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24职业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评价-噪声
- 格式:ppt
- 大小:8.15 MB
- 文档页数:125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有效防备和掌控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本制度,公司将为员工供应必需的安全保障和培训,以防范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公司将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对工作场合的空气、噪声、振动、辐射、化学物质等影响员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2.监测将定期进行,监测频率依据工作岗位的特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
3.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空气质量、噪声、振动、辐射、化学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浓度变动趋势、暴露时间等。
4.监测工作由专业监测人员负责执行,监测结果将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1.公司将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对各类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其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2.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包含但不限于:危害程度评估、暴露风险评估、健康效应评价等。
3.评价结果将作为订立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的依据,确保员工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四、职业危害因素管控1.员工职业危害因素暴露防控责任由公司与员工共同承当,公司将为员工供应必需的防护设施和培训。
2.公司将建立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供应个人防护装备、建立防护设施、开展岗位培训等。
3.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需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禁私自改动或不使用防护设施。
4.员工如发现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或有其他安全隐患时,应立刻向上级汇报,并采取临时措施减少危害。
5.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岗位防护设施的完好性和员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有缺陷的设备。
6.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管控效果的评估,调整防护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五、培训与教育1.公司将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知识和操作要求。
2.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本领。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DESP151010评审JP011
检验类别:委托检测
委托单位:资质认定评审组
项目名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
声明
第2页/共4页(包括首页及声明页)一、本报告无本公司“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专用章”无
效;
二、本报告涂改、增删、部分复制无效;
三、未经本公司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经同意复制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未重新
加盖“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四、报告书无主检、审核、签发人签名无效;
五、若对检验结果有异议,请于十五日内向本公司提出;
名称: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116号(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A出口原南华利生体育用品厂内)电话:26263933
传真:26263922
邮编:300140
E-Mail:Despsc@
检测报告
报告书编号:DESP151010评审JP011 第3页/共4页(包括首页及声明页)
检测人:复核人: 签发人:
检测报告
报告书编号:DESP151010评审JP011 第4页/共4页(包括首页及声明页)
检测人:复核人: 签发人:。
※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五篇]第一篇:※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我矿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在此环境下,作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会引起尘肺、煤肺等职业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特制定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本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生产性粉尘,其主要为采、掘工作面和运输设备转载点处产生的煤尘、岩尘等。
二、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一)粉尘测定制度及要求1、粉尘测定工作必须按照《矿山安全条例》、《煤矿安全规程》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等各项国家和煤炭企业的规定进行工作。
2、测尘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按照规定,认真操作和填写测尘内容,准确无误地做好统计、计算工作,如实地将测尘结果上报有关单位和领导;有权监督井上、井下防尘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违章作业者,有权及时制止,责令整改,或者上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3、测尘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井下工龄,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工作,上岗后不准随意调动。
(二)矿井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1、总粉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2)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三)对危害因素监测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超标的危害因素,提出改进及预防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前言现代社会的高速进展,使得工作场所对人们的劳动本领要求越来越高,渐渐显现了很多职业病和健康问题,如矽肺、尘肺、职业性哮喘、白内障、听力下降等。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必需健全、完善,以便适时把握危害报告的情况,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为实行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供给科学依据,削减职业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健康进展作出贡献。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内容(1)噪音:要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监测,特别是机器设备的噪音和车辆噪音,应注意噪音的频率和强度。
(2)粉尘:要对粉尘进行监测,特别是对易吸入粉尘和可吸入粉尘进行监测,应注意粉尘中的石英、矽等对人体的致病性。
(3)化学物质:要对化学物质进行监测,特别是在易受污染的工作场所,应注意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使用方式。
(4)放射性物质:要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特别是在工业核电站等高危场所,应认真记录各类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和使用方式。
2、危害因素监测方法(1)噪音监测:可以采纳声级计进行测量,对应室内外不同工作场所和时间段的噪音,分别进行监测,以获得不同环境下的噪音强度。
(2)粉尘监测:可选用光电法、电子计数法、重量法等对粉尘进行监测,应注意粉尘监测的位置、时间等因素。
(3)化学物质监测:可选用化学物质探头、吸取器等进行监测,但必需注意安全措施,避开使用化学物质产生的问题。
(4)放射性物质监测:可选用辐射计等进行监测,应注意安全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受到辐射中毒。
3、危害因素评价内容(1)噪音:对噪音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噪音对人体的影响,评估噪音的强度值和频率,分析其对人体听力和神经等方面的影响。
(2)粉尘:对粉尘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粉尘对人体的影响,评估粉尘的浓度、颗粒大小、形状、化学成分等,分析其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方面的影响。
(3)化学物质:对化学物质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其毒性、化学成分、使用方式等,分析其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记录一、引言现代社会发展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危害因素成为了影响员工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公司决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
本次检测主要涉及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几类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噪音检测1.检测时间:2024年5月1日-5月7日2.检测对象:生产车间、机械操作区3.检测方法:采用声级计进行现场检测,每个点位连续监测30分钟后取平均值。
4.结果分析:-生产车间:平均噪音水平为85分贝,噪音超过80分贝的时间占比为30%。
超过80分贝的噪音主要来自机器设备运转过程中的震动和摩擦声。
-机械操作区:平均噪音水平为90分贝,噪音超过85分贝的时间占比为50%。
超过85分贝的噪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高频振动和运转声。
三、粉尘检测1.检测时间:2024年5月8日-5月14日2.检测对象:磨削车间、研磨车间3.检测方法:采用粉尘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化验测定。
4.结果分析:- 磨削车间:粉尘含量为0.5mg/m³,超过国家标准0.2mg/m³。
粉尘主要来自砂轮的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细微颗粒物。
- 研磨车间:粉尘含量为0.3mg/m³,超过国家标准0.1mg/m³。
粉尘主要来自金属材料的研磨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四、有害气体检测1.检测时间:2024年5月15日-5月21日2.检测对象:化学实验室、涂装车间、焊接车间3.检测方法:采用气体检测仪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连续监测。
4.结果分析:-化学实验室:有害气体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但氨气的浓度较高,需要增加通风和换气设施以降低氨气浓度。
-涂装车间:有害气体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但甲醛的浓度较高,需要增加通风和排气装置以降低甲醛浓度。
-焊接车间:有害气体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但一氧化碳的浓度较高,需要加强排烟系统以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五、结论与建议该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生产车间和机械操作区的噪音超过了国家标准,磨削车间和研磨车间的粉尘超过了国家标准,化学实验室、涂装车间和焊接车间的有害气体未超过国家标准,但仍有一些有害气体的浓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