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强直性脊柱炎专科体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1.69 KB
- 文档页数: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做的检查生活中人们要及时针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出正确的检查方案,及时发现身体出现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当下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以下是专家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做出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及时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血常规: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轻度白细胞升高,轻度低血色素性贫血。
在疾病活动期血小板(PLT)显著高于正常人,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血小板比率(P-LCR)显著低于正常人。
有研究报道其机制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感染因素造成的。
感染破坏了人体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之间的平衡,使凝血系统功能亢进,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变化,血小板的数量、体积等各项指标也发生改变,故血常规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情况、评价疗效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
免疫球蛋白检查:血清IgA有轻至中度升高,IgA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有关。
伴外周关节受累者,IgG、IgM也升高。
补体C3、C4 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显著升高,即抗体增多,作为抗体防御屏障的补体C3、C4也升高,补体C3、C4参与清除过多的 CIC,多见于外周关节受累者,可能是对感染和炎症的积极反应。
血沉(ESR):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初期未得到控制和外周关节炎时,半数以上ESR增高,病情得到控制后,ESR可以恢复正常。
血清:C-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正常值为<5μg/ml,虽无特异性诊断意义,但是在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活动期可以明显升高,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控制时降低,比血沉敏感,且其结果不易受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专家提醒:强直性脊柱炎患病后不能每天只是思考怎么去治疗这种疾病,能不能彻底治疗的问题,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很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在接受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治疗的同时要多做日常的康复护理训练,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殊检查方法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方法包括化验检查、X线、骶髂关节CT或MRI和超声影像学检查,下面是几种特殊检查方法。
骶髂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位,医者左手放于患者双膝下部,尽量使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右手压住患者膝部,使其骨盆紧贴检察台。
以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和左挤压。
骶髂关节炎表现为患侧受挤压时较轻,拉开时明显。
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一腿伸直,另一腿屈膝,将足放在对侧大腿上,医者一手压住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屈膝,做上搬、下压动作。
下压时臀部发生疼痛,提示存在髂嵴关节病变。
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骶髂关节位于两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第2骶骨水平的中点,按压此处,若出现疼痛,提示该关节受累。
骶髂关节推压试验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放在患者髂嵴部,拇指放于髂前上棘处,手掌按髂关节并用力推压骨盆。
骶髂关节出现疼痛,提示该关节病变。
枕墙试验患者直立,保持足跟、臀、背紧贴于墙。
双眼平视前方,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正常应为0。
“千年活骨膏”与一般的传统膏药相比药效强、见效快、疗程短。
一般的膏药都是采用300度以上的高温下提取而成的,有效成份的65%左右都遭到严重的破坏,见效慢,疗程长。
而“千年活骨膏”独家采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取,克服了一般膏药高温熬制而使有效成分遭到严重破坏的缺点,内含有特异生物活性酶,局部渗透力强,能够穿透骨关节的屏障,进入病变组织发挥作用,对关节软骨、肌腱、韧带、滑膜具有极强的营养修复功能,不仅能控制、阻止骨关节病的迁延、发展和恶化,而且大多数患者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很多骨质增生、滑膜炎、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用药后24小时就能见到效果。
“千年活骨膏” 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等中医配伍原理纯手工秘制而成,该药采用穴位贴敷,透皮吸收,促进体内肾骨酶的合成,改善局部微循环、排除积液、消除无菌性炎症,控制、阻止骨质增生、滑膜炎、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的迁延、发展和恶化。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脊椎骨关节的炎症和强直。
该疾病主要影响脊椎和骨盆区域的关节,导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呢?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时,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包括了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时间,以及有无其他关节的受累情况等。
体格检查主要是检查脊柱的活动度和关节的肿胀、疼痛等情况。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检查。
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脊柱和骨盆区域的异常改变,包括脊柱的强直、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
MRI在早期诊断中非常有用,可以显示骨关节的炎症、软组织的水肿和关节囊的增厚等。
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关节积液、血管炎等。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筛查强直性脊柱炎及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病。
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HLA-B27检查。
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较低,但可以排除其他类风湿性疾病。
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标记,阳性结果可以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参考。
