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广州城区现存古树名木现状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36.27 KB
- 文档页数:3
广州市城区古树后续资源调查与保护建议作者:冯毅敏孙龙华李智琦毕可可来源:《广东园林》2016年第04期摘要: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进行绿地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古树后续资源有5 437株,分属30科、59属、81种(变种、品种等),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荔湾、白云等老城区。
大部分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状况良好,但亦存在诸如生存空间不足、树体衰弱、病虫蚁害增多、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建议,以保障古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州市城区;古树后续资源;调查;保护古树,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史,记录着环境的变迁,是人类研究环境变化和历史变迁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广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树遍布全城,犹如一张张活的城市名片,向世人展现着城市的魅力与风韵。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80~100年的树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广州市分6批对古树进行了普查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树保护法规和流程。
并已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对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然而广州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树木的生存。
因此,对广州市的古树后续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及保护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概况2011~2014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开展城市绿地信息普查项目,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地毯式踏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已有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城市绿地图文一体的电子档案,并采用全站仪和CORS对每一棵树木实现了精确定位,为广州市“数字绿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方法2.1现场调查对树木进行实地调查,采用CORS和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详细采集并记录植物种类、科属、经纬度、胸径、冠幅、树高、生长状况、立地环境、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照片等信息。
2.2数据分析根据有关条例,以胸径≥80 cm为标准。
剔除六批古树名录中已经被定为古树的树木。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古树名木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通过复查,可以补充和完善普查数据,确保古树名木档案数据正确完整,全面准确掌握全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动态,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任务1、对所有掌握基本情况的古树名木逐一进行现场复检,核对原始测量数据,利用GPS进行精确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2、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对历次普查中缺失的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法本次审查以20xx年人口普查结果为基础,采用数据查询、内部人员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以乡镇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的具体技术要求见《古树名木普查复检操作规程》。
需要对所有掌握基本情况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调查,核对原始调查数据,利用GPS进行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
普查过程中,按照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完成调查中缺失的古树名木,利用GPS进行定位,并拍摄数码照片。
四、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全区共有古树名木42株,正常生长的有42株,均为古树。
其中榕树4种、蚕豆1种、灰树花1种、楤木2种、木棉2种、朴树1种、仁棉6种、大枣1种、榕树10种、樟树8种、xx4种共13个树种。
一级古树4株,二级古树9株,三级古树29株。
这些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是农村的社会公亩,自觉受到群众保护,没有发现砍伐古树名木的现象。
在20xx年34株古树名木的基础上,调查了8株。
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和旅游价值。
建议上级部门抽出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和保护。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2一、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一)树种与分布经过这次调查,全区登记古树名木共计19株,一级保护树种5株、二级保护树种7株、三级保护树种7株。
试析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现状及保护摘要:古树名木是我国极为宝贵的资源,也是科学家们研究自然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基于此,笔者展开了以下概述,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保护对策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不但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景资源,并且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
