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历史简介(EMS)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39
工业工程发展历程工业工程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工程学科。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19世纪末,美国工业革命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浪潮。
随着工厂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这时,泰勒(Frederick 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
泰勒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确定生产流程,并提出了激励员工的办法。
他的工作为工业工程的起步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生产线革命性地改变了制造业的面貌。
福特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将汽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为1.5小时。
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福特的成功对工业工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需品的生产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
为了应对这一需求,军方和工业界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工业工程学家通过分析生产流程、优化工作任务分配和设计工作站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军需品的生产效率,确保战争的胜利。
这段时期是工业工程发展的重要时期。
20世纪后半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并使得更复杂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此外,随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兴起,工业工程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流程,以提高整体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工业工程逐渐成为跨学科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生产流程的改进,还需要考虑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工业工程学家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知识,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工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工业工程师更好地分析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支持。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内容导言工业工程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以及改善组织和流程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学科。
发展历程工业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厂生产规模扩大,企业管理面临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提高效率,一些工程师开始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来分析并优化工厂运作。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工业工程学科逐渐形成。
在20世纪初,工业工程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且开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随着科学管理原则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工程发展迅速,并逐渐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和应用。
1948年,美国工业工程学会(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成立,标志着工业工程学科的正式建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业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学科如管理学、运筹学、信息技术等相互交叉。
如今,工业工程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领域之一,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概念和内容工业工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它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1.方法和工具工业工程依赖于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优化和改进生产过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物流工程,它包括物流系统设计、仓储设备选择、物流路径优化等。
此外,工时研究、作业分析、流程图、数据分析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在工具方面,工业工程师经常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离散事件模拟(DES)等软件来帮助分析和优化生产过程。
2.生产系统设计工业工程关注生产系统的整体设计,以实现最大的效益和资源利用。
这包括工厂布局设计、设备选型和配置、自动化系统设计等。
更好的生产系统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资源浪费。
工业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1. 引言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旨在优化企业或组织的生产和运作过程。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工业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 工业革命和科学管理学派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此期间,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引入,并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然而,这种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方式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劳动力不合理的配置等。
科学管理学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一系列管理理论和方法,旨在改善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分工和工时标准化等概念。
科学管理学派的出现为工业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工业工程学科的形成在20世纪初,工业工程逐渐从科学管理学派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工业工程学科的形成得益于几个重要发展。
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工业对生产效率和管理控制的需求迅速增加。
在军方需求的推动下,工业工程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其次,随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规模企业的崛起,对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的优化需求越来越迫切。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企业生产和运作管理的学科,在这个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军事工业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生产效率和资源优化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工业工程在战争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它在学术界和实践中的地位。
4. 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工业工程学科在20世纪中叶以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工业工程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成为了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和实践中心。
诸如线性规划、作业研究和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的各个领域。
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介绍简介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工程学、管理学和商科等领域的知识。
它主要研究如何优化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工业工程师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管理原理,对生产线进行优化,提供高效的生产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工业工程的历史工业工程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在工业革命和科学管理思想的推动下,工业工程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业工程逐渐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现代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1. 优化生产流程工业工程的核心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分析和改进各个环节,消除浪费和瓶颈,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
工业工程师使用多种工具和技术,如时间研究、工艺分析和价值流图等,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设计工作区域工业工程师也负责设计合理的工作区域。
他们考虑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和疲劳程度。
通过合理的工作区域设计,员工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并提高工作质量。
3. 提高质量控制工业工程师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控制过程。
