢对接2。
型材外轮廓的最大值≤180,t < 1mm ;型材外轮廓的最大值>180~360,t <1.5mm ; 型材外轮廓的最大值>360~630,t < 2mm 。
型钢对接错边1.3.3 工字梁与箱型梁定位焊工字梁与箱型梁定位焊偏移量见表4。
表1 工字梁与箱型梁定位焊偏移量表2 其他接头的定位焊偏移量要求1.3.6 角焊缝装配不良对于接触承压的焊缝应按照表7中要求执行。
表3 接触承压的角焊缝装配间隙要求1.4 定位焊焊缝要求1.4.1 定位焊时不得在焊缝区以外引弧,定位焊填充材料选用ER50-6焊丝或与构件正式焊接要求一致的填充材料。
1.4.2 定位焊的预热要求:定位焊预热温度与正式焊接时一致。
要求预热的结构件,未预热的定位焊缝应用角磨机等工具彻底清理干净,不得熔入焊缝。
当选用ER50-6焊丝,并且与构件正式焊接要求不一致时,同样应将定位焊缝用角磨机等工具彻底清理干净,不得熔入焊缝。
1.4.3 定位焊缝长度及间距要求:当板厚≤4mm ,定位焊缝的长度为12mm ~20mm ,间距为图1.4.7 桁架臂坡口角度及根部间隙的特殊要求 1.4.7.1 钢管对接焊缝,钢管对接焊缝单侧坡口角度为30度,钝边高0~1毫米,根部间隙为2mm ~3mm 。
1.4.7.2 钢管相贯线焊缝钢管相贯线焊缝,作为臂架腹杆、直杆、斜杆的钢管一端的坡口尺寸为:a)管子壁厚< 6mm,不开坡口;b)管子壁厚≥ 6mm,均开45°坡口,不留钝边。
结构件焊接工艺1、钢构件焊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指导书应包括母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接头型式、组装要求及允许偏差、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预热(包括层间温度)、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和焊接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等主要内容。
2、施焊电源的网路电压波动值应在±5﹪范围以内,超过时应增设专用变电器或稳压装置。
3、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规定的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进行施焊。
4、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组合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料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引弧和引出的焊缝长度:埋弧焊应大于50mm;手弧焊及气体保护焊应大于20mm。
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5、角焊缝转角处宜连续绕角施焊。
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角焊缝端部不设引弧和引出板的连续焊缝,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弧坑应填满。
6、下雪或下雨时不得露天施焊。
构件焊接区表面潮湿或有冰雪应清除干净。
风速超过或等于8m/s(二氧化碳保护焊风速>2m/s)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7、定位焊工应有焊工合格证,定位焊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大于8mm;焊缝长度不宜小于25mm;定位焊应在焊道以内;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8、不得在焊道以外的母材表面引弧、熄弧。
在吊车梁、吊车桁架及设计上有特殊要求的其它重要受力构件承受拉应力的区域内,不得焊接临时支架、卡具及吊环等。
9、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并检查,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应清除后再施焊。
焊道层间接头应平缓过渡并错开。
10、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当超过两次时,应经过焊接技术负责人核准后,按返修工艺进行。
11、焊缝坡口和间隙超差时,不得采用填加金属块或焊条的方法处理。
机械工程中的焊接与连接规范要求焊接和连接技术在机械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汽车制造业还是其他重型机械制造行业,焊接和连接都被广泛使用。
为了确保焊接和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机械工程中焊接和连接的规范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一、焊接规范要求1. 焊接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焊接的材料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与基材相容性良好的焊接材料,并保证其材质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焊接设备的选择:焊接设备的选用应根据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的要求。
必须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根据不同的焊接需求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和功率。
3. 焊接操作规范:焊接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焊接电流、电压、时间、温度等参数的控制。
焊接前应对焊接面进行净化处理,并确保有良好的焊接环境。
4. 焊缝质量检验:焊缝质量检验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方法包括焊缝外观检验、无损检测、机械性能测试等。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焊接接头的断口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
二、连接规范要求1. 连接元件的选择:根据连接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条件,选择适合的连接元件。
常用的连接元件包括螺栓、螺母、销钉、铆钉等。
必须确保连接元件的材质和规格符合要求。
2. 连接方法的选择:不同的连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常见的连接方法包括紧固连接、可拆卸连接、焊接连接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连接方法,并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连接质量检验:连接质量的检验应包括连接的强度、紧固力、防脱落等方面。
必要时需要进行应力分析和疲劳寿命测试,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连接参数的控制:连接参数的控制是保证连接质量的关键。
