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肇庆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8
全年新增就业105336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47196人,农村培训转移就业43162人,大学生就业14978人。
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2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是2.39%。
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税收收入76.54亿元,增长16.7%,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3.39%。
但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消费需求与工业生产增长动力依然偏弱,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979公顷,比上年减少0.6%。
其中,稻谷面积166549公顷,减少0.6%;玉米面积9983公顷,增长3.2%;薯类面积20913公顷,减少2.4%;糖蔗面积540公顷,减少22.4%;油料种植面积25354公顷,增长0.1% ;蔬菜种植面积76240公顷,增长4.8%。
全年粮食产量112.27万吨,比上年减少2.5%。
其中,稻谷产量97.63万吨,减少2.6%;玉米产量4.69万吨,增长4.3%;薯类产量8.74万吨,下降4.5%;糖蔗产量3.93万吨,下降20.4%;油料产量7.15万吨,增长0.6%;烟叶产量0.38万吨,增长9.4%;蔬菜产量223.99万吨,增长4.7%;水果产量130.65万吨,增长9.9%;茶叶产量0.53万吨,增长0.8%。
全年肉类总产量42.31万吨,比上年减少1.2%。
其中,猪肉产量30.81万吨,增长0.9%;牛肉产量0.54万吨,增长5.8%;羊肉产量0.14万吨,下降1.5%;禽肉产量10.82万吨,下降7.0%。
年末生猪存栏242.86万头,增长1.4%;生猪出栏413.51万头,增长0.7%。
禽蛋产量2.55万吨,增长2.9%。
牛奶产量0.93万吨,增长4.1%。
全年水产品产量37.88万吨,比上年增长0.5%。
肇庆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近年来,肇庆市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划肇庆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对肇庆市的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肇庆市的分析和研究,确定肇庆市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建议,为肇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3 研究内容本次可行性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肇庆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肇庆市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3)肇庆市发展的可行性分析;(4)肇庆市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建议。
1.4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肇庆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评估肇庆市的发展可行性。
第二章肇庆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1 经济基础肇庆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肇庆市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同时也在发展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
2.2 经济发展水平肇庆市的经济总量居于广东省中下游水平,但经济增速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
其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肇庆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2.3 经济结构目前,肇庆市的经济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肇庆市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竞争力。
第三章肇庆市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3.1 机遇随着广东省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肇庆市在区位优势方面逐渐凸显。
受惠于广东省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肇庆市有望获得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遇。
同时,肇庆市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编制01 关于 我们公司简介 核心团队组织结构 企业荣誉 02项目简介行业前景 竞争对手 需求分析 核心优势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出,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布局、定位及产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前 言Introduction目录CONTENTS 第一章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第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及产业布局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项目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与前景 目 录 CONTENTS第五章附录PART1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大湾区与全球四大湾区对比大湾区与国内四大城市群对比大湾区与环杭州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城组成的城市群,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标志着区域建设步入全面实施阶段,未来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概况面积与人口据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总面积达56362.14平方公里。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总常住人口已达6957万,其中粤九城占比达88.5%、中国香港占比10.7%、中国澳门占比0.9%。
分城市看,2017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与中国香港人口数均超过500万,其中广深人数步入千万大关。
肇庆城市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中共肇庆市委政策研究室导言一般而言,城市经济是相对农村经济而言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各经济部门的总和。
就城市经济的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城市内部的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市政事业等经济部门。
从城市经济的空间地域范围或板块来看,一般包括城区经济(核心层)、郊区经济(外围层)和市辖的郊县(市)经济(边沿层)。
城市经济并不完全排斥农业活动,但一般不列入城市经济的讨论范畴。
发展良好的城市经济具体特征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0)把城市看作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可见城市对于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城市经济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城市经济是市场经济,资源配臵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城市经济是人本经济,城市经济比较重视人的因素,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发展城市经济往往十分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包括价值取向、市容市貌、主要的传统风俗、建筑风格等;城市经济是开放经济,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城市经济是品牌经济,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城市是总部经济的集聚区;城市经济是辐射经济,城市一般都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又要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能够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可以说,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的集中体现。
综合来看,肇庆城市居于基础地位的区位交通、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实力和文化实力等则竞争力较弱。
肇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良好,提高产业实力和文化实力是肇庆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
第一章发展现状第一节基本情况2003年以来的五年间,肇庆市将城市作为最重要的产品来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积极营造城市最佳的投资环境、最宜人的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旅游环境,以城市的品牌效应吸引投资、旅游和消费,有效增强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带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肇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模板第一部分:研究背景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地区,是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肇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肇庆市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环保压力增大等。
因此,需要对肇庆市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措施。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对肇庆市潜在发展领域的探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肇庆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肇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对肇庆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1. 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肇庆市的GDP逐年增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环保压力增大。
2. 肇庆市发展的潜在领域分析:肇庆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
3. 可行性建议:建议肇庆市转变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通过对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为肇庆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助于肇庆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部分:研究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肇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交通改善等问题,提出更具体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肇庆市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前 言Introduction图片图片01 02 03 04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全球四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目录CONTENTS05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0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01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Array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时间线国家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粤港澳三地围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展开积极探索。
2008年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联系密切。
自回归以来,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共同互补发展。
粤港澳三地编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粤港澳应合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粤澳两地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携手建设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9年 2011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年江门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前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涵盖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可成长为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媲美的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
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
而产业园区集聚着众多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园区经济对经济发展贡献明显,是江门经济发展的引擎。
目前,全市园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园区定位清晰,产业各有侧重。
2018上半年江门产业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3.17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增加值29.91亿元,同比增长15%。
