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茅台酒是山西人的儿子
- 格式:doc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16
茅台酒的起源真的是西凤酒?贵州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鼻祖,中国四大名酒之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中国高端白酒的标杆。
而茅台酒的起源却在一千公里外的陕西,同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
据西北大学李刚教授介绍,茅台酒源于陕西西凤酒,为陕西盐商在清代所开发。
陕西是中国酒的发源地,有周公造酒的典故。
康乾年间(1662—1795),陕西盐商云集贵州怀仁县茅台镇,其中陕西盐商高绍棠,是当时著名的陕商。
他办的谐兴字号从自贡一直排贵阳,72家分号,总部就设在茅台镇。
见当地无好酒可喝,遂从陕西老家凤翔县柳林镇昌振酒坊高薪聘请一田姓酒师至茅台镇,拿上西凤酒的配方,用优质高粱为曲,配以赤水河清冽之水,经9次勾兑,酿造出佳酿“茅台烧锅”,这便是茅台酒的雏形。
翻阅史料来看。
清道光年间(1841年)编辑出版的《遵义府志》一书,曾转录《田居蚕食录》的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
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
制法:煮料和曲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
其曲用小麦,谓之曰白水曲。
黔又通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
”从文章内容看,至少到道光年间,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还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类似于山西酒师在陕西发明的酿酒工艺,使用地窖发酵,主要纯以高粱为原料,唯酒曲为小麦制成。
在《酿酒史上的“丝绸之路”》一文中写到:“1973年,茅台酒厂代表在全国名白酒技术协作会上所作的题为‘发扬固有风格,提高产品质量’的发言中说:‘茅台酒相传始创于1700年左右。
有陕西凤翔府岐山县高姓盐商请了山西技师,仿汾酒与西凤酒的操作方法操作生产。
那么现代的茅台酒的工艺是什么时候开始升华的呢?1936年编修的《续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出仁怀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
法纯用高粱作沙,煮熟和小麦曲三分,纳粮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复酿。
必经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
”从《遵义府志》到《续遵义府志》的95年间,茅台镇白酒的酿制工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你了解中国五大名酒的故事吗中国五大名酒是指茅台、洋河、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剑南春,它们都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
每一种名酒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五大名酒的故事。
茅台的故事:茅台是中国的传统酒品牌,有着240多年的历史。
它产于贵州,得名于茅台镇。
茅台的故事源于乾隆皇帝的御用酒。
乾隆皇帝曾品尝过当地的一种酒,为了纪念茅台镇以及这种美酒,他下令特别选定了一家酒厂,这就是茅台酒的起源。
茅台酒以其醇厚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洋河的故事:洋河是江苏扬中的名酒,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洋河的故事源于北宋时期,当时制酒的技术非常糟糕,酒的口感不好。
一位名叫周世民的庄稼汉在种田之余研究酿酒技术,最终发明了制作美味酒的方法。
周世民的这种方法被称为“洋河水曲”,后来他建立了一家酒厂,也叫洋河酒厂。
洋河酒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和独特的水源,成为江苏地区的名酒。
五粮液的故事:五粮液是四川绵竹的名酒,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五粮液的故事源于明代,当时每年特别举行一次盛大的酿酒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用五种不同的谷物来制作酒,包括大米、小麦、高粱、玉米和糯米,因此这种酒被称为五粮液。
五粮液酒因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成为四川地区的著名酒品。
泸州老窖的故事:泸州老窖是四川泸州的名酒,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泸州老窖的故事源于明代,当时有一位名叫张天纲的民间酿酒师,因其制作的酒香气独特而闻名。
后来他将自己的经验传给了他的儿子,并一起创办了泸州老窖酒厂。
泸州老窖酒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质的原料而闻名于世,成为川酒中的一颗明珠。
剑南春的故事:剑南春是四川绵竹的名酒,有着260多年的历史。
剑南春的故事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位名叫张宗祥的酿酒师,通过多次尝试和改进,最终制作出了一种独特的酒。
这种酒以其绵柔的口感和清香的香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名于剑阁南麓的绵竹。
剑南春酒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出色的品质,成为国内外酒友的最爱。
中国五大名酒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
茅台酒的由来(一)千年间,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才十几户人家。
