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学家生平简介 优质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21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成就1.人物生平: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科研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
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
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
100位影响世界的科学家1. 泰勒斯:科学之祖,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2.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创立者,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3. 欧几里德:几何学之父,古希腊著名数学家,著有《几何原本》。
4. 阿基米德:力学之父,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5. 李时珍:明代“医圣”,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典医学集大成者。
6. 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7. 维萨里:科学解剖学的奠基人,著名医生、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
8. 韦达:代数符号之父,法国数学家。
9. 伽利略: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还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
10.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11. 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者,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
12. 笛卡尔:近代科学始祖,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13. 波义耳:近代化学之父,英国化学家。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称赞“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14. 惠更斯:光的波动说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15.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在经济学上,牛顿还提出了金本位制度。
16. 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奠基人之一,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钱学森钱学森,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主攻航空力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在航空高速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的突出贡献,曾给予高度评价。
1945年,美国国防部和空军部颁发给他“国家服务优等勋章”。
1946年底,回国省亲。
1947年夏天在上海与蒋英成婚,9月携夫人重返美国。
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
1951年4月26日,在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美国司法部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判决钱学森驱逐出境(这一判决并未立即执行,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才获准离境)。
1955年,钱氏一家四口终于回到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在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他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
1956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副院长、院长。
1965年1月,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任副部长。
1968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此后,历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职。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他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化学、流体力学、工程控制、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1954年他在美国出版的《工程控制论》(英文版),是开辟这一领域的最早权威性著作之一,曾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国著名科学家简介1.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
1929年9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98岁。
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可遗忘的科学巨匠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发现和理论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介绍几位对人类产生划时代影响的科学家,包括伽利略·伽利莱、艾萨克·牛顿、查尔斯·达尔文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一、伽利略·伽利莱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他的研究成果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伽利略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他对天文学的研究,二是他对物理学的研究。
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山脉和陨石坑,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证实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这些发现颠覆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传统认识,为日心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对运动学、力学和静力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提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物体在真空中自由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这一规律为后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此外,伽利略还研究了惯性原理,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这一原理对后来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艾萨克·牛顿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被誉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牛顿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他对力学的研究,二是他对光学的研究,三是他对数学的研究。
在力学方面,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一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的重力现象,为后来的天体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世界著名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查理(Jacques Alexander Cesar Charles,1746~1823)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发明家。
盖.吕萨特(Joseph Louis Gay-Lussac,1778~1850)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居里夫妇Pierre Curie,Marie Curie)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家。
笛卡儿(Renc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开尔文(Lord Kelvin,1824~190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
欧姆(George Simon 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安培(Ampére,André-Marie,1775—1836)是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
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
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哈雷(Edmund Halley,1656~1742)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科学家简介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_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塔基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不仅为后来的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也把古希腊好学深思的精神发展到了顶峰。
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人有勇气和智力像他那样对全部知识进行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
他那浩如烟海的著作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而其伟大的思想不仅一度统治过整个欧洲,也为后来的思想家留下了标尺,为人类的后辈在追求知识的路上留下了一座丰碑。
2、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2月25日-1642年1月8日)。
世界著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
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传说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质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部分中外科学家简介玛丽·居⾥玛丽·居⾥(1867-1934年)世称居⾥夫⼈,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11⽉7⽇⽣于华沙。
1903年,居⾥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成为历史上第⼀个两获诺贝尔奖的⼈。
居⾥夫⼈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们第⼀次将放射性同位素⽤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夫⼈于1934年7⽉3⽇因恶性⽩⾎病逝世。
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于安徽省怀宁县⼀个书⾹门第的家庭。
1935年考⼊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聚会。
后在⽗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西南联合⼤学物理系。
1948年⾄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学位。
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1]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平。