4. 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学会(ASAS)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同时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①脊柱炎患者(包括脊柱和骨盆关节)的相关临床表现;②脊柱炎的早期体征或病理改变;③关节影像学证据;④实验室检查或者临床证实的其他关节炎性脊柱炎。
5. 治疗试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是进行阿奇尔斯腱进行性牵张试验。
这是一种用于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异性体征的测试方法。
在这个测试中,医生会拉开患者的阿奇尔斯腱,如果患者有强直性脊柱炎,那么阿奇尔斯腱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试验等多个方面。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如何做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多发于青年人,初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因强直性脊柱炎首先侵蚀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使脊椎各关节韧带钙化,x线显示椎间隙消失,脊椎呈竹节样变,早期不易发现,晚期背部疼痛加重,不能久坐,最后形成严重驼背,颈项强直,不能直立。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二、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腰骶关节劳损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
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骨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
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
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3.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AS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4.结核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如脊椎疼痛、压痛、僵硬、肌肉萎缩、驼背畸形、发热、血沉快等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
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疡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类风湿关节炎现已确认AS不是RA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
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6.肠病性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AS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确诊标准1. 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长时间静坐后症状加重。
随着疾病的进展,疼痛和僵硬可波及颈部和其他关节,甚至影响呼吸功能。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通常在夜间和早晨较为明显,这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有所不同。
2. 影像学检查。
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骶髂关节、脊柱椎体和椎间盘的炎性改变,以及骨质增生、骨桥和椎间隙狭窄等表现。
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脊柱和骨盆的炎性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清中HLA-B27阳性率也较高。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但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4. 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ASAS(强直性脊柱炎国际研究协会)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分类标准,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年龄在45岁以下;(2)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持续3个月以上,且休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晨僵时间超过30分钟;(4)患者有活动性腰背部疼痛和受累关节炎性疼痛;(5)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增生、骨桥、椎体炎性改变等特征性表现;(6)患者血清中HLA-B27阳性。
根据上述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可以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准确诊断。
5. 诊断注意事项。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如腰椎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肠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此外,部分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警惕性,及时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遵循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检查方法有哪些呢当患者察觉自己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后要进行相关的检查诊断,从检查的结果等判断疾病的严重性或是类型,因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严重性的关于脊柱的疾病,越到后期治疗越困难,最后会形成瘫痪,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等均有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检查方法有多项,那么强直性脊柱炎检查方法有哪些呢?检查分为两种检查,实验室的检查与辅助性的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沉血常规可大致正常,部分病人可有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白细胞增多。
多数病人在早期或活动期血沉增速,后期则血沉正常。
血沉增速有助于对临床和X线表现可疑的病人进行诊断。
尿常规当肾脏发生淀粉样变病时,可出现蛋白尿。
1.血液生化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没有诊断性的或特异性的检查。
血常规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15%的患者可有轻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75%以上的患者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急性期或炎症反应重者还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
2.免疫学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不高。
血清IgA可有轻-中度升高,并与AS病情活动有关,伴有外周关节受累者可有IgG、IgM升高,有人报道AS患者可有血清补体C3、C4升高,抗肽聚糖抗体、抗果蝇93000抗体、抗肺炎克雷伯杆菌固氮酶还原酶抗体等抗体水平增高,抗组蛋白3亚单位抗体与患者虹膜炎密切相关。
HLA分型检查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3.微生物学检查 AS患者大便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