一家富人,三间大瓦房,座落在河畔的高处,特显眼;其余都是穷人,住的是茅草棚棚,分布在河边。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有酿酒的习惯。
可那时,不管富人也好,穷人也好,酿酒的技术都很平常。
有一年的腊月,四季气候温和的茅台村,破例地下了一场大雪。
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从晚上下到天明,从早晨下到黄昏,还没有一点停住的意思。
这时,在风雪中,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蓬头赤足,手里拄着一根木棍,从山上下来,跌跌撞撞向茅台村走来。
她走到富人家门口,见几个帮工忙忙碌碌,正在酒房烤酒,便停住了脚步;"烤酒大哥,我周身发冷,要口酒喝,暖暖身子御御寒。
"帮工们见她冷得像筛糠,牙齿嗑牙齿的,忙停下手中活计,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她。
一个帮工顺手拿起个土碗中国好酒招商网文章转自,从缸里满满地舀了一碗酒,递到她面前:"快喝了走吧,等会主人就要来了。
"说来也巧。
姑娘刚接过碗,主人从房里出来了。
他板起面孔,连忙夺过姑娘手中的土碗,就势将碗里的酒往缸里一倒,气势汹汹地说:"快给我滚,少在这里罗嗦!"姑娘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一声不吭,扭头就走了。
她沿着从山腰伸向河边的石板路,径自向那片茅屋走去。
在一间茅屋檐下,她停住了。
屋里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在用篾条箍酒甄,灶门前,有个老婆婆在生火。
姑娘便迎了上去:"老人家,行行好。
"老头抬起头来,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姑娘立在门口,怪可怜的,便说:"外面风雪大,快进屋里来!"姑娘走进屋里,老头将她带到灶门前,吩咐老伴将火再生大一点,让姑娘在火边坐下,自己便进房间里,把剩下的一点酒倒出来,盛在碗里递给姑娘:"先喝口酒暖和暖和吧!"姑娘也不推辞,接过酒一饮而尽,连声赞叹;"好酒!好酒!"老婆婆刷锅弄碗,打算炒饭给她吃。
姑娘站起身来,连忙制止,做出要走的样子。
中国十大名酒的酒文化(2)中国十大名酒的酒文化(2)---茅台酒的文化(下)茅台传说在南粤——寻找茅台酒最近的前身中华酒的传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酒的起源传说,另一类是关于酒曲神话的传说。
前此我们认定,茅台酒传说中“仙女临河赐酒”的故事是个酒曲神话的传说,但这个故事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仙女”向赤水河中倒入的是“酒曲”。
最近笔者在粤北清远英德的黄花镇发现的一个传说故事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认定”。
那是关于黄花镇地名来历的传说故事,它不仅与茅台酒相关,还直接点明了茅台酒所以成为好酒正是由于天上的仙女“酒曲女宫”去到了那里。
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有三个仙女下凡来到人间,她们是黄花仙姑、翠豆女仙、酒曲女宫。
三位仙女被英西峰林美景吸引,立足于此,成婚持家,生儿育女。
黄花仙姑带来了油菜花种,春天播满了英西峰林;翠豆女仙,夏天种遍了满山田野的大豆;酒曲女宫,秋天收回了沉甸甸的玉米。
油菜花染黄了小溪,黄花仙姑把菜籽做成菜油,翠豆女仙把豆做成了豆腐,用菜油炸成黄花色(今黄花镇的豆腐仍保留其颜色);酒曲女宫酿出醇厚的玉米酒。
有一天,一个采蜜的蜜蜂神不小心被油菜花芯刺伤了右眼,上天告状到玉皇那里。
三个仙女闻讯怕玉皇治罪,黄花仙姑携儿带女逃到了云南罗甸,酒曲女宫随夫举家逃到贵州茅台镇,而翠豆女仙有一重病十五岁女儿,来不及逃逸,被父亲五谷大神缉拿。
五谷大神可怜重病的外孙女,见是痘病(天花)速用黄花和豆叶放于酒中,令其内服,片刻,疾病痊愈并赐外孙女名为黄花荳。
母女骨肉分离,心如刀绞的翠豆女仙泪流成河,但见女大病已愈,也只好随父回天界。
后来,天姿国色的黄花姑娘用母亲的泪水做成了细嫩耐放、清甜可口的黄花色外皮、雪白色肉的豆腐。
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黄花姑娘,就把这里叫做了黄花镇。
当年正因为有了这三位仙女,才有了今天的云南罗甸油菜花海洋,贵州茅台镇的国酒茅台,广东英德黄花镇的黄花豆腐。
显然,把黄花镇的这个地名传说与茅台镇的“仙女临河赐酒”的故事对照起来看,前者恰好做了后者的注脚。
核桃相关常识1、山西省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613亿吨,占全国的27%。
居全国第几?答:全国第一。
2、我国上古时代的尧、舜、禹分别在什么地方建都?答:“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3、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全省纵长约682公里,东西宽约385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请问山西的国土总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多少?答:占全国总面积的1.6%。
4、被称为中国母亲河的黄河沿山西省境流程有多长?答:968公里。
5、山西省的简称是什么?答:晋。
6、晋商,是“山西商人”的简称。
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富可敌国,一度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曾被尊称为?答:中国的威尼斯商人。
7、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等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因此山西被誉为?答:“华夏文明的摇篮”。
8、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后李世民封太原为唐王朝的什么都?答:“北都”、“北京”。
9、山西在建国初期,社会经济曾一度快速发展,涌现了像大寨这样的集体主义经济模范,那么“农业学大寨”这个响彻全国的口号是谁提出来的?答:毛泽东。
10、1000年文明看北京,2000年文明看陕西,5000年文明看什么地方?答:山西。
