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只有灵敏低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型:新授课课时:3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让学生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知道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知道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要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料分析和插图,调动学生的主动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关神经元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你同的调节来实现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看书自学---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1.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
2.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3.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 讲解概念:介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神经调节的定义。
2. 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实例介绍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介绍神经调节的定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体液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体液调节的定义。
2. 体液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实例介绍体液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介绍体液调节的定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内分泌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内分泌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使学生理解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外界变化。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介绍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等基本组成,以及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介绍激素、内分泌腺等基本组成,以及内分泌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人体自我调节实例分析:分析人体在不同环境下(如温度、运动等)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
4.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意义: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对健康、疾病等方面的影响。
5.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在日常生活、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人体自我调节实例分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意义。
2. 教学难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相互作用,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理解和感悟。
4.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4.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材或教辅,如《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小朋友,让我来给你讲讲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可太神奇啦!你想想,咱们每天能跑能跳,能哭能笑,还能安安静静地写作业,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呀?这就得归功于人体那超级厉害的调节机制。
就说咱们跑步吧,一开始跑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气喘吁吁,心跳得特别快?这其实是身体在给咱们发信号呢!就好像一个聪明的指挥官在指挥着千军万马。
心脏跳得快,就像是小战士们加快了脚步,给身体各个地方送去更多的氧气和营养,让咱们有力气继续跑下去。
再说说咱们看到好吃的东西会流口水,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好像有个小铃铛在身体里摇一摇,告诉嘴巴“准备好,美食来啦!”还有啊,咱们不小心碰到很烫的东西,会一下子把手缩回来。
这速度快得就像闪电一样!难道不是身体里有个小警察在站岗,一发现危险,马上就拉响警报,让咱们赶紧躲开?在咱们身体里,神经系统就像个超级快速的信息传递员。
当我们看到一个足球飞过来,眼睛把这个信息传给大脑,大脑马上就下达指令,让我们的身体做出反应去接球。
这速度,比火箭还快吧?内分泌系统也不甘示弱哟!它就像个神秘的魔法师,悄悄地释放出各种魔法药水,也就是激素。
比如说,咱们长个子的时候,生长激素就像一股神奇的力量,让咱们一点点长高。
咱们班的小明不是特别胆小吗?一遇到点事儿就紧张得不行。
其实这也是身体的调节在起作用,只是他太敏感啦!这就好像身体里的调节机器出了点小故障。
那咱们怎么才能让身体的调节一直好好工作呢?那就得好好吃饭,不挑食,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还要多运动,让身体里的小战士们都强壮起来。
哎呀,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觉得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简直太神奇、太重要啦?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咱们可得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这个神奇的调节系统一直好好工作,这样咱们才能快快乐乐地长大,去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激素调节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节课安排在章节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大标题下,神经调节的内容之后。
除了达到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外,通过本节课涉及很多的病例都来源于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用知识服务于生活,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
另外,激素的作用以科学史的方式呈现,通过分析,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从简单认识到理性思维的提升,同时也帮助学生渗透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主要种类
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认同科学家的探究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①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③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①了解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
②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③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教学难点开发适合的教学软件(传统的教学资源,如眼球和耳的模型,数量有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对重点问题的解决不理想,必须有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教学软件。
搜集整理有关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网络资料。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教材大致的知识结构;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图文资料。
情景导入:师: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师: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师: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师: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动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师: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与?学生分析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等。
师: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学生分析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教师小结:是的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说课稿宁新杰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一、教材分析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教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该内容分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以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三课时讲述激素调节。
教材以生长激素等几种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为例,着重说明激素对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而显著的调节效能。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对生命活动调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 学会膝跳反射实验。
4.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5.列举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调节作用;3.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二)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实例和一个探究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通过完成缩手、眨眼、膝跳反射等实验探究活动及分析、讨论一些生理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得出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结构。
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呈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现在需要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有没有同学自愿呢?(请上学生侧向大家做好,老师用小锤轻轻敲击学生膝盖下韧带,学生小腿作急速前踢的反应,即演示膝跳反射的过程)教师设问:有谁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解答这一现象呢?学生回答:这是反射,我们初中学过,是膝跳反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补充知识】教师设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学生会通过已有知识回答“反射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回想并记忆反射弧的组成部分〔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兴奋的概念(问题)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PPT呈现神经元图片或者板书画图,一边画图一边讲解各个部分结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本17页实验图示。
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
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
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整个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细胞间的传递】教师设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多媒体演示动画或者板书画图讲解突触结构: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先微观,后宏观,这一步很重要)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通过点学生复述的方式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在讲解这一段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讲清楚以下几点:①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②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第一课时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做一个比较。
第二课时【补充知识】教师讲解: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共同组成,并分别讲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20相关内容。
教师归纳总结之。
同时让学生明白,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机体能够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不同的中枢之间分级调节的结果。
讲解要点: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提问: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利用教材P20插图,进行归纳和完善。
【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讲解要点:①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②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教师结合教材P21插图讲解S、H、W、V区的功能以及这些言语区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
S(speak说) H(hear听) W(write写) V(view看)(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总结】讲解要点: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神经系统各部分共同调节的作用下达到的协调统一。
第三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某学生三年级时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让学生思考:这两张照片身体上有哪些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本节课题。
讲授新课(一)内分泌系统与激素首先多媒体出示汗腺、唾液腺、肝脏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分泌物是通过什么结构运输的,学生观察后很容易得出结果,由此引出外分泌腺的概念。
然后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内分泌腺的概念及它的分泌物叫什么,是怎么定义的,并让学生讨论怎么区别内、外分泌腺。
这样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出示内分泌系统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按照顺序说出人体的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是什么。
这样更便于学生记忆。
特别强调垂体、胰岛、卵巢和睾丸(二)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关于这部分内容,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讨论它们的病因。
并由此总结出生长激素的作用。
最后补充:在睡眠时人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多,青少年应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保证8小时以上。
这样才能更健康的生活。
(三)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首先多媒体展示蝌蚪和小狗有关甲状腺激素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1)为什么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提前发育成了青蛙?(2)手术摘除了狗的甲状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甲状腺激素有哪些作用?这些问题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小组推荐1名学生叙述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并引导学生总结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
然后出示甲状腺功能亢进、呆小症、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图片,结合教材,回答它们的病因及症状。
并让学生知道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方法。
这样通过资料和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识别疾病。
最后让学生从病因、相同点、不同点三个方面对侏儒症和呆小症进行比较,并列出表格。
可以让学生更明确这两种病症的本质原因不同。
(四)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对糖尿病的探究实验,并讨论从科学家的实验的每一步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胰岛素的主要作用,糖尿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同时让学生思考胰岛素制剂为什么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同时阅读“相关连接”讨论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五)总结(六)达标测试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有一些环节把握得很好。
第一,很正确的运用学习理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第三,能够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交流,讲练结合,做到了师生很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第四,表现的比较自信大方,语言组织较为合理,声音及表情很有感染力,语速音色均较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五,教态也比较符合要求,落落大方;第六,对指导老师的意见能够虚心接受,并且能很快的运用到接下来的讲课当中。
第七,能够及时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做到及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