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第一章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金融衍生工具教案第一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1.1 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解释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1.2 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及各类的代表性产品解释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用途和应用场景1.3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解释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和功能第二章:利率衍生工具2.1 利率期货介绍利率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利率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2.2 利率期权介绍利率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利率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2.3 利率互换介绍利率互换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利率互换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三章:货币衍生工具3.1 外汇期货介绍外汇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外汇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3.2 外汇期权介绍外汇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外汇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3.3 货币互换介绍货币互换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货币互换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四章:股票衍生工具4.1 股票期货介绍股票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股票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4.2 股票期权介绍股票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股票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4.3 股票指数期货介绍股票指数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五章:信用衍生工具5.1 信用违约互换介绍信用违约互换的概念和特点解释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5.2 信用价差期权介绍信用价差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信用价差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5.3 信用指数衍生工具介绍信用指数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点解释信用指数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六章:商品衍生工具6.1 商品期货介绍商品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商品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6.2 商品期权介绍商品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商品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6.3 商品互换介绍商品互换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商品互换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七章:能源衍生工具7.1 能源期货介绍能源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能源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7.2 能源期权介绍能源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能源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7.3 能源互换介绍能源互换的概念和特点解释能源互换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八章:波动率衍生工具8.1 波动率期货介绍波动率期货的概念和特点解释波动率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8.2 波动率期权介绍波动率期权的概念和特点解释波动率期权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8.3 波动率互换介绍波动率互换的概念和特点解释波动率互换的交易方式和应用场景第九章:结构化衍生工具9.1 结构化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结构化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点解释结构化衍生工具的构成和设计原理9.2 结构化衍生工具的定价与估值介绍结构化衍生工具的定价方法和估值模型解释结构化衍生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特性9.3 结构化衍生工具的应用场景介绍结构化衍生工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解释结构化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中的应用第十章: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10.1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解释各类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0.2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介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解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对冲等10.3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监管与合规介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的基本要求和合规标准解释金融衍生工具在监管和合规方面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补充说明: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基于其他金融工具或实体资产价格变动的合约,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基于的资产或指标。
《衍生金融工具》(第二版)习题及答案第1章第一章衍生金融工具概论1. 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是指基于保证金交易制度,交易者只需缴存少量保证金,就可以进行总金额相当于保证金几倍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基础产品的交易,即交易者可以以少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投机、保值和套利。
2. 既然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又为什么说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高风险性呢?衍生工具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套期保值者可以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在相当程度上规避风险,但市场中还有大量的投机者,从市场整体来看,这个原本应由套期保值者承担的风险其实并没有被真正地消除。
它只不过是被转嫁给了投机者而已。
投机者之所以愿意被转嫁风险,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承担高风险来追求高收益。
而如果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发生在投机者之间的,对整体市场而言,那就等同于创造风险。
再加之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高杠杆性,投资者只需交存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保证金的衍生品交易,这意味着无论投资者是盈利还是亏损,其盈利率或亏损率同样会相应地放大。
正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可以创造和扩大风险,人们通常会认为它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
3.“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都会承担极大的风险。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这句话不对。
纯粹的套期保值者或套利者参与市场面临的风险并不会太大,而投机者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4.既然交易所可以辨别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那么,交易所为什么不把投机者排除在市场之外以降低衍生品交易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呢?交易所可以辨别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但市场中投机者、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三类交易者缺一不可:套期保值者发挥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规避风险功能,套利者的存在可以防止衍生工具的价格发生过大的偏离,防止过度炒作,而投机者可以给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
