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分频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67
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功能简介一、概述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2003)除了对原有模块进行改进,提高一体化、自动化程度外,还推出了很多的新模块,帮助解释员更快更好的识别油气藏,这些技术对勘探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OpenWorks 是Landmark软件一体化的数据平台,所有应用程序产生的各类数据均存储于OpenWorks数据库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体,使得各个应用程序之间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
为了使Landmark软件一体化功能更加完善,OpenWorks 2003提供了统一的时-深转换工具。
在勘探开发应用软件的发展和使用历程中,Landmark公司的应用软件一体化的数据管理结构及管理工具,一直是整个勘探开发领域的领头羊。
覆盖整个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各种数据类型的一体化的数据模型,是集中数据管理、多学科数据共享的基础;丰富、全面、灵活的数据加载、输出和管理工具,为数据管理者提供了高效率的、全面的数据加载能力和数据质量控制手段;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和查询工具,为各层次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数据浏览和查询手段。
二、软件功能简介1.SynTool 2003(合成地震记录制作)SynTool是一体化的层位标定工具,用以将地质分层、岩性与地震数据精确地联结起来,它提供了建立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所需的特征参数,并提供了强大的曲线编辑处理功能来帮助用户校正测井曲线和解决井眼问题。
特有的厚度编辑器和层段编辑器可帮助用户预测远离井的地方构造与油藏属性的变化。
还可以从井旁地震道计算地震子波,并对提取的子波在相位和时间延迟上进行处理,最后显示和应用它,推导出准确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标定。
2.SeisWorks 2003(2D/3D地震资料解释)SeisWorks是2D/3D地震解释与分析领域的工业技术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层位、断层解释及图分析功能。
它的多测网合并能力允许用户轻松地将三维工区与二维工区结合起来,并可合并多个三维工区,而无需进行数据的重新格式化与数据的重新加载。
LANDMARK系统岩性层位解释质量控制及调整程序开发王昭勤;钟吉太【摘要】储层预测是地震资料解释重要一环,而岩性层位解释是储层预测的基础。
在岩性层位解释过程中,由于岩性层位彼此之间非常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岩性层位间存在窜层情况,影响到后续的反演处理和岩性预测精度。
为了精细解释,高精度进行储层预测和地震反演,对岩性层位进行质量控制及修正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在实际解释工区的应用,满足了用户解释要求,提高了解释人员的工作效率。
【期刊名称】《石油管材与仪器》【年(卷),期】2018(004)006【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储层预测;岩性层位;质量控制;窜层;反演【作者】王昭勤;钟吉太【作者单位】[1]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357;[1]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3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40 引言当前大庆油田原油要持续稳产,任务非常艰巨,油田公司和管理局无论是开发环节,还是勘探系统都极为重视。
对于我们物探公司从事找油、找气的排头兵,也深知自己的重任,作为从事石油勘探一个重要环节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我们不仅要继续发扬传统高精度构造解释优势,而且面临当前的新情况更要注重岩性解释和地震反演工作。
从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寻找突破,在大庆油田寻找更多的可采储量,因此,岩性层位解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反演水平和储层预测的精度,以及后续的油田开发环节。