11、明初,曾从山西大量移民充实人烟稀少的华北平原,洪洞县的大槐树曾是著名的集合点,故得一句谚语是?答:若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12、“平川四县”是吕梁山以东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地势平坦肥沃,河流众多,交通发达,生活富裕。
茅台酒的渊源茅台酒的渊源: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贵州仁怀。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在南越吃到了古夜郎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
后此酒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性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性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性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的工艺:贵州茅台酒是以优质高梁为料,优质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巧妙地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适宜的土壤,采用了一系列与一般白酒截然不同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条件,经过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入库、长期陈酿、精心匀兑而成。
贵州茅台酒素以低而不淡、香而不艳著称,被尊为国酒,是世界三大名酒(另外两种是英国英国苏格兰威士忌、法国柯涅克白兰地)之一。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
侨胞称赞茅台酒为“祖国之光”。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茅台酒(花茅)荣获金质奖章、奖状。
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
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
茅台酒的生产过程:贵州茅台酒由于具有酱香突出,酒体幽雅、细腻、醇厚、协调、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长而舒适、酒度低而不淡、酒香而不艳、饮后不上头等特点,且具有不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和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和疗效功能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贵州茅台酒之所以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如此完美,是由于当地的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水质、土壤、植物群、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和酿酒的基本原理.经过的反复实践,设计出了一套顺应这里的自然条件而又有利于其他名优酒生产工艺的生产工艺,创造了一个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了茅台酒的这一特殊产品。
茅台的知识点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更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代表。
本文将从茅台的起源、制作工艺、品牌价值以及消费市场等方面介绍茅台的知识点。
一、茅台的起源茅台是中国贵州省茅台镇出产的一种酱香型白酒,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海盗劫掠了当地的黔东南一带,村民们为了自保,躲进了当地的一座茅草房里。
海盗离去后,村民们发现茅草房周围的土壤中蕴含有丰富的酒曲,于是他们将这种发酵后的酒曲用来酿制酒,茅台酒就此诞生。
二、茅台的制作工艺茅台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采用了传统的酱香酿造工艺。
首先,选用当地的优质高粱作为原料,经过蒸煮、发酵、蒸馏等多个工序,将高粱转化为酒精。
然后,将酒精与特殊的酒曲进行混合发酵,形成独特的风味。
最后,将酿制好的酒装瓶陈放,经过数年的陈酿,茅台酒的风味更加独特醇厚。
三、茅台的品牌价值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品牌,一直以来都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首先,茅台以其独特的酱香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其次,茅台作为中国国宴的指定酒品,具有极高的礼仪价值和象征意义。
此外,茅台还因其限量生产和市场供不应求的特点,形成了较高的稀缺性,使其成为投资收藏的热门品项。
四、茅台的消费市场茅台的消费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部分。
在国内市场,茅台酒一直以来都备受追捧,尤其是在节庆和重大宴会上,茅台酒的需求量较大。
茅台作为国宴指定酒品,成为政府公务和商务社交的重要礼品。
在国际市场,茅台酒也在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认识和喜爱中国的白酒,茅台酒作为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总之,茅台作为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制作工艺独特,风味独特,品牌价值高,消费市场广阔。
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茅台酒都备受追捧,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
