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全球GP发展形势
- 格式:pdf
- 大小:865.27 KB
- 文档页数:26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课题组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但与2006年相比,增速都有所放缓,食品、能源资源等大宗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继续攀高。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变数。
预计世界经济将继续延续增长的势头,但随着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美国经济减速不可避免,欧盟和日本经济也受波及,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发展中经济体总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经济将延续高速发展势头,但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险增加。
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世界经济维持较快增长,全球经济增长512%,这是自2002年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连续六年保持4%以上的高增长。
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会继续回落,风险因素明显增加。
主要影响因素:美国房市持续回落,次贷危机继续恶化,美国经济基本面已受到严重拖累;次贷问题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高油价冲击等。
I MF已将2008年全球增长的预测从418%下调至411%(见表1和表2)。
从主要经济体走势来看,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减速,美国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212%,为自2002表1 国际组织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预测机构2007年2008年I MF419411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317312OEC D217(30个成员国)213(30个成员国)亚洲开发银行ADB212(工业化国家)211(工业化国家)亚洲开发银行ADB611(亚太地区)517(亚太地区)亚洲开发银行ADB815(新兴东亚)810(新兴东亚) 注:工业化国家增长率是美国、欧盟、日本加权平均的加权平均增长率;亚太地区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国表2 主要经济体2008年增长情况(%)2007年2008年美国212211日本118115欧元区216119欧盟218212英国311119法国118118德国215119意大利118113世界317312 数据来源:英国C onsensus F orecasts2007年12月份根据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年增长116%以来的最低水平。
2007~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7~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一、前言二、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1. 2007年全球经济一般情况2. 2007年全球经济热点问题(1)美国次贷危机(2)中国经济发展(3)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4)全球政治风险3. 其他影响经济的因素三、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1. 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前景(1)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2. 2008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问题(1)典型案例:欧债危机(2)其他可能因素四、其余注意事项五、结论一、前言2007年起,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过去,许多国家的经济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回升和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再次进入动荡时期。
随后,2008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更加加剧了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总的来说,在这个时期,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普遍下滑。
因此,需要对这个时期的全球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二、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1. 2007年全球经济一般情况2007年的全球经济整体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速总体较低。
在发达国家中,有部分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然在增长中。
2007年的全球经济发展状况如下图所示:2. 2007年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在2007年,有不少经济热点问题。
其中以下几个问题影响最大:(1)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次贷危机只是起因,随后的金融危机更是冲击了全球经济。
(2)中国经济发展2007年,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崛起对于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它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3)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2007年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全球市场价格的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首页>>新闻追踪>>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春季)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及前景(07-2010年增长趋势)中国发展门户网 2009 年 07 月 02 日字号:大中小打印本文章写信给编辑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状况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上半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攀升,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各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世界经济仅增长3.2%,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增幅。
第四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前所未有地下降7.5%,陷入深度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到拖累,出口大幅下降,经济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
进入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工业产出和贸易萎缩的速度加快。
近期,美国经济恶化势头出现趋缓迹象,但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在下滑,各国经济刺激计划见效也尚需时日,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度下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3%,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下降3.8%,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将分别下降2.8%、4.2%和6.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仅增长1.6%。
表1 2007-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增长趋势单位:%注:2008年为估计值;2009年和2010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4月。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国际贸易是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最严重的领域之一。
