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4.54 KB
- 文档页数:3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024年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远古时期的重要传说,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远古传说的史料分析,区分史实与传说。
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及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远古时代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故事:介绍两位传说中的祖先,分析他们的贡献。
(2)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讲解三位传说中的帝王,重点分析大禹治水的故事。
(3)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原始农业、陶器、铜器等文明象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大禹治水的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炎帝的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关于远古传说的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古代文明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远古传说的史料分析,区分史实与传说。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2024年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包括: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学习;探讨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分析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掌握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远古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难点: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黄帝、炎帝的壁画,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黄帝、炎帝等人物的事迹及其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远古传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黄帝、炎帝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远古传说。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远古传说人物:黄帝、炎帝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社会形态及文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帝、炎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点包括黄帝、炎帝的事迹、贡献以及他们的形象在华夏族形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远古传说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贡献,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等核心知识。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事迹,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对远古传说的分析、概括。
教学重点: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引出本节课主题《远古传说》。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讨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
(3)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物画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主要人物和事迹:黄帝:华夏之祖,发明舟车、养蚕、文字等。
炎帝:农业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制琴瑟等。
尧:仁德之君,实行禅让制,治理水患。
舜:孝感动天,推行禅让制,选拔贤能。
禹:治水英雄,建立夏朝,开创家天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主要事迹。
(2)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远古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事迹,了解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 掌握远古时代的传说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及其文化传承;2. 理解远古时代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资料的能力,提升其逻辑思考与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远古时代的文化背景及人物传说,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讲述;2. 引导学生理解远古时代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影响及价值。
教学难点:1. 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与多维度性,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历史含义;2.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准备有关远古时代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2. 教材与教辅材料:确保学生人手一册教材,并准备相关教辅资料;3. 课堂互动工具:准备提问卡、小组讨论记录表等工具,以促进课堂互动;4. 环境准备:确保教室设施齐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上述准备,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环节1. 激发兴趣,引发探究- 老师首先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远古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们想象远古时代的场景,同时结合古文中的简短描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老师将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远古时代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导入2. 讲述远古传说背景- 通过讲解远古时代的社会背景,如炎黄时期的战乱、五帝时期的争霸和过渡,使学生们理解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这些传说中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认同。
- 解释传说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黄帝、蚩尤、禹治水等如何形成和传播。
3. 探讨远古文明的特点- 老师将引导学生们讨论远古文明的特点,如对自然界的崇拜、对祖先的祭祀等,以及这些习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对远古文明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内容展开4. 阅读材料,初步理解- 学生们将阅读《远古的传说》的课文内容,并标出重点词汇和句子,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通过分析远古传说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3. 感受华夏族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华夏族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尧、舜、禹,讨论如何治理洪水。
4. 例题讲解:讲解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强调禅让制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7. 课堂拓展:讨论黄帝、炎帝、尧、舜、禹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及其贡献。
简述尧、舜、禹的治水及禅让制。
2. 答案:黄帝:发明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被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种植农作物,被称为“神农氏”。
尧:推行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舜。
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将帝位传给禹。
禹:治理洪水,划定九州,建立夏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创立八卦等;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如炎帝、黄帝等;以及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认识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2. 掌握尧、舜、禹的传说故事,理解其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难点: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认识尧、舜、禹的德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神话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介绍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创立八卦等,引导学生了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话。
(2)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讲解炎帝、黄帝等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远古时期的部落文化。
(3)尧、舜、禹的传说故事:详细讲述尧、舜、禹的德政和治水事迹,强调他们在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神话传说或远古首领,编排一个简短的故事情景剧,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神话传说、尧舜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创立八卦2. 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3. 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尧:禅让制、德政舜:德政、孝顺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A. 盘古开天辟地B. 女娲造人C. 伏羲创立八卦D. 炎帝A. 尧以禅让制传位B. 舜孝顺父母C. 禹治水D. 尧、舜、禹共同创立八卦2. 简答题:(1)请简述炎帝、黄帝的事迹。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1. 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2. 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3. 远古传说中的重大事件: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4. 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认识到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让学生掌握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分析远古传说中的历史意义;2. 教学重点:掌握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2. 讲解:详细讲解神话传说的定义、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历史意义;3. 分析:分析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4. 例题讲解:以“黄帝战蚩尤”为例,讲解传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意义;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其他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事迹,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内容:神话传说的定义、作用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中华文明的起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2)列举三个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3)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关系的认识。