他们运用统计学和质量管理的原理,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工业工程师通过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和改进。
4. 运筹学和决策分析工业工程师使用运筹学和决策分析的方法,来优化资源分配和决策过程。
他们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决策。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工业工程师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他们可以改进设备和工艺,减少生产时间和能源消耗。
工业工程师还可以优化物料的流动,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2.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工业工程师可以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仓库布局,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挑战工业工程是一门关注如何设计、优化和管理企业运作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流、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广泛应用。
1.科学管理阶段: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试图通过时间研究和工序划分来提高劳动效率。
他们开创了工业工程的先河,将工作分析和工艺改进应用于生产线和制造过程中。
2.数值分析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工业工程开始应用数值计算和模拟方法来解决生产和运作中的问题。
线性规划、队列理论和模拟等方法成为工业工程的重要工具。
3.系统优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工业工程的重点逐渐从单一生产线和制造过程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和企业运作。
运筹学、决策分析和生产系统设计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运作的优化。
4.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工程开始注重多学科融合和综合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物流系统等新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企业管理更加高效和灵活。
虽然工业工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工业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跨学科合作: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密切合作。
工业工程师需要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如与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等协作。
3.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复杂的供应链。
工业工程师需要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4.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业工程需要考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工业工程师需要设计和实施可持续的生产和运作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工业工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优化生产经营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源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管理的兴起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它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形成。
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推进催生了大规模的工厂和生产体系,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管理者面临着诸如资源分配、工人效率和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早期的工业工程理论应运而生。
其中最著名的是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他提出以工作分析为基础,通过标准化工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来提高效率。
20世纪初,工业工程理论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据说,在1912年的一次会议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一位成员首次使用了“工业工程”这个术语。
这标志着工业工程作为专门领域的确立。
此后的几十年里,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专业体系。
工业工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战争时期,各国都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和生产速度来满足军队的需求。
工业工程通过工作方法改进、设备优化和物流管理等手段,为军工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战后,许多战时的工业工程实践得到了重视和推广,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工业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为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全球化的竞争也迫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工业工程在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工业工程逐渐开始与其他领域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可持续发展、人机交互和智能制造等。
工业工程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们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工程和管理问题。
总体而言,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到建立理论体系,并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过程。
工业工程的详细论述一、介绍工业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通过优化、改善和管理生产和运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生产、运输、供应链管理、设备维护等。
工业工程师运用科学方法和工程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管理和优化生产系统。
二、工业工程的历史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工业界开始面临生产效率低下和浪费问题。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业工程逐渐崭露头角。
在二战期间,工业工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在军事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后,工业工程被应用于民用领域,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工业工程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工业工程以改善生产和运作过程为目标,通过优化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原则:•系统化:将生产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注重系统的协调和整合,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经济性: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提高质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客观性:依赖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而不是主观的预测和推测。
•人性化:关注员工的需求和能力,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四、工业工程的领域和应用1.生产系统分析和设计: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确定瓶颈和浪费,并提出改进措施。
2.工作站设计: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站,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3.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和库存管理,确保物资的准时供应和生产的无缝衔接。
4.设备维护和可靠性工程:通过合适的维护计划和故障预防措施,延长设备的寿命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5.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应用统计方法和质量工具,提高产品和过程的质量,并减少缺陷和废品的产生。
五、工业工程的工具和方法1.时间研究:通过观察和测量员工的工作步骤和运动,分析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为工作标准和工作分配提供依据。
2.生产计划和控制: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资源和人员,确保生产进程的顺利进行。
3.运营研究: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解决生产和运输中的调度和安排问题。
工业工程发展历程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如何优化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力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机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生产过程。
工业工程的雏形开始形成,工程师们开始研究如何优化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成为工业工程的重要基础。
泰勒通过研究工人的动作和时间来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并建立了工资计时制度,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工人。
这一方法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哈罗·莫伊斯成为了工业工程的奠基人之一。