较之古建筑、古文物等有形遗产,这些记忆更为脆弱和不可再生,稍有不慎,就会带给我们不可挽回之痛。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压力巨大的今天,古树名木在保护生态环境、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古树名木为例,概括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1 古树名木整体情况1.1 树种及数量从广州市海珠区调查的37株古树名木可以看出,有9个树种,其中细叶榕20株、菩提榕3株、樟树4株、鹰爪1株、苹婆1株、秋枫2株、木棉2株、大叶榕3株、斜叶榕1株。
图1 海珠区古树名木树种情况1.2古树名木生长情况由于广州市海珠区古树保护工作较落实,不少古树都建有树池、花基、疏松土壤、种植立地植被、填补树洞、作支撑和引气根等保护措施。
立地环境也有所改善,立地环境好的古树有25株,立地环境一般的有4株,立地环境不佳的古树有8株。
从长势上来看,目前长势普遍较好。
其中长势良好的古树有16株,占43.24%;长势一般的有19株,占51.35%;长势差的只有2株,占5.41%。
2 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2.1 古树名木自身因素古树几百年的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有限,容易出现树干空洞、枝叶萎缩等缺肥症状。
并且随着树龄增长,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降解,光合作用能力相对降低,呼吸效率提高,树木长势明显衰退。
同时,古树旁任意堆放垃圾导致古树生境土壤次生性盐碱化,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古树吸收养分,导致古树生长困难。
广州市古树群保护现状调查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古树群调查,总结了广州市古树群资源特点、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古树群;保护现状;广州;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S731.2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大面积成片生长的古树被划定为“古树群”。
【1】古树是大自然经过漫长历史变迁后留给人类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科研、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保护好现有的古树就是保存了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史书、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个优良的种质基因库,也是保护了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
这对研究本地区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物种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惠及子孙的工作。
随着广州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了解古树群的保护现状及其生长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是摆在古树管理和保护部门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广州市古树群资源情况1.1古树群数量及分布情况根据广州市第一至第五批古树名木调查以及2008年开始的广州市“青山绿地工程”之大树名木调查结果,截至2011年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现有古树名木11484株,这些古树或单独生长或形成大小不一的自然群落。
据统计广州市现有古树群共54个,群内古树共计4633株。
从各区分布情况来看,除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三个中心城区外,其他各区(市)均有古树群分布。
其中萝岗区古树群最为集中,且古树多以成群分布。
各区(市)古树群分布见表1。
1.2古树群树种情况从古树群树种情况来看,广州古树群无疑凸显了典型的岭南特色――荔枝文化。
在现有54个古树群中,有39个为荔枝Litchichinensis群(指群内古树树种均为荔枝,下同),占广州古树群72.22%。
调查发现,在萝岗区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树木,村前屋后、院子、路边、山岗。
这些果树胸径在40cm以上且成群分布,表明当地居民有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树的悠久历史。
其他树种的古树群共有15个,其中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群有9个,乌榄Canarium trandenum群3个,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群、白锥Castanopsis fabri群、荷木Schima superba群各1个。
古树名木调查报告古树名木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古树名木是指具有历史价值、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的老树,其树龄通常超过百年甚至几百年。
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文化遗产和生态景观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古树名木调查,并编写了本报告。
二、调查目的1. 确定本地区古树名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评估古树名木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3. 提出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 桌面调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本地区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和历史背景。
2. 实地调查:我们先后走访了本地区的山林、公园和庄园等地,寻找并调查古树名木。
四、调查结果1. 古树名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桌面调查和实地调查,我们共确认了本地区的古树名木有30棵,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其中包括公园、庄园、村庄和山林等。
