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窗饰效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6.38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基金窗饰行为思考一问题的提出窗饰行为最早由Haugen、Lakonishok和Ritter提出,用于解释证券市场上存在的日历效应[1-2]。
根据Carhart的定义,窗饰行为就是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时期末实行一系列手段修饰其管理的基金投资组合、粉饰自己的投资业绩,从而到达欺骗投资者、谋取更多利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对窗饰行为的商量可以为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外很多实证商量说明,基金这种行为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是普遍存在的[3]。
Miller认为,机构为了美化账面上的投资业绩,会在会计年度结算前出售当年表现较差的股票并买进当年表现较好的股票来窗饰其所持有的投资组合[4]。
Laknoishok等人觉察一些养老基金管理人会在投资组合中增加近期表现不错的股票,抛出那些业绩不佳的股票,以便在期末业绩评价时给出资人一个有能力把握大势的印象,表现出明显的窗饰行为[5]。
Sias和Starks觉察机构持仓的股票在年底最终4天有相对较好的回报,而在年初开头4天回报相对较差,而且机构对股票较大比例的持有量与年末最终4天的较好收益相关联[6]。
Zweig觉察股票型基金年末异象,并给出解释:1985-1995年,股票型基金在年末最终一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53个基点,而在接下来年初第一个交易日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37个基点;其中,小盘股基金变动更大,最终一天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103个基点,而第二天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60个基点;同时认为基金经理基于提高他们的基金业绩回报操纵了年末股价,从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7]。
Chevalier和Ellison检查了成长型股票基金和成长及收入型股票基金的投资组合,觉察他们在年末转向高质量、低风险的股票[8]。
Maxwell认为机构投资者的窗饰行为是导致一月效应的一个缘由[9]。
Musto对货币基金的窗饰行为进行了检验,觉察在披露投资组合日期之前货币基金持有的国债比例超常地高,而在披露之后所持国债比例超常地低,货币基金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投资组合比实际更安全[10]。
《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已成为我国基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收益潜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对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进行有效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基金投资已成为我国投资者的重要选择之一。
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以其灵活的投资策略和较高的收益潜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差异,基金的业绩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对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五年来的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大基金公司的官方网站、证监会官网和财经媒体等。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
四、实证研究1. 业绩评价指标本文采用收益率、波动率、夏普比率等指标对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
其中,收益率是衡量基金投资回报的重要指标,波动率反映了基金的风险水平,夏普比率则综合考虑了收益和风险,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
2. 实证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基金的业绩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收益率方面,高收益的基金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在波动率方面,一些基金的波动率较低,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投资策略。
在夏普比率方面,一些基金在保证较低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的收益。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基金的业绩与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市场环境、投资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基金管理人往往能够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投资策略,实现更好的业绩。
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常见的证券投资工具,拥有广泛的投资领域和大量的投资管理人员。
然而,不同的基金投资家的投资风格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基金的业绩表现不同。
因此,对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不同投资风格对基金表现的影响,提高基金的投资效果和投资管理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内容将包括:1. 进行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相关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
2. 通过收集整理来自基金公司的开放式基金投资组合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基金投资风格与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基金经理在制定投资策略方面的影响。
4. 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基金组合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对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提出对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合理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2. 为基金投资管理者提供有关基金投资风格与业绩表现的信息和分析,帮助其制定更科学的投资策略。
3. 促进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和投资市场的健康稳定,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四、研究计划和安排1. 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一个月)在该阶段,我们将收集和综述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数据资料,以确定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2. 数据收集和整理(两个月)在该阶段,我们将利用公开的数据资源和基金公司提供的数据,去获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基金投资组合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研究(三个月)在该阶段,我们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以验证研究假设,并探究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与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
4. 结果解析和报告撰写(一个月)在该阶段,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书写出完整的清晰易懂的报告,以便为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摘要】我国在1997年引入开放式基金这一机构投资者,期望改变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促进股市稳定。
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开放式基金行业迅速发展,本文利用马尔科夫转换GARCH模型分析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对我国股市的波动性的影响。
【关键词】波动性开放式股票型基金马尔科夫转化GARCH一、引言1997年11月证监会推出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期引入开放式基金这一机构投资者,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改善我国证券投资市场波动性较剧烈的情况,促进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否促进了我国股市的稳定,降低了股市的波动性呢?在理论研究领域,波动性是资产定价理论、期权期货理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等前沿领域的核心。
在Engle提出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即ARCH模型,极大地推动了波动性研究的发展,随后Bollerslev基于ARCH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方差模型,即GARCH模型,由于GARCH模型的伪持续性问题,将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和GARCH模型将结合,提出了马尔科夫转换GARCH 模型。
二、模型介绍Markov Regime-Switching GARCH Models (MRS-GARCH)状态转换模型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参数随着不同的状态改变的概率,在马尔科夫过程中,用S t来表示状态变量。
假设概率代表S t有t-1时刻的i状态到t 时刻的j状态的概率,即状态转换概率矩阵可表示为:为了简化,这里仅考虑存在两个状态。
那么在处于状态S t的无条件概率表示为。
MRS-GARCH模型的最一般形式可表示为:其中,f(.)表示一种假定的条件概率分布,可以是正态分布,t分布或者GED 分布,θ (i) t表示表征该分布在第i状态下的参数向量,是后验概率,ζ t-1 表示在t-1时刻的信息集,即σ体现了t-1期所有的变量影响。
MRS-GARCH包含四个因素,即条件均值,条件方差,状态过程和条件分布。
《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基金行业飞速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数量与规模持续增长,投资者对此类基金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
对于基金的业绩评价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市场监督的重要部分。
因此,本篇论文以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业绩评价研究,为投资者及市场提供更为清晰的参考信息。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投资者对投资理财的重视,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已成为我国基金市场的主流产品。
其业绩评价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到基金公司的声誉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来自各大基金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及业绩报告。
四、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指标选择原则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我们遵循了全面性、可操作性、客观性等原则,并结合基金的特点和投资者的需求,选择了包括收益率、风险调整后收益、基金经理能力、基金规模等在内的指标。
(二)具体指标介绍1. 收益率:包括累计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等;2. 风险调整后收益:如夏普比率、特雷诺指数等;3. 基金经理能力:如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投资决策的一致性等;4. 基金规模:基金资产总值等。
五、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一)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根据分析数据,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整体上表现良好,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后收益均处于行业前列。
但不同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等因素有关。
(二)模型分析结果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我们发现风险调整后收益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基金的业绩表现。
同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规模等因素对基金的业绩也有显著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研究表明,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整体上表现良好,但不同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异较大。
《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成为了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
其基金种类多样、数量众多,使得其成为众多投资者选择的热点。
然而,基金的业绩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基金的业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其业绩评价对于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投资者而言,准确评价基金的业绩可以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其次,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业绩评价是衡量其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最后,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对基金业绩的评价可以为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因此,对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了近五年来市场上较为活跃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为各大基金公司公布的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
在评价基金业绩时,主要采用了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指标。
同时,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基金的业绩,还考虑了基金的投资策略、管理团队、市场环境等因素。
四、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1. 收益率分析通过对各基金的收益率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基金之间的收益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某些基金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基金。
这表明,基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策略对基金的收益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风险调整后收益分析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基金的业绩,本研究还采用了夏普比率等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
结果表明,部分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了较高的收益。
这表明这些基金在管理过程中,不仅关注收益,还注重风险的控制。
3. 最大回撤分析最大回撤是衡量基金在一段时间内最大跌幅的指标。
通过对各基金的最大回撤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基金之间的最大回撤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各基金在市场波动时的风险控制能力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