莫伊斯提出了时间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人的动作来分析工作流程,找出不必要的动作和浪费,进而提出改进方案。
莫伊斯的方法在工业界取得了成功,为后来的工业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为工业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优化算法,工业工程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工业工程也逐渐应用于服务业、医疗卫生、金融等领域,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工业工程经历了从简单的工作方法研究到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再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未来,工业工程将继续适应新的技术和经济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加高效、高质量的生产方式。
工业工程发展历史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旨在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
18世纪末,英国工厂主们开始采取措施来提高工人生产效率。
他们开始使用机械和分工技术来改进生产过程,并通过简化工作流程来提高效率。
19世纪初,美国机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开始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以及改进生产流程的方法。
他发展出了科学管理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泰勒的工作被视为现代工业工程的奠基之作。
20世纪早期,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工程的重要性变得日益突显。
在这个时期,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工程学校和研究机构。
这些学校和机构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军方提高了军事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应用于民用生产,推动了战争后的经济复苏。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为工业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自动化系统和计算机编程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工业工程变得更加重要。
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质量。
近年来,工业工程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
如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增加,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工业工程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发展工业工程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
总之,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关注生产和管理效率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它不仅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也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工程介绍2008.09.16 谢昌达一、工业工程的由来十九世纪以前的管理者大都是专断独行及自学而成的,他们依赖直觉判断及习惯经验,来处理管理上发生的问题,将管理完全视为各人内涵的表现,我们称它「传统管理」。
当时在制造技术方面虽然已经有专门的人才,可是管理方面却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家,管理技术可以说遥远的落后在制造技术之后,直到二十世纪初,被称为「工业工程之父」的泰勒博士(Dr.F.W.Taylor)倡导「科学管理」,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严加指责,他倡导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改善工作,提高员工及所使用机器的效率。
由于成效卓越,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工业界所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工业高度分工迈入自动化及专业化阶段,使管理上的问题日趋复杂,于是管理者采用数学推理及试验技巧,譬如统计分析、作业研究(Operation Research)等,来控制企业组织中个别目标,以确保企业整体利益。
这种引用科学研究途径来解决问题,现今学者称它「管理科学」。
廿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工程师在解决企业问题时除了使用「管理科学」的专门知识外,还应用了其它的科学,如质量管理、人性工程、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的理论及方法,学者统称它们为「工业工程」技术。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快速交替的时代、一切事务随时在变,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思维也都随着社会的变动而改变,加上科学进步神速、技术不断革新,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有效的经营企业,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有懂得工程和管理两方面的工业工程师,来规划、协调、综合企业内各单位的资源,达成企业的目标成果。
二、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由英文 Industrial Engineering直译而来,实际上是管理与工程之间的桥梁,过去学管理的人往往不知工程为何物,而学工程的人常对管理没有兴趣,因此造成明显的鸿沟,直到工业工程技术的兴起,才将管理与工程打成一片,工业工程因而成为现代化企业有效且必需的管理工具。
值得珍藏的⼯业⼯程世界简史、中国简史我们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我们是怎样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相信只有了解了这两者,我们才能回答我们将会⾛向什么阶段的问题吧。
---六号本⽂由姜顺龙先⽣撰写,授权与“⼯业⼯程真⽜”发布。
以下为正⽂,请耐⼼阅读,预计阅读9分钟。
⼯业⼯程的发展迄今已有⼀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过程。
但⼈们必须要弄明⽩⼀点是,它的发源地并⾮在亚洲和中国,⽽是在世界上有着强⼤⼯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欧洲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法国等)。
这些先进科技⼯业国家创建了⼈类⼯业上的变⾰,使⼯业在⽣产上产⽣重⼤飞跃,促使⼯业发⽣了所谓初始的“⼯业1.0”机器制造乃⾄今“⼯业4.0”的智能制造与智能⼯⼚的现代管理模式,进⼀步提升了⼯业⽣产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业⼯程应⽤的全过程始终是跟随着⼯业⽣产发展的需求所推动,⽽不断地创新出新的应⽤⽅法与⼿段,适应和投⼊到企业实际的⽣产制造的领域中,以真正达到对⽣产提⾼效率,⽽降低成本的总旨。
国际上⼯业⼯程的产⽣与发展⼯业⼯程的产⽣与发展,⼤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第⼀阶段⾸先是⼯业⼯程概念产⽣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的⼈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司。
他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书,⾸次提出劳动分⼯的概念。
他认为采⽤劳动分⼯的⽅式,可以提⾼⽣产效果,其原因有三点:每个⼯⼈提⾼了熟练程度;节省了搬运时间;“发明了⼤量的机器,使⼀个⼈能做⼏个⼈的⼯作”。
对于这些概念为后来的⼯作简化、流程分析和时间研究等打下了基础。
以⾃于后来对⼯业⼯程的影响和贡献较⼤的是英国的查理.倍倍奇。
在1832年他出版了《论机器制造业的经济性》⼀书,书中对涉及⼯业⼯程的许多问題进⾏了⼴泛的讨论,如时间研究、研究与开发的绩效、根据经济分析来选择⼚址、实⾏奖⾦制度等。
⽽查理.倍倍奇还对⼯业⼯程的另⼀重⼤贡献就是试图制造被他称之为“分析计算的机器”,并真的设计了世界上第⼀台数字计算机。
最终英国政府将撤消了查理.倍倍奇的项⽬基⾦,并被迫停⽌研究与开发。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史、特征、发展趋势工业工程的发展历史、特征、发展趋势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eering)是世界上发展多年的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一门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综合治理旨在提高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程技术。
一、工业工程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寓于其历史中早在十八世纪,亚当·斯密斯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概念,作为推动当时工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IE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有很大发展,1799年美国的惠特尼提出了"互换性"概念奠定了合理化、专业化、机械化、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因而能向大量生产发展。
1832年英国的巴比奇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论述了专业分工、工作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制造的经济原则等。
人们开始用新的思考方法来研究提高效率,这就孕育了IE的思想,为IE的诞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里。
泰勒受"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思想影响,在机械制造领域发展了这样一个概念:方法设计、时间测定、生产计划安排与控制等都是工程师的职责。
他努力实践这个概念,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等并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从而使生产率提高了几倍。
吉尔布雷斯夫妇致力于动作研究,设定了十七种基本动作要素以及工作流程分析,他为工作与操作的改进和后来的预定时间标准创造了科学的依据,提供了至今人们仍在使用的思维方法。
享利·福特首创了符合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线同步化系统(流水线),使制造领域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这一时期,享利·甘特创造了"计划控制图"或叫"甘特图",艾马逊提出了"奖金计划"和"提高个人效率的十二原则",为生产管理和生产率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