目录1产业园区概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1.1 基本定义1.2 园区类型1.3 园区特点1.4 园区功能1.5 发展条件2.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2.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2.3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2.5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2.4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2.6 大湾区产业园竞争格局目录2江门市产业园区发展现状4.1 发展历程4.2 园区综述4.3 产业园架构图4.4 主要经济指标4.8 园区发展规划4.5 园区发展现状4.6 5+1产业平台4.7 园区重点产业江门市产业园发展环境3.1 江门总览3.2 区位优势3.3 经济条件3.4 人口基础3.5 居民收入3.6 工业发展3.7 投资环境3.8 招商引资目录36.1 园区存在问题分析6.2 园区发展趋势预测6园区问题分析及趋势预测江门市重点产业园区分析55.1 江门国家高新区5.2 江门滨江新城5.3 新会银洲湖5.4 台山工业新城5.5 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5.6 鹤山工业城5.7 恩平工业园第一部分产业园区概述基本定义根据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对产业园区可做出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
完善机制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肇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完善机制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肇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调研报告近年来,肇庆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和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积极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对肇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解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近期市统计局工业交通科对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园区基本建设情况目前,我市经省级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有5个,其中:工业园区2个,分别是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广东肇庆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3个,分别是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
5个园区总体规划面积共12370公顷,已开发面积共3980公顷,园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均实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土地平整)。
2008年,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广东省承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首批示范性工业园区,并获5亿元扶持资金。
该园规划建设面积为2250公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功能拓展迅速,双转移成绩斐然。
(二)园区入园企业生产情况入园企业不断增加。
截止2008年,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纳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4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1%。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9家;小型企业123家。
企业生产贡献突出。
2008年,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0.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5%;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27.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
其中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49亿元,增长42.7%,占全部园区增加值的71.5%。
重工业成为园区的中坚力量。
2008年,园区完成重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36.6%,对园区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72.1%,拉动园区工业增长25.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占园区增加值的比重为71.5%。
肇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北部,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工商业基地。
近年来,肇庆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升肇庆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对肇庆市的一个新项目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可行性和潜在效益。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提供高质量的工业用地和配套服务,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推动肇庆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园区总规划面积约为2000亩,计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
该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10亿元。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肇庆市空缺高质量工业用地的情况较为严重。
现有的工业园区面积有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企业用地需求。
而肇庆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企业,对高质量工业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在市场需求的支持下,该项目有望取得良好的发展。
2. 技术可行性分析本项目计划引入先进的工业园区规划和设计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
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园区将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各项配套服务的集中管理。
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将提高园区的效率和竞争力,增加项目的可行性。
3. 经济效益分析根据初步预测,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为肇庆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首先,项目建设阶段将吸纳一大批劳动力,提高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园区建成后,将吸引大量的企业投资和落户,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
最后,园区将成为肇庆市的新名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品牌效应和经济增长。
4. 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空气质量和水资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项目将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绿化等,确保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程度。
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肇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重要枢纽。
目前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不够清晰,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深入研究肇庆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优势,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肇庆在大湾区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肇庆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战略指导。
【2000字】1.2 研究意义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融入大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
通过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肇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利,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促进城市间的人文交流与融合。
不同地区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共享与互通,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吸引力。
融入大湾区还能带动肇庆的城市建设与交通体系的改善,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的动力。
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肇庆如何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快、更稳定的经济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肇庆在大湾区中的定位、优势和路径探讨,旨在为肇庆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通过这次研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目标和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为大湾区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研究目的还在于启发更多城市加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推动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这次研究,可以为肇庆融入大湾区提供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广东省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针对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概况 (1)第二节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表2: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4)表6: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肇庆高要区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肇庆高要区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一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今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等业态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湾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近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需求。
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完善的工业体系。
而香港和澳门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和服务业中心,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三地间的合作互补性强,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
首先是交通互联互通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发达,包括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打通了区内交通瓶颈,实现了区域交通的便捷和高效。
其次是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大大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再者是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环境优越,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协调、共享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政府应该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创新能力。
未来大湾区应该聚焦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再者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大湾区需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特别是科研人才和技术工程师,从而支持大湾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19肇庆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研究
报告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东珠三角九市重点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增资扩产及转型升级项目、珠三角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拥有较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加工贸易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拟投资建设的工业项目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粤九城之一,肇庆市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并逐步完善,数据显示,2018年肇庆市新开发及盘活工业园区用地10.3平方公里,新建成及盘活改造通用厂房181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孵化器面积91万平方米。
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74个,计划投资总额363亿元。
高要、广宁、封开产业转移集聚地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为了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市产业园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肇庆市产业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从七个方面介绍当前我国产业园概况、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现状、肇庆产业园开发环境分析、肇庆产业园发展现状分析、肇庆重点产业园区分析、肇庆产业园产业发展趋势和肇庆产业园的四大发展趋势。
以下是报告详情:
PART1:产业园概况
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设立和建设情况,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产业园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工业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和实施工业化的有效载体,包括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