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客源国概况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96
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pdf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PDF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海外留学,而留学生也成为了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了解客源国的概况对于制定教学大纲和提供优质教育至关重要。
一、客源国的概念和重要性客源国是指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或地区。
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客源国的数量和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
了解客源国的概况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从而制定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大纲。
二、客源国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了解客源国的经济和文化背景是制定教学大纲的基础。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会对学生的教育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学生可能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可能更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
因此,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客源国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客源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政策客源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政策对于制定教学大纲也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客源国的教育体系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方式,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同时,了解客源国的教育政策也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大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客源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需求语言环境和语言需求也是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客源国的学生可能具有不同的语言背景和语言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提高英语水平,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学习其他语种。
因此,教学大纲应根据学生的语言需求进行调整,提供相应的语言培训和支持。
五、客源国的社会和文化适应留学生除了学术方面的需求外,他们还需要适应客源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了解客源国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社会和文化适应。
教学大纲可以包含一些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客源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六、客源国的教学资源和合作机会了解客源国的教学资源和合作机会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名称:客源国概况专业名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甄小明系(部)主任:雷培宁制订日期:2013年8月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7年开设以来,每年进行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调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定位,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以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方案》(青交学院教【2008】100号)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到旅游酒店调研,分析近几年毕业生的跟踪信息,确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
针对这酒店职业岗位群,我们和行业专家、一线工作人员等一起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充分考虑到酒店行业工作中所需的客源国知识、技能和素质,以及将来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
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用酒店从业人员的思维来深入思考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
基于对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参照酒店行业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立足青海,服务青海,以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最终形成适应酒店服务需求的专业能力,具有更加灵活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国(地区)的基本概况,掌握中国主要客源国(地区)的人文习俗和旅游景点,并能在实际的接待工作中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个性化和针对性服务水平。
三、课程性质《客源国概况》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限选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之间的重要课程。
《客源国概况》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
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
《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学时数:68 适合范围:涉外旅游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旅游客源国或地区的基本概况,从而使专业结构知识更加全面和合理。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我国主要客源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
本门课程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及其他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
2.全面了解我国主要客源国(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
了解主要客源国的旅游市场情况,了解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基本知识,培养满足国际旅游需求的旅游人才。
3.掌握亚洲太平洋地区、欧洲地区、北美、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名城与名胜古迹,掌握主要国际旅游路线的设计,旅游景点特色,培养专业旅游人才。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世界旅游客源市场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了解)2.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发展简史、政治状况(了解)3.欧洲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发展简史、政治状况(了解)4.美洲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发展简史、政治状况(了解)5.非洲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发展简史、政治状况;南美洲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发展简史、政治状况(了解)6.客源国(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及礼仪与禁忌(理解)7.亚洲太平洋地区、欧洲客源国、北美地区、非洲地区、南美洲地区的基本国情、人文习俗、旅游业发展状况(理解)8.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中国的海外客源市场(掌握)9.客源国的研究对象和一些基本情况。
日本的著名城市、名胜古迹(掌握)10.韩国的礼仪及习俗,韩国的城市及名胜(掌握)11.印度尼西亚的物质习俗、礼仪与禁忌(掌握)12.新加坡的旅游资源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掌握)13.菲律宾的自然环境及风俗习惯(掌握)14.泰国的人文环境,泰国的古迹、泰国的风景(掌握)15.蒙古国的位置、气候及著名城市和名胜古迹(掌握)16.澳大利亚的海域资源及著名城市(掌握)17.欧洲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主要资源及总人口、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
客源国概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客源国,客源国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2. 掌握客源国的分类及其特点;3. 了解客源国的文化差异对旅游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客源国1.1 客源国的定义1.2 客源国对旅游业的意义2. 客源国的分类及其特点2.1 按地理位置划分客源国2.2 按经济水平划分客源国2.3 按文化背景划分客源国3. 客源国的文化差异对旅游活动的影响3.1 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异3.2 礼仪习惯的差异4. 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4.1 学习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4.2 学会适应和享受异国文化4.3 提高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沟通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去旅游时,是否会考虑游客来自的国家或地区?客源国对旅游业有什么影响?2. 学习客源国的定义及意义2.1 学生自主学习客源国的定义2.2 教师示范解释客源国对旅游业的意义2.3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客源国意义的理解3. 学习客源国的分类及其特点3.1 学生小组展示不同的客源国分类方式,并分享各类客源国的特点3.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明确客源国的分类及其特点4.1 学生小组讨论并列出不同文化背景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4.2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4.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差异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5. 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5.1 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5.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适应和享受异国文化的方法5.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沟通6. 总结与评价6.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6.2 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四、教学评价: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价学生对于客源国概况的理解和对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客源国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客源国概况》教案教案:《客源国概况》一、教学内容1. 亚洲客源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内容。
2. 欧洲客源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瑞士、奥地利、希腊、荷兰等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内容。
3. 北美洲客源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内容。
4. 南美洲客源国: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内容。
5. 非洲客源国:埃及、南非、摩洛哥、肯尼亚、塞舌尔等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内容。
6. 大洋洲客源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不同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客源国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客源国服务水平。
3. 激发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旅游业职业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不同客源国的文化差异、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重点:各个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客源国的旅游景点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材内容讲解:分别讲解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客源国的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有关客源国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