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沐浴养生
- 格式:ppt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36
沐浴养生知识人的皮肤上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出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若不及时清除,就会有害于人体健康。
因此,要讲究沐浴卫生,通过沐浴,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调节体温、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效果。
冬天全身暴露受寒冷的侵袭,夏天则汗流浃背,很容易污染身体,所以要经常沐浴。
但是,在不同的季节里,人们的沐浴有不同的重点。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皮肤及皮下脂肪皆易变得干燥,甚至出现裂纹。
加之北风刺骨,寒气逼人,人们常感到周身发紧,此时中药沐浴能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中药沐浴剂种类很多,常用有:(1)杏仁浴:将苦杏仁15克打碎,加白矾3克,放入净水500毫升中,煮沸15分钟后,去渣取汁,浴身。
(2)桂枝浴:桂枝15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去渣取汁,浴身。
(3)桃花浴:桃花(干品) 3克(鲜品10克),加水500毫升,煎数沸后取汁,浴身。
(4)茉莉花浴:茉莉花6克(鲜品10克),用开水浸泡15分钟后取汁,浴身。
(5)芦荟浴:将芦荟鲜叶揉碎,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再煮5分钟,取汁浴身。
(6)红花浴:红花6克(鲜品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取汁,浴身。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桂枝、杏仁、桃花、茉莉花、芦荟、红花等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润肤养颜功效。
此外,用中药沐浴还可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使皮肤恢复正常的色泽和光滑。
老年人冬季若能坚持用中药沐浴或药汁沐浴,可预防皮肤瘙痒症的发生。
中药沐浴方便易行,但需选用适当的药物和注意药液温度。
如果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白藓皮、地肤子等药物沐浴,由于这些药物有杀虫止痒作用,对皮肤瘙痒症均有一定疗效。
但需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有可能烫伤皮肤。
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醋或酸性洗涤剂可增加药液的治疗作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妇和饭前饭后1小时内,禁止做全身浸泡式药浴;空腹及饭后2小时内也不宜进行全身药浴;女性在月经期间应避免做全身药浴;对橡胶过敏者应避免使用含橡胶类的中药液;贴有创口化脓或脚癣等病变部位不宜泡药浴。
沐浴养生知识沐浴养生:自然的疗愈之旅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沐浴不仅是一种日常清洁的行为,更是一种融合了自然与智慧的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沐”与“浴”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与向往,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如清澈的水流、温暖的日光、清新的空气以及蕴含生命力的泥沙与中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沐浴养生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沐浴养生的精髓,尤其是“沐浴养生,爽身祛病”的深层含义与实践方法。
一、沐浴养生的多维诠释沐浴养生,简而言之,是利用自然界的物理介质进行身体清洁与保养,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它不仅包括基本的洗发与洗澡,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医学理论。
古代中医理论认为,通过不同方式的沐浴,可以调节人体内外环境,促进气血流通,驱散体内湿寒,平衡阴阳,使人心神宁静,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也证实,沐浴能有效提升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抗多种疾病。
二、沐浴养生,爽身祛病的深远意义“”“沐浴养生,爽身祛病”这一理念,源自于古代人们对身体保健的深刻理解。
东汉时期,《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等典籍中,就详细描述了沐浴对于身心健康的多重益处,如清除污垢、消除疾病、提升气质等。
这一理念强调了沐浴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清洁,更是一种内在的净化与调养,通过沐浴的过程,人们可以排除体内毒素,缓解身体疲劳,预防并改善多种疾病。
三、沐浴养生的实践方法1. 自然元素的应用●清水沐浴: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通过纯净的水流洗去体表污垢,保持皮肤清爽。
●日光浴: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骨骼健康,同时阳光照射能带来心情愉悦。
●森林浴:在树木茂盛的森林中漫步或静坐,呼吸新鲜空气,吸收植物释放的负离子,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压力。
2. 中药浴疗法●药浴:根据不同体质与需求,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菖蒲、檀香、薄荷等)熬制汤液,用于泡浴。
中药的有效成分能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治疗作用,如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祛除湿气等。
●香料浴:使用天然香料(如檀香粉、大豆粉等)进行洗浴,不仅能清洁身体,还能散发出令人愉悦的香气,放松身心。
沐浴养生法沐浴养生法-日光浴人是大自然中微小的一分子,除了要摄取必要的食物、水分、氧气等以供肌体营养之外,更应置身于大自然中,采阳光雨露、天地之灵气,以强壮身体。
时刻清洗我们肌体上的尘埃;清洗五脏六腑的废气,清除体内的疲劳,驱除躲藏于我们肉体之中的病魔,因此就要进行沐浴,沐浴的方法种类比较多,现就比较简单的介绍以下几点:日光浴的方法日光浴四季均可进行,但每天选择时间应因地区和季节有所不同。
一般地说,选择气温在18—20CC时较为理想。
最好在室外开阔处进行,时间不宜过久,可由开始的10分钟逐步增加至1—2小时为度。
日光浴时酌情裸露身体,使皮肤直接接触阳光,且宜不断更换体位。
(1)地点:以江湖、海滨、旷野林间为佳。
(2)时间:一般以气候的寒暑而定,大约夏季以七时和十六时至十八时最为适宜;春秋两季可在八时至十一时,十五时至十七时进行,冬季天气冷,以暖和无风的十一时至十四时,在庭园进行。
(3)设施:准备睡椅、毛巾、草帽等。
一般进行日光浴20—30分钟。
日光疗法有三种常用方法:(1)背光浴:以日光照晒背部为主,也可适当转身。
临床用于阳气虚弱、肾虚精亏、禀赋不足引起的疾病如老年阳虚怕冷、慢性久咳、虚损、肾亏腰痛、眩晕、小儿伤楼、解颅、智能低下等症。
