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版九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31.00 KB
- 文档页数:14
2023年部编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总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上册化学的总复提供一个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 物质的分类
- 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
- 混合物与纯物质的区别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
第二章: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
-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 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命名
第三章:常见金属元素及化合物
- 常见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 金属元素的氧化与还原
- 常见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特性
第四章: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 非金属元素的氧化与还原
- 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特性
第五章: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溶液-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概念
- 离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和电解过程
第六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原子量、分子量和摩尔的关系
第七章:溶液和酸碱中的离子反应-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 溶质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度
- 酸、碱和盐的概念与性质
-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八章:氧气和酸性物质的性质
-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 酸性物质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 酸和金属、碱金属的反应特点
第九章: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 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 常见气体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归纳提纲,供复习使用。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专题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及配平章节复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应用;2、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3、掌握常考题型的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度组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2)通过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难点: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多媒体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借助西沃白板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交流讨论等活动实行自主、合作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新知。
设计思路:本节课侧重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实战演练、科学训练、提升学生对中考题型的解题水平。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梳理和解题水平的培养,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先理解后使用,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实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教师的指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1)如何理解“参加”两字的含义。
如:上图反应专题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及配平章节复习一、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写、配、标、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一、整个流程安排紧凑,并且紧扣教学目标。
二、本节课侧重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实战演练、科学训练、提升学生对中考题型的解题水平。
同时,让学生先理解后使用,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整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讲解习题时,速度过快,使学生不能充分吃透习题。
自然界的水1. 水资源概况:(1)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多,绝绝大部分是海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
(2)水危机指资源短缺,地球上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
(3)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 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1)水体污染的来源:污染, 污染, 污染。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上: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农业生产中,的不合理使用。
生活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
3. 节约用水: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知识点二: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物,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里含有很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物。
2.用水不方便的地区能够用来净化水,它是通过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来水中的杂质,使杂质出来。
3. 过滤是一种分离和的一种操作,是物理方法。
(1)过滤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图中操作的错误之处(2)过滤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贴:二低:三靠:(3)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4. 除去水中异味色素的操作是,常用的物质是,属于变化。
5.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投药消毒是变化。
消毒后的水属于物。
6. 沉淀、吸附、过滤、杀菌消毒,蒸馏是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其中净化水的水准最高的是,蒸馏后得到的水属于物。
7. 硬水和软水:(1)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是,不含或较少含钙镁化合物的水是。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3)软化硬水的方法:生活中常通过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2)实验现象:接通电源后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说明是。
与负极相连的气体能够,产生火焰,听到爆鸣声,说明是。
(3)结论:水是由和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水的化学性质:写出有水参加的化学方程式:(1);(2);(3);。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篇一】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篇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要掌握的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金属元素、化合物2.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3.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4.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5.化学式:原子式和分子式6.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二、基础化学概念1.元素周期表:周期性定律、周期表的分类和七个周期重要元素的特性2.物质量的测量:质量、摩尔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和分析称量3.化学中的能量:热能和化学能,能量转化和守恒4.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影响因素和速率公式5.离子物质的导电性:离子的形成和离子溶液的导电性6.溶液的电导率:溶解度和电离度的概念三、常见化学反应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的还原反应和金属的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2.酸碱反应:酸的性质和酸碱中的离子反应3.盐类的制备和性质: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和金属氧化反应制备盐类4.气体之间的反应:气体的溶解、气体的比容与摩尔体积、气体的燃烧和气体的吸收与析出四、溶胶、凝胶和胶体1.溶胶、凝胶和胶体的概念和区别2.溶液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3.溶液中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和溶质种类4.溶解度曲线: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和难溶盐的离子反应五、氧气和酸中氧气1.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性质和加热氧气的结果2.燃烧和氧化: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和燃烧与氧化的关系3.酸中氧气:酸中氧气的测试、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关系、氧化酸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六、硫的化学与应用1.硫的性质:硫的性质和硫与氧反应形成的氧化物2.硫的化合物:硫酸、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等的性质和应用3.硫的环境问题: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七、大气和水的变化1.大气变化:大气的组成、大气压和大气的运动2.大气污染及防治:大气的污染物和常见的大气污染3.水的性质:水的性质和水的循环4.水的污染及防治:水的污染形式和常见的水污染物八、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和金属元素的性质2.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3.金属与非金属的共存和离子反应: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的反应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4.金属材料的利用与维护: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的利用和金属的防腐蚀总结:以上就是北京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污染物和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2)熟练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4)进一步加深对混合物、纯净物、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等概念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网络的整理,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展示氧气知识网络,培养合作、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点拨、激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空气、氧气与我们生存、生活、生产戚戚相关,形成热爱化学的情感。
