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丹东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典型易错题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中常见易错题分析近年来,数学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作为一门孩子们必修的学科,数学不仅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期末测中,常常存在一些易错题。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易错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整数的计算整数的计算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在实际考试中,仍然经常出现易错的情况。
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1. 正负数的加减混淆。
学生容易忽略正负数的加减规则,导致得出错误的答案。
解决方法:通过练习和巩固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数轴上的正、负方向,加强正、负数运算的规律性。
2. 乘法和除法的混淆。
在解决涉及乘法和除法的算式时,学生容易混淆二者的顺序和规则,从而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具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本质,加强对乘除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二、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学生常犯的错误有:1. 遗漏关键步骤。
学生在计算图形面积时,容易遗漏一些关键步骤,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条理清晰的习惯,强调计算过程的完整性。
2. 单位换算错误。
学生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常常出现换算系数错误或混淆单位的情况。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练习加强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三、分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的难点之一,易错情况如下:1. 分数的约分错误。
学生在进行分数的约分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约分规律,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加强对分数的约分掌握。
2. 分数的加减混淆。
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常常混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导致结果错误。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和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本质,加强运算规则的掌握。
四、数据的统计和图表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图表分析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完整版)⼈教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易错题⼈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易错题观察物体复习要点:1、从不同⾓度观察⼀个物体,⼀次最多看到三个相邻的⾯。
2、根据摆好的⽴体图形画出看到的图形,先看正⾯,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再看上⾯,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观察,再看左⾯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
易错题:3、根据画好的正⾯侧⾯上⾯图形来摆出⽴体图形按照先看上⾯确定需要⼏块积⽊,在观察正⾯和侧⾯进⾏调整。
易错题:1,2,⽤5个⼩正⽅体搭成⼀个长⽅体,如果从左⾯看到的是,从上⾯看到的是,有()种不同的摆法。
3,⼀个⽴体图形,从正⾯看到是,从左⾯看是,要搭成这样的⽴体图形,⾄少要⽤()个⼩正⽅体,最多要⽤()个⼩正⽅体。
4,⼀堆同样⼤⼩的正⽅体拼搭图形,从不同⽅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少有()块同样的正⽅体。
5如图(1)是从上⾯看⼀些⼩正⽅体所搭⼏何体的平⾯图,⽅格中的数字表⽰该位置的⼩正⽅体的个数。
请你在图(2)的⽅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何体从正⾯和左⾯看到的图形。
因数和倍数复习要点:1、A÷B=C,(A,B,C均为整数且B不等于0)则A是B和C的倍数。
B和C是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互相依存的2、为了⽅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般不包括0)3、⼀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个数的最⼩因数是1,最⼤的因数是他本⾝。
4、⼀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限的,⼀个数的最⼩倍数是他本⾝,没有最⼤的倍数。
5、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是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是0。
3的倍数的特点:⼀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偶数:⾃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易错题解析与备考建议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考验。
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易错题。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进行解析,并给出备考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期末考试。