(2)面光浴:病人仰面对日坐定,让日光充分照晒面部,戴上墨镜或闭眼,当面部自觉热时,适当转身。
主要用于青年面部座疮、疣等症。
(3)全身日光浴:不断变换体位进行日光浴,让身体各部都能接受日照。
用于老人一般摄生健康,病后康复。
日光浴的功用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日光中的可见光,能使人感到舒适、愉快。
日光疗法就是利用太阳照射人体以治疗疾病,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
亦称“晒疗”或日光浴。
日光之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认识,认为:“火气之精为日”。
“火气”即阳气,充分说明日光是阳气的精华。
日光疗法是养生长寿的方法。
《养生论》主张:“晒以朝阳”,指出日光疗法的最佳时间。
沐浴养生3
二、药浴
药浴是指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煎液或浸液,或直接用中药蒸汽沐浴全身或熏洗患处的健身方法。
药浴除本身的理化作用外,主要是使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经体表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发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药物气味进入人体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古代养生家也认识到药浴的保健作用。
《老老恒言.盥洗》说:“(春二月二日)枸杞煎汤具浴,令人不病不老。
”民间的春节的五香汤、夏天的五枝汤都是这类的代表。
(一)方法分类
药浴形式多种多样,常用者有浸浴、熏浴、烫敷三种。
就养生作用而言,以浸浴最常见。
1.浸浴
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加清水10~20倍,浸泡20~30分钟,再煎煮20~30分钟(香味大出即可),将药液倒入浴水,即可浸浴,一剂药可用2~3次,每次浸浴20分钟,每日一次,范围全身、局部均宜。
2.熏浴
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加清水在较大容器中煎煮,用煎煮时产生的热汽熏蒸局部;或用蒸气室作全身浴疗。
通常趁药液温度高、多蒸汽时,先熏蒸后淋洗,当温度降至能浸浴(一般为37℃~42℃)时,再进行浸浴。
3.烫敷
将药物分别放入两个沙布袋中上笼屉或蒸锅内蒸透,乘热交替放在。
沐浴养生——温泉浴☉佚 名温泉疗法是指应用具有一定生物学作用的温泉(主要是利用温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利用温泉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我国在2000年前成书的《山海经》中已有温泉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曾将温泉水分为硫磺泉、朱砂泉、矾石泉等不同性质的泉,记述了它们的治病方法。
今天,自然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视。
因此,发展温泉疗法,尤其是其中的温泉浴更有重要意义。
温泉疗法所用的是具有一定医疗性能的温泉,即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包括某些盐类、活性离子、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
由地下深处自然涌出地表的地下水,一般通称为泉水。
具有较高的水温者,则称为温泉。
温泉有多种保健治疗作用温泉疗法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指温泉浴的医疗作用,这种医疗作用是温泉水温度、浮力、压力和所含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温泉对人体作用取决于它的理化特性,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或某种气体,或具有较髙的温度,或者兼而有之,作用于人体,能起到一定的保健疗病作用。
因此,温泉浴既有普通淡水浴疗法的作用,又有其特有的治疗作用(即化学成分所起的治疗作用),如钠泉和硫酸钠泉,主要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温泉中的氯能刺激造血系统和卵泡细胞的发育成熟,还可降低血脂;温泉中的钾、钙能增强心血管功能,调节神经细胞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温泉中的镁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钠对肌肉收缩有着重要功效。
在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1.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脏瓣膜病代偿期、冠心病无心绞痛发作、髙血压病(轻度)、低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周围血管循环障碍、静脉炎。
2.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
3.消化系统疾病。
胃酸过多或过少、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
4.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感染性疾病(慢性期或后遗症),感染性、中毒性、损伤性或营养不良性周围神经炎,坐骨神经痛,外伤,中毒,感染后麻痹,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沐浴养生的四季选择与调整策略沐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可以让我们保持身体清洁、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等。
特别是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沐浴方式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四季选择和调整策略两个方面,探讨沐浴养生的实用技巧。
一、春季沐浴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比较旺盛,因此选择清爽的沐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驱散身上的污垢和汗液。
建议使用凉水或温水,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
在沐浴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还可以使用保湿剂等保持皮肤湿润。
二、夏季沐浴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比较多,选择清凉的沐浴方式可以让我们感到更加舒适。
建议使用凉水或者冷水,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但是要注意控制水温,避免过于刺激皮肤。
此外,夏季沐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左右为宜。
三、秋季沐浴秋季气温逐渐变凉,人体的代谢也会放缓。
选择温水沐浴可以让我们快速书写身体和放松身心。
沐浴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到20分钟左右,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皮肤刺激。
此外,在秋季我们的皮肤会比较干燥,可以在沐浴之后使用滋润保湿的乳液或润肤霜。
