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释文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
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
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
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
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
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好知不好学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汝 你 ②智 聪明 ③无 没有 ④悌 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2)一词多义①就⎩⎪⎨⎪⎧ 就有道而正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②亡⎩⎪⎨⎪⎧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广故数言欲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答案①动词,靠近、接近/动词,担任/动词,成就 ②副词,通“无”,没有/动词,逃跑/动词,灭亡(3)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为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生。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葸.(xǐ) 陈亢.(kàn ɡ) 笃.(dǔ)于亲 趋.(qū)而过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知”,通“智”,聪明)3.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易⎩⎨⎧贤贤易.色(不以为意、轻视,动词)故以羊易.之也(换、交换,动词)缙绅而能不易.志者(改变、变更,动词)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形容词) 2.好⎩⎪⎨⎪⎧好.仁不好学(喜欢,动词)秦氏有好.女(容貌美,形容词)好.雨知时节(善,与“坏”相对,形容词)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友好、友爱, 形容词)青春作伴好.还乡(方便、便于,副词)3.正⎩⎪⎨⎪⎧就有道而正.焉(匡正、改正,动词)以欹为美,正.则无景(端正、不偏斜,形容词)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纠正, 动词)方正.之不容也(正直、公正,形容词)六合正.相应(正好、恰好,副词) 4.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古代的文献,名词)小人过则文.(掩饰,动词)择文.理密者用之(花纹,名词)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化、文学,名词)文.武并用(非军事非武力的措施、本领等, 名词)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文字,名词)衡少善属文.(文章,名词) 5.知⎩⎪⎨⎪⎧生而知.之者(知道,动词)好知.不好学(聪明,形容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动词)海内存知.己(认识,熟知,动词)其真不知.马也(识别,分辨,动词)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名词) 6.致⎩⎪⎨⎪⎧事君,能致.其身(贡献,献出,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动词)所以兴怀,其致.一民(情趣,名词)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纳,动词)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恭而无礼..则劳 古义:不用礼来节制。
应用体验之旅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B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 .学而知之者,次也D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解析:A 项,“知”通“智”;B 项,“亡”通“无”;D 项,“出则弟”的“弟”通“悌”。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B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 .古之学者..为己D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解析:A.古义为“浇薄,不厚道”,今义为“偷窃”。
B.古义与今义一致。
C.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古义为“独自站立”,今义为“不依靠他人,自主地生存”。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贰过.鲤趋而过.庭 B.⎩⎪⎨⎪⎧ 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慎于.言 C.⎩⎪⎨⎪⎧ 恭而无礼则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言.而有信不学《诗》,无以言. 解析:A 项,“犯错”/“经过”;B 项,介词“对”/介词,“在”;C 项,“辛苦”/“功劳”;D 项均为“说话”。
答案:D4.下列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 .敏于事而慎于言C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A 、B 、C 均为状语后置句,D 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5~9题。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美字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赏美文可爱的孔子董本友文人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就是他们永远难以消解的命运。
孔子是位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最多的文化名人,他们把孔子当成道德承担的一个文化符号,当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时,就把孔子当作神灵高高供奉,顶礼膜拜,虚名虚衔,一直加个不止;当利用价值不大,或对孔子不感兴趣时,便一脚踹开,孔子也就堕落成一个教书匠,成为一个臭老九。
世事人情反反复复,孔子的地位也就挪腾跌宕不止,从孔子生身在世推行自己的学说开始到“满街都是圣人”的现在依然如此。
孔子真累啊!其实读遍《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有关孔子最权威的文献,在文字行间重回那个言论高度自由、人口自由移迁、人才流动相当大的时代,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才,孔子是一位相当可爱的人。
我们不会觉得他是神,不会觉得他是圣之大者,孔子是那么的亲切可爱,就像是一位从教书育人岗位上退下来、满腹经纶的老爷爷,一位老邻居,有时他还惹得你会心一笑。
不信,你看。
孔子对待儿女婚姻可是相当地前卫可爱。
孔子把他的女儿和侄女,都嫁给了曾经坐过牢的人。
公冶长在蹲监狱时,孔子依然坚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孔子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不仅如此,孔子还把自己的侄女也嫁给了一位蹲过监狱的人——南容,理由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予刑戮”“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就是说,南容反复诵读《诗经》中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孔子便把侄女嫁给他。
孔子也会戏弄懒惰弟子。
宰予,字子我,他应该是孔子印象中最懒惰的弟子。
A/DD4 A B C DABC D1 A CA( )B DBDC2 A CA.( ) B DB.C.D. B3rA/( )rB/高中语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而知.之者,上也B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C .不如丘之好学也D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解析:“困”意为“遇到困难 答案:B6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而知之者 .③十室之邑②困而不学④不如丘之好学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中的“而”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②中的“而”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③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
④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答案:C7.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B .居!吾语女C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D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解析:C 项中“忠信”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 “忠厚诚实的人”。
