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模块要点回眸第5点应用a=vt-v0t计算加速度的注意事项素材沪科版1.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1.22.34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1)基本公式:S = v o t + 12a t2 v t = v0+ a t(2)导出公式:①v t2 -v02 = 2aS②S =v t t-12a t2③v=St=02tv v+④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Ⅱ-SⅠ=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可导出:S M-S N =(M-N)aT2⑤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02tv v+=sttvv t v S/256⑥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2202t v v +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 t/2 < v s/2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n = 1:3:5……:(2n-1); n=1、2、3、……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1:()21-:()23-……(n n --1);n=1、2、3、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竖直上抛运动)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75. 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 gh v gt h gt v t t 2;21;22===6. 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知识点点拨1.曲线运动(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称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知识点总结考前做题很重要,但是要想通过做题提升成绩,那必不可少的就要扎实基础,小编整理了考前备考复习,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知识点总结如下: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归纳很多人觉得学习物理加速度是非常烦恼,记住了公式也不知道怎么去应用。
针对大家的烦恼我整理了加速度以下的方程式,希望可以让大家可以懂得运用加速度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加速度总结高三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为你整理了高三物理知识点加速度总结。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 表示,单位是m/s^2。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a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
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关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由力引起,在经典力学中因为牛顿第二定律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在惯性参考系中的某个参考系的加速度在该参考系中表现为惯性力。
加速度也与多种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比如电磁辐射。
在本页面中会多次用到质点这一物理概念。
简单地说,当被研究的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对实验造成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把这个物体抽象成一个有质量但不存在大小、形状的点。
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特征,我们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
名称: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
2.公式:a=v/t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方向始终相同。
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 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 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
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
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
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
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v/t,其中的v是速度变化量)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A车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加速度知识点梳理高一物理必修一:加速度知识点梳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针对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加速度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常用符号为a,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量(Δv)除以时间变化量(Δt),即a=Δv/Δt。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1.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均匀变化。
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
物体在此运动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包括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
2.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为:加速度(a)等于末速度(v)减去初速度(u)再除以时间(t),即a=(v-u)/t。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位移(s)等于初速度(u)乘以时间(t)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ut+1/2at²。
4. 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位移(s)等于初速度(u)乘以时间(t)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ut+1/2at²。
三、图像法1. 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
2.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四、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m/s²,向下为正方向。
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满足以下规律:- 所有物体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落地;-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定,为9.8m/s²;- 物体下落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10点 警惕刹车类问题中的“时间陷阱”对于汽车刹车这一类减速运动问题,一定要注意“时间陷阱”,因为在利用公式s =v 0t +12at 2时,只要知道了v 0、a 、t ,原则上是可以计算出位移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告诉的时间往往超过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所以利用上述公式时往往容易出错.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1.先确定刹车时间.若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公式v t =v 0+aT (其中v t =0,a <0)可计算出刹车时间T =-v 0a. 2.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 与T 比较.若T <t ,则在利用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若T >t ,则在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对点例题 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现因事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 s ,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解题指导 错解: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v 0=72 km/h =20 m/sa =-5 m/s 2,t =5 s由s =v 0t +12at 2 得s =37.5 m正解: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0,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v 0=72 km/h =20 m/sa =-5 m/s 2由v t =v 0+at 0得t 0=v t -v 0a =0-20-5s =4 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 s 就已经停止运动由s =v 0t +12at 2知刹车后经过5 s 通过的距离为 s =v 0t 0+12at 20=[20×4+12×(-5)×42] m =40 m 答案 40 m方法总结 解决刹车类问题时 ,一定要先计算出汽车减速至零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给出的时间和减速至零的时间关系,确定位移大小.一辆汽车以15 m/s 的初速度冲上长为120 m 的斜坡,设汽车在上坡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6 m/s 2,求汽车到达坡顶需用多长时间?答案 10 s解析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s =v 0t +12at 2得120=15t -12×0.6t 2,解得t 1=10 s ,t 2=40 s.t 2=40 s 是汽车在斜坡上减速到0,又反向加速到120 m 处的时间,故应舍去.第9点 利用“平均速度”巧解运动学问题同学们在解运动学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相关公式求解,但是有时利用这些公式解题比较繁琐,而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解题却非常方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时间t 内位移是s ,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则有v =s t =v 0+v t 2=v t 2.对点例题 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前进10 m 后,物体又匀减速前进50 m 才停止.求该物体在这两个阶段中运动时间之比t 1∶t 2.解题指导 设物体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t ,它也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物体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2.