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五上语文古诗词三首
(正文开始:)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元代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一诗。
诗中通过对大自然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进取精神的赞叹与讴歌。
全诗以描绘壮丽的自
然景色为主线,展现了山河壮丽景色以及人们追求进取的决心。
作者
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表现山河的壮丽景色,同时通过“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作者对不断进取的向往。
2.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杜甫创作的《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歌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诗人在安静的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眠,只能抬头望着明
亮的月亮,沉思着远离家乡的辛酸苦楚。
3.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春晓》一首。
诗人以描绘春天的早晨为表现手法,展示了春天醒来的生机勃勃与美好情景。
诗中表现了春天独特的气息和鲜活的景色,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鲜活的景象。
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来表达春天的醒来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文章结束)。
5.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全诗大意:《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清平乐·村居》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豆地锄草在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摘下的莲蓬。
词句注释:《牧童》⑴弄:逗弄。
⑵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⑴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⑵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⑶棹:船桨。
⑷怪生:怪不得。
⑸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清平乐·村居》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 ):老公公、老婆婆。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古诗词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ɡyúshùhépàn zhànɡpenɡ
二、多音字组词。
bó()jiān()hái()zhònɡ()
泊间还重
pō()jiàn()hái()chónɡ()
zhònɡ()ɡēnɡ()
行更
chónɡ()ɡènɡ()
三、比一比,再组词。
州()洛()榆()帐()畔()洲()落()愉()账()伴()
四、给带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京口瓜洲一水间.()
A、空隙
B、隔开,不连接
2、春风又绿.江南岸()
A、绿色
B、使……变绿
3、复恐匆匆说不尽.()
A、完
B、达到极端
4、故园
..无此声()
A、故乡
B、朋友的园子
五、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诗句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相关内容用线连一连。
《泊船瓜洲》纳兰性德唐肃杀的秋风
《秋思》王安石宋北方的风雪
《长相思》张籍清满目的春色
七、按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
1、《泊船瓜洲》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强烈抒发作者__________之情;读到这个“绿”字,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一个怎样的画面?请把它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诗人思念家乡,心头有千言万语,但是总担心自己在信中会遗漏什么,那么诗人为什么会这种担心呢?请你根据上下文想象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相思》中的词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的“梦”字值得品味,疲惫不堪的将士们会在作怎样的梦呢?请你根据上下文想象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注意写清楚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