一、整数的加减运算整数的加减运算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忽略正负号的运算规则,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在备考时,需要牢记以下规则:1. 同号相加减,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加减;2. 异号相加减,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在解题时,同学们可以先将题目中的数值标出正负号,再进行运算,确保不会出现符号错误的情况。
二、分数的加减乘除五年级下册数学也会涉及到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
分数在运算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分数的通分:同学们在计算中经常忽略通分的操作,导致运算结果错误。
在计算分数运算时,特别是加减运算,我们需要先将分数通分到相同的分母,再进行运算。
2. 乘法的顺序:同学们有时候会忽略乘法的顺序,导致答案错误。
在计算乘法时,需要先先进行分子与分子的乘法运算,再进行分母与分母的乘法运算。
3. 除法的倒数:在计算除法时,同学们容易忘记将被除数转换成倒数,导致答案错误。
在计算除法时,我们将除法变为乘法,即取倒数,然后按照乘法运算进行计算。
解决以上问题,同学们可以多进行分类训练,加强习题练习,掌握基本的分数运算技巧。
三、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在五年级下册数学中,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是重点内容。
同学们在计算面积和周长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 单位混淆:同学们有时会混淆面积和周长的单位,导致答案错误。
在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与单位相符。
2. 边长计算错误:在计算面积和周长时,同学们有时会将边长算错,导致结果错误。
在计算前,先明确图形的边长或半径等基本信息,避免计算错误。
2018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易错题1. 4是因数,8是倍数。
错题:因数和倍数是相互关系,必须指出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 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错题:2是偶数,但是质数。
3. 36分钟=( )小时错因:错把1小时率当成100分,结果弄错。
2、比54小,比52大的最简真分数只有一个。
错因:把52和54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值变形为108、104,此时可以写出3个比54小,比52大的真分数。
如果变形为分数单位更小的分数,则中间的分数更多。
3、王师傅8分钟制作了5个零件,他每分钟能制作( )个零件,制作一个零件要( )分钟 。
错因:求每分钟能制作的零件数=零件总数÷工作时间,制作每一个零件的时间=工作时间÷零件总数4. 有20个水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到它的( ),每个人分到( )个。
错因:每人分到的个数=总数量÷总人数每人分到的分率=1÷总人数5.甲数的31和乙数的51相等,两数中较大的是( )。
错因:此题中,分率越大,“1”越小,反之,分率越小,“1”越大。
5. 小强3分钟做完2道数学题,小刚8分钟做完5道数学题,平均做一道题二人各需多少时间?谁做得快些? 错因:每道题完成的时间=工作时间÷题目总数6. 53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 A.6 B8 C.10 D.12错题:分子增加6,则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3倍,分母也应扩大为原来的3倍,所以分母应加10.7.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54米,第二根截去绳长的54,哪根截去的多?( ) A.每一根 B.第二根 C.不能确定 D.一样多 错因:54米是1米的54,绳长的54是整条绳长的54。
所以当整条绳长1米时,两根绳剪下的一样长,所以剩下的一样长。
如果绳长大于1米时,则第二根截去的长,剩下的少,反正第一根截去的长,剩下的少。
9.一根电线长6米,用去它的2/5,还剩下它的( ),如果用去2/5米,还剩下( )米。
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期末质量监测五年级数学试卷(答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得 分评分人一、认真读题,仔细填空(22分,1~14题每空0.5分,15题每空1分) 1、0.36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化成分数是( )。
2、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75,这是把( )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份,红气球占( )份。
3、95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最小的质数。
4、在工程上,1m 3的沙石、土等均简称为( )。
5、()9=43=()36=12÷( )=( )(填小数)6、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一袋饼干2千克,吃了这袋饼干的52,还剩下这袋饼干的( ),若吃了52千克,还剩下( )千克。
8、在43,85,21,56,0.625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和( )相等。
9、381是( )分数,读作( )。
10、把3米长的木条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木条占全长的( )。
11、一组数据12,14,12,12,16,1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用( )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更合适。
12、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和( )。
1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1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明家客厅占地面积约50( ) 学校旗杆高约15( ) 一块橡皮擦的体积约8( ) 汽车油箱容积约24( ) 15、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dm ,宽是5dm ,高是3dm ,它的棱长总和是( )dm ,占地面积是( )dm 2,表面积是( )dm 2,体积是( )dm 3。
