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 格式:pdf
  • 大小:227.46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松职〔2014〕74号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关于印发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学院各部门:

为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现将《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关于印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2014年11月14日

1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为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课程建设要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分层次地进行。通过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二章 课程建设的目标

第三条 课程等级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四个级别。课程建设实行院系二级管理: “合格课程”和“优秀课程”由系(部)负责管理;“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由学院负责管理。

第四条 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都纳入课程建设体系要求,每门课程均应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每位专职教师(新入职青年教师除外)均应负责1-4门的课程建设。

第五条 经过3年的建设,力争使全院90%的课程达到“合格课程”标准,70%以上的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并在此期间- 2 -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批院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向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冲击,把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章 课程建设的内容及评价标准 第六条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标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标准明确,体现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课程结构体系完整,重点难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教学措施得当。

(二)教学团队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一支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课程教学团队。以“双师结构”目标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改善师资结构,使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的特点、专业要求和学情,选用教育部优秀高职教材或者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内容新颖、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采用产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广泛使用

- 3 -

现代教学手段,全面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四)实践教学建设

结合课程特点,建立健全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重视综合性、创新性实训课程;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质量

按照学院课程建设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评价。学生考核成绩合格率、优秀率高,基本呈正态分布。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学生参加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并获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将各类成果用于教学中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

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站内容丰富,提供课程标准、授课教案与习题、实践教学(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建设资源,能供学生较为方便地自主学习。

第七条 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详见《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第四章 课程建设的实施

第八条 所有课程的建设均要求逐级申报、专项审核,建设等级依次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

第九条 “合格课程”和“优秀课程”评级工作主要由课程归- 4 -

口的系(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评级工作主要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实施单位组织评审专家按照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进行评审,对达到标准的课程给予相应等级课程称号。

第十条 课程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查自建,全面实施“合格课程”建设。

(一)在课程建设启动初期,各系(部)要落实每位专职教师(新入职青年教师除外)对所负责的课程(新开课程除外)按照“合格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自查自建,并填写《合格课程申报表》,由系(部)自行组织课程评审,经评审通过的“合格课程”,由系(部)建立课程档案并报教务处核准备案;

(二)对未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相关系(部)要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两年内可以重新申报“合格课程”。第二次评审仍未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学院将给予通报,必要时调整其课程组成员;

(三)新开课程原则上在开课2年内必须申报“合格课程”。

第二阶段:持续建设,不断升级。

对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各系(部)应按照更高级别课程建设评价标准持续推进课程建设,逐步建成“优秀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

第三阶段:重点建设,重点突破。

对院级“精品课程”,学院将给予专项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

- 5 -

鼓励课程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今后凡有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将优先从院级“精品课程”中遴选,没有院级建设基础的原则上不予考虑。

第十一条 对“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学院将实施动态管理,促进课程建设健康发展。课程负责人每年需向学院申请评估,如评估达标,则保持原课程等级称号,如评估不达标或不申请评估,学院将对该课程做出降级处理,并取消经费支持。

第十二条 学院课程建设评级(或评估)工作原则每年进行一次,课程等级称号有效期一般为三年。对三年以上未能晋级的课程,教务处将以抽查方式对课程现状进行评估,提出整改意见或对该课程做出降级处理。

第十三条 各等级课程申报(或评估)应该提交下列材料: (一)各等级课程申报表(或评估表);

(二)课程建设指标对应的支撑材料;

(三)其他佐证材料。

第五章 课程建设的管理

第十四条 课程建设工作在分管院领导的领导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论证、评议及遴选工作。

第十五条 系(部)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本系(部)课程建设的规划与实施。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建设的直接承担者,要根据课程建设评价标准,负责本课程的全面建设。

第十六条 课程建设列入各教学单位和学院的教学工作计划,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