对于喜爱白酒的消费者来说,品尝茅台酒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体验和了解。
白酒品牌故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烈酒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每个白酒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品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也是品牌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为你介绍几个知名白酒品牌的故事,让你更加了解这些品牌的背后。
一、茅台:传承千年的国酒茅台酒是中国最有名的白酒品牌之一,也是国酒的代表。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这里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
茅台酒的故事始于明朝,当时的茅台镇已经有了酿酒的传统。
清朝时期,茅台酒开始走向繁荣,成为了皇家贡品。
20世纪50年代,茅台酒被列为国家专供酒,成为了中国的国酒。
茅台酒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传统的酿酒技术。
茅台酒采用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其酒体醇厚,香气独特。
茅台酒还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塑造,秉承“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二、五粮液:百年品牌的传奇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也是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白酒之一。
五粮液的故事始于公元1428年,明朝时期,当时的官府为了庆祝皇帝的生辰,特别酿制了一种以五种粮食为原料的酒,这就是五粮液的起源。
五粮液的酿造工艺独特,采用了传统的坛泡工艺,经过多年的发酵和陈酿,酒质纯正,口感细腻。
五粮液的品牌发展历程中充满了传奇色彩。
五粮液曾多次参加国际酒展,并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成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代表。
五粮液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投入巨资支持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洋河:创新与传统的结合洋河是江苏省的一家白酒品牌,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洋河酒的故事始于公元1949年,当时的洋河镇已经有了酿酒的传统。
洋河酒的酿造工艺独特,采用了传统的窖藏工艺和现代的酿酒技术相结合,使得洋河酒的口感独特,香气浓郁。
洋河酒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包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洋河酒还积极开展文化推广活动,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讲座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茅台酒的民间故事
茅台酒是中国贵州省的特产,被誉为“中国第一酒”。
它以其醇香的口感和独特的酿造工艺闻名于世。
在民间,有许多关于茅台酒的故事和传说,以下是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
1. 茅台古镇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茅台古镇是一个荒芜的小村庄,村民们过着简单而艰苦的生活。
然而,一天,一位来自远方的老人来到了这个小村庄,他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酒,并为村民们品尝。
村民们惊讶地发现,这种酒口感独特,醇香可口,令人陶醉。
于是,他们请求老人传授酿造这种酒的方法,并在他的指引下开始酿造这种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茅台古镇的酒逐渐成为了当地的特色酒,并闻名于世。
2.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非常独特,它需要经过多道繁琐的工序,包括选料、酿造、蒸馏、陈放等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酿造,这需要选用当地的优质高粱、小麦等原材料,并通过独特的酿造工艺制造出优质的酒浆。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非常复杂,但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使其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白酒之一。
3. 茅台酒的历史文化
茅台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据史书记载,当时茅台古镇就已经有一种名为“茅台春”的酒。
到了清朝时期,茅台古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酒类产地,当地的酒更是被誉为“贡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茅台酒逐渐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白酒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酒”。
