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四
- 格式:ppt
- 大小:8.89 MB
- 文档页数:37
一徐阶与严嵩的内斗1.严嵩的倒台严嵩与其子严世蕃被判贪污后,由于严党的势力强大(案子的处理由三法司会审,也即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被判其贪污八百两,发配雷州(也即今天的雷州,古代为荒凉之地,去了十有八九回不来的)充军。
而这位兄台走到半路不知怎地就逃跑了,逃回了江西,并堂而皇之的住下来了。
而严嵩对于嘉靖来说算是身边养了二十多年的狗,也有感情的,因而下旨免其罪行。
2.一块砖头引发的血案事情的关键人物罗文龙(此人为严世蕃的知交,严嵩倒台后他没有逃到江西,反而投奔了特德敌人倭寇。
)此人,心胸狭窄,好挑是非。
经常对人大声疾呼“必取邹应龙与徐阶首级,方解我心头之恨”而此话被徐阶听到,从而成为了徐阶诛杀罗文龙余严世蕃的利器。
某日,严世蕃找来四千多名民工,为其修豪宅,刚好一个路人叫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被一名民工用砖头砸中,从而与其仆人大吵一顿,大祸从此中下。
于是,郭将其饱受的其辱与愤怒写给其好友林润(著名的写弹词专家,高官都惧怕他三分)。
于是,嘉靖大怒,逮捕严世蕃。
3、诛杀严世蕃诛杀严世蕃与罗文龙,主要靠的是徐阶的那份奏疏,其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罗文龙勾结倭寇,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亡日本,也即严世蕃也如此了;二,他们勾结汪洋大盗,图谋不轨;三,所占据的土地,是一块有王气之地。
而事前,严世蕃曾大肆宣传杨继盛为其陷害之事,并声称其最害怕的就是此件事情,因此其他首辅上的奏疏内容既是如此。
然而,他们并不是了解嘉靖皇帝。
因为杨继盛虽为严氏父子所害,但斩首的旨意却是皇帝下达的。
而嘉靖的秉性是从不认错的,吧这条罪状放上去的话,皇帝颜面何存?因而,很快两位被处决了。
严嵩家也被抄了(共计黄金三万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不计其数,抄了一个多月,其财务清单整理成册,取名为”天水冰山录”)。
至此,严嵩彻底绝望,儿子死了,抓牙散了。
此后,严嵩的被赶回老家,沿街乞讨维持生计,两年后荒野中悲惨死去。
由此,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阿、直言上jian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二、徐阶与高拱的时代徐阶在斗倒严嵩后,势力渐渐壮大,此时的他的权势极大,也有力的把皇上控制在掌心之中,就连皇帝想修个大楼,没有徐阶的同意,也不准他从国库里拿钱。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读后感
最近,我都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由于我对戚继光的事迹很感兴趣,所以这些天我都在看戚继光抗倭的这一本。
这本书讲述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日本人的故事。
戚继光天生就是军事天才,不仅知书达理,还精通兵法,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优秀将领。
他还发明了“鸳鸯阵”、“五行阵”、“三才阵”等,这三个阵法全都难以攻破,使日本的武士狼狈不堪,伤亡惨重,东躲西藏。
戚继光不愧是中国的抗倭英雄。
除了戚继光,还有很多抗倭的优秀将领,比如胡宗宪,他打败了日本最强大、最久攻不破的两个倭寇头子:汪直和徐海。
还有聪明的俞大献,他的性格特点是打仗前分析有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没有的话就绝对不会上阵。
还有胡守仁,他是戚继光手下跟他一起抗倭的将领。
我觉得这三个人都很伟大,而且勤奋好学,我特别仰慕这些厉害的将领,我应该学习他们爱读书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特别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我对后面几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读后感400字本部紧密上接第三部,从嘉靖几位,“议礼之争“开始。
嘉靖皇帝借此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
书中提到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得道成仙,国家大事儿抛诸脑后,奸相严蒿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本书更多的展现嘉靖的腐化,一心得到成仙,不上朝,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妥妥的昏君。
嘉靖最精通的一个技巧,是运用自己态度上亲疏远近的细微变化,挑起大臣间的矛盾,制造不和,使他们彼此牵制。
损害与消耗,然后在最后时刻,由他从中选择一个对象,水到渠成地将其除掉。
大臣们对皇帝既感激又害怕,虽然国家大政方针由内阁制定实施,但最终决策还是由嘉靖帝拍板,而且内阁对皇帝绝对负责,从而也保证了大明王朝正常运转说到知人善用,严蒿便是被嘉靖挑中,培养选拔起来的重臣。
严蒿出生贫寒,却努力练书读取功名,心怀志向这点其实是值得敬佩的。
从少年开始便有远大目标,并且为了目标而想办法靠近目标,实现目标。
他能揣摩圣意,能够很好迎合皇帝的心思,见风使舵,极力献媚讨好,进一步得到了皇帝赏识;一直伪装得谨慎谦恭,甘守清贫;残酷打击异己,;他大肆收受贿赂、巧取豪夺,以至于富可敌国。
成为人人唾骂的奸臣,未曾想到嘉靖在用他的同时,也在防他对皇位的威胁。
又遇到这个善于玩弄权术的嘉靖,慢慢的被皇帝玩坏了,并且被牵制于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严嵩被皇帝免官回乡,后来落得穷困潦倒而死的悲惨下场。
不过另外一个角度来想,人生抱负已实现,足以。
不惜敛财,残暴无度,在政二十多年这样的奸臣最终也以惨告终。
期待下一步的明朝那些事儿,看看徐阶同志怎么吃姹风云,怎么一步步稳坐首辅。
看看我们的嘉靖帝的后段人生旅程。
明朝那些事儿内容以下是 7 条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1. 朱棣这家伙可真是厉害啊!他从侄子手里抢了皇位,那决心和魄力,就跟那猛虎下山似的。
他迁都北京,打造出一个辉煌的都城,你说牛不牛?就像你为了梦想不惜一切去拼搏一样!想想看,如果当时朱棣没有这么大胆的举动,明朝又会变成啥样呢?2. 朱元璋啊,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开国皇帝,这中间得经历多少磨难啊!他打仗的时候那叫一个勇猛,跟拼命三郎似的。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要努力就能创造奇迹吗?他建立明朝,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克服重重困难达成目标一样令人钦佩!你能说这不是传奇?3. 郑和下西洋那可是轰动世界的大事啊!他带着庞大的船队远航,那场面肯定特壮观。