2. 古树名木的生态和文化价值经过对古树名木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生态和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古树名木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繁殖和食物供应场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古树名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情感,是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保护和利用建议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名木的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保护区:将古树名木所在地设置为保护区,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保持其自然状态和生态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利用古树名木的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旅游观赏等活动,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结论本次古树名木调查发现了本地区珍贵的古树资源,这些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本地区古树名木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广州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叶广荣;何世庆;陈莹;胡彦辉;吴渭湛【摘要】古树名木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纪念意义。
根据对广州市10区2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树龄鉴定,从地域、树种、树龄等方面阐述广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概括广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广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re widely represented as an historic symbol in the city, which is meaningful in history, culture and commemoration. A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spreading all over the Guangzhou city, and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species and tree a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ages of the protection on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ere also explicated an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 well.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the feasi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Guangzhou.【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古树名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对策;广州【作者】叶广荣;何世庆;陈莹;胡彦辉;吴渭湛【作者单位】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古树名木见证着城市的悠久历史,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广州木棉古树生长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作者:叶广荣吴渭湛何世庆吴泽珊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年第03期摘 要:通过对广州市木棉古树进行实地调查,详细记录其生长状况及影响因子,分析木棉古树生长衰老、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木棉古树生长状况保护对策古树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名木已成为地方的“绿色名片”。
古树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气象和古园林史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古树却不能像古建筑那样用砖瓦漆料复制或修复如旧,也正因为如此,古树更具有突出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更需要关注和保护。
木棉作为广州市“市花”,种植历史悠久,当地人称为红棉花。
因其花红似火,比喻英雄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树又被誉称为“英雄树”、“英雄花” [1]。
木棉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和历史文化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木棉古树,历经百年沧桑,承载着一代代“老广人”的记忆。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木棉古树受到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活动破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在走向衰老、死亡。
为了全面掌握广州木棉古树的生长状况,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广州木棉古树生长现状及限制因子调查,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用于指导广州木棉古树的保护工作。
1 调查区域与调查方法1.1 调查区域广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热量充足,孕育和保存了种类丰富的古树名木。
为摸清广州市木棉古树的生长状况,2011年4月至11月,对广州市10区2市管辖范围内的木棉古树进行调查、GPS定位和拍照,包括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越秀区、黄浦区、番禺区、萝岗区、南沙区、花都区及从化市和增城市。
1.2 调查方法参照全国绿委办2001年9月26日发布的《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采用实地逐株调查,测量基本属性、GPS定位、拍照等,填写《广州市木棉古树生长状况调查表》,室内进行汇总。
关于古树名木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关于古树名木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摘要:古树名木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绿化和美化环境的重任,是一个地区形象的重要体现。