茅台酒以其醇香的口感和独特的酿造工艺闻名于世,其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茅台酒的由来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早就有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县茅台村酿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所以茅台酒是以产地而得名。
茅台村开设正规酒坊,始于何时,目前尚没有完整确切的考证材料。
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邬氏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临近有酿酒作坊。
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定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动乱后定居茅台的。
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以前就有了酿酒作坊。
茅台最早的酒坊名称,据查考,是大和烧房。
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户名单有大和酒坊名称而获得的。
据最近的考证发现,有一家比大和烧房更早的酒坊叫偈盛酒号。
这是在1980年茅台镇原荣和烧坊的三百梯段出道的路碑上发现的。
碑上刻有明神宗二年(1458年)茅台偈盛酒号。
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这与在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
到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
据黄植青《自流进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一文,富顺﹑荣县大盐商“李四友堂”与陕西商人田﹑刘二姓在仁怀所设盐号“协兴隆”就拥有了子号70余外,分布在由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
由于盐业的兴隆,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而且生产规模不小,(清道光)《遵义府志》相《田居既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
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清道光年间,茅台酒已远销滇﹑黔﹑湘﹑川。
清朝张国华《茅台村》作技词写道:“一座茅台旧有村,糟丘无数结为邻。
茅台酒是山西人的儿子
——茅台镇游记
顾睁
因为要去四川泸州开会,选择从上海飞贵阳,然后坐长途班车到遵义住宿一晚,第二天坐班车到茅台镇观光,再乘班车到习水已经傍晚过六点,汽车站当天最后一班车早已开走了,那天是会议报到最后一天,只能花二百元雇车赶到泸州,所以才可以写这篇游记。
又因为还要到重庆与亲家会面,所以携太太同行。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北靠娄山,南临遵义。
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
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
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西汉成帝年间,夜郎国生产力发展,粮食生产有了剩余,为酿酒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
清末民初,茅台镇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运各地,茅台镇因此名声在外。
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
……茅台烧坊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
没料到贵州的泉水独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
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
此而言。
因茅台酒酿造工艺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
清朝道光年间茅台有酿酒烧坊20几家,其中最大的是荣和烧坊。
“荣和烧坊”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由仁怀县大地主王天和、孙全太和石荣霄合股各以自己名字中的的一个字命名为“荣太和烧坊”,1879年底孙全太撤资,便更名为“荣和烧坊”。
1915年荣和烧坊代表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30年因孙全太后人孙明远在黔军二十五军任职,便仗军阀势力重提股权问题,要求清算历年账目,制造纠纷,最后王天和后代王泽生息事宁人,赠送1000瓶酒了结此事,并且让石家退出,荣和烧
坊由王家独掌。
坊酒慰劳红军,周恩来等高级将领畅饮荣和烧坊酒,称赞不已。
红军战士用“荣和烧坊”疗伤消毒治病,当时荣和烧坊酒(老板姓王)价格为二银元一瓶,成义烧坊(老板姓华)价格一银元二瓶,恒兴烧坊(老板姓赖)的价格是一银元三瓶。
有的红军是打欠条给荣和烧坊,红军将领说革命成功了会加倍偿还的。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当时发出《保护荣和茅台酒的通告》,对荣和烧坊予以保护。
淮阳菜,喝荣和酒”,荣和烧坊酒成为新中国国宴酒。
1950年毛泽东出访苏联,送给斯大林礼物是荣和烧坊酒,荣和烧坊酒成为新中国外交酒。
1953年荣和烧坊王家后代王秉乾因私藏枪支罪被枪毙,荣和烧坊(王家茅台)被政府没收,补偿500元;成义烧坊(华家茅台)被整体收购,折价1.5万元;恒兴烧坊(赖家茅台)被整体收购折价2.5万元;尔后合并成立了贵州省地方国营茅台酒厂。
这是茅台酒厂的来历。
有“荣和”商标的原因。
现在村民几乎家家酿酒,在街上游客花40元、50元就能买到茅台酒——茅台人酿制的酒。
制作茅台酒的高粱种在茅台村子里,用的水来自赤水河。
其实赤水河边还有两家大型制酒公司的酒与茅台酒媲美,产品是贵州习水县的习酒和四川古蔺县的郎酒,尽管水源都来自赤水河,制作工艺差不离儿,但是独占鳌头的仍是茅台酒,缘由据说是赤水河在茅台镇这一河段水中微量元素和空气中负离子比较多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