这就好像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一样,充满了好奇和勇气。
难道不是吗?他让外国人见识到了明朝的强大,这种壮举难道不值得我们一直传颂?4. 明朝的那些大臣们,有的忠肝义胆,有的却心怀鬼胎。
于谦为了国家不顾生死,那精神真让人感动。
这就像在我们身边,有真心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有背地里使坏的人。
哎呀,这对比多鲜明啊!想想如果都是于谦这样的大臣,明朝得发展得多好呀!5. 明朝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啊!那些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就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多耀眼啊!汤显祖的《牡丹亭》,那故事多感人啊,跟我们看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有啥区别?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呀,难道你不想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一下吗?6. 明朝的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觑啊!那些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这不就跟上战场的战士一样,为了国家和人民毫无畏惧嘛!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让人热血沸腾。
你想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守护,明朝能安稳吗?7. 明朝的兴衰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有辉煌的时刻,也有衰落的时期。
这和人生不也很像吗?有起有落。
我们从明朝的历史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啊,比如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要有智慧治理国家。
明朝的那些事儿,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你说是不是呢?我的观点结论:明朝的历史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100-200字之间(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体裁作文、议论文、字数作文、记叙文、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祝福语、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genre essays, argumentative essays, word count essays, narrative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blessings, experi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100-200字之间(6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明朝那些事儿Ⅳ》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Ⅳ》是作者当年的力作,也是一部深入研究明朝历史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详实的史料,将明朝末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穿越时光,亲身经历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明朝末期的动荡不安和社会风云变幻。
从明英宗、明代宗到明熹宗,明朝的政治腐败和内乱不断,朝廷上演着一幕幕权谋斗争和宦官专权的闹剧。
而在社会方面,民生困苦、民变频发,农民起义层出不穷,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作者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让我对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除了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描绘,作者还通过对明朝末期文化的探讨,让我对当时
的文化风貌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明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书院、科举、文人雅士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璀璨夺目的文化画卷。
而在这个时代,文人雅士们的墨客风流、诗词歌赋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描述,我感受到了明朝末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当时文人雅士们的风采赞叹不已。
总的来说,读完《明朝那些事儿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明朝
末期历史的全面还原,揭示了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作者的文笔优美,叙述生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沧桑。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思想启迪和心灵洗礼的力作,值得一读再读。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第一章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生于1328年,死于1398年。
朱重八出身于贫民家庭,他的父亲朱五四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家境贫寒的朱重八不得不给给地主家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此要是朱元璋后来做自我介绍,他会这么说“我的童年都在放牛中度过”。
第二章朱重八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生活着,想着在16岁的时候娶个当地的姑娘做媳妇,生下自己的儿女,然后然让他们也去给地主家放牛。
是儿时艰难的生活才让朱重八早早地成熟,在16岁就规划好了人生的方向,环境让他只能被迫地选择当时能够选择的路。
不像现在的我们,世界上通往幸福的路有很多条以至于我们很多人20多岁还在迷茫自己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第三章1344这一年,黄河泛滥,爆发瘟疫,面临旱灾。