LandMark系统是美国哈里伯顿公司的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在全球广泛应用。
LandMark系统依靠其特色解释技术(SeisWorks)、相干体技术、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分频处理等技术领先石油勘探开发行业,成为我们地震资料解释的绝对主流软件。
从常规的构造解释,到精细的岩性解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勘探开发周期缩短。
为了加快解释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岩性层位解释很多都是在构造解释基础之上进行层位漂移,以及层位间插值或者自动追踪,再进行修改。
兰德马克公司R2003版软件主要功能简介兰德马克公司R2003版软件是在一体化的勘探开发项目数据管理基础上,集地震解释与地质分析等各项研究工作于一体的应用软件环境,以二维、三维地震解释、地质分析和三维可视化等软件为主,结合属性分析等相关软件,组成的一个基本的一体化软件环境。
SeisWorks (地震资料解释)SeisWorks是用于二维、三维地震解释的比较完善的解释软件包。
由于它既支持时间域又支持深度域的地震解释,所以SeisWorks使深度域解释成为一种现实。
它的多测网合并能力允许用户轻松地将三维工区与二维工区结合起来,并可合并多个三维工区,而无需进行数据的重新格式化与数据的重新加载。
SeisWorks的seismicbalance功能使用户能够对测线之间的振幅、相位和频率上的差异进行校正。
SeisWorks的断层解释功能比较好,由于SeisWorks的断层是存储在OpenWorks数据库中,所以解释员在单个工区或多个工区内解释的断层信息均得以快速更新和即时存取。
SeisWorks率先支持压缩数据格式(cmp)和砖式数据格式(bri),使得大块数据的解释工作更加容易实现。
PostStack(迭后处理)该软件包源于地震处理软件ProMax的可靠算法,PostStack提供了极为方便使用的迭后处理功能,并为用户提供了管理地震数据的方法。
利用迭后处理,用户可优化其数据使之集中展示目标层段的特征,并实现迭后处理多种方案的比较。
迭后处理以其众多的快速、方便的处理方式为特色,用户无须对数据进行重新格式化或拷贝,并可交互地设计迭后处理流程以实现用户的不同需求。
与SeisWorks的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数据操作时间,使用户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
PostStack ESP (数据体相干分析)相干体分析是帮助用户识别或解释由于断层、地层岩性变化而引起的地震层位不连续的有利工具。
该方法对于精确油藏描述和生产开发阶段的储层研究极为重要。
(一)、PostStack 数据处理模块重采样(二)、相似性预测1、Fscan相似性分析原理2、导致不相似的因素3、Fscan 3D(三)、属性提取下面将PAL提取的39种属性分成5类加以说明:该属性对振幅变化非常敏感。
,它比能量半衰时更敏感。
(四)、储层特征可视化与油气预测技术1、数据准备File下。
如图:(1)、ASCII文件的输入(2)、OpenWorks 井数据在完成上图的操作后,可对RA VE表进行替代、扩展和合并,如下图:值的平均。
(3)、SeisWorks Horizon(s) 地震解释层位和属性参数多种参数。
面上。
(4)、回归模型的输入(2)、数据分析本部分比较重要,包括对属性的数学运算,聚类,回归分析,相似性计算,2D,3D交会图及群类的映射等。
交互性能及可视化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上述操作的效率和精度。
数据分析在RA VE种分成两部分,Edit和View。
下面分别介绍各菜单项的功能:①、2D Crossplot(Histogram)。
②、3D Crossplot✧3D交会图的旋转通过旋转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离出多属性的聚群特征,从而找出有意义的聚类群。
✧特征群圈定与映射如下图所示✧从已知井预测。
✧其他辅助功能③2D Matrix ……2D 交会图阵列出现如下窗口:④各参数间的相关系数列于下图中:用户只需点击相关系数表,即可得到两属性的2D 交会图,从而检查参数间的实际相关程度。
⑤ Summary Statistics 统计参数概括,出现如下窗口:⑥属性运算 明了。
⑦ Subsets ……子集操作 ⑧Model ……模型回归分析⑨……聚类分析分频技术基于如下的概念,即来自薄层的反射在频率域具有指示时间地层厚度的特征性表现。
例如,一个简单的各向同性的薄层能把可预测的、具有周期性的带陷序列引入到复合反射的振幅谱中。