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多数国家货物贸易出口急剧下跌。
如美国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7%,但11月和12月下降5.7%和11.4%;英国10月份出口增长3.9%,但11月和12月下跌14.6%和19.5%;德国10月至12月的出口则接连下跌5.9%、23.9%和15.0%,同期欧盟27国出口跌幅分别达到3.7%、22.2%和6.9%。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金融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不确定性。
本文将回顾过去几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回顾1.1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未能完全恢复,复苏缓慢。
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全球经济增长整体上仍然低迷。
经济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巨大挑战。
1.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大幅增长长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和关税壁垒日益增加。
特别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1.3 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过去几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占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位置。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经济增长快速,确立了新兴市场的地位。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4 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崛起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一些企业和国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
二、展望2.1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分化明显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虽然发达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2 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仍然存在虽然现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有所缓解,但贸易摩擦和关税措施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各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不均衡。
2.3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未来几年,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新动力。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风险及走势分析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一、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一)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贸易扩张势头收缩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调整阶段,增长步伐出现放缓趋势。
今年以来,在次贷危机进一步扩散、国际油价高企、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减缓。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收缩,世界贸易增长也相应放慢。
据世界贸易组织日前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只有4.5%。
(二)发送国家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新兴国家成新的“增长引擎”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分化走势。
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受到房地产衰退、高油价和金融震荡的压制,上半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弱甚至衰退的迹象。
与此同时。
东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幅增强,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成为当前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外,受益于高油价,俄罗斯和中东等资源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三)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今年上半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
一方面,国际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飙升,使全球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
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迫使各央行大量注入巨额流动性以缓解市场紧张局面,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了全球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由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受输入型、结构型、成本驱动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得到遏制,价格走势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都比较高。
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制定更为艰难。
(四)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金融震荡加剧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汇率调整进一步加深,国际金融体系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7月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回复1. 7月金融统计数据总体回顾7月份,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开始显现,许多国家的经济数据出现下滑。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贸易紧张局势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7月份,美国对中国的关税进一步升级,这反过来引发了中国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这种贸易战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对商品价格和市场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
世界各地的企业纷纷推迟或取消了投资计划,这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
3. 国内经济数据的下滑许多国家在7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活动有所下滑。
这可以看作是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所引发的不稳定性的结果。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数据的下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7月份中国的制造业活动比上月有所下降。
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制造业活动下滑,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放缓。
美国的经济数据也显示了一些下滑的趋势。
7月份,美国的制造业活动指数下降,这表明制造业增长放缓。