[2]1982年获国家⾃然科学奖⼀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4]1999年被追授“两弹⼀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患直肠癌,于1986年7⽉29⽇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
中国现代科学家简介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
福建厦门人。
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
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
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
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
福建闽候人。
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
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从事天文研究活动。
1948年回国。
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
福建闽候人。
1913年赴美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
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
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
广东茂名人。
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
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
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
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
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科学家的个人简介和事迹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科学家的个人简介和事迹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科学家的个人简介和事迹,供大家参考!科学家的个人简介和事迹(精选篇1)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
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
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
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
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
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科学家的个人简介和事迹(精选篇2)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
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
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
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
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
他还对新型发电机与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是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48个科学家大全1.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 古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研究浮力、杠杆和圆的性质。
2.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1847年-1922年) - 苏格兰发明家,发明了电话。
3. 安妮·尼尔逊(1866年-1942年) - 美国天文学家,研究太阳的化学成分。
4. 弗朗西斯·克里克(1916年-2004年) - 英国生物学家,与詹姆斯·沃森一起发现了DNA的结构。
5. 瓦西里·贝洛佐夫(1851年-1908年) - 俄罗斯数学家,通过其工作对群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1855年) - 德国数学家,对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都做出了贡献。
7. 乔治·伽莫夫(1869年-1936年) - 苏联物理学家,通过研究辐射发现了伽莫夫-伽伐洛夫效应。
8. 杰恩·邓纳姆(1941年-) - 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发展了关联数据模型,对数据库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9. 约翰·德谟克利特(460年前后-370年前后) - 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
10. 克劳德·莫内(1872年-1934年) - 法国生理学家,研究反射和神经传递。
11. 雷切利·威廉姆斯(1941年-) - 美国数学家,为图形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 基兹·科什兰(1931年-) - 美国天文学家,对宇宙背景辐射进行了精确测量。
13. 欧文·戴维斯(1861年-1938年) - 英国生物学家,研究了非洲睡蛙的进化。
14. 尤金·瓦格纳(1952年-) -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对太阳系行星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的形成过程。
15. 路易·巴斯德(1822年-1895年)- 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发现了无菌手术的技术。
中国科学家人物简介及杰出事迹(10篇)中国科学家人物简介及杰出事迹(精选篇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于敏1926年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今天津宁河区),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原子核理论领域内的空白,而且在氢弹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敏负责研发的氢弹项目,创造性地使用了“于敏结构”,为氢弹后续的小型化、实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国在氢弹领域迈进了世界先进行列,而著名的“于敏结构”,不论是先行国家还是后来者,都无法在技术领域对其形成压制或者突破,可谓独步天下。
2019年,于敏被授予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中国科学家人物简介及杰出事迹(精选篇2)钱学森钱学森(1911-20XX),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伟大的物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让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航空航天领域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众多领域中极为少数的巨星之一,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他是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
钱学森,还是新中国留学归学人员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他曾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加州任职,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他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即便回国之路非常艰辛,他也没有放弃归国。
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这样评价他: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这样的理由也是够直白。
钱老,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者,是科学的宝藏、科学的旗帜,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一生默默治学,无论在何时何地,他所选择的都是一个科学家的职责: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钱老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国家史、华人民族史、人类世界史上都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前行的道路。
这样的科学家,才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家人物简介及杰出事迹(精选篇3)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家介绍——艾萨克牛顿一、人物简介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二、人物生平1643年1月4日,艾萨克·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牛顿老家伍尔索普庄园尔索普庄园。
在牛顿出生之时,英格兰并没有采用教皇的最新历法,因此他的生日被记载为1642年的圣诞节。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同样名为艾萨克的父亲才刚去世。
由于早产的缘故,新生的牛顿十分瘦小;据传闻,他的母亲汉娜·艾斯库曾说过,牛顿刚出生时小得可以把他装进一夸脱的马克杯中。
当牛顿3岁时,他的母亲改嫁并住进了新丈夫巴纳巴斯·史密斯)牧师的家,而把牛顿托付给了他的外祖母玛杰里·艾斯库。
年幼的牛顿不喜欢他的继父,并因母亲改嫁的事而对母亲持有一些敌意,牛顿甚至曾经写下:“威胁我的继父与生母,要把他们连同房子一齐烧掉。
”1648年,牛顿被送去读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外国著名科学家小故事及个人简介【14篇】外国著名科学家小故事及个人简介【篇1】艾萨克牛顿艾萨克牛顿爵士(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炼金术士和自然哲学家。
他最出名的是他对万有引力和三个运动定律的解释,我们都知道引力发现背后的故事。
当他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他正坐在墓地里。
他想,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没有升到空中。
从此他开始研究这项定律。
在机械科学中,他的巨大贡献在于光学。
他可以制造一个反射望远镜。
他还对光和恒星进行了一些研究。
他对一般二项式定理的研究有助于介绍今天的微积分。
外国著名科学家小故事及个人简介【篇2】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有史以来著名的物理学家。
他三岁之前不会说话,八岁之前不会阅读。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他后来因其对物理学的贡献而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他以广义相对论而闻名,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科学与量子力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他的相对论被认为是物理学的革命性发展。
他因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和对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而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还提出了布朗运动理论。
外国著名科学家小故事及个人简介【篇3】亚历山德罗伏特(1745年2月18日至1827年3月5日)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以在1800年代对电池发展的贡献而闻名。
1800年他制造出能产生稳定电流的伏打电堆。
然后,他致力于开发电灯泡。
由于他在电气开发方面的工作,他被拿破仑授予伯爵,奥地利皇帝授予他荣誉,任命他为帕多瓦的哲学教授。
为了他的荣誉,一个电压电位“伏特”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也是甲烷气体的发现者。
外国著名科学家小故事及个人简介【篇4】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年—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