如下图(5-1、5-2):分类数量图 5-1 薄层频谱干涉模式短时窗分析,由于时窗内只包括几个薄层反射界面,这时的反射系数序列Rt 不再是随机的,振幅谱中由于薄层顶底反射界面的干涉结果出现了频陷,这代表地质体局部变化的特点。
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思路:oracle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在硬盘中开辟空间,为加suvery、断层、井数据提供基础。
1、Openworks2003 Command Menu(以下简称OW)——project create(图1-1)图1-1图1-2project create——Project name(数据库名):shengcai(图1-2)project create——Cartographic Reference——List——Beijing Causs 21 Measurement system——SPE Preferred Metric数据空间大小——Medium参数选取完毕,然后Apply,等几分钟就可产生一个数据库(图1-3、4、5)。
图1-3图1-4 图1-5第二章数据加载一、加载井数据思路:井数据的加载主要分三个部分:井位的加载、测井曲线的加载,分层数据的加载,其重点在于格式文件的编辑。
1、井位的加载(1)编辑井位文件:well.datwell name x y depth(1)输入井位:Command Menu—Data—Import—ASCII Well Loader①输入文件名:file:home/ow2003/well.dat(图1)图1(2)编辑格式文件ASCII Loader ——edit—format(图1)ASCII format edit——format—new(图2)在数据文件处输入井文件的目录及文件名home/ow2003/well.dat,在格式文件中输入格式文件的要存的目录及文件名/aa.wdl,然后OK(图3),会出现数据well.dat的窗口(图5)。
图2图3在ASCII format edit窗口的Data Categorfy中选well header(图4),在Data Items中选Uwi—Read From File(图3)——抹井名列—Add(图5)comman well name—Read From File—抹井名列—AddOrig x or lon sf—Read From File—抹x列—AddOrig y or lon sf—Read From File—抹y列—AddTotal depth—Read From File—抹井深列—AddElev Type—constant—Value:KB—AddElevation—constant—Value:0——AddSave format—给格式文件名:aa.wdlSave as ----输入文件名Test formatExit图4图5(3)加载井位数据ASCII Loader ——file-load(图1),显示加载过程,加载完成。
Landmark软件培训手册目录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 (3)1、建立投影系统 (6)2、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6)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 (6)4、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 (9)二、常规解释流程(SeisWorks、TDQ、ZmapPlus) (15)1、SeisWorks解释模块的功能 (16)(1)、三维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16)(2)、用HrzUtil对层位进行管理 (17)2、TDQ时深转换模块 (18)(1)、建速度模型 (18)①、用OpenWorks的时深表做速度模型 (18)②、用速度函数做速度模型 (19)③、用数学方程计算ACSII速度函数文件 (21)(2)、时深(深时)转换 (22)(3)、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 (28)(4)、基准面的类型 (29)(5)、如何调整不同的基准面 (30)3 、ZmapPlus地质绘图模块 (30)(1)、做图前的准备工作 (32)(2)、用ASCII磁盘文件绘制平面图 (32)(3)、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平面图................................. (33)(4)、网格运算 (37)(5)、井点处深度校正 (37)三、合成记录制作(Syntool) (37)1 、准备工作 (37)2 、启动Syntool (37)3 、基准面信息 (38)4 、子波提取 (39)5 、应用Checkshot (41)6 、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44)7 、SeisWelll (45)四、迭后处理/属性提取、聚类分析(PostStack/PAL、Rave (50)1、数据处理模块 (52)2 、相似性预测 (60)(1)、Fscan 相似性分析原理 (61)(2)、导致不相似的因素.... .. (62)3 、属性提取 (63)4 、储层特征可视化与油气预测技术 (73)(1)、数据输入................ .. (74)①、ASCII文件的输入 (74)②、OpenWorks井数据的输入 (74)③、SeisWorks Horizons数据的输入 (75)④、回归模型的输入 (76)(2)、数据分析................ .. (77)五、分频解释(SpecDecomp) (82)1 、分频技术的原理.............................................................. .. (82)2 、分频技术的特点 (83)3 、应用 (84)附:OpenWorks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86)1 、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862 、数据库的备份 (87)3 、OpenWorks的文件数据及外设………....…………………………… ..89(1)、用户管理及环境变量 (83)(2)、外部数据文件的存放 (91)(3)、磁带机的配置 (91)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一)、建立投影系统下面以建立TM投影系统为例:图 (1-4-4e )(二)、建立OpenWorks数据库(三)、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加载的钻井数据类型:钻井平面位置、地质分层、时深表、井轨迹、测井曲线、合成地震记录等。
目录理论部分 (1)第一章刀片机登录 (1)一、登录方式 (1)二、登录机器 (1)三、在UNIX机器上登录 (1)第二章UNIX命令 (2)一、独立启动STARTOW (2)二、利用LINUX机器登录笔记本电脑 (2)三、内存整理 (2)四、VI命令 (2)五、TAR命令 (4)六、常用命令 (4)七、外接移动硬盘 (4)第三章LINUX系统安装(R5000) (5)一、系统安装 (5)二、TAR包安装 (13)第四章工区建立 (14)一、井工区建立 (14)二、井工区管理 (14)三、手工删除井工区 (16)四、PRER5000 (16)第五章地震数据加载(R5000) (17)一、三维数据加载 (17)二、二维数据加载 (17)第六章井数据加载 (18)一、文本数据加载 (18)二、曲线加载(ALL) (19)三、删除无用的分层数据 (20)第七章测井解释(PETROWORKS) (21)一、曲线编辑(LOGEDIT) (21)二、测井数据分析 (21)三、测井曲线预处理 (22)第八章地质解释(STRATWORKS) (25)一、模版编辑 (25)二、定义断层 (25)三、拾取正断层 (26)四、逆断层 (26)五、制作泡泡图 (26)六、岩性统计 (27)第九章合成记录制作 (28)一、改变合成记录底色 (28)二、子波提取 (28)三、相关曲线 (28)第十章地震解释 (29)一、数据加载 (29)二、合成记录制作 (29)三、资料解释 (30)第十一章迭后处理(POSTSTACK) (37)一、相关处理 (37)二、属性提取 (37)第十二章RAVE (43)一、二维交汇(2D CROSSPLOT) (43)二、三维交汇(3D CROSSPLOT) (43)三、二维骨架(二维矩阵2D MATRIX) (43)四、随机相关(RANK CORRELATION) (43)五、统计参数概况(SUMMARY STATISTICS) (43)六、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43)第十三章时深转换 (45)一、TDQ (45)二、DEPTHTEAM EXPRESS (45)第十四章POWERVIEW(综合解释) (47)一、启动POWERVIEW (47)二、设置解释员优先权 (48)三、检查数据 (48)四、数据转换显示 (52)五、断层解释及质控 (53)六、断层相关组合 (54)七、层位解释 (54)八、解释正确性确认(EZVILADATOR) (56)九、断层多边形解释 (56)十、网格等值线制作 (58)第十五章POWERCALCULATOR (59)一、建立计算公式 (59)二、运行计算 (59)三、查看工区数据 (60)四、两层叠合并移动 (60)第十六章GEOPROBE(地质探测) (61)一、GEOPROBE项目管理 (61)二、存储说明 (62)三、功能键说明 (62)四、层位解释 (64)五、河道追综 (66)六、断层解释 (66)七、显示钻井 (67)八、任意线显示 (67)九、层拉平 (67)十、层位反拉平 (67)十一、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ITION) (68)十二、数据处理 (68)十三、井位设计 (68)十四、地质体(GEOBODY) (69)十五、地质异常体(GEONOMALY) (69)第十七章频谱分析 (71)一、调谐体(TUNING