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中西方对动物文化差异.ppt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4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得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得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得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得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得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就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得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得“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得dragon 形成了鲜明得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与繁荣。
中华民族就是“龙得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就是帝王得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就是至高无上得, 我们把自己得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瞧作就是中华民族得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得关于龙得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得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就是邪恶得代表, 就是一种狰狞得怪兽, 就是恶魔得化身。
中英文化得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得内涵, 给人带来得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得“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tigers”, 而不就是“Four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得bat与吉利得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得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bat(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得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就是一种邪恶得动物,它总就是与罪恶与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得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abat(有眼无珠), bat成了睁眼瞎得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得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havebats in the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bat“神经错乱”。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1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中西动物文化比较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及产生基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
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
[2]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从原始社会,原始人偶然捕捉动物来充饥,到古代的狩猎,到近代、现代人们把许多动物当成他们的好朋友。
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演变使得动物词也随之变化。
通常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是多方面的。
廖光蓉认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3]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
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如凤凰(phoenix),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是百鸟之王, 人们曾用凤凰比喻皇后。
所以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
然而英语中phoenix寓意“纯洁”, 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
如 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以下分析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
二、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一)、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公鸡(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骄傲”。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一、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文化的差异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朝夕相处,密不可分。
人类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渐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天性和生活习性,并把与动物的感情反映在自己的语言中。
然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同一种动物的理解和情感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对几种动物的不同理解为例。
1、龙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动物之一。
它象征着君王,体现着权利,在人们心中是最神圣的。
因此自古以来皇帝穿的是龙袍,祝福自己的孩子成功就叫“望子成龙”,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等等,这些词都是褒义词。
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dragon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大多数都做贬义词来使用,比如“凶悍的女人”就是a dragon of woman。
而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龙又象征着邪恶凶险,在圣经中,把Satan比作是“the great dragon”。
2、“老虎”一词在汉语语言文化中一直是英勇威武的象征,因此我们常说“卧虎藏龙”“虎将”等,然而在英美文化中,常常用狮子lion一词来表示勇猛,成为百兽之王,英国甚至将狮子当作国家的象征,“British Lion”是英国的别称。
3、猫头鹰在汉语文化中被看作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害怕看到或者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然而,在西方社会中,owl(猫头鹰)却象征着智慧。
在婴幼儿的故事中,owl的形象是个裁判,非常严肃,并且有头脑。
二、动物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1、历史条件不同的原因以“狗”为例,西方尤其是美国最早以渔猎、畜牧为主,主要食用牛羊,狗在当时是人类的帮手,所以西方将“狗”看成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而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狗不仅仅是帮人看家防盗,还是人们的主要肉食之一,所以国内的大部分地方至今仍保持了吃狗肉的习惯。
2、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文明体系,属于黄土文明的中国和属于海洋文明的英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不同,使中英两个民族对有些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语言与文化差异---动物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就学会了用马拉车、有驴驮运、用蜂酿蜜等。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成语和习语。
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们对某些动物的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便导致了英汉习语中一部分动物名称的差异。
另外,受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影响,中西方在动物名称的使用及互译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本文拟从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词汇着手,探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宗教神话的差异2、风俗习惯的差异3、地理环境的差异4、经济生活的差异一、宗教神话的差异英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俗语等都和基督教有着密切关系。
而中国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尤以佛教为主。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广泛存在,而在佛教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则相对较少。
中西方对动物词汇应用的不同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差异。
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含有轻蔑嘲笑色彩。
而“猪”在佛教中并无特殊喻意。
类似的差异还有以下几种:1.dragon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凶残”、“邪恶”、“罪孽”的化身。
《圣经》中就多次把“龙”比作引起天下大乱的恶魔撒旦(satan)。
另外“dragon”还含有“警觉、凶猛的看护人”之义,此义源于希腊神话,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而在汉语文化里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四种神灵动物信仰,其中之一便有龙。
“龙”也象征着“华夏儿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古人称君主为“真龙天子”,认为他们是“龙”的化身。
同时,“龙”亦含有“祥和福瑞”“吉祥如意”之意。
另外,“龙”还喻指“才能优异、杰出非凡的人”,如“藏龙卧虎”。
总之,“龙”在东方文化中皆是褒义。
2.sheep、goat由于《圣经》的影响,sheep和goat在英语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前者比喻好人,后者比喻坏人。
The Difference of Animal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is typical intensive cultivation and is rooted in agriculture. Therefore, many Chinese sayings are connected with land, agriculture or farming activities. English culture, on the contrary, is coastal commerce and there are many sayings closely linked with sea, sailing and fishing activities.Now let me show you some details of anim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in the followings:Snakes are dangerous anima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ancient Chinese or in Chinese mythology, however, the snake and dragon sometimes are inseparable. Fu Xi and Nv Wa are regarded as the first 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o are said to have a human-head with a snake with a snake body.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snake also say that they were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young dragon. This associative meaning of the snake is in a positive sense.A dragon is an evil and strong embodiment in English. It often causes great disasters and guards some mysterious fortunes, as is told in British legends. In Chinese culture, on the contrary, a dragon is a symbol of extreme honor and great power.Westerners take dogs as their friends and companions, so that in English dogs are used in the commendatory sense in most ca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og in Chinese is more derogatory, except a few cases indicating the loyalty to its master.There are also some common sayings about animals in our daily life,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us to express, for instance:Top dog 优胜者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Big dog要人Dead dog没用的人Under dog 失败者Dirty dog道德败坏的人Dumb dog沉默寡言的人Gay dog快活的人Laze dog 懒汉Sea dog 老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it.欲加之罪,何患无词You dog.你这狗东西That dog.那狗东西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在家如狮,在外如鼠。
语言与文化差异---动物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就学会了用马拉车、有驴驮运、用蜂酿蜜等。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成语和习语。
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们对某些动物的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便导致了英汉习语中一部分动物名称的差异。
另外,受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影响,中西方在动物名称的使用及互译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本文拟从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动物词汇着手,探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宗教神话的差异2、风俗习惯的差异3、地理环境的差异4、经济生活的差异一、宗教神话的差异英国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俗语等都和基督教有着密切关系。
而中国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尤以佛教为主。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广泛存在,而在佛教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则相对较少。
中西方对动物词汇应用的不同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差异。
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含有轻蔑嘲笑色彩。
而“猪”在佛教中并无特殊喻意。
类似的差异还有以下几种:1.dragon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凶残”、“邪恶”、“罪孽”的化身。
《圣经》中就多次把“龙”比作引起天下大乱的恶魔撒旦(satan)。
另外“dragon”还含有“警觉、凶猛的看护人”之义,此义源于希腊神话,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而在汉语文化里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四种神灵动物信仰,其中之一便有龙。
“龙”也象征着“华夏儿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古人称君主为“真龙天子”,认为他们是“龙”的化身。
同时,“龙”亦含有“祥和福瑞”“吉祥如意”之意。
另外,“龙”还喻指“才能优异、杰出非凡的人”,如“藏龙卧虎”。
总之,“龙”在东方文化中皆是褒义。
2.sheep、goat由于《圣经》的影响,sheep和goat在英语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前者比喻好人,后者比喻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