四、冬季沐浴冬季气温较低,选择热水浴可以让我们温暖身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伤皮肤和健康。
此外,在冬季我们的皮肤比较干燥,可以选择添加滋润剂和保湿剂,以保持肌肤水分。
沐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皮肤质量受到影响。
五、调整策略除了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沐浴方式之外,在日常的沐浴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调整策略。
例如,在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洗澡时不要使用过多的沐浴露等。
此外,在沐浴后也需要及时擦干身体,避免长时间处在潮湿的环境中。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淋巴排毒,促进身体健康。
总之,在沐浴养生方面,我们需要选择适宜的季节沐浴方式以及注意一些具体的调整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健康地沐浴,并且在身体健康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
沐浴养生祛病延年保健康作者:刘静来源:《养生大世界》2017年第06期沐浴,《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
“沐浴”,包含洗头和洗身在内,不仅是单纯的洁身净体,润肤养生,还是隆重礼仪的先奏。
自古就有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的说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沐浴礼制;南朝梁简文帝萧刚对沐浴格外钟爱,专门撰写了三卷《沐浴经》,大力倡导沐浴,可谓是最早的沐浴专著。
沐浴养生是指利用水、日光、空气、泥沙、中药汤液等有形或无形的天然物理介质,达到沐浴锻炼、防病健身的方法。
沐浴养生根据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浴、日光浴、药浴、空气浴、泥沙浴等养生方式,又以水浴养生最多见。
水浴养生又可分为热水浴、冷水浴、蒸气浴、温泉浴、盐水浴等。
目前,比较流行的养生沐浴是温泉浴、蒸气浴和药浴。
神奇温泉百病消温泉浴是指应用具有一定生物学作用的温泉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温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包括某些盐类、活性离子、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
利用温泉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我国在两千年前成书的《山海经》中已有温泉的记载。
在我国北魏时代《水经注》就记载:“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
”说的就是古人用温泉水进行饮疗、浴疗治病。
明代李时珍曾将我国的温泉水分为硫磺泉、朱砂泉、矾石泉等不同性质的泉,记述了它们的治病方法。
温泉浴的医疗作用,即利用温泉水的温度、浮力、压力和所含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
温泉浴既有普通淡水浴的作用,又有其特有的化学治疗作用,如钠泉和硫酸钠泉,主要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温泉中的钾、钙能增强心血管功能,调节神经细胞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温泉中的镁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所以,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
温馨提示:温泉浴虽好,但泡起来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泡温泉时,连续浸泡最多20分钟后需休息一下,一天浸泡累计不超过80分钟。
应避免空腹、饭后、酒后泡温泉,泡温泉与吃饭时间至少间隔一小时。
过烫过酸的温泉不要泡,温度在30℃-45℃比较适宜。
沐浴养生的十大要点沐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保持身体的清洁,还有助于放松身心。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沐浴也是一门养生的艺术。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沐浴养生的十大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沐浴的益处。
1. 温度适宜:沐浴水温应保持在37℃左右,不宜过热或过冷。
过热的水温会使皮肤干燥,过冷的水温则容易导致感冒。
适宜的水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
2. 控制沐浴时间:沐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
长时间的浸泡会使皮肤失去水分,导致皮肤干燥和过敏。
3. 选择适合的洗浴产品:洗浴产品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皮肤类型来进行,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温和的洗浴产品能够保护皮肤的天然屏障,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 注意洗发护发:洗发时应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产品,并按摩头皮,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护发时可以使用护发素或发膜,补充头发所需的营养,保持头发的柔顺和光泽。
5. 轻柔按摩:在沐浴过程中,可以进行轻柔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按摩还可以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身心压力。
6. 注意清洁隐私部位:清洁隐私部位是沐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物质。
同时,清洁后要及时彻底地冲洗,避免残留物引发感染。
7. 注意保湿:沐浴后,及时使用保湿产品进行护理,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柔软度。
干燥的皮肤容易引发皮肤问题,如瘙痒、皲裂等。
8. 避免频繁沐浴:沐浴频率不宜过高,一般每天一次即可。
频繁的沐浴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层,导致皮肤干燥和过敏。
9. 均衡饮食:沐浴养生不仅仅是沐浴本身,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均衡。
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光泽。
10.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沐浴养生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可以进一步提升沐浴的养生效果。
以上就是沐浴养生的十大要点。
通过正确的沐浴方法和养生意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沐浴带来的健康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