其他三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C(知道,有知识) (贫困)(比得上)8 .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孔子将人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只是为了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而并非突出他的等级观念。
10 13高中语文已乎?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 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 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文人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就是他们永远难以消解的命运。
孔子是位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最多的文化名人,他们把孔子当成道德承担的一个文化符号,当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时,就把孔子当作神灵高高供【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好学的圣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记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同时他也堪称一个伟大的学者,《论语》里记载了他许多关于学习的言行和观点。
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孔子的博学多才并非是生而知之,而是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
孔子认为虽然个人的能力或智力存在差异,并且他也承认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但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习是完全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的。
只要你肯学,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在孔子的眼中,应该怎样学习呢?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行主要集中于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与思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实践这几个问题上,这些言行在中国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论语》中许多关于学习的句子已成为成语和俗语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现今仍在影响中国。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冰心先生的诗句,它让人明白勤能补拙,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只有勤奋学习才会学而有成。
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就一笔漂亮的字把洗笔的池子里的水都染黑了;爱迪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电灯。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贰过.鲤趋而过.庭 B.⎩⎪⎨⎪⎧君子笃于亲.泛爱众而亲.仁 C.⎩⎪⎨⎪⎧居.!吾语女居.无求安 D.⎩⎪⎨⎪⎧言.而有信不学《诗》,无以言.解析:D 项,均为“说话”。
A 项,犯错/经过。
B 项,父母亲族/亲近。
C 项,坐/居住。
答案:D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A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B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 .足兵,足食。
民信.之矣 解析:A 项与例句的“信”都是“诚实、诚信”的意思。
B 项,实在。
C 项,信用。
D 项,信任。
答案:A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有了困难还不学习,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下等人B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我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我只是)喜欢古代文化、灵敏地追求它罢了C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现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D .子亦有异闻乎?译: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解析:A 项,“民斯为下矣”应译为“这种人就属于下等的了”。
B 项,“敏”应译为“勤勉”。
C 项,“为人”应译为“为了向别人卖弄”。
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民斯为.下矣古之学者为.己 B.⎩⎪⎨⎪⎧不如丘之.好学也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C.⎩⎪⎨⎪⎧勇而.无礼则乱鲤趋而.过庭 D.⎩⎪⎨⎪⎧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讷于.言 解析:B 项,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动词,表判断,是/介词,为了。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 项,介词,对/介词,在。
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新人教版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一、夯实双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A.必有忠信如丘者焉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足兵,足食,民信之矣3.下列句子中的“言”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不学《诗》,无以言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B.亡之,命矣夫!C.今君乃亡赵走燕D.河曲智叟亡以应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有了困难还不学习,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下等人B.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我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我只是)喜欢古代文化、灵敏地追求它罢了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现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D.子亦有异闻乎?译: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二、高考热点6.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个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7.请仿照画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连贯的排比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与启迪李白梦游天姥山,领略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杜甫远眺泰山,渴盼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1)----------------(2)--------------------;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抒发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8.辩论:正方:知识技能比品德重要反方:品德比知识技能重要要求:自己任选一方作为观点,或另立观点,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C.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项,女,通“汝”;B项,知,通“智”,聪明;D项,亡,通“无”,没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丘之好学也B.恭而无礼..则劳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项,古今义相同。
B项,古义:不拿礼来节制。
今义:不讲礼节。
C项,古义:学习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或在某方面学识渊博的人。
D项,古义:年轻人。