所以交易所不能为了降低衍生品交易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把投机者排除在市场之外,这会使市场流动性不足。
衍生金融市场中真正的套期保值者比例很小,95%以上的参与者都是投机者。
金融衍生工具教案第一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和作用3. 熟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和特点2. 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和作用3.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趋势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图表和案例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兴趣2. 讲授基本概念: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和作用,让学生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实际运作过程4.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融衍生工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解2. 查找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二章: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与风险管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方法2.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策略3. 熟悉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方法2.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策略3.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方法、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策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与风险管理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管理策略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方法,引发学生对金融衍生工具定价与风险管理的兴趣2. 讲授定价方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方法,让学生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技巧3. 分析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过程4.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融衍生工具定价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定价与风险管理的理解2. 查找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六章: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角色2. 掌握各类市场参与者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的目的和方式3. 熟悉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2. 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和交易目的3. 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角色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市场参与者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的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参与者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3. 案例材料:收集各类市场参与者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的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引发学生对市场参与者及其角色的兴趣2. 讲授市场参与者:介绍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和交易目的,让学生掌握市场参与者的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各类市场参与者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市场参与者的实际运作过程4.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市场参与者及其对市场的重要性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参与者的理解2. 查找其他市场参与者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七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和特点2.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和流程3. 熟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和特点2.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和流程3.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和流程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引发学生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兴趣2. 讲授交易机制: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和流程,让学生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案例,让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实际情况4.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机制的理解2. 查找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八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和应用2.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分类和特点3. 熟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风险和收益分析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和应用2.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分类和特点3.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风险和收益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和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应用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风险和收益分析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分类和特点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应用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引发学生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兴趣2. 讲授交易策略:介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策略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九章: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与合规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重要性2.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规定3.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合规管理的实践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重要性2.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基本框架3. 金融衍生工具合规管理的实践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规定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和合规的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衍生工具合规管理的实践和挑战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监管与合规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基本框架和案例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和合规的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监管与合规的兴趣2. 讲授监管框架: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掌握监管的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和合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监管的实际运作过程4.