答案:(1)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想象和解释,具有很高的文学、历史价值;(2)如: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战蚩尤、发明舟车等;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等;尧,贤明的君主,设立四岳、禅让等;(3)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远古的传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
通过这些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传说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掌握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学生对远古传说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传说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练习题:教材后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是谁?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地位和影响?2.呈现(15分钟)讲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传说时代的历史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案远古的传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第一册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概述》第三节“远古的传说”。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事迹,以及远古时期的部落文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和事迹,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2.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3. 通过对远古传说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事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传说中提炼历史信息,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引入远古传说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3. 课堂讲解:(1)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2)尧、舜、禹的治水事迹。
4.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尧、舜、禹,再现治水情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
5. 例题讲解:(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黄帝、炎帝传说的理解。
(2)简答题:让学生简述尧、舜、禹的治水事迹。
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黄帝、炎帝传说2. 尧、舜、禹治水3. 远古时期的部落文明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A. 制衣B. 炼铜C. 制定农历D. 发明针灸答案:BA. 神农氏B. 伏羲氏C. 蚩尤D. 嫘祖答案:C2. 简答题:简述尧、舜、禹的治水事迹。
答案:尧以德治水,提倡节俭,选用贤能;舜继承尧的治水事业,重视民生,严惩贪污;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远古传说,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5篇)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篇1【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二、新课讲授(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炎黄联盟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
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
那么,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2.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4.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人文始祖”的由来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3.禅让制所蕴含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
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
二、“人文始祖”的由来1. 播放课件,讲述炎帝和黄帝。
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
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
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
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
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2.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传说炎帝有哪些发明?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难点:禅让制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黄帝陵祭祖、祭拜炎帝图片教师: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
为什么对黄帝和炎帝有着如此念祖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远古的传说》,共同探寻答案。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事,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战争结果。
(多媒体白板展示图示和填空题,引导学生概述内容)师: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他们为什么要祭祀黄帝呢?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对这个称谓有什么感想?生1: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我们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生2: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我们祖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人民勤劳、勇敢、坚强、善良。
所以我很骄傲。
师: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我们现在的历史辉煌更是由中华民族的人民缔造而成,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才无愧于我们是“炎黄子孙”。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师:炎帝黄帝之所以被称为人文始祖,更是因为他们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请结合课本说一说,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哪些发明?生回答。
师:这些都是炎帝和黄帝发明创造的吗?还是仅仅是传说?有哪些文物佐证了这段历史的存在和真实性呢?生1: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了当时已有了较高的制陶技术。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理解“禅让”的含义。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难点:禅让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
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赢得当时许多部落的尊重。
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了解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阪泉之战: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
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
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
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3. 归纳概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部落联盟以后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黄帝和炎帝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内容包括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以及华夏族的形成。
具体章节内容为: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了解炎帝、黄帝的事迹,认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学习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理解他们为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
3. 华夏族的形成:探讨华夏族的起源,理解华夏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人物的传说故事;华夏族的形成。
难点:理解华夏族的起源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分析古代治水事迹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炎帝、黄帝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讲述炎帝、黄帝的事迹,分析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介绍尧、舜、禹的治水事迹,探讨他们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贡献。
(3)华夏族的形成:讲解华夏族的起源,分析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分析其事迹,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黄帝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尧舜禹的治水事迹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农业、医药、陶器黄帝:战争、文化、制度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禅让制、选贤任能舜:道德品质、治国方略禹:治水事迹、三过家门而不入3. 华夏族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事迹,并分析他们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
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
功化神圣,世代仰望。
”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
(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作乐器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黄帝的贡献。
提示:造船、炼铜、发明弓箭等。
5.教师讲述:传说难免有神秘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
目标导学三:尧舜禹的禅让
1.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小品自编自导自演尧舜禹禅让过程,形象地了解禅让制。
2.图片展示:尧、舜、禹
3.教师提问:禅让制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示: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继承人。
4.教师提问: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提示: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首领没有任何特权。
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5.材料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
任感等。
三、课堂总结
四五千年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尧、舜俭朴谦让、克己利人的精神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态度,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贡献,是全课的重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问题,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通过图片,让学生对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有直观了解;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