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一、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二、主要事件与时期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由于英国对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引发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由于英法联军侵华引发的战争。
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3、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日之间因朝鲜问题引发的战争。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一场旨在改革政治、经济的变法。
4、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一场旨在倡导科学、民主的文化运动。
6、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1931-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解放战争: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
三、重要人物1、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2、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3、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领袖,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4、鲁迅: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四、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评价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觉醒和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近代史上,中国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政治上,国家四分五裂,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经济上,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民族工业发展困难;文化上,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价值观混乱。
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概括一、中国近代史1.清朝晚期政治腐败和列强侵略在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对外开放使得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的威胁。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侵略战争,使得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随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27年,国共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中国现代史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阶段,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农村集体化等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开放经济领域,实行市场经济改革。
同时,中国也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此后,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思想,如“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至现在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归纳。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场正式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从封闭状态向半殖民地化的转变。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瘫痪。
最终,中国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
辛亥革命的推动者是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中国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对中国影响的一场爱国抗议运动,也是中国早期的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将旅大产权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学生的愤慨。
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和民主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四、北伐战争(1926-1928年)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
北伐战争由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以推翻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为目标。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
五、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进行的一场历时八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面对着强大的日本军队展开了艰苦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成功范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包括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1.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后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造成震动全国的“甲午国难”思潮。
2. “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晚清政治制度和推进现代化,但因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二、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统治结束,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2.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平等的新文化思潮,对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满洲国”,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2. 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发起进攻,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抵抗。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计划经济建设等,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涉及了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抗争与变革的历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巨额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等。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后期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同时也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洋务运动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了新式海军。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且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注定无法成功。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巨大变革的阶段,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改革、社会动荡和国共内战等一系列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特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外国列强侵略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陷入了不平等条约签订和领土割让的境地。
先后有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侵略,瓜分了中国的领土和资源。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屈辱,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政治改革为了应对外敌入侵和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国的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康梁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代表。
这些改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持续的成功,中国的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3. 社会动荡中国的社会动荡主要体现在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等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都是中国社会动荡的重要事件。
这些运动追求着不同的目标,但都是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
4. 国共内战中国国共两党在中国近代史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爆发了国共内战。
内战以共产党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共两党的分裂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一环。
5.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历程。
中国在这段时间内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剥削,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革,社会上动荡不安,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中国近代史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借鉴价值。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这一阶段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
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的关键: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
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多个港口并赔款。
2.《南京条约》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陷入以后的不平等交涉和条约签订的漩涡之中。
3.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列强相继来华,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和领土,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该运动由洪秀全发动,旨在推翻清朝的统治。
虽然太平天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被清朝镇压。
2.洋务运动是清朝为了应对洋人入侵而展开的一系列变革运动。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该运动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调整和。
3.洋务运动推行的“自强”政策意图通过引进西方的科技、机构和思想来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但其结果并不明显。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运动,旨在推行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军事。
康有为、梁启超等政治家是变法的倡导者。
2.戊戌变法引发了保守势力的不满,最终被康有为等人的对手慈禧太后废止。
3.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革命领袖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北洋政府与护国战争1.北洋政府是辛亥革命后成立的政府,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2.近代中国的政治特点之一是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在抵御外敌和维持内部秩序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3.护国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前的一场国内战争,爆发于1920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操得到了强烈的激发。
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自由民主运动的开端,爆发于1919年。
这场运动起因于对《凡尔赛条约》的愤慨,以及对旧文化和旧制度的反思。
2.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新文化运动和科学与民主的追求。
中国近代史简单概括1、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3、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①大量西方科技
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生产和发展;②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4.甲午战争:1894—1895年甲午战争及其《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
灾难。
随后几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戊戌变法:1898年变法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清朝统治感到失望。
他们认为,要救中
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制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战争及其《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带
来承重负担,还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912年2月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9.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①五四运
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0.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中共二大;1922年7月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
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2.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北伐胜利进军,的、极大地鼓舞了工农大众,推动了国民革命,
沉重的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13.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4.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
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国际: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5.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49年10月①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军战争,中国共产党
在军事上由弱变强,彻底打败了国民党,推翻了其反动统治。
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③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