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金融衍生工具合规管理的实践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融衍生工具监管与合规的重要性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监管与合规的理解2. 查找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和合规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十章: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动力和原因2.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新型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应用3. 熟悉金融衍生工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动力和原因2. 金融衍生工具新型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应用3. 金融衍生工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动力和原因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新型产品和服务的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衍生工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与发展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新型产品和服务的案例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和发展的案例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动力和原因,引发学生对创新与发展的兴趣2. 讲授创新动力:介绍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动力和原因,让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新型产品和服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实际运作过程4.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金融衍生工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籍,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与发展的理解2. 查找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和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十一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操一、教学目标1. 学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操流程2. 掌握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技巧3. 熟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中的风险控制二、教学内容1.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操流程2.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技巧3.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中的风险控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操流程、技巧以及风险控制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的案例3. 模拟交易法:让学生模拟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PPT课件,展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流程和技巧3. 案例材料:收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的案例4. 模拟交易软件:准备供学生模拟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软件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操,引发学生对交易实操的兴趣2. 讲授交易实操流程:讲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实操流程,让学生掌握交易实操的基本知识3. 分析案例: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教学教案,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分类、作用、发展历程、市场参与者、交易机制、交易策略、监管与合规、创新与发展以及交易实操等内容。
金融衍生工具教案第一章:金融衍生工具概述1.1 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1.2 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按合约类型分类按基础资产分类按交易场所分类1.3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与现状金融衍生工具的历史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在全球市场的现状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利率衍生工具2.1 利率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利率衍生工具的定义利率衍生工具的特点2.2 利率衍生工具的主要产品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利率远期2.3 利率衍生工具的应用与风险管理利率衍生工具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利率衍生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利率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策略第三章:外汇衍生工具3.1 外汇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外汇衍生工具的定义外汇衍生工具的特点3.2 外汇衍生工具的主要产品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互换外汇远期3.3 外汇衍生工具的应用与风险管理外汇衍生工具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外汇衍生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外汇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策略第四章:股权衍生工具4.1 股权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股权衍生工具的定义股权衍生工具的特点4.2 股权衍生工具的主要产品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4.3 股权衍生工具的应用与风险管理股权衍生工具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股权衍生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股权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策略第五章:信用衍生工具5.1 信用衍生工具的定义与特点信用衍生工具的定义信用衍生工具的特点5.2 信用衍生工具的主要产品信用违约互换信用指数期货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期权5.3 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与风险管理信用衍生工具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信用衍生工具在企业中的应用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策略第六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与流程6.1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电子交易平台6.2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流程交易前的准备交易操作流程交易后的清算与结算6.3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策略投机策略对冲策略套利策略第七章: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7.1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7.2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应用7.3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风险限额管理风险对冲策略风险转移策略第八章: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与法规8.1 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体系监管机构与监管职责监管政策与监管框架监管趋势与展望8.2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法规国内法律法规国际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适用与执行8.3 金融衍生工具的合规与道德合规要求道德准则合规与道德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的作用第九章: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案例分析9.1 利率衍生工具应用案例案例一:利率期货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二:利率期权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三:利率互换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9.2 