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质量分析

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古龙三中 2011-10-8 一、试题的主要特点

本卷考查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的十一章到十五章,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别为单项选择、填空与作图、问答、计算、实验探究五大题,其中选择15题30分,填空13题26分,简答1题4分,计算二题12分,探究4题28分,共计35小题。题量、答题量均较为恰当,难度约按8:1:1进行配置,知识点分布合理,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查得到很好的落实,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此展现出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想理念。强化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分值占28分,以此突出实验探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选择题的易中难梯度较为明显,淡化了烦琐的数学计算,强调物理知识能力的考查,试卷在许多地方都是用生活实际设计成的物理情境,让考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二、试题结构

题型分值

选择题 30

填空 30

实验题 12

作图题 11

计算题 17

三、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分别考查了物态变化、串并联电路等知识点,考查难度适中,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水平。

答题出现问题:最高27分,最低9分。问题最多的是第1小题,学生对指出运算掌握得不好。

教学建议:

1、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

2、加强规范性表达的训练,老师的课堂表达也要注意规范。

3、“大气压”作为“压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重视。

4、适当加强“综合性”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如能量的转化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对一些新的材料的应用也要关注。

(二)、填空题

第11—23小题,知识点涵盖了沸腾、电流、电压等知识点。题目难度适中,体现了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的创新。

本题共30分。学生普遍在中等及以上的水平,除个别学生解答不理想外,总体良好,这也反映出题的难度不大,题型也为学生所熟悉及了解。

答题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表现在11小题上,学生不理解题意,用课本知识乱套试卷题目来回答。

(2)对基本的概念掌握不准,不会灵活应用。表现在18小题。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只知大概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更不能融会贯通。

(3)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不够理想。

教学建议:

应该重视对基本测量工具的认识,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各种工具的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误差的分析。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概念的教学,

还应重视联系实际,把各元件、器材的特点、作用结合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

启示:在教学中要紧扣基础知识和计算的教学,不能忽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对基础知识抓牢夯实,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细节问题的注意。

(三)、实验题第24题是“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答题存在问题:一是学生不知道怎样设计实验步骤;二是设计的步骤里不能很好体现控制变量法。

教学建议: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教师应教学生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而根据题设的条件展开分析。

2、对物理量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测量及应用等方面,全面掌握每个物理量,引导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去区分不同的物理量,从面是让学生分清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加强学生实验,充分让学生动手,避免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等

(四)、计算题

第30-31两小题共17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热量计算,电压电流的相关知识。试题总体上是中等,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尽人意。

答题存在问题:(1)对基本公式、概念记忆不牢固,乱用、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2)书写格式不规范,无公式,无单位。

4)答题中运算出错。 (

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注意物理量符号与单位符号的区别,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注重物理公式的强化训练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平时教学中,物理计算题的板书要规范。要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题,强调单位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

五、根据今年中考命题的特点及考生存在的种种问题,谨提出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注重学生发展的需要,紧扣教材,注重基础。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物理知识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重视实验、探究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实验与知识的联系,重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过程的经历,物理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

5、及时检测,及时辅导:对本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生进行系统复习,及时巩固,同时,安排检测,针对学生的考试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及时辅导。

6、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积极主动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主动探求解决各种现象的物理方法,强化物理思维方法的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