(2)通过对氧气知识网络总结、表达,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
(3)逐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规律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难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准备学案,课件。
学生准备:第二单元知识的复习。
四、教学过程它们形式不同,原理相同,结论相同。
师:空气中各成份含量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空气受到污染会使它发生改变。
空气的污染物有哪些?师:出示投影,学生完成。
互相订正。
A B C D E 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⑴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用集氧气可用置如何改装?六 、板书设计 (一)物质 ——氧气(二)概念1、物质的分类:2、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3、催化剂决定制法工业上实验室中空气组成 污染纯净物混合物。
实验中的压强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中一些情境,知道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2. 通过对教材以及常见实验装置中的压强问题的归纳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过程:一、引起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因素:吹气球:气体的体积变化注射器:气体的量(摩尔数)变化夏日的车胎容易炸裂:温度变化根据由克拉伯龙方程(PV=nRT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体积、气体的量相关。
温度越高、体积小、气体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当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体积发生变化时,气体压强改变。
二、利用压强差实行气密性检查课本P22实验步骤:先将导管的一段浸入水中,后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若此时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看到导管中有水倒吸,形成一段水柱。
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套发生装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一端用弹簧夹夹住,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 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提炼:1、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 或用水封等方法,让装置只剩一个出口。
2、采用加热、压水等方法实行检查。
3、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右图如何检查气密性?常见的检查方法:先将止水夹夹住乳胶管一端,后将干燥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水不能进入干燥管中,且干燥管内液面低于烧杯中的液面,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右图如何检查气密性?三、利用压强差解释教材中的现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课本P27)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会看到什么现象?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集气瓶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课本P45) 红磷实验结束,先移去酒精灯会怎么样?水槽中的水会倒吸进热试管中,使之炸裂。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课本P111)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防止石灰水倒吸进热试管,使之炸裂。
规律提炼:1.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装置内压强发生了变化……2.气体或者液体会朝哪个方向运动?液体或者气体向压强小的地方运动。
第八章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
2.熟练掌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3.熟练掌握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
4.掌握相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
【重点】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难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2.多功能瓶的使用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用具:课件、实验仪器【复习过程】一、导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小视频,导入本课的主题---气体的制取复习课二、复习内容1.制取气体的药品及反应原理(书写对应的反应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氢气:。
让学生到白板书写,全班一起校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教师提出问题: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生共同评价,强化记忆。
2.实验装置的选择(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发生装置能够选:;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常用生装置能够选:;③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发生装置能够选: .让学生到白板上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
思考并讨论用此装置作为氧气发生装置需要的药品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提问:怎样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学生回答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并且自己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思考并讨论用此装置作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需要的注意事项。
根据制取气体需要的药品和条件选择对应的发生装置,总结出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学生动手组装仪器更能加深记忆,同时利用多媒体能够节省时间,提升课堂复习效率。
【装置对比】A B C D学生比较讨论,说出各发生装置的优点。
强化练习,加深印象,掌握牢固。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A B C①收集氧气能够用装置:;②收集二氧化碳能够用装置:;③收集氢气能够用装置: .通过度析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所选择的收集装置的依据,让学生总结出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什么?2.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3.的方法药品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并验满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教学过程:考点三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考点四气体的干燥。
考点五多功能瓶的使用一.复习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反应的原理二.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基本类型:a.固体反应物(加热) --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考点点拨注意事项: (1)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4)导管稍露出橡皮塞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常温型, 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多孔塑料隔板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三.气体的检验1.氧气的检验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2.二氧化碳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熄灭四.气体的干燥1.干燥剂的选择,浓H2SO4 生石灰CaO NaOH固体2. 干燥剂的选择方法(重点讲解)五. 多功能瓶的使用图表 1 图表 21. 排水法收集气体(图1). b进a出2. 洗气或干燥(图2). a进b出六. 练习讲解(1)C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收集某气体采用D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使用,最好选择C装置收集,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的(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发生装置是,在加试剂之前应检查装置的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 装置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_____7(填“>”或“<”或“=”),因为独山第二中学2019年6月5日。
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形成规律性理解。
2.在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多种气体的检验顺序。
3.在掌握常见气体的净化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多种气体的除杂顺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学会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对常见气体的检验、净化方法的复习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重要气体的制取、检验及净化。
教学难点 : 多种气体的检验顺序、多种气体的除杂顺序。
教学过程:活动一 大家一起来回忆【问题1】:请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
单孔塞⑨单孔塞玻璃片⑥⑦⑧⑨⑩⑩1、确定 和 ;2、确定 ;3、确定 ;4、确定 。
活动二 练一练、想一想【问题1】:草酸(H 2C 2O 4) 固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 H 2C 2O 4=====CO 2↑+CO ↑+H 2O ,若用该反,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收集装置应选 (填字母)。
用该方法制取的一氧化碳中混有 浓硫酸浓硫酸 GH E F B C D【问题3】:已知实验室常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气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准确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 。
【总结二】:制取纯净、干燥的气体,选择装置的思路【讨论】1. 常见气体除去方法?2.气体干燥剂有哪些?这些干燥剂常用来干燥什么气体?活动三 探究新问题【讨论】1、如何检验一氧化碳?2、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含一氧化碳?和上面方法一样吗?【问题4】:水煤气含有CO 、H 2、CO 2等气体,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 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 。
【总结三】:检验气体的思路1、 ;2、 。
溶液 澄清石灰水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