此外,美国的零售销售数据也出现了下滑,这表明消费者信心降低,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的拖累。
4.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全球金融市场也受到了来自贸易紧张局势的冲击。
股市的波动性增加,投资者的情绪变得更加焦虑不安。
7月份,全球股市普遍下跌,投资者纷纷撤离股市,寻找更为安全的投资港口。
此外,全球货币市场也受到了压力。
市场对货币贬值以及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感到担忧,这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
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5. 解读数据背后的可能原因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影响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以及投资。
不稳定的金融市场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
全球经济继续强劲增长全球经济继续强劲扩张,对2007年和2008年全球增长的预测均从发表2007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时的4.9%上调至5.2%。
然而,这一有利前景所面临的风险依然略微偏向下行。
这是《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系列的第一期。
该系列在发布春季和秋季完整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之间公布。
所有与最新预测内容有关的查询,请发电子邮件至weo@。
全球经济2007年上半年继续以充满活力的步伐扩张。
尽管美国的增长在第一季度减缓,但最近的指标显示经济在第二季度重拾增势。
大多数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继续强劲扩张。
在欧元区和日本,增长率仍然高于趋势值,并有令人欢迎的迹象表明国内需求在经济扩张中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新兴市场国家继续强劲增长。
虽然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但通货膨胀总体上仍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主要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剩余生产能力有限,石油价格再次回到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供应短缺和生物燃料的增加使用推动了食品价格上涨。
在这一背景下,目前预测2007年和2008年的全球增长率为5.2%(对这两年的预测均比2007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提高了0.3个百分点)(表1)。
预测的上调主要是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长预测大幅上调。
对于先进经济体,目前预计美国今年的增长率为2%(比2007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但预计今年内经济活动将重拾增势,并将于2008年中期大体恢复到潜在增长水平。
此外,还上调了对欧元区(特别是德国)和日本的增长预测。
与发布2007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时的情况一样,全球增长前景面临的总体风险依然略微偏向下行。
不过,工作人员对各项风险因素的评估有一些变化。
自2007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发布以来,在增长持续强劲的情况下,供给约束增强,通货膨胀风险增大,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可能更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2008年世界经济回顾与2009年展望[我的钢铁] 2008-11-26 15:05:34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增速已明显放缓。
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联合携手行动,救助金融市场危机,然而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
发达经济体今年已陷入全面衰退,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可能将进入3%左右的调整期。
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新的增长点。
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部分、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剧。
各国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美元走势疲软;国际油价急剧上涨、粮价飙升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
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衰退边缘,越南、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着高通胀的巨大压力。
IMF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7%,低于上年1.2个百分点,将成为过去四年来最低增速,世界贸易量增速将由2007年的8.7%放缓至7.4%。
一、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恶化并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为了挽救金融市场、重整世界经济,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
继宣布对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救助计划并出资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之后,美国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系列救市行动,救市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同时,欧洲各国救市的总注资额已接近了两万亿美元,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也纷纷采取了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对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担保,以及修改相关法规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和经济增长迅速滑坡,继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来首次联手降息50个基点之后,许多国家央行纷纷再度降息。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挑战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和恢复,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出危机的阴影,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特点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 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政府债务风险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
2.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虽然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些国家出现的持续增长趋势并没有停滞。
相反,它们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些国家表现出来的稳健和活力,得到了更多投资者和国际机构的关注。
3. 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正在发展壮大,推动着全球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例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全球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造成的低谷,但还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危机之后的几年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并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开始出现疲软迹象。
2. 贸易保护主义和摩擦加剧近年来,全球围绕着贸易、投资等问题出现了很多分歧和争议,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这种趋势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3.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市场一直处于极度波动的状态。