今义:徒弟。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偷窃B.其蔽也贼.贼:害,危害C.就.有道而正焉就:接近、靠近D.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古代的文献项,偷:浇薄、不厚道。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13)A.{①恭而无礼则劳②敏于事而慎于言B.{①君子笃于亲②敏于事而慎于言C.{①古之学者为己②弟子孰为好学D.{①不如丘之好学也②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项,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
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方面。
C项,①介词,为了;②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笃于亲A.生而知之者,上也B.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C.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D项都是状语后置。
A、B两项是判断句;C项是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导学号5073001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解析:A项,“女”通“汝”;B项,“亡”通“无”;D项,“弟”通“悌”。
答案:C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困.而不学困:困窘,困难。
敏.以求之敏:灵敏。
B.其蔽也愚.愚:愚蠢。
其蔽也荡.荡:放浪而无所持守。
C.君子笃.于亲笃:厚道。
则民不偷.偷:不厚道。
D.就.有道而正焉就:接近。
不贰.过贰:重复。
解析:A项,敏:勤勉。
答案:A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陈亢问于.伯鱼D.于.吾言无所不说解析:A、B、D三项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对于”;C项,表示动作趋向,“向”。
答案:C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参考答案:(1)生下来就知道(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惑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惑还不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就属于下等人了。
(2)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好知不好学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解析A项,“知”通“智”;B项,“亡”通“无”;D项,“弟”同“悌”。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困惑。
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笃厚。
C.贤.贤易色贤: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迅速,敏捷。
解析D项,敏:勤勉。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陈亢问于.伯鱼
D.于.吾言无所不说
解析A、B、D三项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对于”;C项,表示动作趋向,“向”。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B.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C.古之学者
..为己
D.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解析A项,“偷”在句中指浇薄、不厚道;今义指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C项,“学者”在句中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烈士”在句中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论语·阳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论语·泰伯》)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论语·季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贼:偷盗。
B.慎而无礼则葸.葸:畏惧。
C.鲤趋.而过庭趋:小步快走。
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不偏爱。
解析A项,贼:祸害。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恭而.无礼则劳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解析B项与例句同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A项,连词,表承接,不译;C项,连词,表修饰,不译;D 项,连词,表并列,并且。
答案B
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好”对于“学”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好”,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
B.“礼”是“仁”的基础,只有在德行上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君子,进而成为“仁者”。
C.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因此在学习中要处处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D.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
解析C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参考答案(1)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在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如果不遗弃旧交,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
(2)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③。
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和颜悦色。
难:不容易。
②先生:长辈;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③馔:吃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无违.。
”违:离开,离别。
B.樊迟御.御:驾车,赶车。
C.父母唯其疾之忧.忧:担忧,忧虑。
D.有事,弟子服.其劳服:从事,做。
解析A项,违:违背。
答案A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
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
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是行孝道了。
解析D项说法不当,原文意思是,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内心真正地孝敬父母。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参考答案现在所谓的孝,只是就能够养活父母而言。
说到狗、马这些动物,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不诚心孝敬的话,用什么来区别孝顺与饲养呢?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答案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三、表达交流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
要全面了解孔子,必须通过“六经”。
具体说,通过“六经”,我们了解到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王道。
而①,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人道中最高的忠恕之道。
自宋明以来,特别是现在,人们普遍只是通过《论语》来了解孔子,而不是通过“六经”来了解孔子,这就导致②。
实际上,若全面地了解孔子,就应该把孔子当作圣王来看待。
孔子不仅仅是道德崇高的圣人,更是参通天地人的圣王。
故③,更是王道。
参考答案①《论语》则主要集中在人道方面②人们只把孔子当作圣人来看待③孔子之道不只是圣道
14右面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要素:会徽以汉字“创”为主体图形。
五只大鹏盘旋簇拥着飞向右上方,其造型又恰似字母“C”。
寓意:大鹏表现出青年学子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代表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创业的热情。
字母“C”,传达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青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