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57
第二章第一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是会计信息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确定会计要素的存在并对其进行计量的过程。
本文将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会计要素的计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确定会计要素的存在。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五大要素。
1.资产的确认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具有潜在贡献的资源。
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存在性和可量性。
存在性是指该资源确实存在并可以由企业支配,而可量性是指该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货币计量方法进行计量。
2.负债的确认负债是企业对外部债权人或他人承担的其中一种现实或潜在的义务,预计将导致企业流出经济利益。
负债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存在性和可量性。
存在性是指企业存在对外部债权人或他人的其中一种实际或潜在的义务,而可量性是指该义务的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货币计量方法进行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净值的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是通过计算资产减去负债来确定。
当资产减去负债的结果为正时,即为所有者权益。
4.收入的确认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流入的经济利益可以被企业可靠地认定,企业无偿地或有偿地接受了这种经济利益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5.费用的确认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流出的经济利益可以被企业可靠地认定,企业无偿地或有偿地失去了这种经济利益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是指对确认的会计要素进行数值计量的过程。
计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是会计信息量化的过程。
1.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原则上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以企业取得或形成资产、负债时的交换金额作为计量基础。
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
《会计基础》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在我们学习会计的旅程中,第二章的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就像是基石,为我们构建起理解和处理复杂财务事务的基础框架。
首先,咱们来聊聊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其实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就好像把一个大仓库里的东西按照不同的类别整理摆放一样。
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类。
资产,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比如说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等。
想象一下,一家工厂里的机器设备,能帮助企业生产出产品并赚钱,这就是资产。
负债呢,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像企业向银行借的贷款、欠供应商的货款,这些都是负债。
所有者权益,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可以理解为企业真正属于所有者的那部分价值。
接着说说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比如企业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费用呢,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比如员工的工资、水电费、广告费等。
最后是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收入费用,如果收入大于费用,那就是盈利;反之就是亏损。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就像是一个天平,始终保持着平衡。
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是这些资源的来源。
当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时,就会产生收入和费用,从而引出了另一个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这两个等式还可以结合起来,形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无论怎么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会计基础第二章笔记-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会计账户一、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化。
2、会计要素的分类: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要素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
注: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分为5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3、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一年内可以变现的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一年内偿还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企业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又称股东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4、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要素: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收入的来源: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的使用权收入2)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分类:营业成本:即产品或劳务的耗费,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又分为管理费用(企业筹建和管理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销售过程发生的)、财务费用(理财费用,包过利息、手续费等)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 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指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经营成果: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购买+生产+建造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第二,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融资租赁的设备应确认为企业资产。
融资租赁的设备应确定为企业资产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注意: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第三,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拥有:所有权控制:控制权2.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资产的分类长期待摊费用注意: 1.正常营业周期:一般小于 1 年,也存在长于 1 年的情况。
2.商誉不是无形资产。
3.交易性金融资产: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或基金等。
4.应收票据:商业汇票,5.存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
注意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区别。
6.关于租赁:融资租入和经营租出的设备是企业资产,融资租出和经营租入的设备不是企业资产(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与特征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一、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要素——特定日期(或特定时点)——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动态要素——会计期间——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
2、资产: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流动资产:一年内变现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
注意:按照新准则规定: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属于不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3、负债: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业务。
注意:谈判中的事项不是负债,计划中的经济业务也不是负债。
例如:公司预计官司败诉后将赔偿对方100万,这不是现时义务,故不是负债。
负债清偿方式:实物资产清偿,劳务清偿,部分资产部分劳务清偿,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
4、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又称净资产。
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特征:是一种剩余权益: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5、资本公积核算内容:股本或资本溢价注:按照新准则,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要记入营业外收入!不记入资本公积。
6、利得和损失:都是在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日常活动的资金流入流出分别是收入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或减少,与投入资本或利润分配无关的。
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利润)的损失:营业外支出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7、收入:日常活动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和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日常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会导致: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两者兼有(费用会导致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或两者兼有)8、费用:日常活动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