包括螺纹尺寸、螺栓预紧力、铆钉拉伸力等参数的控制,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
三、质量管理和安全措施1. 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焊接和连接的质量,机械工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流程、质量审核和质量记录等方面。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通用焊接工艺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产品焊接的要求、常常利用焊接方式、工艺参数及查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钢结构产品的焊接件,其它产品的焊接件可参照执行。
2 标准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以下文件中的条款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9867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珍惜焊焊缝坡口的大体型式与尺寸GB/T3323 钢融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11345-88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式和探伤结果分级GB 50205-202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19804 焊接结构的一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JB/T9186二氧化碳气体珍惜焊工艺规程JB/T 3223 焊接材料质量治理规程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6046 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置方式JB/T 6061 焊缝磁粉查验方式和缺点磁痕的分级Q/XZ GY022 桥梁构件产品焊接工艺通用标准TB 10212 铁路钢桥制造标准3.要求焊接件的原材料(钢板、型钢、钢筋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珍惜气体等)进厂时,应经质检部门按有关标准查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利用。
焊接件材料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焊接材料的利用及治理应符合JB/T 3223的规定。
钢材在下料前的形状公差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不然应予矫正,使之达到要求。
矫正时,其伤痕深度:钢板应不大于,,型钢应不大于1mm。
焊接零件在下料后及焊装前的未注公差(一样公差)下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误差应符合TB 10212中的有关规定。
下料零件的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JB/T 5943中的有关规定。
焊前要求焊接前的零件应经查验合格后方可焊接。
焊接前应清除焊接区域的铁锈、氧化皮、油污、油漆等杂质,使焊接零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
灰尘、油、脂可用挥发性脱脂剂或无毒溶剂擦洗。
油漆和其它不溶于脱脂剂的材料可用三氯甲烷、碱性清洗剂或专用化合物清洗。
结构件企业生产标准1.定义具有一定形状结构,并能够承受载荷的作用的构件,称为结构件。
如,支架、框架、内部的骨架及支撑定位架等。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厂的结构件。
本标准为图纸技术、加工制造和检验标准的规范。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TQ 322-1989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GB/T19804-200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4. 焊接工艺4.1 焊工4.1.1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4.1.2 焊工必须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程,严禁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4.2 焊前准备4.2.1焊前焊工要熟悉图纸及其组焊要求。
4.2.2 焊接前应检查并确认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等处于良好状态。
4.2.3 焊接工作尽可能在室内进行,当工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雪条件下,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4.2.4 焊条、焊剂和药芯焊丝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干,烘干后存放在保温箱内随用随取。
低氢焊条在施焊前必须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350~400℃,时间1~2h。
一般在常温下超过4h后,必须重新烘干。
酸性焊条一般可不烘干,但焊接重要结构时经150~200℃烘干1~2h(E4303焊条150℃烘焙1~2小时)。
4.2.5焊接前,母材加工坡口推荐尺寸(见下表1)表1 母材加工坡口形式和尺寸4.3结构件焊接参数4.3.1手工电弧焊:4.3.1 CO2气体保护焊:4.4 焊接4.3.1受压元件的角焊缝的根部应保证焊透。
4.3.2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不允许超大电流焊接。
4.3.3 焊接零件应根据材料的厚度和焊接特性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保证焊接质量。
4.3.4多层焊时,前一层焊道表面必须进行清理,检查、修整,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修整清除后再焊。
焊接质量
WELDING QUALIT Y
适用组织范围,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LTD.
修订版内容
对于焊接焊缝宽度和返修焊缝处(包括焊坑处理),按各等级许可范围调整.
目录
1. 适用范围
2. 焊接质量区分
3. 焊接质量等级
4. 品质
5. 图纸标识
6. 检查/试验方法
7. 附件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volvo 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设计的焊接件的质量评价. 但是,有明确技术性标准的可以不以此为参考.
2. 焊接质量区分
焊接品的质量区分.
⑴焊接前质量:焊接工序中涉及到的尺寸质量.
⑵焊接后质量:分为强度质量和外观质量。
强度质量是为了确保可靠性和耐久性;外观质量是对商品价值有影响的质量项
目.