4.HLA-B27检测 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只有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尽管该试验对某些种族来说对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对有腰痛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它并不作为常规检查,也不作为诊断和排除诊断的筛选试验,其临床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的背景。
其他辅助检查:1.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检查(1)骶髂关节改变: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可以这样说,一张正常的骶髂关节X线片几乎可以排除本病的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常常是对称性的,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晨僵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患者早晨起床后腰背部僵硬,需要通过活动才能缓解。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疾病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侧凸、关节炎、眼部炎症等并发症。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常规X线检查可以显示脊柱和骨盆的典型改变,如骶髂关节、脊柱椎体、骨盆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和骨质吸收等。
此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关节的炎症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升高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外,HLA-B27抗原的检测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携带HLA-B27抗原,因此对于临床上具有典型症状但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的患者,HLA-B27的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ASAS(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发布的强直性脊柱炎分类标准,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持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2)晨僵,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3)活动后疼痛缓解;4)影像学检查显示骶髂关节或脊柱的典型改变。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质增生等。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
如果15~30岁男性、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出现晨僵、入睡后翻身困难、腰骶部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诊断。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检查方法:1.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通过对患者的诊断病例发现,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患者为炎性下悲痛,百分之三十的患者会出现机械压力所造成的下背痛,通过X线检查发现骶髂关节正常,用磁共振检查发现17%的机械原因性下背痛的患者和54%的炎性下背痛的患者会出现骶髂关节炎。
2.CT检查对于用X线不能确诊的、并且对病情有所怀疑的患者可进行CT检查,这种检查可清晰的看到骶髂关节间隙,可测定关节间的缝隙是否有变窄、变宽、强直或者部分强直等现象。
3.SPECT检查用此种方法检查可发现38%的炎性下背痛患者存在骶髂关节炎,机械原因造成的下背痛患者没有此发现,MRI和SPECT同时检查阳性发现率升高十分明显。
58%的炎性下背痛患者和17%的机械性下背痛的患者患有骶髂关节炎,此种方法有助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比X线要优越很多,但是由于费用比较昂贵,所以不被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二、强直性脊柱炎试验检查方法1. 骶髂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右手抱住患者两膝下部,使髋关节屈曲至直角位置,小腿自然地搁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患者骨盆紧贴检查台,令患者肌肉放松,以两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向左挤压。
存在骶髂关节炎时,患侧受挤压进疼痛较轻,而拉开时疼痛较明显。
2. “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膝且足跟置对侧膝部以上。
检查者一手压住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住屈腿侧膝部上,两手同时下压。
如下压时臂部发生疼痛,提示屈侧骶髂关节病变民3. 骶髋关节压迫试验由于髂骨比较突出,又存在支持关节韧带,因此骶髂关节一般触摸不到。
两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仟S2水平)通过骶髂关节中心,可作为定位参考。
(1)骶髂关节病变检查方法有:
1)骨盆压迫试验病人侧卧压迫骨盆一侧引起患侧骶髂关节痛。
2)悬腿推膝试验(Gaenslen tmt)患者仰卧位最大程度地屈曲一侧膝关节、髋关节,同时尽量外展另一侧髋关节引起骶髂关节痛者为阳性(图37—1)。
3)“4”字试验(Patrick test)患者仰卧,以一侧下肢屈膝放在对侧伸直的下肢上,一手压住直腿的髂嵴,一手握住屈腿的膝部下压,骶髂关节炎时引起屈侧疼痛(图37—2)。
(2)脊柱和胸廓关节病变检查方法有:
1)枕墙试验评价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程度。
患者直立靠墙,双足跟、臀部、背部贴墙,双腿伸直、双眼平视,测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为O(图37—3)。
2)胸廓扩张试验患者直立,用软尺测量第4肋间深呼气和深吸气的胸围差值,正常约为5厘米,小于此值者为异常。
3)Schober试验患者直立,在背中线髂后上嵴水平作一标记为0,再向上10厘米作一标记,嘱患者最大程度弯腰后测量两点间距离,若伸展小于5厘米,提示腰椎活动度下降(图37—4)。
图37-1悬腿推膝试
验图37—2 “4”字试验
图37-3枕墙试验图37-4 Schober试验
体格检查方法及意义:
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为本病早期的阳性体征。
随病情进展可见腰椎前凸变平,脊柱各个方向活动受限,胸廓扩展范围缩小,及颈椎后突。
以下几种方法可用于检查骶髂关节压痛或脊柱病变进展情况:
(1)枕壁试验、指地试验:正常人在立正姿势双足跟紧贴墙根时,后枕部应贴近墙壁而无间隙。
而颈僵直和(或)胸椎段畸形后凸者该间隙增大至几厘米以上,致使枕部不能贴壁。
(2)胸廓扩张试验:在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胸廓扩展范围,两者之差的正常值不小于2.5cm,而有肋骨和脊椎广泛受累者则使胸廓扩张减少。
(3)Schober试验:于双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上方垂直距离10cm及下方5cm处分别作出标记,然后嘱患者弯腰(保持双膝直立位)测量脊柱最大前屈度,正常移动增加距离在5cm以上,脊柱受累者则增加距离少于4cm。
(4)骨盆按压:患者侧卧,从另一侧按压骨盆可引起骶髂关节疼痛。
(5)Patrick试验(下肢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侧膝屈曲并将足跟放置到对侧伸直的膝上。
检查者用一只手下压屈曲的膝(此时髋关节在屈曲、外展和外旋位),并用另一只手压对侧骨盆,可引出对侧骶髂关节疼痛则视为阳性。
有膝或髋关节病变者也不能完成4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