CUBE) (71)二、体搜索(VOLUME RECON) (73)三、调谐图(TUNING MAPPER) (73)第十八章R5000 (74)一、功能介绍 (74)二、工区恢复 (74)实践操作 (78)第一节DIATRICT 的建立 (78)第二节PROJECT的建立 (79)第三节3D与2D测网的建立 (80)第四节3D与2D地震数据体的加载 (84)第五节、井数据的加载 (93)第六节3D井列表和2D地震数据的列表 (104)第七节层位的输入输出 (106)第八节地震数据的输出 (112)第九节解释工区的建立 (116)第十节R5000工区的备份和恢复 (118)第十一节R2003工区的恢复 (123)第十二节合成记录的制作 (128)第十三节POWERVIEW (136)一、启动 (136)二、各种小功能 (143)三、POLYGEN (147)第十四节属性的提取 (155)一、ESP相干 (155)二、PAL属性 (157)三、查看资料的频谱 (158)四、GEOPROBE 制作相干体 (160)第十五节RAVE (164)一、交汇分析 (164)二、井震联合获得属性 (168)第十六节 TDQ和DEAPTHTEAM EXPRESS (179)一、TDQ (179)二、 DEAPTHTEAM EXPRESS (184)第十七节 Z-MAP PLUS (195)一、绘制深度域层位等深线 (195)二、对生成的等值线进行井校 (215)附录一LANDMARK 命令一览表 (216)附录二LANDMARK2003软件培训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习笔记目录1 三工区建立 (1)1.1 井工区建立 (1)1.2 井工区管理 (2)1.3 手工删除井工区 (3)1.4 PreR5000 (4)2 地震数据加载(R5000) (5)2.1 三维数据加载 (5)2.2 二维数据加载 (5)3 井数据加载 (6)3.1 文本数据加载 (6)3.2 曲线加载(all) (7)3.3 删除无用的分层数据 (8)4 测井解释(PETROWORKS) (10)4.1 曲线编辑(LogEdit) (10)4.2 测井数据分析 (10)4.3 测井曲线预处理 (11)5 地质解释(STRATWORKS) (15)5.1 模版编辑 (15)5.2 定义断层 (16)5.3 拾取正断层 (16)5.4 逆断层 (16)5.5 制作泡泡图 (17)5.6 岩性统计 (18)6 合成记录制作 (19)6.2 子波提取 (19)6.3 相关曲线 (19)7 地震解释 (20)7.1 数据加载 (20)7.2 合成记录制作 (21)7.3 资料解释 (21)8 迭后处理(POSTSTACK) (29)8.1 相关处理 (29)8.2 属性提取 (29)8.3 波形分类 (34)9 RAVE (35)9.1 二维交汇(2D Crossplot) (35)9.2 三维交汇(3D Crossplot) (35)9.3 二维骨架(二维矩阵2D Matrix) (35)9.4 随机相关(Rank Correlation) (35)9.5 统计参数概况(Summary Statistics) (35)9.6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35)10 时深转换 (37)10.1 TDQ (37)10.2 Depthteam Express (37)11 POWERVIEW(综合解释) (40)11.1 启动PowerView (40)11.2 设置解释员优先权 (41)11.3 检查数据 (41)11.4 数据转换显示 (46)11.5 断层解释及质控 (48)11.7 层位解释 (50)11.8 解释正确性确认(ezviladator)??? (51)11.9 断层多边形解释 (52)11.10 网格等值线制作 (54)12 POWERCALCULATOR (55)12.1 建立计算公式 (55)12.2运行计算 (55)12.3查看工区数据 (56)12.4两层叠合并移动 (57)12.5振幅提取 (57)13 GEOPROBE(地质探测) (58)13.1 GeoProbe项目管理 (58)13.2 存储说明 (59)13.3 功能键说明 (60)13.4 层位解释 (62)13.5 河道追综 (64)13.6 断层解释 (65)13.7 显示钻井 (66)13.8 任意线显示 (66)13.9 层拉平 (66)13.10 层位反拉平 (66)13.11 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ition) (67)13.12 数据处理 (67)13.13 井位设计 (68)13.14 地质体(Geobody) (69)13.15 地质异常体(Geonomaly) (69)14 频谱分析 (71)14.1 调谐体(Tuning Cube) (71)14.2 体搜索(Volume Recon) (73)14.3 调谐图(Tuning Mapper) (73)15 R5000 (74)15.1 功能介绍 (74)15.2 ¥工区恢复 (75)15.3 问题讲解 (78)1三工区建立工区建立包括井工区的建立和地震工区的建立,工区的建立必须首先建立井工区,然后才能建立地震工区。