但是通过查询各类资料以及上网搜寻以后,研究发现,古树名木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
有关部门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力度不够和不重视是古树名木数量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我们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以及上网浏览有关问题等方法,意在揭示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改进方案,提高古树名木的存活率。
1.实地调查:主要以各小组成员到各自家乡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以及保护措施等,并加以整理和归纳研究。
2.问卷调查:我们在一条繁忙的街上发放了30份问卷调查表,其中有80%是老年人,20%是年轻人。
老年人因为经历的事情多,对古木的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识,因此我们把调查的主体针对了老年人,老年人也对古树的事情比较热心。
当他们听到移植古木的成活率在60%---80%时,都不赞同移植古木。
更重要的是98%的人们都认为古树应该呆在原先生长的地方,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力度。
3.专门采访:这次活动移植古木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一名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当我们向他询问相关访问内容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我们讲述了一颗普通的大树要想成为古树的艰难历程。
当我们问及他对城市绿化工作的看法时,他立即从电脑文件夹中拿出了许多照片。
照片中都是在城市不同地段拍摄的已死亡的古树。
他认为古树应就地保护。
下一站,我们去了城市街道管理处。
当我们向他们说及我们以及调查的结果时,他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无奈。
他们说道,千岛湖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移植古木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保证会精心呵护古木,提高成活率,尽量保证让小树在城市成长。
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访问,我们调查小组做出了以下几点分析(一)移树之风频繁,屡禁不止当今全国各大城市均在迅猛发展,各大城市都在加大对古树进城力度,改善城市的形象,环境的好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又一因素,造成了各大古树的锐减。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根据广东古树名木普查的结果,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古树名木数量:广东省内共普查到古树名木XXX处。
2. 古树名木种类:在普查过程中,发现广东省内栽培或自然生长的古树名木主要包括柏树、香樟树、银杏树、榕树等。
3. 古树名木分布区域:古树名木分布在广东省各地,其中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密集。
4. 古树名木特点:这些古树名木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高大挺拔的树冠,漫长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价值。
它们是广东省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观赏、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5.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有部分古树名木已被列为广东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并得到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保护。
然而,仍存在部分古树名木因人为开发、环境污染等原因面临破坏的风险,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6. 古树名木保护建议:建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立法和政策制定,增加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投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监测和管理,并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对广东古树名木的普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古树名木的分布
和保护状况,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实验六广州城区现存古树名木现状的调查一、目的要求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认识做好养护管理的意义,调查广州市现存古树名木的数量和生长状况。
二、材料工具测高器、卡尺、皮尺、卷尺等三、方法步骤1、实地调查:抽样调查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及其周边,沙面等地的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生长势、生长地点及其环境、观赏及研究价值、养护措施等。
2、广州古树名木资料的搜集有关古树的数量及分布,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及养护措施,有关古树名木的诗、画、图片、神话传说等。
3、资料的整理与分级,提出有益的养护措施。
1实地调查:中山纪念堂绿化人员发现园内360岁高龄的木棉王(这棵木棉王是广州市至今保存最好、最老的一棵木棉树)受到“天牛”的侵害———在掉下来的枯枝中发现了3条“天牛”幼虫。
据悉,“天牛”属于植食性昆虫,幼虫啃食树木纤维,如不及时防治将危害古树。
因此,市政部门委托市园林科研所的专家研究了灭治方案,利用高臂修枝车对被“天牛”伤害的树干打药,杀灭了“天牛”,同时修剪枯枝、封堵树洞,防止白蚁等常见害虫的侵蚀。
须状气生根发达的榕树,自然情况下气根入土缓慢,减缓了根系吸收养料的速度,对树木的生长发育不利。
为此,园内古树均为细叶榕的中山纪念堂的工作人员想出一个好办法———榕树气根人工导引法,即用空心大竹筒,分劈成节,包裹住垂于空中的气根,竹筒内施放腐殖土和花泥的混合物,并通过对树体进行喷雾和灌水、施肥,促进气根的生长,“大约两年后,须根即可沿着竹筒伸入地面,这时解开竹筒,可见须状气根已十分健壮。
竹筒般粗壮的须状气根不仅有利于根系更好地吸收养料,而且对树体本身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此外,,2004年投入7万元在孙中山手植树马尾松附近,加设避雷针,预防手植树及周围树木免受雷击。