由s =v 0+v t 2t 得10=0+v t 2t 150=v t +02t 2联立两方程有t 1∶t 2=1∶5答案 1∶51.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 m/s 2,飞机速度达到85 m/s 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制动,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0 m/s 2.如果要求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飞机在这种情况下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答案 1 626 m解析 飞机先由静止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v m ,随即又匀减速直到静止,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v m 2① 加速阶段用时设为t 1,则v m =a 1t 1②减速阶段可看成初速度为零、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用时为t 2,则有v m =a 2t 2③ 跑道最小长度设为s ,则s =v (t 1+t 2)④代入数值,联立①②③④解得s =v m 2(t 1+t 2)≈1 626 m 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 s 内的位移为4 m ,在第二个2 s 内的位移为0,求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答案 3 m/s 1 m/s 2解析 此题易错把“在第二个2 s 内的位移为0”理解为“第二个2 s 内物体静止”而出错,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不变.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 =v t 2则第1、2个2 s 内的中间时刻速度分别为v 1=2 m/s 、v 2=0,又a =v 2-v 1t=-1 m/s 2 再根据v 1=v 0+a ×1,解得v 0=3 m/s。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总结加速度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加速或减速的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加速度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中关于加速度的知识进行总结。
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
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 时间。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为:m/s²。
2. 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即如果物体速度增加,则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物体速度减小,则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加速度,计算公式为:平均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 时间间隔。
瞬时加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计算公式为:瞬时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 时间。
4.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加速度=合外力/质量。
5.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自由落体是指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等于地球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约为9.8 m/s²)。
6. 加速度与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保持恒定,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呈自由落体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都存在加速度。
7. 加速度与力的图示分析利用力的图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在图示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矢量图形的相加减来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
8.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区别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量,而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和方向的量。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则表示位移的变化率。
9. 加速度的应用加速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汽车的加速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汽车驾驶的平稳性;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质量等。
第4点 v 、Δv 和a 的比较加速度是研究变速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它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与方向.但它与速度的变化 速度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相互关系物理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三者无必然联系,速度v 很大,速度的变化量可能很小,甚至为0,加速度a 也可大可小定义式 v =s t 或v =Δs Δt Δv =v t -v 0 a =v t -v 0t 或a =Δv Δt单位 m/s m/s m/s 2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由Δv =v t -v 0决定的方向与Δv 方向一致,而与v 0、v t 方向无关 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s -t 图像中曲线在该点切线斜率的大小Δv =v t -v 0①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②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v -t 图像中曲线在该点切线斜率的大小决定 因素v t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Δv 由v t 与v 0决定,而且Δv =a Δt ,也可由a 与Δt 来决定a 不是由v t 、t 、Δv 来决定的,而是由F 与m 来决定的对点例题 有以下几种情景,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A .因火箭还没有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但加速度不为零解题指导 点火后虽然火箭速度为零,但由于时间趋于零,故具有很大的的加速度,选项A 错误;判断加速度存在的依据是看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看速度的大小,选项B 正确;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运动速度大,但速度不发生变化,则加速度为零,选项C 错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变化,速度就变化,一定有加速度,选项D 正确. 答案 BD特别提醒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即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小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小,物体某时刻速度为0时加速度不一定为0.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也不断变小 答案 B解析 “速度变化得越多”是指Δv 越大,但若所用时间Δt 也很大,则ΔvΔt就不一定大,故选项A 错误.“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Δt 越大,即加速度a 越大,故选项B 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0以后就可能反向运动,故选项C 错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 =0时,速度就达到最大了,故选项D 错误.2.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及加速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答案 C解析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故C 对,D 错.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没有必然关系,A 、B 错.第3点 正确区分几种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运动学的核心概念.根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又有瞬时速度、瞬时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区别,下面比较四个概念的关系. 1.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通过的位移与产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公式:v =st (s 表示位移,t 表示发生该段位移所用的时间).(3)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注意:①平均速度粗略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和方向.②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求平均速度时,首先搞清求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2)公式:v =st(t →0)(3)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运动物体当前的运动方向.注意:①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②在s -t 图像中,某时刻的速度等于此时刻所对应的图线的斜率.③匀速直线运动是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的运动. 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4.平均速率(1)定义: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产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v =Lt (L 表示路程)(3)平均速率是标量.注意:平均速率并不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对点例题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v 1+v 22 B.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解题指导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因此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t=0.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L ,则平均速率为v =L +L t 1+t 2=2LL v 1+L v 2=2v 1v 2v 1+v 2,所以D 正确.答案 D技巧点拨 解平均速度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所求平均速度与哪一段位移和哪一段时间相对应.在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解题的方法是先设出未知量,最后再消去.物体沿直线做单方向的运动,途经直线上的A 、B 、C 三点,经过这三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A 、vB 、vC 越大,则由A 到C 所用的时间越短 B .经过A 、B 、C 三点时的瞬时速率就是v A 、v B 、v CC .由A 到C 这一阶段的平均速度为v =v A +v B +v C3D .由A 到C 这一阶段的平均速度越大,则由A 到C 所用的时间越短 答案 D解析 由A 到C 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是由平均速度的大小决定的,而不是由瞬时速度决定,故A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瞬时速率是标量,B 选项混淆了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的概念;A 到C 的平均速度与v A 、v B 、v C 没有必然联系,故C 选项错误.。