各种因素,如国际政治、货币政策、市场情绪等因素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的信心愈发动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一、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总体综述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尽管人们在2008年初普遍认为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会下降,但美国次债危机不断升级并快速向全球蔓延,使下半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超出了预期。
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全球金融市场严重动荡、全球市场信心遭到重创,许多欧美金融机构陷入困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严重衰退,各国政府密集采取了包括大规模注入流动性、降低利率、对金融机构和重要企业直接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一)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明显放缓,GDP增速远低于2008年初的预期IMF在2007年10月预测2008年世界实际GDP的增长为4.8%,在2008年10月则估计2008年全球GDP增长2.5%,并预测2009年的增长将降到1.2%。
2009年1月,IMF进一步调低预测,认为2009年的增长率只能达到0.5%。
联合国对2009年世界GDP增长率作出的基准估计是1.0%、悲观估计是-0.5%。
尽管大家的预测数值不同,但所持的悲观态度却是相似的。
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显着放缓。
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3.7%下降到2.5%,其中发达国家GDP增长率下降一半,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也大幅下降。
消费和投资增速在2008年也明显放缓。
发达经济体私人消费增长率由2007年的1.6%下降到0.7%,而投资在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发展中国家消费、投资也显着下降,从2007年的3.5%和3.8%下降到3.3%。
与2007年相比,全球工业产出显着下降。
2008年1月至11月,全球工业品产出与2007年同比下降幅度不断扩大。
2008年8月工业品产出开始出现负增长,11月环比下降达13.1%,工业产出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与此同时,货物出口也逐月下降,自9月开始出现负增长。
2007年至2008年前两个季度全球原材料、粮食及能源等价格持续上涨,高涨使得各国在2008年的前3季度的通胀压力较大。
E&E RSTS
E&E RSTS
把握全球趋势把握全球趋势,,保证国际品质
2007年限用物质执法总览E&E RSTS
美国消费产品召回
美国“全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 主管该类事务
美国产品召回统计美国产品召回统计((2007上半年
欧盟消费品安全快速报警系统
(RAPEX The 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Products)
欧盟RAPEX1~11月份统计结果
欧盟RAPEX1~11月份统计结果
后发先至——中国RoHS执法
稳步推行稳步推行------英国英国RoHS 执法
2006
英国RoHS 法规SI2006 No.1463
2006.05
RoHS 执法指南确定执法机构为NWML
回应了4000多个咨询
比利时的市场监察
取样
• 廉价商品 • 不同的品牌 • 体积和厚度适合XRF扫描的
从商店购买(或在商场现场扫描筛 选) 过程
• 采用便携式XRF进行现场筛选 • 选择关键产品和部件,通过经认可的实 验室对其进行确认性分析 • 文件审阅,并对获得的结果进行最终评 估
E&E RSTS
11
德国
个联邦州的环境机构负责执法, 由16个联邦州的环境机构负责执法,执法方式根据各州的 个联邦州的环境机构负责执法 财务状况和实验室设备而不同,有些州的执法自己进行, 财务状况和实验室设备而不同,有些州的执法自己进行, 有些委托第3方进行 有些州还在计划中。
方进行, 有些委托第 方进行,有些州还在计划中。
如在Hesse州,正在与SGS商讨,准备由 州 正在与 商讨, 如在 商讨 准备由SGS IF在法兰克 在法兰克 福机场进行货物进口检查。
福机场进行货物进口检查。
E&E
RSTS
1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环境和水资源部已 经邀请了环保组织、 经邀请了环保组织、各类的电子企业和 政府官员,参加于2007年12月7日召开 政府官员,参加于 年 月 日召开 的有关RoHS的圆桌会议,此次会议的 的圆桌会议, 的有关 的圆桌会议 目的是讨论报告《 目的是讨论报告《澳大利亚限用有害物 质的初期环境和经济评估》的内容, 质的初期环境和经济评估》的内容,及 制定澳大利亚将来实施的方法。
制定澳大利亚将来实施的方法。
报告的内容来自环保组织、 报告的内容来自环保组织、各类的电子 企业和协会的观点。
企业和协会的观点。
在我们的网站上由该份报告的链接。
在我们的网站上由该份报告的链接。
E&E
RSTS
13
全球化的限用物质要求
韩国RoHS 韩国 挪威PoHS 挪威 欧盟RoHS 欧盟 加州SB50 加州 中国RoHS 中国 日本J-Moss 日本
澳大利亚RoHS 澳大利亚 客户要求
E&E RSTS
14
2008年环保法规趋势 年环保法规趋势
E&E
RSTS
超级RoHS—挪威 挪威PoHS 超级 挪威
E&E RSTS
背景
Prohibition on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consumer products——PoHS 消费品中限用的有害物质 成为《挪威产品法典》 成为《挪威产品法典》中针对消费品的一章 2007年6月8日, 挪威通报 年 月 日 挪威通报WTO称其将限制消费品 称其将限制消费品 称其将限制 中的18种 中的 种物质 目的在于限制消费品对人类将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 废弃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负责机构为挪威污染控制署( 负责机构为挪威污染控制署(Norwegian Pollution Control Authority) ) 此法规将仅适用于挪威 此法规将仅适用于挪威 有可能成为电子电器产品进口欧洲的新 有可能成为电子电器产品进口欧洲的新RoHS标准 成为电子电器产品进口欧洲的新 标准
E&E RSTS
17
PoHS进程 进程
最后讨论日期
建议采纳日期
建议生效日期
2007.08.10
2007.12.15
2008.01.01
E&E
RSTS
18
PoHS 限制物质列表
禁止物质种类 溴化阻燃剂 氯化石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禁止物质 六溴环十二烷 四溴双酚A 四溴双酚 中链的氯化石蜡 铅和铅化合物 镉和其化合物 砷和其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 三丁基锡化合物 三苯基锡化合物 二甲苯麝香 麝香酮 全氟辛酸及盐类和脂类 DTDMAC 表面活性剂 DODMAC/DSDMAC DHTDMAC 双酚A 双酚 其他物质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五氯苯酚 三氯生 CAS 号 25637-99-4, 3194-55-6 79-94-7 85535-85-9 / / / / / 81-15-2 81-14-1 335-67-1,3825-26-1,335-95-5, 2395-008,335-93-3, 335-66-0,376-27-2, 3108-24-5 68783-78-8 107-64-2 61789-80-8 80-05-7 117-81-7 87-86-5 3380-34-5
E&E
限值(按重量百分比计) 限值(按重量百分比计) 0.1
更严 更多
1 0.1 0.01 0.01 0.01 在物品中 0.001 在物品中 0.001 0.05 0.05
芳香族化合物
氟化物
纺织品: 纺织品:0.005 其他涂层材料为: 其他涂层材料为:1 mg/m2
总共: 总共:0.1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0.005 生效日期三年后: 生效日期三年后:0.0025 0.1
RSTS
0.1
0.001
19
电子电气产品
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 EE产品到挪威,不需要考虑EU RoHS? 产品到挪威,不需要考虑 产品到挪威 ? 做测试外, 、 除Pb、Cd做测试外,Hg、Cr(VI)、PBB、PBDE不需要测 、 做测试外 、 、 不需要测 试?
挪威是欧洲经济区的成员之一 与其他成员国有共同合作 2005年1月转换成国家法规 年 月转换成国家法规
• 《挪威产品法典》第3节 挪威产品法典》 节
2006年7月1日生效 年 月 日生效
E&E RSTS
20
厂商Lenovo
E&E RSTS
REACH 没有数据就没有市场
责任1
•准备充分的物质信息准备充分的物质信息((MSDS )
责任2
•鼓励何帮助原材料供应商准备相应的物质注册
EuP产品生态设计与能效
温室气体盘查
国际品质需要更大兼容性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SGS RoHS Website : /rohs
E&E R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