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114375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7
《压强》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准备】钢直尺、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两幅图片:1.啄木鸟2.鸭子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示问: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 压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对比项 名称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方向 两者关系重力压力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练习5、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图片,学生活动:从课桌上的器材中,做出能够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压力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压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压力、压强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能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压强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压力、压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压路机、跳板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力、压强的存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吗?”让学生思考压力、压强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通过PPT展示压强的定义,讲解公式P=F/S,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同时,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如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3.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力、压强的变化。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请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关系;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压泵抽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压强。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1)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案第九章压强第节压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器材: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压力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小实验: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的引入1、探究主题的引入带领学生做小实验,让学生描述手指的感觉。
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2、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将酒瓶放在一块厚海绵上,要求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简单回答产生变化的原因。
海绵被压得凹下去了。
这是酒瓶给它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边做实验边提问:(1)改变酒瓶的质量,海绵有变化吗?怎么变?(往瓶中加沙)(2)质量一定的酒瓶,改变它的放置方式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原来竖放的酒瓶横放。
横放时稍微转动一下,观察海绵的变化;再把瓶子口朝下竖放)?(3)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显现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要同时考虑压力和接触面积两个因素,可以控制一个,比较另一个。
教案: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1Pa=1N/m²。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5. 压强与生活: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胎压、水坝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2. 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2. 重点: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自行车胎压的作用,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受力面积和压力下的压强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知识巩固: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压强:1.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2. 计算: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单位:帕斯卡(Pa),1Pa=1N/m²。
4.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5.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力为20N,受力面积为0.01m²,求压强。
答案:压强 = 20N / 0.01m² = 2000Pa。
2. 应用题:一瓶饮料的瓶盖上有一个面积为2cm²的圆孔,饮料瓶内压强为1.0×10⁵Pa,求饮料瓶盖上每秒流过的饮料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计算压强的公式;2. 能够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3. 学会使用压强计测量压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是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压强计;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用力压一块泥巴,泥巴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给出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解释公式的应用。
3. 实验演示:使用压强计进行实验,展示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压强,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练习:给出一些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让学生计算压强;2.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压强现象。
作业答案:1. 计算练习:根据给出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出压强;2. 应用练习: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压强现象,给出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压强的应用,如流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等,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压强的定义。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计算公式为: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这个公式是理解压强与其他两个因素关系的基石。
1. 压力大小对压强的影响: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生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一定的兴趣,
明白这一个点。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主动性,让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互相纠错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
纳能力;而压强知识的应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
走向物理,
,让同学们思考课
作用点在地
通过分析
面上的
,压力不是重力。
压力的方向有时可以不垂直于物体表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重物、尺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踩在海绵上的感觉、用力压扁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的含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汽车轮胎的压强、气压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P = F/S关系: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应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压强的概念。
2. 运用压强公式,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板上的压强。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答案: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P = 20N/1m² = 20Pa3.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让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2、难点:压强概念的得出
三、学情分析:我们华侨中学属于农村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仪器较缺乏,但学生对实验很热情,好奇心很强,大胆,好讨论,所以把实验设计为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节课结合北海历史文化,唤起学生热爱北海的感情。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压强的概念,第三部分
得出压强的公式并加以训练,第四部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探究过程中收集数据、总结规律。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压强的概念。
在这个难点上先通过定量计算每次实验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比值关系。
再通过类比法,类比密度、速度得出压强的概念。
五、教学器材:
海绵、压力小桌、砝码、铅笔、图钉
六、教学过程
预习课本知识与阅
七、板书设计:
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二、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 ) 三、 压强公式:
P
=F/S 单位:N/m 2
或 Pa
四、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增大F 或减小S 减小压强:减小F 或增大S
八、作业设计:
1、画出右图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2、右图是从北海市合浦汉墓中挖掘出的两尊珍贵的铜牛,请同学们讨论: (1)、牛角尖而硬,对牛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2)、当牛抬起一只脚时,牛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有什么变化?
3、如右图是从北海市合浦汉墓中挖掘出的一只铜壶,放在水平地面上,若铜壶的质量是1.6kg ,与地面的受力面积是40cm 2,求铜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g=10N/kg )
压强学案
一、 区别压力与重力: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
面垂直。
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请同学们作出下图中物体表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猜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或与
有关。
三、分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 1. 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可知当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有关,且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2.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且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综合 1与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四、引出压强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由此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
符号用表示、计算公式、单位。
五、应用压强
观察北海市一中内的这栋法国大使馆古建筑,思考并回答:
建房子时人们为什么都要把地基做得宽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