二、仔细推敲,认真诊断,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总复习知识点100以内的质数:红色的也是二十以内的质数2 3 5 7 1113 17 19 23 2931 37 41 43 4753 59 61 67 7173 79 83 89 97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数都是质数互 1 和任何自然数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1、2、4 是 8 和 12 共有的因数 ,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 4 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 、 24、 36 是 4 和 6 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 ,12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有 6 个面( 2)长方体有12 条棱( 3)长方体有8 个顶点(4)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5)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相对的面( 6)哪些棱的长度相等?相对的棱通过以上的观察和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是由 6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 6 个面 ,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 条棱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 个顶点。
正方体有 6 个面 ,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有12 条棱 ,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8 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个面正方体12 条棱长方体8 个顶点上下面:长×宽左右面:高×宽前后面:长×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可以分别写成 cm3、 dm3、m3。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 b× h=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V=sa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易错题解析【1】倍数一定比因数大。
(×)错题解析: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不清,倍数和因数是根据整除法a÷b=c(a、b、c≠0)来定义的,对于一个任意的非零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相等,即此时,除法的被除数和除数(或商)相等。
订正:一个数的倍数可能和它的一个因数相等。
【2】26÷8=3……2,26是8的倍数,8是26的因数。
5.7÷3=1.9的倍数。
(×)错题解析: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不清,倍数和因数是根据整数除法a÷b=c(a、b、c≠0)来定义的,即要求两个数必须是非零自然数,且其中一个数一定能整除另一个数,不能有余数,此时这个数才有相互依存的倍数和因数关系。
订正:26÷8=3……2,这里将26改成可以被3整除的数,如24,就可以说24是8的倍数,8是24的因数。
5.7÷3=1.9,将5.7改成3的倍数57,就可以说57是3的倍数,3是57的因数。
【3】3是因数,24是倍数。
(×)错题解析: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得不扎实,倍数和因数代表的是两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不能孤立地说A是因数,B是倍数,订正:3是24的因数,24是3的倍数。
【4】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错题解析: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不清,倍数和因数是根据整数除法a÷b=c(a、b、c≠0)来定义的,即要求两个数必须首先满足是非零自然数这个条件,且一个数整除另一个数,才能说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订正: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5】1既没有因数,也没有倍数。
(×)错题解析:1=1×1,所以1只有1个因数,1的倍数是所有非零自然数。
订正:1只有1个因数,1有无数个倍数。
【6】一个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错题解析: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自然数整除非零自然数的范畴内定义的,所以本题要补充上零除外这个条件,并且在非零自然数中,1只有1个因数,除此以外的非零自然数中的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因此原题的判断是错误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易错题解析与订正近年来,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备受关注。
然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题。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易错题进行解析与订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题:计算题题目:已知3 × 5 = 5 × __,求空缺部分的数字。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乘法计算题,可以通过求等式两边的值来解答。
已知3 × 5 = 15,所以答案是15。
订正:答案为15,不是5。
第二题:代数问题题目:若x代表2,y代表3,那么xy - x + y等于多少?解析:根据给定的代数式,将x和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代入后,计算得到xy - x + y = 2 × 3 - 2 + 3 = 6 - 2 + 3 = 7。
订正:答案为7,不是6。
第三题:几何问题题目:如图,ABCD是一个矩形,AB = 6cm,BC = 3cm。
求矩形的面积。
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矩形的对边相等。
因此,AD = BC = 3cm。
根据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即6cm × 3cm = 18 cm²。
订正:答案为18 cm²。
第四题:应用题题目:小明有20本书,小红有原来小明书的一半。
如果小红借了小明3本书后,她有几本书?解析: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小红拥有原来小明书的一半,所以小红有20/2 = 10本书。
然后,小红借了小明3本书,所以她现在有10 + 3 = 13本书。
订正:答案为13本书。