下一步,园方还将采用吊灯、黑光灯、打针等防治方法,预防马尾松线虫病发生2广州古树名木概况为了保护好古树,广州市1985年颁布了《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古树受保护的地位,并在同年就颁令保护了第一批古树209株,以后又分别于1995年、1999年颁令保护了第二、三批古树139、254株,一共602株。
实验六广州城区现存古树名木现状的调查
一、目的要求
了解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认识做好养护管理的意义,调查广州市现存古
树名木的数量和生长状况。
二、材料工具
测高器、卡尺、皮尺、卷尺等
三、方法步骤
1、实地调查:抽样调查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及其周边,沙面等地的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生长势、生长地点及其环境、观赏及研究价值、养护措施等。
2、广州古树名木资料的搜集有关古树的数量及分布,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及养护措施,有关古树名木的诗、画、图片、神话传说等。
3、资料的整理与分级,提出有益的养护措施。
1实地调查:
中山纪念堂绿化人员发现园内360岁高龄的木棉王(这棵木棉王是广州市至今保存最好、最老的一棵木棉树)受到“天牛”的侵害———在掉下来的枯枝中发现了3条“天牛”幼虫。
据悉,“天牛”属于植食性昆虫,幼虫啃食树木纤维,如不及时防治将危害古树。
因此,市政部门委托市园林科研所的专家研究了灭治方案,利用高臂修枝车对被“天牛”伤害的树干打药,杀灭了“天牛”,同时修剪枯枝、封堵树洞,防止白蚁等常见害虫的侵蚀。
须状气生根发达的榕树,自然情况下气根入土缓慢,减缓了根系吸收养料的速度,对树木的生长发育不利。
为此,园内古树均为细叶榕的中山纪念堂的工作人员想出一个好办法———榕树气根人工导引法,即用空心大竹筒,分劈成节,包裹住垂于空中的气根,竹筒内施放腐殖土和花泥的混合物,并通过对树体进行喷雾和灌水、施肥,促进气根的生长,“大约两年后,须根即可沿着竹筒伸入地面,这时解开竹筒,可见须状气根已十分健壮。
竹筒般粗壮的须状气根不仅有利于根系更好地吸收养料,而且对树体本身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
此外,,2004年投入7万元在孙中山手植树马尾松附近,加设避雷针,预防手植树及周围树木免受雷击。
下一步,园方还将采用吊灯、黑光灯、打针等防治方法,预防马尾松线虫病发生
2广州古树名木概况
为了保护好古树,广州市1985年颁布了《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古树受保护的地位,并在同年就颁令保护了第一批古树209株,以后又分别于1995年、1999年颁令保护了第二、三批古树139、254株,一共602株。
2003年第四批保护的315株古树名木,包括了市属八区(番禺、花都区除外)百年以上的古树以及有纪念意义、稀有、珍贵的树木,其中100年至199年树龄的有277株,200年至299年树龄的有19株,超过300年树龄的有10株,各种名木9株。
2007年第五批古树调查新增268株。
五次调查古树共达1000多株。
在颁令保护的同时,又加强了对古树基础工作的研究,并采取一系列复壮、补
洞、白蚁防治等技术措施,这对保护好古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古树已届高龄,生长转入了缓慢、衰老阶段,其寿命除了受遗传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
广州市已列入保护的古树每年都有3~5株死亡,1985年至今死亡的古树已达58株,而未列入保护古树的生死情况则无记载。
据统计,已公布的三批名单中以荔湾区、黄埔区最多,分别达到184株、156株,越秀区为104株,而白云区和天河区的名木古树较少也比较分散。
从实际保护的角度上讲,越秀区保护得最好。
3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一般养护与管理
a.支撑、加固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或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用他物支撑。
b.树干伤口的治疗。
由于古树已到生长衰退年龄,对发生的各种伤害恢复能力减弱,更应注意及时处理。
对于枝干上因病、虫、冻、日灼或修剪等造成的伤口,首先应当用锋利的刀刮净削平四周,使皮层边缘呈弧形,然后用药剂(2%~5%硫酸铜溶液,0.1%的升汞溶液,石硫合剂原液等)消毒。
修剪造成的伤口,应将伤口削平然后涂以保护剂,选用的保护剂要求容易涂抹,黏着性好,受热不融化,不透雨水,不腐蚀树体组织,同时又有防腐消毒的作用,如铅油、接蜡等均可。
大量应用时也可用黏土和鲜牛粪加少量石硫合剂的混合物作为涂抹剂,如用激素涂剂对伤口的愈合更有利,用含有0.01%~0.1%的α-萘乙酸膏涂在伤口表面,可促进伤口愈合。
由于雷击使枝干受伤的树木,应将烧伤部位锯除并涂保护剂。
c.修补树洞大树,尤其是古树名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长久不愈合,长期外露的木质部受雨水浸渍,逐渐腐烂,形成树洞,严重时树干内部中空,树皮破裂,一般称为“破肚子”,
d.设避雷针。
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曾遭过雷击,严重影响树势,有的在雷击后因未采取补救措施甚至很快死亡。
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
如果遭受雷击,应立即将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e.灌水、松土、施肥。
春、夏干旱季节灌水防旱,秋、冬季浇水防冻,灌水后应松土,一方面保墒,同时也增加通透性。
古树的施肥方法,一般在树冠投影部分开沟(深0.3m、宽0.7m、长2m或深0.7m、宽1m、长2m),沟内施腐殖土加稀粪,或施化肥,有的还可在沟内施马蹄掌或麻酱渣(油粕饼)等,增加土壤的肥力,但施用肥料必须谨慎,绝不能造成古树生长过旺,特别是原来树势衰弱的树木,如果在短时间内生长过盛会加重根系的负担,树冠与树干及根系的平衡失调,后果适得其反。
f.树体喷水由于城市空气浮尘污染,古树的树体截留灰尘极多,影响观赏效果和光合作用,。
此项措施费工费水,只在重点区采用。
g.整形修剪以少整枝、少短截,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
必要时也要适当整剪,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促进更新、复壮。
h.防治病虫害古树衰老,容易招虫致病,加速死亡。
i.设围栏、堆土、筑台对于处于广场、铺装、游人容易接近地方的古树,要设围栏对古树进行保护。
围栏一般要距树干3~4m,或在树冠的投影范围之外,在人
流密度大,树木根系延伸较长者,围栏外的地面要作透气铺装处理;在古树干基堆土或筑台可起保护作用,也有防涝效果,砌台比堆土收效尤佳,应在台边留孔排水,切忌围拦造成根部积水。
j.立标志、设宣传栏安装标志,标明树种、树龄、等级、编号,明确养护管理负责单位。
设立宣传栏,既需就地介绍古树名木的重大意义与现况,又需集中宣传教育,发动群众保护古树名木。
四.小结
百年以上的古树以及有纪念意义、稀有、珍贵的树木已届高龄,生长转入了缓慢、衰老阶段,其寿命除了受遗传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
古树名木有重大意义,且刻不容缓,其治理,即需要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同时又要引导群众爱护古木名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