高中物理加速度知识点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加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贯穿于力学、运动学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加速度的相关知识。
首先,咱们得明确加速度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加速度就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它就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反之,如果速度变化缓慢,加速度就较小。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frac{\Delta v}{\Delta t}$,其中$a$表示加速度,$\Delta 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Delta t$表示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加速度,咱们来举几个例子。
当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时,速度不断增加,它具有向前的加速度。
而当汽车刹车时,速度逐渐减小,此时加速度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情况相对简单。
但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分析就要复杂一些。
比如,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
此时,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用于不断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
在国际单位制中,这是一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导出单位。
接下来,咱们说一说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这意味着,当合外力增大时,加速度也会增大;质量越大,相同合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小。
再讲讲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几个重要的公式,比如速度位移公式:$v^2 v_0^2 = 2ax$,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x$是位移。
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二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知识点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二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知识点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以下是第二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知识点,请大家参考。
知识点概述加速度是用来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
它不是速度也不是变化的速度。
加速度a=v/t =( vt - v0) / t 单位: m/s^2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是矢量根据公式中v= vt - v0 ,vt ,v0 是矢量,那么v也是矢量。
t是标量,所以加速度的方向应该与公式中的速度变化即v方向一致。
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也就是研究v的方向。
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a=v/t =( vt - v0) / t 速度是用来描述位移变化的快慢v=s/t速度变化量是初末速度的矢量差常见考点考法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总结: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为零.二加速度和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之间的区别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也不一定大;但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三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因此,也可以说加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变化率. 第二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查字典物理网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5节加速度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二. 知识要点: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3.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
4.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和使用。
5.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三. 重点、难点分析:(一)加速度1. 定义: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用表示。
2. 公式:=< 1188425931"> 。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每二次方秒(m/s2)。
常用的单位还有厘米每二次方秒。
4. 方向: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5.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匀变速运动1. 定义: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2. 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三)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1. 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不必去管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也不必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
只需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2. 判断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只看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变化得一定快,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小,其速度变化得一定慢。
[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1. 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高中物理知识汇总—二级规律—方法*技巧*易错*易混一、质点的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1)加速度(定义式)a=( V t - V 0)/t (2)速度公式:V t =V 0+at (3)位移公式:S=V 0t+at 2/2 (4)速度位移关系式:V t 2-V 02=2aS二级规律(1) 时刻中点的即时速度:V t/ 2 =20t V V +=_v =st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222t o v v +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 V t/2 <V s/2(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_______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_________(3)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 =(S i +S i+1)/(2T),a=(S i+1-S i )/T 2逐差法 23216549t s -s -s -s s s a ++=(4)实验用推论Δs =at 2{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初速度可以不为零(5)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 S S 221+(6)若S=3t+2t 2 可知a=4m/s 2,V 0=3m/s 。
(s = v 0t+ at 2/2)*方法*技巧*易错*易混(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是矢量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是标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加速度无直接联系。
(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a 决定式是a=f/m (4)f 、a 、Δv 一定同向 ,v 与f 、 a 不一定同向。
(5)实际减速运动注意先停情况,减速为零可研究逆运动。
“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2aS求滑行距离。