第五题:分数问题题目:将3/4和2/5进行比较,哪个分数更大?解析:将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相乘,得到12/20和8/20。
由于分母相同,只需要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
12大于8,因此3/4大于2/5。
订正:3/4大于2/5。
第六题:小数问题题目:0.7 × 0.2 = ?解析:将0.7 × 0.2转换成分数形式,即7/10 × 2/10 = 14/100 = 0.14。
◆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1: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 )块,每个孩子分得的是这些饼的( )。
3:一块2公顷的菜地,平均分成8份, 3份是( )公顷,3份占这地的( )。
4:小明29分钟走了2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每分钟行的占总路程的( )。
◆典型错题2
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9段,每段的长度是( )。
1. 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米,每人分到总数的( )。
2.小红去学校,15分钟到学校,刚好行了500米,平均每分钟行( )米,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全程的( )。
◆典型错题3
5公顷土地要平均分成3天耕完,每天耕地( )公顷,每天耕这片土地的( )
1. 一根绳子长2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1米的(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21小时,做英语用了4
1小时,做语文用了( )小时。
3.小明做语数英三课家庭作业要2小时,做数学用了所有时间的21,做英语用了4
1,做语文用了全部时间的( )。
◆典型错题4 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5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对比练习: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52米,第二根截去绳子的5
2,( )截去的多。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2,还有剩余,(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3.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72米,第二次截去绳子的5
2米,( )截去的多。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4:(1)一根铁丝长5米,剪去3
1,还剩( )米。
(2) 一根铁丝长5米,剪去3
1 米,还剩( )米。
◆典型错题5
一根长10米的绳子,用去5
1米,还剩( )米; 一根长10米的绳子,用去它的5
1,用去了( )米。
专项练习:
1、一根钢管原来长9米,(1)截去了3
2,截去了( )米。
(2)截去了3
2米,还剩( )米。
2、有一筐72千克的苹果,第一天吃了它的61,第二天吃了它的9
5, (1)还剩下几分之几? (2)还剩几千克?
◆典型错题6 错题:甲线段的12 等于乙线段的13 ,( )线段长。
画图:
练习: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25 ,第二段长25 米,( )根铁丝长。
◆典型错题7
题目:张师傅5分钟作了2个零件,平均每分钟能做( )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件需要( )分钟。
◆典型错题8 填空题:
45分钟=( )小时 200平方米=( )公顷 15分=( )小时 125分=( )小时( )分 25秒=( )分 20秒=( )小时
40公顷=( )平方千米 250千克=( )吨 53秒=( )分 150平方厘米=( )平方米 18小时=( )日 1.2小时=( )分
◆典型错题9
题目: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那么盐占盐水的( ) ,水占盐水的( );如果再加5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水占盐水的( )。
◆典型错题10
错题:方方和圆圆比赛打字,方方3分钟打字350个,圆圆5分钟打字583个。
谁打字的速度快?为什么?
王师傅5分钟加工零件17个,李师傅6分钟加工零件20个,张师傅7分钟加工零件23个,他们三人哪个做的最快,哪个最慢?
◆典型错题11
一节科学课共23 小时,老师讲课花了这节课的13 ,学生做实验花了13 小时,其余时间做作
业,做作业时间占这节课的几分之几?。
◆典型错题12
题目:一根长9/10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1/10,第二次剪去它的3/5,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
◆典型错题13
题目:a ÷b=2,a 和b 都是自然数,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练习:1. m 是n 的倍数,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 a =9b (a 、b 都是整数),那么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典型错题14
1、有一块长72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玻璃,把它裁成边长是整厘米数、面积都相等的正方形,恰好无剩余,最多可以裁多少块?
2有若干个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些长方形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长方形?
针对性练习:
1、一张长方形纸,长75厘米,宽6分米,把它剪成相同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最少可以剪多少个?(画出示意图)
2、城建队要用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的长方形地砖在广场的中央铺一个正方形场地。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最多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画出示意图)
3、小玲和小青都经常去图书馆,小青每4天去一次,小玲每6天去一次。
3月2日两人同时去图书馆后,几月几日他们再次相遇?几月几日第三次相遇呢?
4、已知大约有不少于30名学生参加绘画比赛,现进行分组。
按每组6人或每组8人都能恰好分成几组。
参加绘画比赛的至少有多少人?
5、花店有72枝红玫瑰和48枝白玫瑰,扎成花束出售。
如果要所红玫瑰、白玫瑰平均分在每束花中,最多可以分成多少束?每束花有多少枝?
6、一盒铅笔,平均分给5人差2枝,平均分给6人也差2只。
这盒铅笔至少有多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