3. 3.焊接质量等级
4. 焊接质量要求和等级
注:手动焊接:手工亚弧焊
半自动:C02 / MAG 手动焊接
全自动:机械式,机器人焊接
强
度
质
量
焊角
长度
裂缝
外观品质
板厚t t<818v t v60t为0t<1818v tv60t%0
等1<6<t/30<20<2<t/40<15级2<9<t/20<30<4<t/30<20
3<18<t<60<6<t/20<30
焊角长度不能小于技术要求尺寸
根据角长大小确定下面的范围(-)角长许可
但是,(-)角长必须在全体焊接线的25%以内.
L :图纸标明角长单位:mm
a :(-)角长许可范围
4 v L <1
5 L > 15
(-)1 (-)2
1 ,
2 , 3级允许焊角长度大于技术要求规
定的尺寸。
出现焊角长度偏差时,参考表
1,2,3 级不许可.
根据表4.为保持并提高质,准备焊接缺陷的样品.
根据表4,考虑对强度质量的影响,决定未融合,咬边,
焊缝外观的等级.
表4.焊接部的外观质量
NO 项目说明(定义)备注未融合
咬边
焊缝
宽度
焊缝
不平整
熔透
过多
焊缝深度》0.3mm
基准长度10 0mm
上的焊缝宽度偏差
基准长度100mm
上的
焊缝高度最H大
没有
Wmax-Wmi
没有
0.3mm
焊接线总
长的5% 以
焊接线总长
的5%以内
小于10mm
的长度内允
0.3-0.5mm
Wmax-Wmi
0.3mm
焊接线总
长的1 0%
焊接线的1
0.5mm
不允许
0.7mm
(允许
7mm)
0.3-0. 不允许
Wmax-Wmi
收弧坑除外
熔渣
焊缝
直线度
敲打去除没有
焊接线总长焊接线总长人工焊接不
的10%以内的30%以内
基准长度100mm
焊缝弯
100
允许
H<3m
3mm<H<6
mm
1处/m
3mm<H<6
mm
2处/m
NO 项目定义2级3级备注
12 焊
缝
形
状
L'尸
C :加强
t:不足开口厚度
L:实际焊脚长
x:加固高度
项目L'矢 4 v L<8 v L <14 v L L '25
814<25
C最大值 1 . 5 2 . 0 3 . 0 4 . 0 4 . 0
T最大值 1 . 0 1 . 5 2 . 0 3 . 0 4 . 0
等级1,2单位:mm
实际焊角长度必
须大于技术要求规注:3级不做规定定的尺寸。
X W1.5 +
0.05y
发生未融合时,
参考4.1
x W.5+ 0.1y
发生未融合
时,参考4.
1
(-0.5)<X
<1. 5 + 0. 1 y
发生未融合
时,参考4.
1
如果影响到
外观质量,则
(-) X不允许
出现.这时,
要在图纸里
注释。
表5.角长偏差的判定
NO
图纸
标示
焊接结果等级要求判定相关依据
等角长
的
角长
偏差判
疋
合格
◎参考表3
角焊角长
T允许
◎参考表4
第14项
角长偏差
T允许
合格
◎参考表3 角
焊角
T允许
◎参考表4
第14项
角长偏差
T不允许
不等角长的角长偏差判疋不合
格
◎参考表3
角焊角长合格
不合
格
合格
T允许
◎参考表4
第1 4项
角长偏差
T不允许
◎参考表3
角焊角长T
允许◎参考表
4
第14项
角长偏差
T允许
◎参考表3
角焊角长
T允许
◎参考表4
第14项
角长偏差
T不允许
◎参考表3
角焊角长
T允许
◎参考表4
第14项角
长偏差
T允许
5. 图纸标识
*Note :部分等级的适用,由相关部门协议后决定.
6. 检查/试验方法
⑴焊接品的内部质量检查要依照KS B 0896 (强焊接部的超声波探伤试验方
法和试验结果的登记分类)
⑵需要做超声波测试时,依照KS B 0845 (钢板焊接件的超声波探伤测试方
法).
⑶焊接品的裂缝检查要依据以下规定:
⑷KS D 0213 (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测试方法),KS B 0816 (渗透探伤试验
方法和缺陷形态等级分类)
7. 附则
⑴本标准1985.11.07发布.
⑵本标准1992.10.011次修改.
⑶本标准1994.07.012次修改.
⑷本标准1999.07.203次修改.
(5)本标准2000.04.19修改后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