老百姓们真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除了这些天灾,他们还得接受人祸的折磨。
当时元朝政府腐败,不仅治灾行动不及时,连赈灾物资都遭到官员的层层盘剥克扣,老百姓那会饿的饿,死的死,出现了伏尸处处,饿殍遍野的悲惨局面。
朱重八的父母,大哥和大哥长子也是在这场天灾人祸中饿死的。
第四章父母亲人走后他孤身一人,面临着人生里最大的问题——吃饭问题。
为了有饭吃,朱重八决定去当和尚。
在皇觉寺里,朱重八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因为是新来的,他受其他和尚的欺负和使唤,做最重最累最脏的活。
在朱重八讨饭的这三年,他不仅没有浑浑噩噩意志消沉,反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研究了地理山脉开阔视野,认识他人积累人脉丰富见识。
果然困难是可以磨练人意志的,成大器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
内心强大起来的朱重八即将踏上新的征途。
第五章1351年,爆发了第一个抗元起义。
果然那句话没错,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暴动。
继他们之后,数百万农民参与了起义。
而此时的朱重八还在寺庙里撞钟呢,他还没有参加起义,后来,朱重八收到一封来自他幼年时期的朋友汤和的信。
信的内容就是邀请他参加起义。
1351年,朱重八和汤和一起参与了起义。
第六章1352年,有一个叫郭子兴的人把前去投军的朱重八当成元朝的奸细抓了起来,两人这样结识了。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文600字(精选3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朝的那些事儿作文600字(精选35篇)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文600字第1篇我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可以自豪地说我看过的书绝对可以填满半个房间。
明朝那些事儿四读后感模板5篇真实的情感使得我们的读后感更具个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留下深刻印象,一篇出色的读后感,让我们对书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明朝那些事儿四读后感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四读后感篇1早在小学,这本书就被同学们传阅,当时对史事并不怎感兴趣,所以不大在意。
当推荐书目出现这一本时,便立马问以前的同学哪本最好看,她说,大结局,悲壮凄惨。
顾名思义,《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朝史事为内容,大结局则讲述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史称崇祯皇帝。
崇祯刚登基,心中有的只是恐惧,因为魏忠贤魏太监。
然而在恐慌之中不忘平反乱贼。
处事妥当,思前顾后以及强大的政治头脑使猖狂两朝的魏太监下了台。
读到这,不仅钦佩崇祯处事有方,然而在后文中与民军及清军的对抗之中,我想说,他用人不周,处事不精,育人不足,不善官兵,过于信人。
前后认识反差很大。
可能是我读得不够深刻,见解略偏,但私下总结,这应该是崇祯的弱点,最起码,我认为是。
所以,到最后,明末的大将猛人被用完,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崇祯看淡,无可奈何,留下一句诸臣误我,走向了那棵树,将自己的生命终结。
自始至终,作者当年明月的笔调是诙谐,诙谐的语句诙谐的笔风,诠释了整个明朝。
我曾想问,为何崇祯如期兢兢业业却还要遭受亡国之灾?为何要将其化成悲剧,示在众人面前?当年明月告诉我,因为它是历史。
无论你怎样伤心流泪,怎样替主人公追悔莫及,它都无法改变,因为它早已随红尘而去,因为它既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
它是历史。
我明白了。
于是我不再去郁闷这个结局如何如何悲壮,如何如何凄惨。
事实就是如此。
但为何明知从先帝手中接过的是个烂摊子,他却还要苦心积虑地收拾下去?顿悟之:当从先帝手中接过摊子后,就意味着崇祯做好了准备,做好了收拾摊子的准备,做好了收拾摊子的准备,做好了肩负责任的准备。
是的,就因责任二字。
他要为大明江山负责。
所以,就算到最后战况如何惨烈,他仍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试图力挽狂澜,直至兵临城下,他依旧没有放弃。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以诙谐幽默、近似小说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正史(注意,不是野史),包括帝王心术、战争、大臣间的党争,以及主要名人的生平事迹,通俗易懂而又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部:洪武大帝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PK,谁将问鼎天下?卧榻之侧埋饿虎,铲除张士诚。
鄱阳湖决战惊心动魄,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
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第二部:万国来朝第二部从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归来途中病逝。
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
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明帝国,但又随即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第三部:妖孽宫廷第三部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的大功臣于谦,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
而在他病逝之后,相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孝宗和宪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朝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出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第四部:粉饰太平第四部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
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
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到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