章末总结一、速度与速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速度:(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2)瞬时速度是当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值.2.速率(1)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2)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常称为速率.例1 如图1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 =15 m 的位置,在t =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 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 处位置,再经过1.5 s 到达地面.求:图1(1)前1.5 s 内平均速度是多少.(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由题图可知:前1.5 s 小球的位移为:s =H -h ′=5 m -1.25 m =3.75 m所以前1.5 s 内平均速度v =s t =3.751.5m/s =2.5 m/s (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L =5 m +5 m +15 m =25 m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L t =253m/s ≈8.3 m/s 答案 (1)2.5 m/s (2)8.3 m/s二、关于速度v 、速度变化量v t -v 0与加速度a 的理解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变化量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称为速度变化率.2.速度v 、速度变化量v t -v 0、加速度a 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小.(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小,加速度不一定小.3.速度的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1)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2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物体速度一定减小B .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一定增加C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速度不一定减小,因为只有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才减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不一定增加,如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B 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故C 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故D 正确. 答案 D三、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1. s -t 图像(1)s -t 图像反映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s -t 图像的倾斜程度(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v =Δs Δt,斜率的正、负反映速度的正、负. (3)s -t 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平行于 t 轴表示物体静止.2.v -t 图像(1)v -t 图像反映了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v -t 图像的倾斜程度(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a =Δv Δt,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v -t 图像不表示运动的轨迹.两个v -t 图像的交点只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例3 如图2所示是A 、B 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物体A 做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B 做减速直线运动C .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D .物体B 的速度变化比A 的速度变化快解析 由两物体的速度图像可知,两物体速度的绝对值都在增大,都在做加速运动,A 对,B错.由两物体运动图线的斜率可知,物体A 的加速度为1 m/s 2,物体B 的加速度为-2 m/s 2,所以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从而B 的速度变化比A 的速度变化快,C 错,D 对. 答案 AD例4表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s—t图像如图3所示,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C.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D.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答案BC解析题图中s—t图像都是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因t=0时,甲图线与s轴的截距为s0,而乙图线表示乙在原点,所以出发点相距s0,故B正确;因为乙图线的斜率大于甲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所以乙运动速率大于甲运动速率,故C正确;从图像中还可以看出甲比乙早出发t1的时间,故D错.1.(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以下对于加速度这个物理量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很小B.加速度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C.加速度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D.加速度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必然随着减小答案AC解析加速度大小与速度的大小之间无必然的关系,物体的加速度大,它的速度不一定大,如匀速运动的高速列车的加速度为零,A对;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在较短时间内它的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很大,B错;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在减速运动时其速度减小得很快,C对;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加,只是增加得慢了,D错.2.(s-t图像)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s-t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跑得比乌龟慢,还是让乌龟先到达了预定位置s3D.在T2~T4时间内,兔子比乌龟运动得快答案 A解析 兔子和乌龟都是从原点出发,A 对;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兔子先是没动,T 1时开始匀速前进,T 2~T 4时间内又静止,T 4后又开始匀速前进,B 错;兔子虽在T 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跑得比乌龟快,但由于时间太晚,还是让乌龟先到达了预定位置s 3,C 错;在T 2~T 4时间内,兔子静止不动,乌龟一直前进,D 错.3.(v -t 图像)一立方体木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深水中,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由图像可知( )图5A .O ~a 段木块的加速度大于a ~b 段的加速度B .b 时刻木块达到最深处C .c 时刻木块达到最深处D .d 时刻木块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答案 ACD解析 由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及斜率大的加速度大可知,A 正确.c 时刻前速度均为正,说明木块一直在向下运动;c 时刻后速度为负,说明c 时刻以后木块向上运动,故B 错误,C 、D 正确.4.(速度和速率)一人从甲地向东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3 m/s 的速度用10 min 行至乙地,然后又以4 m/s 的速度用10 min 向北到达丙地,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率是多少?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答案 3.5 m/s 2.5 m/s解析 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L =v 1t 1+v 2t 2=7×600 m=4 200 m所以平均速率v =L t =4 2001 200m/s =3.5 m/s 从甲地到丙地的位移s =v 1t 12+v 2t 22=3 000 m 所以平均速度v ′=s t =3 0001 200m/s =2.5 m/s。
以加速度为题的物理知识点
以加速度为题的物理知识点
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用a表示。
2.定义式:a=(vt-v0)/t 或a=△v/△t
3.单位:国际单位:m/s2。
,读着:米每二次方秒点击进入》》》高一期末复习
4.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5.加速度的.标矢性:
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为零的变速直线运动。
方向:①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变化vt-v0或△v的方向相同。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若规定v0为正方向,若物体加速运动,vt-v0为正,a为正,a与v0方向相同。
若物体减速运动vt-v0为负,a为负,a 与v0方向相反。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由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决定不是由加速度大小决定
注:①加速度不是增加的速度,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
②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并不表示速度大,也不表示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无直接因果关系。
③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能很小,加速度很小时,速度可能很大。
下载全文。
1 第5点 应用a =v t -v 0t
计算加速度的注意事项
1.公式a =
v t -v 0t
中v 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v t 表示物体的末速度,应用时不能将两者颠倒. 2.公式a =v t -v 0t 是矢量式,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皆为矢量.应用时要先规定好正方向,v 0、v t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取正值,相反时取负值.
3.加速度a 的正负由计算结果来确定.计算结果是正数则说明a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是负数则说明a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对点例题 一只足球以10 m/s 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运动,运动员飞起一脚,足球以20 m/s 的速度向正西方向飞去,运动员与足球的作用时间为0.1 s ,求足球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题指导 对于足球,初、末速度方向相反,求解时应先确定正方向.
规定正东为正方向,则
v 0=10 m/s ,v t =- 20 m/s
由a =v t -v 0t ,得a =-20-100.1
m/s 2=-300 m/s 2, “-”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向西.
答案 300 m/s 2
方向向西
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600 m/s ,历时0.05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加速度的方向如何?
答案 6×103 m/s 2 与子弹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a =v t -v 0t =300-6000.05
m/s 2=-6×103 m/s 2 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子弹的运动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