外汇衍生工具应用案例案例一:外汇期货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二:外汇期权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三:外汇互换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9.3 股权衍生工具应用案例案例一:股票期权在股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二:股票指数期货在股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三:股票指数期权在股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第十章: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趋势二: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不断涌现发展趋势三: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10.2 金融衍生工具面临的挑战挑战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系统性风险挑战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合规与道德问题挑战三: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10.3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策略与建议发展策略一:积极推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发展策略二: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与法规建设发展策略三:提高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与风险管理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交易机制、风险管理、监管法规、应用案例以及发展趋势和挑战。
远期合约案例案例一:A公司和B公司约定在10月23日,A公司以100万美元购买B公司9000万日元。
这就是远期合约。
期货呢,A公司就不用找交易对手了,而是直接在期货交易所卖出一定份数的10月份交割的日元期货。
这里首先份数是要与交易所的规定匹配,比如交易所规定一份日期期货是100万日元,那么就以90的价格卖出90份日元期货,其次是交割日期可能不会是正好23日,而是10月的前两周,这与交易所的规定有关。
案例二:期货合约:买卖双方成交了1手市场价为56000元的CU1201合约:这意味着该期货合约内容是一手沪铜合约,交易单位为“手”,每手5吨,成交价格为每吨56000元,最后交易日为2012年1月份第10个交易日,交货时间为2012年1月16-20日,交货地点为距离买方较近的指定铜交割仓库。
远期合同:甲和乙约定2012年6月在浙江绍兴交易两只羊羔,价钱每只500元,到时候不管羊羔市场价涨到800元还是跌到300元,甲乙必须以500元每只成交两只羊羔。
期货合约案例案例一:上海“粳米”事件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10月底被暂停交易,粳米期价大致出现了三次大幅的拉升:第一次,199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900元/吨涨到2200元/吨;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
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
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
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 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
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
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
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
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
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案例二:“3.27”国债事件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
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 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
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 0日酿出“319”风波。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利率互换案例在利率互换市场上,交易商提出的互换价格用利率来表示,以基本点(basis points)为单位,一个基本点等于一个百分点的百分之一,即0.01%。
利率互换价格决定于固定利率的报价,而浮动利率是依市场决定的,一般是以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为基础。
如果互换的货币为美元,其固定利率通常以同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为基础,按半年支付一次利息的复利法计算的年收益率标价,一年确定为365天;浮动利率以Libor为基础,按年拆放利率标价,一年确定为360天。
利率互换价格的基本部分是国债收益率,另一部分是利差。
利差的大小取决于利率互换市场上供求状况和竞争程度。
利率互换中的利差是支付承担浮动利率风险的交易方的抵补费用。
利差一般是50─70个基本点,趋势是利差越来越小。
不同的报价人因各自头寸、市场供求、交易对手的信用等不同情况,报价可以不相等。
利率互换价格所依据的是市场利率,但利率水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资金市场上交易靠信用,不同等级的信用获得资金的利率水平也不一样。
信用评级高的筹资者无论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上都比信用等级低的筹资者成本要低,但由于两者之间在固定利率上的差距比浮动利率上的差距更大,因而信用评级低的筹资者在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相对的优势。
这就是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产生的基本原因。
案例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8.2%,用固定利率交换浮动利率的报价是在此基础上加68个基本点的利差,即这个10年期利率互换的价格是8.88%。
按市场惯例,这是利率互换的卖价,意思是说按此价格报价人愿意出售固定利率而承担浮动利率的风险。
如果是买价,即用浮动利率交换固定利率的报价是8.2%加63个基本点,为8.83%,其意为按此价格报价人愿意购买固定利率而不愿承担浮动利率的风险。
由于债券二级市场上有不同年限的国债买卖,故其收益率可适用于不同年限的利率互换定价。
我国国债市场上的国债收益率可以看作资金市场利率,只是现在仅有1、2、3、7、10年等期限。
案例二:某公司获得了1000万美元贷款,期限5年,每半年支付9.675%的年利率。
该公司预计利率将会下降,因而希望将此固定利率的债务转换为浮动利率的债务。
根据交易商提出的标价,银行愿意支付的5年期固定利率是9.26%=8.92%+0.34%。
在达成互换协议后,银行每年向该公司支付9.26%的固定利息,该公司每半年向银行支付Libor的浮动利息,向债权人每年支付9.675%的固定利息。
该公司为利率互换付出的成本是向银行支付Libor利息以及固定利率之间的利差0.415%=9.675%-9.26%,即该公司支付Libor+0.415 %的浮动利息。
如果当时市场上浮动利率是Libor+0.75%,该公司通过利率互换已降低了筹资成本,即支付的浮动利率比市场为低。
若市场利率真如该公司所料而下降,则其筹资成本将更为降低。
而银行在用浮动利率债务与固定利率债务交换后,为避免利率变动风险,还需要用固定利率债务与其它公司交换浮动利率债务。
货币互换案例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不同的是:本金在期初和期末均要交换。
一般的做法是在期初本金交换时,通常使用即期汇率;而在期末交换本金时,则使用远期汇率。
理论上的远期汇率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计算出两种货币的利差,用升水或贴水表示,加减于即期汇率,得出理论上的远期汇率。
其计算公式为:F=S(1+R2t)/(1+R1t) F是远期汇率;S 是即期汇率;R1是外币的存款利率;R2是本币的存款利率;t是期限。
例:美元兑日元的即期汇率是$1=135YEN,美元的年利率是8%,日元的年利率是7.5%。
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1至5年的远期汇率分别为$1=134.38YEN,$1=133.75YEN,$1=133.13YEN,$1=132.52YEN,$1=131.90YEN。
正常情况下,利率高的货币远期汇率表现为贴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汇率表现为升水。
但远期汇率除了两国利率差异外,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际收支状况、政府干预汇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等等。
所以市场上的远期汇率与理论上的远期汇率是不一样的。
货币互换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汇率变动风险,因而本金互换更多采用即期汇率,即本金交换无论在期初还是在期末均使用即期汇率。
货币互换中的利息交换则参考不同货币利率互换的报价,如路透监测系统“SWAP”上的第四列和第六列的不同货币利率互换行情。
例如某公司有2000万浮动利率6个月Libor+0.4%的美元债务,期限3年。
1991年4月25日,美元兑德国马克的即期汇率是$1=1.7520DM。
该公司计划美元浮动利率债务与德国马克固定利率的货币互换。
期初和期末本金以即期汇率$1=1.752DM交换,期中每半年一次的利息交换为:该公司支付9.48%=9.08%(市场报价)+0.4%的德国马克固定利率给交易对手,收取6个月Libor+0.4%的美元浮动利率。
案例一:某化工厂在1987年底筹措了250亿日元的资金,固定利率5%,期限10年。
计划1992年项目投产后以创汇的美元来偿还日元贷款。
这样企业将承受较大的汇率变动风险。
如果在$1=150YEN汇率水平上,1美元汇兑损失10日元,该厂仅本金就将多支付16.67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